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陵十二钗:美玉红颜一时盛,可怜付诸东流水
日期:2018-01-13 作者:礼节君 来源:有礼有节微杂志 阅读:

金陵十二钗:美玉红颜一时盛,可怜付诸东流水

  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金陵十二钗

  ---

  因为漫长历史中“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在我国诸多古典小说中,女性角色不仅没得到应有的尊重,还屡屡被边缘化和妖魔化,是以礼节君常常觉得,我们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也不过是有失偏颇的概括。

  从更广阔的视角下审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或许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直到今时今日,我们仍然置身于充满争端、歧视、不均等乱象频发的人类社会里;不要说过去,就在这个被反复歌颂的新时代,女性歧视依然是笼罩在文明头上、挥之不散阴霾,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的伟大便足以刺破时间,流芳后世。

  我国古典小说中尊重女性的并不多,而《红楼梦》是个例外。它不仅尊重女性,还把女子神化、仙化,这在封建时代是绝无仅有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轻蔑礼教、颂赞爱情,它更作为一个特例,让女孩子们作为命运主角,与被提前写好的命运抗争。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了金陵女子的册子,他这一看,把他自己身边女子的命运全“剧透干净”了。

  纵使大观园里的“金陵十二金钗”个个生得水灵、沾着仙气、耀眼无比,可怎么抵挡得了早被写好的命运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林黛玉、薛宝钗

  -

  金陵十二钗中,黛玉和宝钗并列第一,判词连在一起。黛玉生得眉目蹙蹙,脉脉多情,又兼旷世诗才,才貌俱佳。但她自幼丧父丧母,导致生性孤僻,多愁善感,自洁孤高,嘴上不饶人。初入荣国府,她惊艳一时,不久就因“心眼小”而处处得罪人。

  黛玉和宝玉情投意合,二人联手蔑视封建礼教,本来木石前盟尤热,良缘在望,可忽然间冒出个“完美的人”薛宝钗来。黛玉见她第一眼就察觉到了危机,后来全府上下都只说宝钗的好,黛玉心生妒意,却也只能顾影自怜,伤风感月无人理解

  虽然在大观园,贾母也对黛玉恩宠有加,但她始终觉得自己的身份是“客人”,没归属感,没安全感。在势利的环境中,她自矜自重以保持自己纯洁个性;她蔑视封建礼教的虚伪,敢于斗争,追求爱情,可见她是一个有着新潮思想的女子。

  宝钗来自是“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她天生丽质,“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生于富贵人家却衣着朴实,不爱铺张,从不熏香,出身尊贵却并不自觉高人一等,这是其气质

  形象上,宝钗黛玉难分高低,宝钗也艳冠群芳,举止娴雅,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还善解人意,温和大度。然而,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对下人暗施小惠,收买人心,可见其圆滑世故、机智聪明

  不过,在对待感情上,她却犯了一个错误。宝玉、黛玉都对官场的黑暗深恶痛绝,这二位惺惺相惜,不屑官场,但宝钗却热衷于仕途,还多次规谏宝玉读书做官,因而生分了关系

  虽然“金玉良缘”,人人看好,宝钗却因和宝玉理想志趣不合,备受冷落。“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虽有“咏絮之才”,却自挂林中,宝钗贤良淑德,却被埋于雪地,生得如此完美的人儿,终落得凄惨收场,可见封建时代对女子的无情残害。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贾元春

  -

  元春,贾府的大小姐,她贤孝才德,雍容大度,被选入宫作女史,后晋封贵妃,家族沾光。为迎接她省亲,贾府建造了豪华的大观园。元春为家族带来了荣耀,自己却幽闭深宫,心里不是滋味。在外人看来,元春风光无限,但她看惯了宫廷的勾心斗角,黑暗腐败,对自己的入宫持否定态度

  作为贾府的政治靠山,她用自己的青春为贾府带来了转机,可贾府的男子却没个争气的,不仅没把握机会,反而在外有恃无恐,胡来一气,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一群大老爷们的仕途倚靠女子,还亲手把它败光,这其中,隐约可闻笔者的讽刺意味。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贾探春

  -

  探春生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俊眼修眉。有“玫瑰花”之称的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都忌惮她三分,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敢作敢当,行事果敢。

  要说诗才,在十二金钗中,探春也仅次于黛玉。她带头办海棠诗社,为诗社命名,给黛玉起了个雅号:潇湘妃子,可见探春诗才之盛。身为女子,她关心国事,有经世之才,曾主持大观园的改革,兴利除弊,力图挽救贾府的颓势,可见探春是一个有想法,有行动能力的改革派。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

  史湘云

  -

  湘云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史家千金,她父母早亡,由叔婶养育长大。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豪放女子,她心直口快胸怀坦荡,从来没有把儿女私情放在心上,为此,宝钗还说她“不像个女孩儿家”。

  湘云的旷达不是出世的孤傲,而是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碗喝酒,忘形时挥拳大战,豪爽、淘气,喝醉了就躺在大青石上睡大觉。在她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在意什么男女有别,她和人交往,一片赤诚。

  湘云的家世和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后者的叛逆精神,多的是一份清纯和天真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妙玉

  -

  妙玉是一个矛盾体。她因病遁入佛门,带发修行,但文学上却大爱庄子;入了佛门,他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妙玉天资聪慧,多才多艺,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誉。

  身在贾府,妙玉从容自若,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也不卑不亢;住在大观园,她和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等结下深厚友谊;心性高洁的她一生傲岸,却遭人嫉恨,最后身陷泥淖中,被强人掳走奸污,正验证那句话——“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贾迎春

  -

  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相比其他的灵气女子,她则老实无能懦弱怕事,诨名“二木头”。迎春不但作诗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首饰被仆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迎春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闻不问,木然处之。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迎春如此隐忍胆小随遇而安,也没得到好下场,道尽了封建制度惨无人道之处。

  迎春和巧姐的插图来源于国画家苏宇光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贾惜春

  -

  惜春,贾家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位,爱好绘画。其父好炼丹,其母亲早逝。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护,惜春养成了孤僻冷漠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惜春年龄较小,最擅长的才艺是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惜春心向阳光,耐得住寂寞凄凉清净无为,圆融自通。她厌弃世俗,自洁自爱。四大家族没落后,3个姐姐结局凄惨,她也进了栊翠庵,削发为尼。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王熙凤

  -

  凤辣子精明强干,深得贾母信任,是府里的一把手。她为人处事圆滑周到,谋财害命的事也没少干。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笔者也在她身上大费笔墨。

  在府里,她大声喧哗,不受约束,身上又珠光宝气,绫罗绸缎,说明她的地位非同一般。然后又写王熙凤逢场作戏,八面玲珑,刻画出一个笑里藏刀、极有计谋的凤姐形象。“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王熙凤生命力非常充沛,是封建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在万众瞩目舞台登场,说得更是一个天花烂坠。王熙凤情商高,玩得一手人情世故的好牌,如此机关算尽的人物,最终也惨淡收场,封建时代真是不给人活路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贾巧姐

  -

  巧姐,王熙凤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贾府败落后,王仁、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刘姥姥出手相救,把她带去乡下。巧姐最后嫁给了板儿,成了一个农妇,平平淡淡一生。

  巧姐在大观园中,性格不太明显,她名字中有个“巧”字,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也算是圆满的。她生不逢时,一出生贾府就开始快速滑坡,后溃败如山倒,巧姐也受尽欺凌,加上自身多灾多病,不得不以贫苦来化解,一因一果,也并不是一味的苦。

  迎春和巧姐的插图来源于国画家苏宇光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

  李纨

  -

  李纨是贾珠遗孀,年纪轻轻就守寡,好在生有一子:贾兰。她虽身处“红楼”中,却如“槁木死灰”,凡事不闻不问,全部心思放在抚养儿子上,她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法的典型女性。

  李纨沉静,从容,如深巷中一眼古井,如暮霭里一声晚钟。她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才焕然一新,不但发起诗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了青春女儿的乐园。李纨表面上不问世事内心却很有想法。

  办诗社时,她自荐为掌坛人,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请来王熙凤当监社御史,解决经费问题。如此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可见“心如枯井”只是表面,是寡妇的身份限制了她的许多活动,对美好的不懈追求才是她的本色。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

  秦可卿

  -

  秦可卿,贾蓉之妻,小名可儿。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鲜艳妩媚堪比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行事温柔和平的她深得贾母的欢心。但她和公公贾珍关系暧昧,却令她过早夭亡。

  秦可卿嫁入贾府后,家族上下无不赞美,尤氏护着她,贾母怜惜她,凤姐和她关系也非同一般。这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就一个缺点——风流。和她好的人,曹雪芹暗示可很多,写得很隐晦,但都被“红学家”猜到了。

  一次,宝玉跟随大家赏梅,倦了要睡,秦可卿主动请缨安排。宝玉在她的卧房里梦入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还将秦可卿许配与宝玉,意欲让宝玉领略仙界第一美色,从此看破男女之情,也正是在太虚幻境,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美玉红颜一时盛,可怜付诸东流

  ---

  纵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这些可人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薄命”。就像小说前面暗示的那样,美玉红颜盛极一时,最后都却付诸流水,花败柳残无人问津。哀之、叹之,更思之。

  十二金钗的出场都风光无限,下场却凄凉悲惨。一个个仙子般的人物,被曹雪芹写进了泥淖;一朵朵纯洁的花骨朵,最终都落泥沼。面对《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世人的态度也出现两级分化。喜欢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上十几遍仍觉意犹未尽,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讨厌的则对那繁琐细腻、情情爱爱的描写一点都不感冒,对其只是敬而远之

  无论如何,人情世故都被曹雪芹全部道破了,我们权当是在翻阅一部传世的恢弘大作,如果要说感想......我想,或许真的,每个人都有着一份不可抗击的命运,但是,每个人也都需要勇敢一些,去抗击这份命运,从而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另一份由自己书写的故事

  ·今日互动话题·

  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谁?

  ---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王义胜绘画,暂不支持转载

  欢迎关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陵十二钗:美玉红颜一时盛,可怜付诸东流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