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格里芬·邓恩 / 罗姗娜·阿奎特 / 汤米·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班后》影评(一):狼狈的意外和倒霉连环案才能让平淡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那种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你探讨什么的电影,舒舒服服的越阅览了保罗狼狈的夜,从故事的情节设置来看我觉得无可挑剔,节奏合适铺垫明显,戏剧性的转折并没有太大的逻辑漏洞,和真实那么要遥远却又总让人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连环倒霉案,没有史诗般的教育意义也没有猜来猜去的隐喻,观众可以自行展开如有雷同般的联想,还有什么比暴风雨的周末在家看别人倒霉来的惬意?明天是周一,弥足珍贵的平静星期一。
《下班后》影评(二):好可爱的怪鸡电影
对martin从来不感冒,总觉得他缺少讲故事的本领,掌控能力平平,稍微大一点的叙述结构都有驾驭不了的感觉,镜头语言又啰嗦,用了很多好演员,但是导演总好像在跟演员抢戏似的(可怜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在“纯真年代”里是多么努力的想在那些冗长的旁白和奢侈多余的画面里找机会表达情感啊)。
看到这部,很喜欢,也许martin用演技不那么突出的演员,拍这种古灵精怪随心所欲的小片子,倒是很好的选择。
好诡异,碰到一个说自己被强奸过的骚货,包里还有恶心图片的书,他怀疑这是个骗局,赶紧离开了她家。因为把石膏雕塑送回去竟然发现骚货死了,路上遇到的人都是很怪异,像疯子,所有那个街区的人都想留住他不让他走。这真的会把人逼疯。然后一个女人救他不被众人追杀把他困在石膏里不让他出去,还好两个小偷以为他是艺术品偷到车上,路上车门坏了,石膏掉了出来打破了,他出来了正好是在上班的地方,而大门正好打开,钟声响了,同事们陆续到来,到了正常地方了
《下班后》影评(四):连锁
越来越喜欢荒诞不经的镜头,<三更半夜>又是一例,大概人有时真的是不受自己或所谓命运控制的,偶然因素的连锁反应会破坏一切好心情,比如说经常在水烧开时冲进厨房然后因为慌忙打碎了碗,或心情不好就容易发呆一发呆就容易走路崴了脚.要表达荒诞,法国人是最拿手的,所以这部影片更法式,但我一看色彩就知道不是了,说是"喜剧",但愤懑更多些,他一个晚上遭遇了无数人无数奇闻怪事,人与人的关系竟可以如此充满紧张感一触即发,幸好最后他又回归主流正常社会.
《下班后》影评(五):三更夜半:低潮中的啟示
從事朝九晚五刻板工作的主角,下班後因為無聊,撥了通電話給個陌生人,掀起整夜連環倒楣事件…最後,他沒有死也沒有傷,脫離人生的最低潮,如常回到工作單位上班。
看後,想起一句佛家說話﹕一切總是會過去的。
DVD內附一段片:"Filming For Your Life: Making After Hours", 是監製和男主角述說電影的拍攝源起和過程。原來,馬田答應任這片導演的時候,製片廠正下令馬田停拍《基督最後的誘惑》,馬田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還有,在開拍前,馬田將一份十分詳細的鏡頭列表發給每個劇組人員…
處於低峰的人,可看這片找點安慰。
《下班后》影评(六):荒诞与无力
被连锁误会导致的疲于奔命。用一种夸张的命运怪圈展示了人的孤独和不甘寂寞,急于相处中难免的碰撞摩擦,个中的爆发和忿恨让他被误认为盗窃犯,后因无奈下安抚寂寞女人和盗窃犯的偷窃行为回归正常轨道。机械重复的工作乏味,命运捉弄下,这乏味反显踏实。
特写镜头的着重表意;竖直拍摄洗脸,无法恢复正常的错乱,激越的音乐凸显诡异的迷幻;钥匙坠落的仰拍,危险降临,难以控制;保罗仰天长叹的俯拍,荒诞感和无力感。
盗窃犯误以为艺术品而将被做成雕塑的保罗盗走,这之后有几个回顾性的空镜头,以及游走在办公室的最后一镜,似乎在表达人始终都陷于人生困局之中。不/难以挣扎反而处于相对自由状态。又或者,这种交错可以让人误以为孤独可以消解。
《下班后》影评(七):控制
After Hours无疑是Martin Scorsese“控制”得最少一部电影——很明显,处于低潮期的他还没有从The Last Temptation的流产中缓过劲来。可是,这是我看过的Scorsese所有片子中最流畅的一部。虽然在拍摄之前,导演还在为“是否退出电影行业”的决定而殊死挣扎。
喜欢这部片的原因很简单:电影虽然是导演的手把手造出的作品,但很少有导演能够把自己和外界对于电影本身的干扰过滤得一干二净。一个失意的导演,也可能导出一部很有生气的影片。
After Hours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它那种自然的生命力。
《下班后》影评(八):《下班后》:可以说奇幻
我觉得故事创意蛮有趣的,看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感觉,这个故事可以有非常多种可能性,它也可以是其他样子的,这是一部充满可能性的电影!它有趣、还算刺激,对我来说,甚至可以说有点奇幻。没想到马丁可以玩转这样类型的电影,好看,我喜欢这电影,娱乐性很棒。推荐!!它也很荒诞、幽默,一个主角在一晚遇到那么多荒谬的事情和人,然后看男主角在这个类似一个小镇的区里挣扎,为了回家而不停地为之努力,在这里面就可以看到人性,故事也讲得非常巧妙,男主角在小窖里为了躲过疯狂街道居民的追查被糊成了雕塑,看到那儿我不为男主角捏了把汗,听说导演喜欢老版《魔人蜡像馆》 所以我以为后面就成了一部让人难受的惊悚片,没想到最后居然被两个男主角因他们而被街道居民误认为是盗贼的真正罪魁祸首给带走了,之前两位盗贼的其中一位丢了一件雕塑,那个盗贼就把困在雕塑里的男主角的雕塑带走了……男主角演得不错,挺好的。再次推荐!
《下班后》影评(九):After Hours :时空之后,小偷乃大。
一个男人一个晚上诠释的却是一生,从遇见越来越老的女人,到其一直被勾搭再到最后遇见老女人主动说话......还有那象征乌托邦另一个看似 Peace团体的地下演出场。定义为最坏的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小偷,却是关键时刻,主人公的救世主。这部电影无论是解构,手法,还是想象力,都很Bad trip and Black humor.
另:熟悉电影中小偷扮演者(Cheech and Chong)的观众,应该也是知晓那个时代嬉皮文化的。而这部电影,暗喻着致幻药物带来的影响,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 那有些神经质而自我的演出(演死的那段睁着眼睛被揉)太精彩,格里芬·邓恩 Griffin Dunne 的演出太过传神了。因为题材的原因,当时在美国拿不到什么奖项吧。在国际上还是得到了认可。
可以看多遍,慢慢体会其中意味的电影.....可以理解的很大,形而上的角度。
《下班后》影评(十):下班后的生活很黑色
《下班后》,马丁·斯科赛斯作为严肃现实主义风格的导演,这部片子难得撒开了玩,在保有自身风格的前提下讲述了一个荒诞故事。这部黑色荒诞惊悚片的主角是一个想发生艳遇的男人,却因为美国社会的暴力风气,在午夜与各式人等纠缠不清,陷入了无比悲惨的境地。有些猥琐却也有点正直的主角,在午夜遇到搭讪女、雕塑家、惯偷、酒吧客、酒吧老板、服务员、社区住户、出租车司机、各自怪诞,但无一不是充满暴力倾向,用暴力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或世界。在他们面前主角显得是那么弱小无力,一个想回家的简单愿望变得难上加难,几乎完全无法实现。通过全片阴湿硬冷的色调,城市破败面的严格取景和平缓镜头,观众会随着主角遇见各色人等,渐渐开始接受片中展开的情节,从而从深层次去思考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影片最后,主角被做成了石膏雕像,在天亮时分被扔在的公司的门口。他走进次序井然,温暖舒适的办公室,回归正常的生活。观众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可是,他毕竟到了最后还是没能回到家里,暴力社会的魔咒还是会在下班后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