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以前她打耳洞、戴戒指、涂口红,都会引来一堆争议。
“这么小打耳洞,会不会太成熟?”
“小女孩涂口红,也太不正经了吧?”
竟得到了40万人点赞。
13岁的多多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甜美娇俏,紫色头发,搭配紫色上衣,惹来网友惊呼她的神仙颜值。
“我就觉得这个家庭真的太棒了!女孩子就要大大方方地漂亮!谁规定的什么年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女孩子爱美就让她尽情地去美就好啦!”
“以后我做了妈妈,也会好好尊重爱护鼓励我女儿的好奇心,让她自己定义自己的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一切,柔软又坚强。”
从人们这几年态度的转变中可见,多多良好的教养和品味,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所谓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孩子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通常来说,女孩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性别意识,而这时,就有了爱美的意识。
这也表明,家庭教育中的美育,就要开始着手了。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多多想去做什么,他们夫妇都会鼓励她去尝试。
还参加过童装秀,穿着漂亮的裙子,落落大方,台步走得气场十足,浑身散发着光芒。
对美自然而然的追求让她充满了艺术的创造力的同时,也让她比同龄人更加自信。
鼓励和支持孩子去探索美、认识美,是培养孩子审美观的第一步,也是家庭美育的关键一步。
很快就有人过来问她,是不是走丢了,要不要帮忙报警。
而后,女孩穿上了破烂的衣服,站在街头,可是,没有一个人过问她。
作为女孩,保持衣着得体、打扮精致,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能力的展示。
几千年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父母在鼓励孩子探索美的时候,不仅是对孩子审美观的培养,也是为孩子注入内在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会让孩子在未来,收获足够强大的自我认同感,正视自己的价值。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美。
即便是以才华征服众人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也曾为父亲打压其年少时对美的追求,而倍感委屈。
幼年时,董卿父亲认为,女孩子不能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打扮上,于是从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甚至不允许她多照镜子。
父亲总是说: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不如多看书。”
另一方是花400万整容的网红,土豪,对容貌过分地追求,不符合大众审美。
整期看下来,我发现,她们一个不敢追求美,一个对美近乎走火入魔地追求。
读小学后,母亲担心她“骄傲”,联合学校老师一起打压她;怕她爱美,十几年都不让她穿裙子,使她在整个青春期活在自卑里。
她转而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内在上,也的确取得了很棒的成绩。
吴晓辰也有类似的童年阴影,她疯狂整容是受母亲的影响,也和被暗恋的少年所伤有着极大的关系。
与其打压、抑制孩子的天性,不如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并辅以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外在,并在不断提升审美的过程中,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完美的自己。
爱美是一种本能,而打扮却是一种能力。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方式,去打扮自己的身体,在最美的年华,绽放自我,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家长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审美观,其实是赋予她们一种感知世界和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就像蔡元培曾经说过的: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作为父母,希望我们都能在引导孩子修养内在,让她灵魂丰盈有趣的时候,也能支持她们,拥有自己喜欢且好看的皮囊。
“在看”的,都是懂美育的家长~
28岁时的你想嫁个好人想有个家
38岁时的你每日奔忙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
48岁的你决定要做自己……
其实无论哪个阶段
对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
独立
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
不依附于任何人!
今天是更名的倒数第 5 天
继续参与以下话题,把您的答案通过后台(公众号对话框)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挑选66名最接近答案和最走心的粉丝留言,送出精美礼物1份,快来参与吧!
#大家猜一猜,我们为什么要叫“木棉说”?#
活动时间:5月23日21:00—5月28日17:00(结果会在5月28日21:00公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