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应“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但现在“老人养小孩”现象太普遍,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因为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就管生不管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习惯……
倾听
=Listen=
金荣:你好。
听众: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家孩子是个男孩,14岁了,上初一,他非常懒,我都没见过比他更懒的孩子。
金荣:这个懒谁给养成的?
听众: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特别勤劳,好多事情就包办。
金荣:所以他是有因的,我们给了孩子一个习惯和经验,我不用那么勤劳,孩子之所以变得懒惰是因为我们不懒。
听众:他在学习上也特别懒。
金荣:这是一样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习惯不好,做事的时候肯定态度会不端正, 所以学习懒是正常的。
听众:我就想问我要不要检查他的作业?
听众:每次他就不让我检查作业。
金荣:那他不让你检查,你能怎么办?
听众:就和他吵。
金荣:吵得结果呢?
金荣:然后你还是检查不了。
听众:他就会对我动手,他个子比我高。
金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当父母的一定要从小去带孩子这个现实,是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的,给他生命,我们如果只生他,不养他,在这个时候没有更多或者合适的付出,我们对孩子没有恩,没有好,反过来到了一定年龄我们要管他,限制他,你让爷爷奶奶给他培养了那么多不好的经验和习惯,接下来你要收拾他,他又不服,因为你没有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陪在他身边,这就是偷懒的结果,我们家长在偷懒,现在要你补,爸爸呢?
听众:他爸爸经常出差。
金荣:小学谁带的?
听众:爷爷奶奶。
听众:但是他和爷爷奶奶不会动手。
金荣:爷爷奶奶一直养他,一把屎一把尿带他,在他心里爷爷奶奶是亲人,很亲的,这种感觉只有在小时候才能建立,你是半道杀出来的,叫爸妈但是没有爸妈那份情,然后还出来限制我、管我,而且你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当。
听众:嗯,我在他小的时候可能爱动手,他爷爷奶奶会给我告状,我就会动手揍他。
金荣:你们没管过我,对我不好,没有恩于我,你还收拾我,我怎么会服你,我怎么不能仇恨你。
听众:他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但是我每个月基本上都回去。
金荣:你每个月和客人有什么区别?然后你每个月回去的话,听爷爷奶奶告状,就捶他。
听众:基本是这样。
金荣:所以你和孩子之间,情感的链接一直是断层的,我现在告诉你目前状态下你能做的事情。首先,当你知道你的建议和想法不起作用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讲,点到为止,就是你希望他以你的方式做事难度很大,你现在不要老扮演是他妈的角色,虽然他叫你妈,但是实在没有母子之间那份情感,那份温暖、柔软的东西,所以你最好能做他的朋友,说的残酷一点、不客气的话,你已经没有机会真正意义上做他妈了,所以你做他朋友吧,做朋友的过程当中,和他说话,表达你的思想的时候基于一种平等、尊重,遇事多商量,说到他听最好,不听不要强上,因为你强不过他,最后弄得母不像母,子不像子。接下来,当他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希望你以他朋友的身份多去体谅他,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结果,怎么解决,成为一个帮忙的人,别摆当妈的架子,你的架子在真正要摆、该摆的时候你没摆,现在一摆就倒。你孩子他爸也是一样的,以后几乎是管不了孩子的,父母的这种角色要去管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失败,不要觉得太伤心,原因是你们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偷懒了,你们欠账了。
听众:那他这个作业不让我检查。
金荣:你不检查了。不是不想,你做不到,我为什么说你先要和他建立一种朋友式的信赖关系,不要试图建立母子之间的信赖关系了,这种机会已经错过了。
金荣:叫到学校该怎么罚就怎么罚。
听众:到学校老师就叮嘱我要检查他的作业。
金荣:那你说妈现在和你一样,你没有做,妈和你一起受罚,那我欠账了,我错了。
听众:还有一个他会要我帮他做事, 因为他懒,我帮他做了,他还嫌不好。
金荣: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帮你但我一定不会再替你了,比如说你衣服多了,我帮你一起洗一下这是可以的,或者你个人生活需要打理的话,这是你的事情,我不会帮你,因为我现在帮你,以后大了没人帮你,我帮你就是害你。
听众:然后他就会给我唠叨半天。
金荣:那你就听着,你说你妈就是这样子的,如果他唠叨多了你可以转身就走。
听众:嗯,就是不理他。
金荣:应该他做的你不代替,这是原则。
听众:嗯,好的。
金荣:再见。
听众:再见。
金荣点评本应“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但现在“老人养小孩”现象太普遍,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因为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就管生不管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习惯,老人带出来的小孩必然会有大大小小各种问题,日久天长,小孩形成不好的习惯,这是隔代教育的弊端,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式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构成较大负面影响。
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尤其要负起责任来,最好自己带孩子,爷爷奶奶带孩子有优势,但是问题同样不少,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才会与孩子建立起充满信赖的情感链接,被孩子接纳才真正的拥有了教育孩子的能力,不要在孩子最关键的成长期缺席,对孩子的成长、未来发展要负起责任。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早就和过去不同!
很多父母都是高知,教育的孩子却特别失败,因为……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早就和过去不同!
从今天起,一切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