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图片 | 孙春苗 摄
泱泱五千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俗语、打油诗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还能领会到深刻的做人道理。
1 诗僧寒山
诗僧寒山出身官宦人家,因多次投考不中,出家为僧。寒山性情古怪,生活恣意潇洒,写出了不少富有哲理的诗句。
寒山见世间人多虚伪虚荣,于是作《瞒人汉》,言语讥诮地嘲讽死要面子弄虚作假之人。
我看瞒人汉,
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
篮里何曾有?
瞒人汉,指的就是那种没有真本事,好面子、爱慕虚荣的人。没有真能耐,打肿脸充胖子就好像用竹篮打水,当时看起来是满了,但一旦提起来走回家,就会现出原形。
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多大的本事揽多大的活,不要为了面子跟人攀比,做自己办不到的事。爱慕虚荣骗的只是自己,到头来苦的也只能是自己。
2 解缙贪吃
一日,吕震与解缙坐在一处谈论美食。吕震说:“听说驼峰甚美,可惜我没有吃过。”解缙答道:“我吃过,确实很美味。”
吕震知道解缙在说谎,但并未戳破。几天后有人给吕震送来了一个象蹄。吕震便邀请解缙同食。
吕震说:“昨天有人送我一个驼峰,我们一起吃吧。”解缙对着一盘象蹄吃得不亦乐乎。事后,吕震据实相告,并作了一首打油诗:
翰林有个解痴哥,
光禄何曾宰骆驼?
不是吕生来说谎,
如何嚼得这般多?
解缙听后哈哈大笑。
做人首先要诚实。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墨子曾说“言不信者,行不果”,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花朵。
诚实做人,不说谎话,不走歪门邪道。做人实事求是,谎言永远成不了真。真诚待人,不欺骗他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3 姑嫂赠诗
李家女儿嫁到王家之后,公婆、丈夫都对她很好,但是小姑却总是跟她过不去。小姑不是今天把李家姑娘当佣人使唤,就是明天说李家姑娘的坏话挑拨离间,李家姑娘对此十分气愤。
李家姑娘不想当面争吵惹起事端,于是给小姑写了一首打油诗:
阿嫂曾经做女儿,
小姑休把嫂来欺。
前船便是后船样,
小姑也有嫁人时。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学会换位思考。别人走过去的路就是你将要走的路,人生路上学会包容,就是为自己积福。
没有人能永远处在顺境,也没有人永远陷于逆境,当别人陷入困难时不要落井下石,伸伸手帮一把,那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帮你。
4 郑板桥教子
郑板桥老来得子,对儿子宠爱却不溺爱,格外重视对儿子的教育。郑板桥去世前,叫儿子给自己蒸几个馒头,当儿子蒸好馒头端到床前时,郑板桥已经去世了。儿子悲痛欲绝,看到桌子上有父亲留下的一首打油诗:
流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业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
人生路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靠别人,可能会轻松一些,但你不可能永远依靠别人。父母、爱人也会有离开你的时候,路在自己的脚下,需要你自己去走。
5 姚有才求画
传说清代有个人叫姚有才,此人无才无德,依靠父亲的帮忙谋了个知府的官衔。
在他上任途中遇到了被革职回家的郑板桥,于是派人向郑板桥求画。郑板桥听说此人无才无德,坏事做尽后,写了首打油诗送给他:
有钱难买竹一根,
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一笋,
德少休要充斯文。
将郑板桥的这四句诗的开头连起来就是“有财缺德”。
做人要有德,做事要有心。人活一世,德是根本。品德好的人,人缘自然不差,遇事有人帮,好运自然来。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能干,品德败坏也走不长远。
6 老人与儿
一位老人家境贫寒,早年间,妻子去世,他将孩子独自抚养长大,受尽了艰辛。
儿子长大后,将他视作累赘,不愿赡养他。一日,老人看到儿子抱着孙子亲热,不禁感慨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
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
日后他儿饿我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不能丢的宝贵财富。父母给了你生命,养育你长大,倘若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孝顺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指望他拥有其他美好的品格呢?
怀感恩之心对待父母,为你的孩子做出榜样。不要总是埋怨、指责父母,要耐心对待他们,多多关心他们。你先孝敬父母,你的孩子将来才会孝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