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对中国现代诗现状的几点看法
日期:2019-02-26 15:45:38 作者:时风ssfssf 111 来源:诗评媒 阅读:

我对中国现代诗现状的几点看法

   我对中国现代诗现状的几点看法

  吕本怀

  一,无论从写作还是阅读层面来看,当先都是现代诗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尽管不少所谓诗评家不断唱衰中国现代诗创作与阅读的现状,甚至说如今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但我以为他们的言论并没有什么有效依据,更没有准确的大数据分析,多是一种想当然,并以此来显示自己高明高深。在这一点上我完全认同于坚的判断,他认定今天中国写得最好的是诗歌,而我则还要加上一句:当下是中国现代诗发展最好的时期。

  理由在于:因为微信出现,让诗歌写作与阅读的人数均以几何级数攀升,当然,我也没有什么大数据作为支撑,只能以身边为例来加以说明。原来不少同事朋友对现代诗很隔膜,从来不看、更不写,而现在他们中的一些通过微信平台,已成为诗歌的忠实读者,相当部分对我微信里的诗歌与诗评每篇必读,同时还有一些同事朋友已经提起笔来开始练习写诗,不管其水平如何,至少成为了现代诗的爱好者,而这在微信出现之前绝对难以想象

  因为微信上写现代诗门槛较低、发表较易,加之互动及时,所以写诗的人越来越多,预计全国范围数以百万计,目前每一天所创作出的诗歌数量远超过《全唐诗》。如此巨大的创作量,要求每一首都精品显然不可能,而究竟什么才是精品也并非当下就能确定,能作出选择与判断的只有时间。量是质的基础,有了较大的量作为支撑,质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证,而微信背景之下现代诗创作的繁荣,一定会催生出足以与《诗经》《楚辞》《全唐诗》媲美的现代诗选集。

  二,现代诗缺少读者,或读者水准不高,并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现代诗教育缺失与滞后。

  一方面,由于现代诗在中考与高考阅读中很少涉及,导致许多时候高中现代诗歌教育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小学现代诗则基本处于儿歌水准),没老师认真教,也没学生真正去读。不过,师生中极少数诗歌爱好者除外,这也足以说明现代诗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另一方面,诚如于坚所言,“中国的诗歌教育还是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诗歌教育的传统上,他们总是认为诗要给读者指路,诗是灵魂向导而不是归宿,寓所,诗的工作指引人们上路,而不是总是要求诗歌应该告诉他们一些警语格言这样的东西。”诗歌教育观念落后,加之能进入教材的诗歌往往陈旧,其中有些甚至还不是诗歌,只是具有诗歌形状而无诗歌实质的分行,这些陈旧的诗,或伪诗,无疑会让师生对现代诗产生隔膜,并因此扼杀他们对现代诗的热爱

  另外,绝大部分中考、高考试卷都明确地将诗歌排除在作文之外,这也让中小学诗歌写作成为鸡肋,导致师生对诗歌写作一般不感兴趣,即使有兴趣的也不敢写,甚至有些学校与老师还将学生写诗视为歪门邪道,这在某种意义上严格限制了现代诗在中小学的传播。现代诗阅读与写作最有效的诱导期应在人的中小学时代,而在目前考试指挥棒之下,一个人在中小学时期根本难以指望受到真正的现代诗阅读与写作训练,这正是中国现代诗缺少读者或读者水准不高的根本原因,这个账应该算到教育体制与考试指挥棒之上,根本不应该由中国现代诗来负这样一个沉重责任

  三,现代诗有史以来,尤其在当代,表现最差的并非饱受诟病诗人,而恰恰是那些喜欢指手画脚的所谓诗评家。

  我最看不起的就是中国诗坛的某些诗评家,他们根本没什么原创理论,在国际诗坛也没有任何地位,却偏喜欢在国内诗坛上指手画脚,在我看来他们其实根本不懂诗,不过也有难得的个别例外,比如故去了的陈超先生。此次曹伊之争中,绝大多数所谓诗评家只能保持沉默,而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根本无法用自己的原创理论来说服其中任何一方,装聋作哑自然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另外,中国当代所谓诗评家很难说有什么独立意识与独立判断,极其容易走向连个极端,他们要么拾取古人牙慧,要么贩卖外国术语,要么捧臭脚,要么打棍子。他们正如谭克修所说,“批评家的论文,只热衷于那些已经成为课本知识名字。他们对好出某些所谓名作很多倍的当代诗置若罔闻。他们既不具备阅读当代诗的能力,也不信任后来诗人的智商和写作能力。”而当年他们对叶文福的批判,对翟永明的批判,对伊蕾的批判,早已被时间证明无知可笑,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棍子与打手,被绑在历史耻辱柱上,而今天,所谓诗评家依然不具有独立意识与独立判断,其指手画脚与枪林弹雨,极有可能重蹈覆辙,再次被时间证明为虚妄与无耻

  四,当下现代诗坛是一个鱼龙混杂所在,但究竟谁是龙、谁是鱼,现在就做出结论为时过早

  数以百万计的现代诗写作者,每一个都想流芳百世绝对不可能;谁能流芳百世,这既不能靠自吹自擂,也不能靠圈子互捧,更不会因谁发得多、发得级别高就可以作定论想当年,前苏联时期有多少诗人在不同级别的报刊上发表了多少诗歌,其中肯定不乏在国家级连篇累牍的诗人,但今天其诗安在,还有谁提起?倒是当年那些难以发表或根本不可能发表的诗歌,却成了那个时期最珍贵与最高贵的。

  当下诗歌发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报刊,二是网络。能在报刊上发表,似乎显得层次更高。在我看来,报刊发表的平均水准确有可能高于网络发表,然而想在报刊上发表于普通作者并非容易,没有一定的知名度人脉很难实现(报刊编辑发表在今天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可以互通有无),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发表才成了绝大多数作者的首选。依我观察,目前最好的诗在网络,最差的诗也在网络。最差的诗在网络是由网络发表基本无门槛所决定的;而最好的诗在网络,则有可能是因报刊发表比网络发表限制更多。近些年来,引起轰动诗作与诗歌现象并不多,有限的几首与几次则基本出现在网络之上。比如去年的疫苗造假事件、崔永元事件,便有不少公众号引发较了大关注阅读量一度曾数以十万计,却无一家报刊引发过如此的关注。一般而言,报刊诗歌往往热衷于“不知有秦无论魏晋”,而网络诗歌相对而言则多了一些对现实关切

  究竟是某些报刊上那“不知有秦无论魏晋”的诗歌更好,还是网络上那些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诗歌更好,这也需要时间来判断。比如杜甫被尊称为“诗史”,但在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多少人认可,陶渊明的遭遇也大抵如此;相比之下,陶渊明比杜甫更多一份超然,多一些隐逸由此可见什么样的诗歌才能最终传世是一个大课题,而这个课题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五,作为管理者,应给现代诗创作一个相对充裕的缓冲期,而不要急忙作出判断甚至定下规范,这种急忙之中所作出的判断与所定下的规范于现代诗发展繁荣有可能多害少益。

  一个文学范式,并非短时间内便可成就,而需漫长的时间来加以淬炼与锻造;即使现代诗已走过了一百年,也很难说中国现代诗目前已经成熟,中国现代诗还在路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有无数繁荣的可能。

  假如一个文学范式彻底成熟,常意味着它已过时,再也没有多少生命力。比如唐诗,尽管之后每个朝代都有不少人在写,却很难说有谁真正超越,其他如宋词、元曲也是如此。现代诗目前之所以生机勃勃,正在于它不够成熟,而在目前这种状态之下,任何试图加以严格规范的行为都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催熟,而催熟的效果肯定不如顺其自然

  任何一种文学范式,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有读者;一旦没了读者,这种文学范式、这部文学作品,很可能便宣告死亡。我以为当下最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国人的现代诗阅读意识,培养国人的现代诗审美意识,并让其观念尽快地由传统转到现代。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遗产自有其价值魅力,然而,作为文学范式毫无疑问早已过时,当下学写古典诗词曲的人数以百万计,却很难说谁是大家公论的诗人,也很难说谁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我看来,就诗歌创作而言,当下最能出成果的还是现代诗,这是由中国现代诗目前所处的发展时代所决定的。而要想现代诗有一个大繁荣,目前最需要的是两点:一是让更多的人有写作的兴趣与发表的机会;二是通过现代诗教育水准的提升,让更多读者尤其是中小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现代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吕本怀,笔名清江暮雪,1962年出生,湖南省华容县人。湖南省作协会员。在《诗刊》、《岳阳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小说集《西禅旧事》、散文集《远去的乡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对中国现代诗现状的几点看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