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日期:2019-04-23 08:33:01 作者:旧州人家 来源:图书馆 阅读:

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2018-05-21 旧州人家

  围棋世界冠军李昌镐几乎没有妙手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只求51%的效率,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晚清名臣曾国藩并不懂兵法,但他用最笨的「打呆仗」的办法 ,将大清从太平军手里拉回来续了命。

  为什么他们都不追求妙手和绝招?这篇文章值得你花时间阅读思考

  100%难道不好

  为什么只求51%就够了?

  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韩国棋手李昌镐,他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高手

  李昌镐下棋的最大特点,就是 —— 很少有妙手。

  妙手是指围棋中精妙的下法,有时候,一着妙手或解开困境,或扭转败局,甚至可一子制胜。

  《天龙八部》里虚竹随手破解珍珑棋局,就是一个妙手,帮他扭转人生,成为武林内力深厚之人。

  厉害如李昌镐,为什么没有妙手?

  一名记者曾问他这个问题,他憋了很久说:

  「我从不追求妙手。」

  「为什么?妙手可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只求51%的效率?

  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

  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

  「我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记者再追问,他沉默了

  为什么世界第一的棋手,每子只追求51%的效率?

  职业围棋选手之间,即使有段位之差,胜负也只是在二三目之间。

  一般的围棋有200—300手,每手51%的效率,即有一半以上的成功率,150手51%的效率累积到最后也会稳拿胜券。

  李昌镐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恰恰就是「半目胜」,一局棋几百手,最后清盘 —— 赢半目。

  那妙手不是更好吗?

  不。思考下:

  到底是下出51%的稳定发挥概率高,还是下出100%妙手的概率高?

  妙手很美,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陷阱

  人追求一击致命的时候,正是自己最不冷静的时候。

  成功了不免沾沾自喜失败心神摇晃,下一步最容易一脚踩空。

  全力之后,必有松懈;大明之后,必有大暗。

  反倒是51%,每次都稳稳当当,日拱一卒,最后准赢。

  靠聪明迟早江郎才尽

  靠手艺才能持续精进

  妙手有个重大缺陷

  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因为每一次环节不同,所以每次妙手都是心电一闪的灵感,这样你永远无法打磨手艺,只能 「等灵感来」,哪一天灵感用完,生涯也就走完了。

  灵感没法刻意练习,没法打磨手艺。

  「灵感」没有护城河。

  许多作者第一本书写得好,之后就再无佳作

  有些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惊为天人,后来却每况愈下

  还有很多艺术家要借助毒品寻找灵感,他们总觉得自己缺乏灵感,其实是缺少能打磨的一门手艺。

  反观李宗盛、周杰伦这种词曲创作出身歌手

  因为原来就需要大量生产音乐,没法靠灵感,反而得以持续出新,歌坛长青

  我们总热爱讨论谁「灵气十足」,有「机灵劲儿」。

  长久看下来,这类型的人最容易生涯发展跳崖 ——

  要警惕啊,这些词其实是用来骂你的。

  因为「聪明」没有护城河。

  李昌镐的「围棋十诀」 中第一条就是,不得贪胜。

  「石佛」李昌镐

  玩德州扑克的人 ——

  据说德州扑克是最接近真实人生的一种博弈游戏 —— 常有这种体验

  新手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钱押在中等的牌上,最后总是比别人差一点,几次下来就输光了。

  老手要是没有好牌就一直喊过,一旦遇到机会全部押进。

  「不得贪胜」 也是一个被极度低估的道理

  各行各业高手一次次地重复,但还是因为太普通,没有获得应得的注意力 ——

  新手都谋求一把翻盘,但是高手都玩持续迭代。

  因为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

  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曾国藩的笨办法

  让敌人头疼至极

  李昌镐的绝招是51%哲学,而晚清名臣曾国藩称这种战略为:

  「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一生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文人生涯

  从6岁读书到27岁中进士,一直做到大学士,是当时的学术领袖

  第二段是:军人生涯

  太平天国运动中,自己组建湘军,缠斗13年,愣是把悬崖边上的大清王朝拉了回来续了命;

  第三段:引入西方科学文化

  他组织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引入第一批西方书籍,送出去第一批留美学生留学培训行业可不拜关公,而拜曾国藩)。

  前后两段都是文人的事,但一介书生怎么战胜当时战斗力爆裂的太平军,这是个有趣的战略研究

  曾国藩打仗的心法就是「守拙」,不取巧,不搞四两拨千斤。他不懂兵法,于是就用最笨的办法 「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叫「结硬寨」?

  比如说今天一个湘军首领接到任务:「命尔领军十万,速速拿下南京城!」

  这个首领跑到南京城下,不进攻,先扎营:

  勘探地形,最好是背山靠水。

  之后无论寒雨,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

  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筑成。

  壕沟深一尺,以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防止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

  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高五尺,其中两尺埋入土中,花篱有两层或三层,用来防马队。

  看,这还没有进攻呢,三防都做好了。这就是「结硬寨」,湘军本来执行的是进攻命令,但他们把进攻转变成了防守

  「结硬寨」的打法搞得太平军很痛苦说实话,太平军算是清末骁勇能战的部队了,但是碰到这种打法,一点儿招都没有。

  你这里一腔热血王者荣耀希望跟湘军来一场酣畅淋漓大战 —— 你我大战三百回合,一决生死

  一看人家湘军,埋着头呼哧呼哧挖坑呢,勤劳的小汗珠挂一脸,根本准备和你一决生死。

  一旦进攻过来,就一轮火枪给你打退下去。一看你不进攻了,继续挖坑。

  扎一天营就挖一天的坑,慢慢往前拱。

  所以湘军攻打一个城市,不是诸葛亮那种一天两天智取豪夺,而是用一年两年,不停地挖沟。

  一道加一道,圆圈套圆圈,一直到城市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这种打法就是微小优势的持续迭代,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打武昌,胡林翼挖了一年沟;打安庆,曾国荃挖了五个月。要看哪个城市是湘军打下来的特容易,整个城外地貌都变了。

  湘军与太平军纠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战争胜利,这就靠曾国藩六字战法的后三字:打呆仗。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和李昌镐的51%哲学异曲同工

  成为卓越者的

  「基因」是什么?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柯林斯在其著作选择卓越》里,思考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卓越公司,这些公司的基因有什么不同?

  以2002年为基点,柯林斯往前回溯了30年,在20400家样本中最终选出了7家公司。

  这7家公司连续15年市值增长是同行业的10倍,有的甚至超过百倍。这本书分析了很多「10倍速」公司的基因。柯林斯讲了很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日行20英里」。

  由于北极点在1909年被美国人拿下,1911年10月,有两位探险家同时瞄准了南极点这个处女地。

  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罗斯的斯科特。他们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

  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探险队的五名成员在探险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阿蒙森

  你愿意做阿蒙森,还是斯科特?

  两者有很多差异,但是柯林斯专门提到一个:

  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

  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前进,保持进度

  他把探险队每日的行程控制在15—20英里(约24—32公里)。

  另外一队则完全相反,在天气好时,斯科特让队员全力以赴,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在帐篷抱怨鬼天气。

  为什么“日行20英里”如此重要

  柯林斯的总结是:

  1.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可能

  3.在失控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好天气带来的「暴利破坏的不仅是你的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态预期,带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进入严酷的南极雪地,根本没有生存的余地

  要充分意识到,妙手是成为高手的最大障碍,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

  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一个看清楚自己在迭代什么的人,就找到了自己的护城河。

  在当今社会,只要你愿意用时间打磨一门手艺,就会有自己的护城河。

  「石佛」李昌镐,

  大学士曾国藩,

  探险家阿蒙森,

  肯定理解这个道理——

  选定头部以后,就专注地死磕。

  专注让你无敌,迭代让你精进。除非自己出昏招儿,或者内部瓦解,没有力量能让你离开头部。

  他们理解弱小优势持续迭代而产生强大力量 —— 安静等待那半目输赢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