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NIGHT
February 17,2019
▼
一个朋友说,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很多想要的东西其实过几年都会有,比如想买gucci包——我随便举个例子,这几年买不起再等几年存款变多就可以了,那是不是说到底,先买后买都没什么区别……既然如此,工资高不高好像都无所谓,无所谓的话,我们一直想要升职加薪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事儿“真不能仔细想”。
另一个朋友问,你是想讲“为奢侈品刷卡后的空虚”么?那个朋友说,也不是,就是偶尔会想,“努力是为了什么”。
我也想过的。
就说我朋友讲到的,奢侈品这种东西,其实只要不是月入几十万,都没法闭眼买,月薪一万的人买一万多的包得咬咬牙,月薪十万的人也一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拼了命地做月薪十万的事儿?生活质量未必指数型上升,累倒是会准确翻倍。
开解到我的,是刚刚步入职场的男朋友。他说,再来一次,有月薪十万的机会——虽然你知道肯定会很累,你真的会放掉吗?
的确不会。
所以,有句话太对,“趁你想做一件事,现在就去做”。
“想做”是珍贵的。
▼
慢慢地我才想明白,“欲望”永远是个关乎当下的词。“欲望”突然鲜活,难得地翻涌起胜负欲——这种时刻是不多的。如果此刻,想要做成一件事儿,想要多一次“made it”,那就别考虑太多的“这可行吗?这有意义吗?这能给我带来什么?”,先行动。
好几年前,我在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出版小说集的时候,就已经在悄悄地攒文章——那时候我是真的没什么资历,但我觉得我离出书这件事儿好不容易才近了点儿,至少不再是概率为0%了,那么……我先准备周全。
我最近突然觉得自己该写一部长篇,还有了出版它的想法。跟朋友聊的时候,他问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什么主题,是流行的那种吗,联系好编辑了吗,有时间整理思路吗。
我说我还没想到这些。但我想写——这个真的很重要,我先列个提纲,如果列不出来,我就先一段一段地写着。
其实,比起你“最后真正做成了什么”,“想做”的冲动是更珍贵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想做的,那会是真正索然无味的人生吧,如果要问意义,意义或许不是能被一件一件摆出来介绍给旁人的物品,意义可能就是一股劲,这股劲让你想要尝试点儿什么,无所谓结局,无所谓它“对你的人生主要剧情有多少贡献”,你就是突然觉得,这个是我想做出来的,所以,不管你们说什么,我要往那里走了。
▼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不知道算优点还是缺点,我看到很好的东西就会想,我有没有可能跟它发生点儿联系。
我高中喜欢看小说,好多小说都写乐队,我觉得乐队是很青春的事儿,所以上了大学后,一直想要组建一支。我那时多直接,连谱子都不怎么认识就敢满学校找乐手了,就敢对人家说,“我填词你作曲,我们会是很好的原创乐队”。
经常有读者对我说,自己不是个很没想法的人,也没有更喜欢“按部就班”的人生,但想做的事儿反正最后都没做,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就是……你真的非常想做的时候,你没有“迈出哪怕一步”。然后日子过着过着,“热情终究消退”,你变得不那么想做了,开始觉得就像这样无波无折,倒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我觉得人要给自己做梦的机会。
去做,哪怕做出来只觉得“也还好吧”,都是一种圆满。
因为——就连“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都是会离开你的。
我跟长辈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一切都已经非常难以改变,我向他们介绍新的生活方式时,他们通常会说,“理解,但这个年纪了,已经不想接触那些了”。
我不觉得年龄大小有什么关系,我只怕我到了那个时候想得跟他们一样,我也对所有可能性“say no”,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会怎么想,至少现在,我不想这样。
所以我在近乎紧迫的心情里成长,我每个月记录kpi,我时不时地问自己“还可以做哪些没做过的东西”,累吗,累,但我怕现在不累的话,以后便真的“只想轻松”,至少现在,我还想要尽力做个“更丰富的人”,我知道这种渴望是珍贵的。
你们也要对自己说这句话呀——“你还可以更好的”。
END
你可能还想看:
你喜欢过一个不可能的人吗?
做不到这一点,没法谈恋爱
一些非常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