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还是爬行的远古时代,有一个人发现族人有时会立起前肢,于是他不断模仿、练习、尝试,终于学会了直立行走。
一个雷电打在树上,火花燃烧起来。大家都说是妖怪,然后躲在树洞里,只有一个人想了解这个妖怪到底是什么,于是他摸了一下,指尖传来的痛苦让他缩回了手。他用刚分到的兽肉砸向妖怪,过了一会妖怪消失,他的肉变香了。于是他成了第一个用火烤肉的人。
洞穴塌了,寒冷的夜里大家只能抱着取暖。他发现,大家喜欢挤在角落里,但是角落太小了。他就想,能不能给大家盖个大点的角落呢?于是,他去找来很多碎石碎木,堆起了第一堵墙。
他发现,圆的东西在地上滚的很快。如果我们有这样圆圆的东西,那我们是不是也能跑得很快?于是,他发明了车。
……
我们的好奇心引领我们探索,而探索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那些各行各业勇于探索的第一人就不会有我们当今的世界。
马克•李维的《第一日》和《第一夜》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位考古学家凯拉,在不断探索中挖掘新世界。
1. 探险的开始考古学家凯拉的终生梦想是,挖掘出史上第一人。她有个吊坠,是考古基地收养的小男孩哈里送的。
考古基地被一场大风暴摧毁,凯拉无奈回到巴黎。在巴黎,她遇到了姐姐的同事伊沃里。
伊沃里是个有趣的老教授,对凯拉的项链很感兴趣。他提出借用一下,去做检测,凯拉同意了。
结果显示,这个吊坠用现有的仪器检查不出年限。而且打雷的时候吊坠会发出很多星点。
凯拉重逢初恋阿德里安。于是吊坠就落在了阿德里安那里。
经过几次调查与验证,阿德里安发现了吊坠的秘密:它不止有一颗。
于是,阿德里安找到凯拉,一起去寻找剩下的吊坠,破解最终的答案。
生活充满了让我们好奇的事物,通过不断探索,我们总能发现一些秘密。
要留心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也许我们未来要探索的事业就在其中。
2. 遇到的障碍寻找答案的路途往往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他们也遇到了很多障碍,其中最为致命的是神秘组织的多次刺杀。
神秘组织第一次企图刺杀阿德里安,被阿德里安的朋友沃尔特识破,二人成功出逃。
第二次,凯拉和阿德里安找一位神父翻译一段古老文献时,杀手射偏,错杀神父。
第三次,二人前往中国找到第三块碎片之后,归程途中被人撞下河。阿德里安获救,凯拉生死不明。
第四次,找到凯拉之后二人又有了新线索,从莫斯科一路被追杀到马尼普普尼奥尔山顶。被捕,遣返回伦敦。
第五次,是二人从伦敦下飞机之后的逃亡。然后实验获得新进展,二人返回到凯拉最开始考古挖掘的地方,有了惊人发现。
就在他们被这个发现所震撼的时候,又一次被抓。
其实除了这些障碍,他们还经历了很多自然的障碍,比如华山上陡峭的石阶。他们也曾多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她热爱数学,喜欢探索数学的奥秘。放到今天来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那个时代,科技是被宗教所不容的。她被宗教信徒残忍杀害。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障碍,有的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我们会越挫越勇。
3. 人类起源阿德里安和凯拉到底发现了什么?
他们挖掘出了一副尸骨,据验证,是位死亡日期比所有生命出现的都要早的女性。也就是说:她是史上第一人。
那是个比人类进化得更完美的人类。
于是他们做了这样的猜想:很多很多年前,这个外星人和同伴一起来地球,不幸的是,她突然去世了,同伴们只好把她埋在地球并且做了记号。
随着宇宙不断变迁,地球渐渐有了冰层。她的身体在地底不断分解,渐渐出现了生命。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地球生物会进化的和她一样完美。
但这个结果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世界上很多落后地区的人们靠上帝和信仰活着,如果让他们知道了这个事实,将有一部分人会去抢夺别人的东西,另一部分的人也会因此而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世界的秩序将无法维持。
所以,最后凯拉和阿德里安放弃了这个研究,神秘组织的人们也放过了他们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好多事就是如此,尽管我们费尽心思去做了,可还是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有好结果。
但是我们不该感到失落,因为最美好的风景,都在我们上山时的路旁。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结语以上,就是考古学家凯拉发掘史上第一人的故事。
不过,这也只是马克•李维猜想的一个故事。人类真正的起源以目前的科技还不能考证。
不过未来就说不定了,虽然时间也许是在几十年、几百年、几亿年后。
一代又一代的人,会像愚公移山一样不断探索,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
不过,也不是必须探索宇宙、未来才是真正的探索。
比如有人探索宏观世界,有人探索微观世界,有人探索时间,有人探索空间,有人探索经济,有人探索爱情……
就像马克•李维在书中说的: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鲁滨孙的影子,都有一个新世界要发现,都有一个星期五要遇见。
探索,发现,遇见。
愿我们在探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书籍:马克·李维《第一日》
作者:七月流火(1992~不详),精读读友会会员。爱好读书,旅行,听故事。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2017年你的目标,完成了几个?
↓测一测,你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