文章吧手机版
离婚吧,妈妈!
日期:2018-01-24 作者:爱利芬 阅读:

离婚吧,妈妈!

  如果从电影角度去看《神秘巨星》,那么这部片真的是满满的俗气套路,一个有着音乐梦的少女,在优兔(感觉好像是新开发的哪个旅游app,飞猪什么的 )第一次上传自己在家随便录的唱歌视频,就引来铁粉无数,各种热搜不断。

  著名音乐人亲自邀约电影主题曲演唱,第一次录音六小时之内完成,包括制作人在内的录音室全体人员起立鼓掌,歌曲大火之后提名最佳女歌手,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得主居然表示自己不配拿奖,奖项应该属于这个第一次入围的新人……

  现在的网剧都不这么编了,初中生写的故事也比这个反套路一点。

  其实在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都以为这是一个俗套的励志故事,只不过出于对阿米尔汗的信任,才将就着往下看,到最后果然发现,这确实是个俗套的励志故事

  但整个电影并不是志在讲述一个少女如何追梦成功,而是跟上一部大火的《摔跤吧,爸爸一样,致力于呈现在印度社会女性的生存危机

  在《摔跤吧,爸爸》里,父亲家庭的主宰,他要女儿学摔跤,放弃吃素,按照他的方式练习,母亲虽然有抗争,但最终都是妥协。女儿们最后取得了成功,其实还是得益于父亲的眼光头脑,这也是《摔跤吧,爸爸》上映之后有很多人提出质疑的地方

  女儿(女人)的成功,仍然是父亲(男性)给予的。

  相比之下,《神秘巨星》更为直接地揭示了印度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一个并不贫穷落后地区,一个美丽大方可爱善良的母亲,是如何战战兢兢地生活丈夫阴影下,如何在只是忘记烧开水就会被打断手的日子里,仍然没有放弃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关怀,以及对命运思考和抗争。

  电影最后也直接告知我们,真正的主角,真正的“神秘巨星”,不是追梦成功的女儿,而是在被迫堕胎的时候仍然选择给予女儿生命的母亲。

  同为阿米尔汗出品的电影,这部可以看做是《摔跤吧,爸爸》的姊妹篇,

  离婚吧,妈妈

  在阿米尔汗主持的节目里,就曾经直接提到过印度社会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女孩子的生存权在出生之前就被大量扼杀,政府甚至出台相关证鼓励男孩,认为女性是生来就不足群体,是残次品。

  《摔跤吧,爸爸》里,因为父亲让女孩子学摔跤,就已经犯了众怒,在邻居们的意识里,女孩子只要负责做家务结婚还有生孩子,其他一切都是不配考虑的。

  村里人认为父亲让女儿们穿上短衣短裤去摔跤,就是无耻的行为

  女儿们不理解父亲的苦心,抱怨他对她们太苛刻,童婚的小伙伴却告诉她们,她宁愿有一个这样严格的父亲,因为这样的父亲更愿意为孩子考虑,而不是让她们早早就嫁人:

  否则在印度,一个女孩在出生之后,命运就已经确定了。

  《神秘巨星》里的父亲让女儿上学,也不是为她本身考虑,而是为了让她将来能嫁得不错,举家搬到沙特之前,他已经物色好了一个女儿的“好对象”,一个看起来跟他没什么区别的,似乎比女儿大了20岁,感觉下一秒就要挥拳过来的男人

  在《神秘巨星》这样一部典型商业片里,人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女主角如何靠着天赋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而是令人窒息的家暴。

  刚开场的时候,母亲乌青的眼眶就暗示我们她遭受到了家庭暴力,但其后母女其乐融融的互动又冲淡了这种 。她们开心地吃喝玩闹,一起看唱歌比赛,想着怎么录制视频怎么让更多人听到自己唱歌。

  然而她们一路折腾,想尽办法地让女儿在众人面前歌唱却不露脸,背后到底还是退散不去的父亲的阴霾。因为父亲不会允许女儿抛头露面,更谈不上追逐梦想了。

  说实话,这样的父亲并不是印度的特产,而是全世界家暴父亲的一个投影,在我们这也不例外,比电影里的父亲更残暴的也大有人在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暴力不仅理所当然,还会觉得委屈,男人在外面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家以后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还有天理吗?这样的老婆不打难道要供起来?

  我辛辛苦苦挣钱供女儿读书,为的就是她将来嫁个好人家,不像我这样只能娶一个文盲回来(打),她不仅不好学习,还给我弹吉他学唱歌!

  就像在豆瓣看到的一个高赞吐槽影评:

  这是显然是有原型的

  在《神秘巨星》中父亲的眼中,是没有妻子和女儿的分量的,外出工作回来之后除了作威作福关心的就只有儿子

  那几段父亲发飙的戏,电影院里真的是汗毛都能感受到窒息,我左前方有一个目测四五岁的小朋友(再次建议家长不要带低龄儿童来看夜场电影),因为个头太小,全程站着观影,挑断吉他弦的时候他义愤填膺地说:

  这个爸爸太坏了!

  但在父亲发现母亲卖了项链,把母亲打倒在地的时候,我特意看了一下他的表情,震惊又不解,随即紧紧抓住自己妈妈的手。

  面对家暴,即使是旁观者都痛苦不堪,何况是遭受暴力的人。而且当一个社会中,家暴是正常现象,连受害者自己都会解释,哪个男人不是脾气上来就……

  姑奶奶对女儿说,一个女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有什么用?

  这才是最让人崩溃的。

  但在这样的压力下,母亲仍然选择顶住全方位的压力,让女儿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并给予了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爱护,又不让女儿知道她是差点被放弃的生命,“什么都比不上她的这份心思”。

  和很多在婚姻中受苦却无法争取自由独立的女性一样,母亲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经济上直接依附于父亲,如果离婚,还带着两个孩子,她将失去所有的生活来源,这是她选择忍受的最现实原因

  而最根本的则是,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耳濡目染,她本人把最好的爱输出给了儿女,却仍然把女性遭遇不公归结为“命运”。

  所以她对女儿说:

  你可以对我提任何要求,对生活不行

  看到有人诟病最后在机场母亲的转变太快,前面还在质问女儿“你有没有问过我想不想离婚”,觉得女儿是在破坏家庭,后面怎么忽然就想通了。

  可仔细一想并不算突兀,对于自己的遭遇,她想的是忍让和妥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一双儿女。但女儿放弃了音乐,跟着家人去了沙特之后,差不多就只能是对母亲命运的重复,可能还会更惨。

  她并不是纠结于那个吉他,吉他扔了确实还能再买一个新的,但吉他是一个象征(就像那个“靠窗的座位”),一个在夹缝中寻找光明和自由的依靠

  母亲可以自己痛苦,但不能承受让女儿复制她的痛苦。

  这也是女儿后面上台发表感言的原因,她的生命、梦想,乃至一切,都是在母亲的庇佑下得到的,母亲才是那个“神秘巨星”,那个“丧失名字女神”。

  而关于这个转变,同样应该是有原型依据的,在阿米尔汗的访谈节目里,一个遭受家暴的母亲就表示过:

  一个女人为自己生活,她可以容忍任何事,但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不幸,她就不能再容忍了。

  (图片来自知乎@猫眼娱乐)

  单从《神秘巨星》的故事来看,它既俗套又不现实,如果一个女儿不那么有天赋,或者没有遇到一个表面不正经实际热情善良的音乐伯乐,再或者最后她们也没有取得成功,母亲没有选择反抗……一家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而在社会中,最大多数的还是这样什么都没有、不得不继续默默承受的女性,和仍然暴虐,并且有可能把儿子也影响成一个家暴男的父亲。

  可是在政府都鼓励生男孩的印度,顶级的电影人却不断替女性发出呐喊,他们鼓励女性团结起来跟歧视作战。

  他们鼓励有天赋的女孩子勇敢追梦,敢于公然支持遭受家暴的母亲挑战男权社会,选择主动离婚,更敢于敢于让她们在众人瞩目之下扯开黑色的罩袍,站在聚光灯下。

  沙鲁克汗的《脑残粉》里以明星身份直接开怼私生饭,而且因为粉丝冒充了明星骚扰了一名女性,所有的人都抵制明星的演唱会,明星自己在调查过程中,也怒斥记者,一个女性被骚扰了,他们却只知道挖掘花边新闻

  你可以说这不是印度社会的代表,真正的印度社会仍然充满恶意,但至少他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以他们的影响力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近几年走红的《摔跤吧,爸爸》、《起跑线》、《神秘巨星》,还有更直接体现反抗精神的《我罩袍下的口红》,印度电影以它特有的琐碎细致和热情乐观,一次又一次地打动我国观众,那些问题和矛盾并不独属于哪个国家民族

  无数的好电影其实都与“当下”有关,但我们的电影,则过于关注恢弘壮观又虚无缥缈的大IP,忽视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

  其实纵观我国近期高口碑的作品,无论题材形式,还是思考表达,都与当下或多或少的联系。但看到《妖猫传》、《芳华》和《无问西东》引起热议,就觉得我们还是仍旧倾向于从往日的“情怀”中寻找慰藉。

  它们也是好的电影,但总还是觉得遗憾

  演员这个职业,如果想轻松大概可以很轻松,像阿米尔汗这样级别的演员在我国即使年年拍烂片也会有很多人买单。

  但他偏偏不愿意轻松,非得让自己的作品有价值,非得让自己参与的事业有意义,非得拍别人都不愿意不敢碰的题材,非得招很多人的厌烦……

  这些电影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格局不够技巧也欠缺,说到影响力,印度国内并没有因为这些电影而产生多大改观,相反这些作品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

  可是这种事总要有人做,总要有人发声,阿米尔汗作为一个原本可以轻松的演员,一再奉献出饱含心血的作品,尽管不够精致但它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了。

  :

  1、阿米尔汗在里面真是放飞啊,然鹅一点都不违和~

  2、印度一个那么可怕的国家……也能上YouTube呢~

  女侠鵺话原创

  欢迎勾搭,欢迎转发

  转载要提前告知

  女 侠 鵺 话

  一个不求上进的公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离婚吧,妈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