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日期:2018-01-10 来源:壹职场精选 阅读:

那些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把壹休【置顶】

  就不用每天忙着和壹休捉迷藏啦♥

  01

  到年底了,单位的一位小年轻辞职,到省会城市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临行前,请单位同事一聚。

  吃饭的时候,大家聊起现在坐办公室年轻人,感慨颇多。

  大家第一个聊起的就是小张,他工作七八年,我对他并不陌生

  刚毕业那两年,这个小伙子工作认真,非常有激情,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他从事宣传工作,经常出差、采访、写稿、编辑……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加班加点是常事。

  有段时间,我常加班,可当我走的时候,他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

  曾经因为是新手司机,为避免交通堵塞,我一度早上提前1小时公司上班。可每次经过他办公室的时候,他办公室的灯已经亮了,还能听到他的朗朗读英语声。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文体活动运动会、元旦晚会、羽毛球赛……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这小伙子真不错,很多同事都热心问他有没有对象,要给他介绍对象呢。

  后来我换部门了,见他就少了。

  几年后,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他跟我打招呼,真有点认不出他了,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的,身体开始发福了,整个人都没精神

  一问才知道,有了孩子,天天晚上照顾孩子,休息不好生活不易

  问起他现在工作怎样,他苦笑地说:“马马虎虎,混呗。”

  他接着说:

  “工作好几年了,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意思,再没有当初的激情了。而且,也不见升职加薪。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干多少的活儿。

  工作,只要对得起那份工资,差不多就行了。况且,结了婚有了孩子,没时间,也没精力了,天天对付生活的柴米油盐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岁月真是把杀猪刀,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一个激情四射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了。

  最近公司在精减机构,小张的部门被兼并,听说,新领导不喜欢他,总是批评他不努力、不认真。

  他想换个单位,却没有单位接收。

  他才30岁啊,985学校毕业,当初那么朝气蓬勃的一个年轻人,怎么就落到了领导不待见,自己怕被辞退的地步了?难道真是人到中年不如狗?

  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说的一句话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体制化,是煮青蛙的温水,是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区,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容易陷在其中不能自拨。

  因为习惯,因为害怕改变,他们最终放弃希望,接受了现实

  那个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在体制内,已经跳不出来了。

  02

  我也曾经走过人生低谷。

  初入职场那几年,我很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进步非常快。

  可过了几年,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就有了惰性和倦怠感,开始享受安逸、不求上进,对人生失去斗志,真有点“25岁死,直到75岁才埋”的感觉

  我的弟弟正相反。

  毕业后,他听了爸妈的话回到家乡,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这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向往渴望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想过温吞吞的生活。

  他喜欢钻研电脑,早就做好打算,自己的未来在北上广的IT领域。他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这个目标,他早早布局,做好了职业规划。现在的稳定,只不过是在为他的未来积蓄力量

  趁着这段稳定期,他如饥似渴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还报班学习一些计算机课程。多少个深夜醒来,我看到他屋内的灯还亮着,他要么还在看书,要么坐在电脑前编程。

  在体制内待了3年后,他辞去高薪安逸的工作,去北漂。

  老妈知道后几夜都没睡好觉,苦口婆心劝他:“外面的世界很险恶,工作不易,生活艰难,还是留在家乡不要出去。”

  可老妈的眼泪最终也没能挡住弟弟的脚步,弟弟义无反顾地走了。 

  弟弟的30多岁,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家有爱,还有一份他喜欢的工作。

  能折腾的年轻人,最后都差不到哪去。

  更励志的要数李尚龙了,在《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一书中,他讲过自己的经历

  李尚龙曾上过军校,可每天大家穿一样的军装,剪着相同的头发,迈着一样的步伐,做着所有相同的事情。在那样的环境下,不需要个性的人,需要的只是服从。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默默学英语,并荣获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季军。

  后来,毅然退学,到“新东方”做了一名英语老师;再后来,他又选择创业。如今的他,已经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青年导演、编剧了。

  在李尚龙离开军校之际,队长对他说:

  “尚龙,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挡你,但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情,如果你飞不起来,可能会摔得很惨很惨。”

  他跟队长说:

  “如果我飞不起来,即使摔下来了,至少这辈子无怨无悔,因为我做了一些年轻人应该干的事。”

  高墙能囚禁的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打破体制化的高墙。

  有些鸟注定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毛太鲜亮。

  03 

  曾认识一位领导秘书,现在他已是职级很高的高管了,他曾给我讲过他当秘书的经历。

  他说给领导当秘书的那几年,他参加了各种大会小会,聆听了几乎全部的领导重要讲话。

  给领导写发言稿前,他会把领导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讲话会议纪要都找来,一篇篇反复看,尤其是领导的讲话,一句句咀嚼,体会领导的意图和想法

  他把自己当作领导,想着如果是领导,在这个场合下会说什么?

  写会议纪要,会议只开两个小时,而他常写到三更半夜。他不断去琢磨,为什么领导要这么讲?

  不断去思考,去提炼。就这样刻意练习,他的整理、提炼、反思、深入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

  他的用心,从提交领导的文字就能看出。领导非常欣赏他,给他的评价是:“小李写的会议纪要,我可以不改一个字。”

  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别人眼中的枯燥,是他眼中的机会。跟着优秀的人,他也不断在进步。

  他一直都在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就这样,他在体制内一点点进步,成了公司最厉害的一支笔,也成了一位优秀的高管。

  那些坐办公室的年轻人里,也有这样的少数人,他们在体制化的高墙里,耐得住时间的消磨,熬得起日复一日的枯燥。

  他们始终心怀希望,默默让自己变得强大,一旦遇到机会,一飞冲天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体制化,而是我们自己,是你的内心树起了高高的围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你才能重获新生。

  决定命运的人是你自己。

  04 

  罗曼·罗兰曾说过:

  “多数人二十或三十多岁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

  大多数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就这样慢慢适应了环境,失去了突破的勇气,他们不敢想,不敢做,不愿想,不愿做,渐渐被“体制化”。

  最后的人生变成“三化”--生活固化,思维僵化,等待火化。

  工作可以固化,生活也可以,可是你的思维呢?

  那些有明确的目标,信念坚定的年轻人,突破了体制的高墙,跳到体制外,重获新生。

  还有少数年轻人,仍留在体制内。

  他们就像罗振宇说的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他们强大到可以随时离开体制内。

  体制化的,从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你的环境,而是你的思维。

  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坚定信念走下去,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

  - End -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霍辉,富书签约作者,名字很好记,倒过来就是辉霍哦,是个爱家爱生活的孩子妈,也是个爱读书爱码字的理工女,微博@霍霍4307。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壹休 小吐槽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抄同桌作业妈妈发现了,想到班里大部分同学也是这么做的,我就理直气壮地解释着:

  “班里面很多人都经常互相抄作业的呀!”

  妈妈听了更生气

  “错的就是错的,难道很多人做错事,就代表这件事本身没错吗?

  你说你被环境影响,难道你就不能反过去影响环境?”

  如今回想起这一段话,深以为然。

  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去把过错,推卸到所谓的“客观原因”身上,却不肯多花几分钟去反思自己。

  的确,

  同事可以改变你,

  朋友可以改变你,

  社会可以改变你,

  ...   ...  

  但是,

  你似乎忘了你也可以改变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坐办公室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