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
陪你自律,伴你成长
文 | K 叔
哈喽,大家好,我是K嫂。对,又是我~
你们一定发现了,K最近出现的很少,读者留言也没有以前一样每条必回了,因为一是他太忙了,二是我和孩子最近都生病了。今年的流感把我们全家人都搞倒了,除了K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今天晚上,他跟领导请假提前回来了,因为孩子幼儿园有圣诞晚会,今天晚上要彩排。
我悄悄给他报了名,去唱歌。因为他当年可是校园十佳歌手啊,已经很久没看到他在舞台上了。虽然他不同意,但我还是先斩后奏啦!所以,今天给大家摘选一篇Kris的周记,想想他也真是够能写的,一篇周记4000-6000字,算算已经写了20几万字了。而且他最新一期周记还说,新一年的周记要扩充至8000-10000字,一起期待吧~
另外,最近的周记订阅申请可能比较延迟,因为他基本上没时间处理,大家耐心等待哈。有兴趣的,可以在后台回复“周记”,查看具体订阅信息。
Kris的周记
(第40期)
一、工作:
Ø1、 职场上,多对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大家都熟悉,但不见得用的好。职场上,一起行的不止三个人,却经常看到各种撕逼狗血剧情上演。
比如这周,部门两个女同事,撕逼了。
那天上午我刚好去体检,没看到现场直播,下午回来有同事才跟我说,“吵得很厉害”。我一听原因,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工作上的小事,虽说两方都有不足,但明显小M姐有点无理取闹。
其实,小M姐优点很多,比如女神范,比如间歇性热心,比如小富即安的美好心态,比如静水流年的朋友圈……
怎么解释“任性”呢?
简单说,就是经常耍小姐脾气,虽然已经是大姐了……可总是在处理工作、与人相处的时候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幼稚。
有人询问工作内容,她的口头禅是“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到底你在说什么?”
每次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捏一把汗,她脑回路真的过于短,首先不管别人说的是不是清楚明白,但你这些用词明显会给人不堪,贬低别人,间接抬高自己,你这么说话,难怪你和好多人都吵过架。
她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喜欢judge别人,或者干脆就叫毁损别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她看到别人哪个地方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喜欢去怼人家,而且一点逻辑没有的死缠烂打。
哎,这么说一个同事真的不大好,但我只想阐述事实,确实,这些地方我也要引以为戒。
回到标题,对标。
对于小M姐,我在和她相处的时候,也会被怼,我的做法是,深呼吸,然后接着笑脸相迎,并且内心告诉自己,M姐有好多优点呀,优点呀,然后心情就好很多了。
那么,需要和她对标吗?
当然,除了发现优点,还要去观察缺点,然后比照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这也是对标。对标不光是对好的,也要对坏的。
当然,对标,更多的还是对优秀的。
我从小到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自己找一个对标对象,谁的成绩好,我就去观察他的学习方法,谁的形象好,我就去学习人家的穿搭,谁的人缘好,我就去研究人家的交往方式,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了,就刻意地去学习,去模仿,去实践。
其实,除了职场,做什么事情都一样。
比如我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没有章法很头疼,就开始关注各个类型的号主,去看他们的文章选题、标题、内容、结构、排版,然后去模仿尝试,然后根据读者的反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对标。
所谓对标,就是让自己以一种开放式的心态,去接纳自己认为对的生活方式。
有个小提示,不要以感情为转移,我要自我批评一下,有时候因为价值观不同,也会出现“任性”的问题,一竿子打死一个人,但我每次出现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告诫自己,任何人都有长处,而且对于世界的看法大家都是不同的,没理由因为一言不合,就要彻底拉黑。
尊重不同,豁达包容,鄙视小肚鸡肠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小肚鸡肠。
少任性,多学习,少拉黑,多对标。
Ø 2、如何提升即兴表达能力
在工作之后,才发现,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不仅要干得好,还要说得好。这就需要即兴表达能力,根据会议讨论推进,及时作出自己的反馈,表达观点。在最开始,我总是感觉无话可说,经常头脑一片空白,即使说了也是空无一物,后来慢慢自己思考总结,发现很多时候说话是有套路的,一段完整的表达,无非就是“5W1H”,只要框架结构逻辑性强,就能够在这个框架填充扩展,形成一段好的表达。
前几天在看《得到》的时候,看到关于即兴表达能力的一个系统方法,发现和自己思考的非常相似,也更加具有操作性,分享给大家:
(1)列出原因。这些原因能为你的主要观点提供支持。假如,你的观点是“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更包容的工作环境”,接着你要说的要点可能是“我们在雇佣妇女方面远远落后”、“多样化团队的底线更高”、“包容是一件正确的事”。
(2)给出方法。这些方法要显示出,你的观点是可以采取行动的。比如,你对同事说,我们可以现在对客户问题进行补救,接下来你要说的要点就是那些需要被执行的步骤,也许是与客户交谈、派遣专门小组处理,或持续跟进保证问题得到解决。
(3)给出具体的情况或反应。这个方法与上一条类似,当你的观点需要采取行动时,要先描述出当下的状况或面临的挑战,接着说团队对此的反应,比如公司今年业绩下滑,但年末进行成本调整则会带来变化。
(4)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当你要讲述的内容较为复杂时,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能让听众及时跟上你的思路。
最重要的一点,你在即兴表达的时候,要试着去说服对方,而不是仅仅是罗列信息。
Ø 3、关于本周的求职微课
之前一直说要准备求职的系列课程,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系列课程估计流产了,但是为了兑现诺言,还是出了一节微课,把这些年总结整理的精华内容做了一次分享。
不得不说,效果远远超出预期,本来想着可能有个3000来人,结果讲到半路发现,已经超过1万人了,刚才看了一眼,人数已经1.7万了……
做一次复盘吧:
(1)时间还是太紧。因为这周工作强度太大,加班时间太多,准备课程的时间还是有限,只能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想结构、填内容,如果再给我一天时间来准备,相信会更加充实。
(2)课程这次用的是分享机制,通过朋友圈转发获得免费资格,这是和有讲做的一次合作,效果不错。但有讲同事和我说,因为我的求职主题比较敏感,大家都不敢发朋友圈,所以扩散力量还是不够大,希望我下次再准备一个更合适扩散的主题。恩,目前想到的是《如何利用下班时间,提升自己?》反正我下班后的故事足够多,考博、跑步、公众号。我和有讲一沟通,他们急了,让我悠着点,因为每一个故事都足以开一次课程……好吧,我再考虑考虑。
(3)回听了部分内容,发现准备不足的地方,口语化的“恩恩,哈哈”之类词还是太多,这也是因为自己在思考的时候,下意识地发出的一些词。其实大可不必,思考的时候不说话就好,就当是一种停顿,反而经常出现类似词语会影响效果。改进。
(4)讲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网红直播一样,还开玩笑让大家双击666,哈哈哈,大家很捧场。
对了,我把免费链接放到群里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以后有类似的福利,我一定会给周记群的小伙伴多争取。
二、生活:
周五是老爸的生日,之前担心忘记,就定了闹钟。结果刚好要讲求职课,讲完以后身心俱疲,有点虚脱,手机声音完全没听到。
后来还是媳妇想起来了,我才赶紧把视频拨过去,给老爸贺寿。
爸很高兴,说想着你今天晚上太忙了,讲完课肯定很累,就不和你联系了。但我知道,爸肯定希望生日这天能够看到孩子们,能接受我们的祝福。
写到这里,鼻子又有点酸。
可能真的是年纪大了,想的事情也多了,尤其是思考对死亡这件事,频率比以前多起来了。
其实挺有意思的,思考死亡最多的时候,是在小时候,那时候对死太过于恐惧,觉得至亲去世,阴阳两隔,完全无法接受,不敢想象。而成人之后,忙忙叨叨下来也没时间去想这些还比较遥远的事情,可随着年纪大起来,尤其父母的衰老慢慢地出现,那种对时间和死亡的无助感,又会时常出现。
那天写关于我爸的文章,大家都对我爸感起兴趣来,我跟他发微信,“爸,大家留言踊跃,您快成老网红了!”我爸回复:“我和你妈一直关注着呢!”
看到这句话,脑补了一下爸妈坐在沙发上刷阅读和留言的样子,觉得可爱。
其实,爸的身体这几年一直不太好,每天各种药,定期还要到北京了复查两次,这一年我太忙,老爸经常找着机会就劝我:
“孩子,别太累,你看我,年轻的时候太不注意身体,现在把身体弄垮了!”
当年,我爸确实太拼了,因为工作,几乎每年都会大病一场,最后也因为感冒太频繁,吃药点滴过多,一次吃完海鲜之后,发现过敏,再去医院一查,肾炎,已经很严重了。
我记得应该是2005还是06年,爸查出了病,来北京做的手术。那天我没课,坐公交坐了好久去医院看他,他手术没几天,状态很差,但是看到我的时候,还是高兴地拉着我手,让我吃水果。
住院了一段时间,要出院了,爸去学校看我,给我带了很多好吃的,然后坐车离开了。
后来,那年春节,爸聊起那次去看我,说当时看见我宿舍条件很差,而且和其他同学比穿的也不好,觉得很心疼,一上车,在路上就哭起来。
恩,我跟我爸还是很像的,爱硬撑,也爱哭,做事情永远都死撑,可一遇到柔软的事情瞬间泪崩。
Ø 2、我在难过的时候喜欢干两件事
一件是看各种韩国唱歌、跳舞视频,哈哈哈哈;
先说第一件,这个是大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那会儿爱伤春悲秋,难过情绪差不多一个月就得来一次,一郁闷,就会去网上找一些韩国唱歌MV、跳舞的视频,一直看,一直看,比如最早的神话、东方神起,到后来的super junior,再到后来的Bigbang……再之后,就毕业了,也就没再跟了。
我记得当时05年上大学,那会儿SJ刚出道,和我差不多都同龄,放在那会儿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18、19岁,当时在床头就放了一张海报,这也是小虎队之后,我放的唯一一张海报,就是这张,你们看看,好非主流,哈哈哈:找了半天,没找到那张,但当时的第一张专辑宣传图是这个。
第二件,哭。
刚才就提到了,我和我爸一样,一遇到柔软的事情就会哭。
虽然这些年,哭的少了,但是偶尔还是会找个安静的时间,看一些视频让自己悄悄哭一会儿,推荐大家一个节目《你会怎么做?》,这个节目经常把我搞得哭成狗……哭到头疼,哈哈哈。
我还记得,当时婚礼的时候,我在台上哭的稀里哗啦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当时小时候带过我的大姨在台下冲我喊:“你个小鬼,哭什么哭?!”
大姨不知道,我们两个走到一起有多不容易。
以后会在合适的时候,讲讲我俩的故事。我觉得在我生命里,不会再有比这件事更酷的事儿了。
Ø 3、关于红黄蓝
前几天在公号里把文章发出来,然后想着可能大家对这件事会很关注,但发现并没有,当时我和媳妇讨论,哎,看来这件事真的可能被平息,毕竟过于敏感,老婆也从其他妈妈那里看到一些截屏,真假不好说,但内容超出想象。晚上睡前,我还在惋惜,想到那些孩子们,然后轻轻地亲了已经熟睡的大宝和二宝。
直到第二天我才意识到,是因为我发的太早了。包括明星、各路自媒体纷纷开始发声,这件事终于热度上来了,我很高兴,毕竟,一个足够文明的社会就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声音,何况这些声音原本应该由受害者来发出,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受害者,孩子们,无法发声。
我看了一些明星们的声援,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发声的明星,都是做了爸妈的人,我想,人的每个阶段关注点真的会在变化,对于人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在变化。
记得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关于一个年轻人因为心情不好,打了旁边桌到处乱跑的“熊孩子”的事。我当时的态度是,孩子应该教育,但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我自以为自己的三观是完全没问题的,更以为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但后台的留言却完全不是,有几个年轻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熊孩子,就该揍!
刚开始看到留言,还有点生气,想着怎么还会有如此的三观?老婆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就释然了。
说这些话的人,大部分还很年轻,还没有孩子,所以无法感同身受照顾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孩子有多难,所以他们说出这些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并不能代表他们秉性是恶的。
我很欣赏老婆这个观点。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必然。因为人总是在成长,经历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就会改变。
而且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不可能所有人的观点都能与你趋近,大可不必过于关注差异。
后来,我在一些文章中表达观点,引起不同的声音,都会想起老婆这句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真理越辩越明,但同时,真理又需要时间来消化。
以前不懂,后来懂了。
三、书影音写
Ø 1、书:
《金瓶梅》:继续跳读。再说几个点。
一是:吴月娘是个狠角色,贵为后宫之首,却大局为重。西门庆对她如此敬重,可见她在这个大家族中的地位。
她和西门庆撕破了脸皮,而且还到处去说,自己绝不与西门庆主动和好,西门庆知道后当然也不愿退步。但,其实,月娘是以退为进。她知道,主动退让求和,却无法和好如初,所以,便定期晚上给老公西门庆在月下默默祈祷,把各种祈福的话都喊出来。结果有一天西门庆回家,碰巧听到了夫人对她的情真意切,一下子心软,觉得还是我大老婆爱我,恨不得立刻扑上去。
可这不是碰巧,吴月娘等的就是这一天,她为了能让西门庆看到,就坚持做这件事,她相信总有一天西门庆会撞见,到时候让他亲眼看到我的对他的忠诚,不光和好如初,反而感情更进一步。
二是:李瓶儿,敢爱敢恨,也心狠手辣。但是在西门庆面前,她却有些晕。
她把所有的爱毫无保留给了西门庆,包括她的家财万贯,最后发现,自己最重要的筹码——钱没有了的时候,地位也急转直下。
你毫无保留的付出,却给错了人。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在咖啡馆看到的书,一个多小时跳读。
众所周知,以色列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但却是世界高科技新兴企业密度最高、最繁荣兴盛的国家,超越了日本、加拿大、印度和中国。以下是一些摘录和感想:
001 在听《晓说》的时候,高晓松就对犹太人赞不绝口,在他熟悉的电影圈,美国六大电影公司几乎所有老板都是犹太人,在资本圈,犹太人占有的财富世界第一,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同样位居首位。
002 看地图,会发现以色列周围的城市,比如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约旦首都安曼、埃及首都开罗……几乎全都动荡不安,大家会开玩笑,在以色列开公司,就是把公司开到了战场上!
003 绝大多数以色列人在成年后都会尝试着到外面的世界寻找和挖掘机会,他们不害怕居无定所,敢于向未知探索和挑战。大部分以色列人在35岁的时候,已经游历过超过12个国家。
“离不开妈妈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Ø 2、影:
《十三邀》:看了许知远访谈马东。有几个好玩的地方:
(1)大家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既有尊敬,同时也有不屑,比如马东,自始至终都是非常认真地在回答许,但也说出了调侃的话:“我没有(许知远)那么自恋”。比如肖潇,以没有文化自居,却句句把许知远逼得无话可说,哈哈哈。
(2)许知远关于不同时代的比较,让我想起来了伍迪艾伦的那部电影《午夜巴黎》,之前也推荐给大家过。每一代的知识分子,都对自己的时代感到悲哀,认为以前的某个时代才是最伟大的时代,那一代的大家才称得上大家,但是他们不知道,再往后100年,他们又会被后人称为大家。
就像许知远说的:“我不管生在哪个时代,一定也是一个愤怒和呐喊的人”。
(3)马东:底色悲凉。
这是访谈的标题。马东说:“还有什么能够覆盖悲凉的底色呢?”一种深深的悲观主义。
许知远则相反,他乐观,所以才相信,通过呐喊可以叫醒那些人,唤醒一个时代,马东则选择,我坦然接受这个世界的无奈,所以,我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开心一点呢?既然世界如此悲凉,我何必再去追寻那么多人的温度呢?
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
两个人其实都算得上知识分子,只是马东选择将清高留在心里,许知远选择带在身上。
本周拾遗
因为很喜欢“单向街”,也经常趁着带孩子去大悦城玩的时候,向老婆请假去单向街转转,翻翻书,即使不买,也很满足。
因为喜欢“单向街”,所以也喜欢许知远。
即使《十三邀》出来之后,许知远迎来了群嘲,尤其是有一篇关于他采访俞飞鸿的文章刷了屏,俨然一副油腻老男人的低级感。
但,我却依然觉得,许知远是一个满可爱的人。他有自己内心的一片向往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大众说他是腐朽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又说他是知识分子的叛徒。
我没办法设身处地去想,或者叫换位思考,因为段位完全不够资格,一个依然停留在人生苟且路上的人,去揣测一个已经不在乎苟且的超然的人,本身就是滑稽的。
不能否认,许知远有一些劣根性,尤其是在这个新女性崛起的时代,他对于女性的某些认知会被diss的一败涂地,但是,他对于世界的思考不得不说,要远高于我们。
他希望这个时代可以进步,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希望人们不再愚昧,但他觉得,时代在倒退。所以,他不喜欢这个时代,在愤怒,在呐喊,在鄙视,在抽离。
我做不到他的样子,也鄙视他的一些样子,但我依然敬佩他的另一些样子。
有时候,面子不是很好看,但里子还是有东西的。
以上摘选自为《Kris的周记(第40期)》
Kris
2017年11月26日
北京某咖啡馆
完
你可能错过的K叔好文
想买保险的同学一定要看:买保险救命?这些保险都是陷阱,可千万别好心办坏事!
越来越多的80后将迎来自己的90后老板
我是Kris
有书共读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了20斤
「点个赞,告诉K叔你们来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