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谍影》是一部由乔治·罗纳执导,让-保罗·贝尔蒙多 / Maurice Auzel / Baaron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知道哪个大仙谁神经不对路,把这美妙的音乐强加了个做作的名:两把小提琴的对话.这一加不要紧,音乐把我给迷得无可救药,还热心的发送给n个朋友,却造成一个天大的误解---我想当然的认为是哪个准中国青年音乐人的灵光一闪作品.
收到韩伯邮寄的碟,里面刻录有贝尔蒙多主演的<危情蝶影>,放入电脑一看,那段激动不安的前奏在电影开始不久老贝苦大仇深做苦役的身影后很是突然的出现了,吓我一跳.---原来,那什么"两把小提琴的对话"竟然是莫里康大师的又一次激情挥洒.
莫里康配乐的抒情一直是内敛的.和贝尔蒙多是绝配.我喜欢这个一脸皱纹的法国男人.最冷酷的外表,最温柔的内心,这样的男人总是能唤醒你伴英雄浪迹天涯的万丈理想豪情.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了,在那时代应该是好看的.几十年过去了,人类阴谋与智慧急速提升,如今看惯<越狱>这种超级思维的现代大片,再回首,老贝已经不再令人有紧张的感觉,再难唤起那种激越的赏识与倾慕.
诶---英雄暮年,连他的粉丝也暮年了.
好在还有莫里康的配乐,总是那么年轻,可以对抗年轮对抗变迁,把我们永远圈在青春的围栏里,不至于出走失散.
隔夜我要走 我要回家 好
任务怎么办
哦
但愿你还记得我们的口哨声 那时 我们穿过伯爵的后花园 猎犬在空气中吠叫 你叫她爱丽丝
在草莓的气味中 这一切将不再归来 不再归来的英雄
请取消我 请于此刻让我死去 埋我的沉默 懦弱 以及一切源自你的疾病和血液
4.17 2011 公元
《危情谍影》观后感(三):过时的电影永恒的配乐
不知道哪个大仙谁神经不对路,把这美妙的音乐强加了个做作的名:两把小提琴的对话.这一加不要紧,音乐弄的我五迷三道的,还超级热心的发送给n个朋友,却铸成一个轻率的误解---我想当然的认为是哪个准中国青年音乐人的灵光一闪作品.
收到韩伯邮寄的碟,里面刻录有贝尔蒙多主演的<危情蝶影>,放入电脑一看,那段激动不安的前奏在电影开始不久老贝苦大仇深做苦役的身影后很是突然的出现了,吓我一跳.---原来,那什么"两把小提琴的对话"竟然是莫里康大师的又一次激情挥洒.
莫里康配乐的抒情一直是内敛的.和贝尔蒙多是绝配.我喜欢这个一脸皱纹的法国男人.最冷酷的外表,最温柔的内心,这样的男人总是能唤醒你骑在马上伴着英雄浪迹天涯的万丈理想豪情.莫里康的配乐也如此,恢弘阳刚
的大场面,掩盖不住细腻如丝的内心倾诉.<教父><海上钢琴师>等等,个人命运与世俗潮流不断的纠缠抗争,厚厚的阴霾中总是有一丝明亮在骄傲的耀眼.
这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在那时代应该是好看的精彩的.几十年过去,人类的阴谋与智慧急速提升,如今看惯<越狱>这种超级智商计谋的现代大片,再回头审视,影片动作不够惊险,情节不够曲折,画面不够刺激,场面不够恢弘,人物计谋不够高深,那种激越的赏识与倾慕也就统统不再了.
诶---英雄暮年,连他的粉丝也暮年了.
好在还有莫里康的配乐,总是那么年轻,明亮如新,可以对抗年轮对抗变迁,把我们永远圈在青春的围栏里,不至于出走失散.
《危情谍影》观后感(四):再看《阴谋的代价》
记得那是1995年的某个深夜,央视的午夜剧场响起了那个经典的小提琴旋律……影片名字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别名《脆皮兽之死》。
那时我还是深陷失恋当中的青年。二十一年后,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改变。这个片子虽然在后来的成长中偶尔浮现,但没有再次观看的冲动;尽管那时候我就熟悉贝尔蒙多是不逊于阿兰德龙的巨星。
直到今天,一个巧合,我偶然看了一整天的一个网页资料——关于非洲被殖民掠夺和近年大国落子非洲的争夺,让我再次找来该片回味……也算是回首当年吧,才算完全看懂了该片。
二战以后,全球政治格局由欧亚纷乱转变为美苏两极对抗。始终没有选边的法国,在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可参考影片《逃离德黑兰蓝》)事件爆发后开始诋毁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几乎同时也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强力渗透。法国用尽政治、金融、军事、经济等手段开始大面积拓展非洲,以扩大本国在这个星球上的利益和影响力。该片即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起法国故事。(影片出品时间为1981年)
一个政治牺牲品,通片以个人情感质问着当局;以其无可奈何的宿命刁难着当局。又以当局培训出的高超手段令当局束手无策。
这种无奈与窘迫、自信与迷失充斥着整个影片,正映照了法国民众对法国当局的国际政治外交的怀疑与讽刺。
也难怪多年以来,我记住的是影片的别名《脆皮兽之死》,还有那个扯人心肺的小提琴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