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有一个朋友让我为他祷告,说最近很郁闷,常常失眠偶尔胃疼。我想,任谁郁闷他也不应该郁闷啊。有道是:学有所成,青年才俊。家庭幸福,老人健康。同工同心,教会复兴。恩赐明显,众人认可。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郁闷?他说你有所不知,自己的讲道被热心肢体录音与整理后发到网上,引来许多论断与诛心之论式的批评。差点就说他是秦始皇,腐败分子大魔头。
我听后哈哈大笑,道:“你就没事偷着乐吧!许你儿女绕膝,教会复兴,著作等身,还不许人背后骂骂你?那样也太不公平,人家要心理失衡睡不着觉的。你看基本没人骂我,要不我们换换?”这当然是熟人老友间的玩笑,希望恩主亲自来安慰弟兄。
其实我深知被主内肢体背后谩骂攻击的痛苦。首先,不能让妻儿受影响;第二不能让同工信心被搅扰,只好自己扛着;第三无法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因为压根就没有当面的交流;第四流言蜚语总是传播很广,使所传讲的道被拦阻;第五教会的事工很多,不得不背负重担,砥砺前行。开骂之人骂后就忘了,被骂之人却内心滴血受伤,因为冷箭来自背后。
理当知道:基督徒被世人诋毁羞辱,本属寻常之事,因为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身为牧者被攻击谩骂,也属正常现象。因为跟随基督,就会遭遇诸般苦难,其中包括被主内肢体误解伤害。因为撒旦攻击依旧猖獗,而人不都是有信心。既然此类事难以避免,我们就需要归回圣经思想当如何回应。毕竟,若因此得抑郁症,就真是中撒旦诡计了。
痛苦缘由多,上帝俱知道
出于爱心的批评本是祝福,当事人不会深感痛苦。笔者曾经被兄弟教会的牧者同工批评得面红耳赤,但我一点不生气,因为知道弟兄们是真爱我,生怕我犯错导致受伤害。当时确实有点尴尬生气,回头却深深感恩。人生道路能有知己诚然幸福,服事生涯拥有诤友确属恩典。
但有一类所谓批评会令人很受伤,因为没有怜悯、没有期望挽回肢体的爱,有的只是刻薄与无情的审判。使徒指出“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2:8-10,13节
要全面、不失偏颇地了解一个人,何其之难!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致于内心若不是被主爱充满就根本无法做到。人的天性是只看外表,然后测度别人的动机。有时猜准几分,有时就会近乎无端中伤。无论一个人是否读过神学,都有可能因为内在生命不成熟,有意无意中贸然批评,妄加测度,形成事实上的背后论断。若不是出于从神而来的负担,以极大的爱心,并为对方恒切祷告,否则还是避免批评论断的好。否则,既不造就人,也不荣耀神。
使徒说:“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1-12
虽然如此,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主不允许,背后论断中伤也不会发生。若已出现,也是出于神的美意,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以应对。
主恩足够用,从容以应对
如果有人一口咬定日本很小,天气预报只要一句话“今日全国有雨”,那我根本不会与之辩论,哈哈一笑便了。如果有人完全不顾笔者证道与文章的上下文与语境,凭空想象出一个“我”进行攻击,那最好也是如此处理。哈哈一笑便是,因为有时回应正中对方下怀。公开辩论灵外邦人耻笑,无助与福音广传。
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如果是了解自己的牧者同工或主内肢体提出的具体意见,需要尽快做出回应,书面语口头均可。
2、若是当面的责备或批评,不要生气甚至孤芳自赏、自以为义。应该请身边的同工帮助自己,本于圣经从不同角度来考察、交流。
3、若是涉及个人的责备,又不愿见面沟通交流,就无需做出任何回应。
4、如果确实是自己错了,不管是言辞唐突,还是讲道出现口误,都应该及时道歉。若是教义性错误,更是应该悔改并请求肢体们原谅。一般来说,只需面对本教会的肢体。
5、如果批评者本身没有牧会,却以“先知”身份自居(口头当然不会这么说)而横加指责,则根本无须理睬。怜悯即可。
6、我们自己的言行要愈加注意,尽量符合圣徒的风范,凡事讨神的喜悦。
7、遇见责备、论断、攻击,要选择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面对此类现象唯一能否得益处的处理方法。
缅怀往昔岁月,我们得到的恩典实在太多,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所以要由衷地感恩赞美。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神给我们安排一根刺是为了长远的益处。
保罗写道:“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8-10。这话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