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越狱》是一部由罗伯特·布列松执导,弗朗索瓦·莱特瑞尔 / Charles Le Clainche / Maurice Beerbloc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囚越狱》观后感(一):电影微评:死囚越狱
8分。整部电影基本就只有主角的一人独白,导演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其他人物以及场景,集中所有焦点到主角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越狱的过程上。让整部影片体现出一种专注的美感。除了中段和对门讨论越狱略缓之外,整个计划都是在极高的节奏下进行的。成功后,观众也能长舒一口气了~~
《死囚越狱》观后感(二):越狱片必看!
大家喜欢吧本片和“洞”以及“肖申克”拿来对比……我个人觉得,"洞"主要表现越狱的人们,表现不同越狱者的人的反应来表现人性。“肖申克”主打囚犯和监狱的关系,来反映社会问题。本片与前两者有个极大地不同,他是死囚!!不是自由与监禁的关系而是生和死!本片看到更多了是自我的鞭策和斗争,如果你是那种代入感很强的观众就会深有体会。人啊,要有坚定的信念!
电影没有好莱坞那种视觉暴力,仅仅用一种平缓,不慌不忙的为观众讲述故事。影片大量用特写和近景镜头,几乎没有全景。剪辑也没有像现在电影中那样快速剪辑,来影响观众。一方面其风格,另一方面也与与当时观影习惯有关。
大量的内心独白使得故事赋予张力,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内心波涛汹涌
电影的张力在其镜头位置看似平常,其实不然,而是及其精简,并且有意让观众主动参与其中。
太浪漫了。。。
《死囚越狱》观后感(五):Un condamné à mort s'est échappé ou Le vent souffle où il veut
本片的故事十分简单,独是描述男主角弗朗西斯如何(策划)逃狱。愈简单的故事,就愈要在角色、内容、结构和场面上有精炼的处理,否则很易便令观众感到闷。 导演把全片的叙事焦点集中在囚犯的角色身上,令他们的心路历程相当清晰。为了逃狱大计万无一失,弗朗西斯多次跟多位囚犯作讨论,每一次讨论都有新的进展、新的戏剧张力,当中尤以他跟隔邻囚室的囚犯和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少年囚犯的交谈,最能牵动观众把戏追看下去。相反,导演是不把狱警、惩教官员的主观视点放在眼内,观众或会奇怪囚犯的逃狱大计始终没有被揭发。
《死囚越狱》观后感(六):越狱教的经书
越狱本身,天然就是一种艺术:在最贫乏的物质和空间基础上、用最大的想象力、技巧和耐心,致力于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如果雅克·贝克的《洞》是艺术,布勒松的《死囚越狱》就是宗教,雷诺阿的《大幻影》则是带给他们灵感的缪斯,《肖森克的救赎》、美剧《越狱》等只能算越狱主题的广告营销和电子游戏。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死囚越狱》应该是经书,《洞》应该是大学教材,《肖申克的救赎》是励志畅销书,《越狱》是手机段子。
《死囚越狱》观后感(七):不只是渴望自由,还有对国家的担当和不屈的灵魂
影片虽满是逼仄空间外加重复的场景,却把一段逃狱经历讲得惊心动魄。 与肖申克的救赎相比,本片通过主角的旁白更注重表现逃狱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和细腻的变化,也在追求自由的母题外加诸了对家国动荡下个人的生存与宗教是否能拯救人类的思考,无疑是更为厚重的。但在表现方式却又十分克制,一不靠与观众的信息不对称制造悬念,而不靠音乐营造紧张的氛围,全部的戏剧张力都在人物的肢体动作和面部细节上,摄影的黑白对比也颇有厚重感。比如中尉在出逃当晚打死守卫人时,观众在墙角等待着,所能看到的只是凯旋的英雄,这种关键情节的刻意隐藏让观众时刻保持着对主角内心世界的关注,强烈地感受着主角自被抓起计划逃狱到最终实施过程中内心的起起伏伏。
《死囚越狱》观后感(八):黑白电影
故事讲述被判死刑的男主人公弗朗西斯在临刑前的几个小时内,如何成功越狱地扣人心弦的故事。为逃脱纳粹监狱,弗朗西斯策划了一场天衣无缝的逃亡计划。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他不仅做足越狱准备,还在仅有的洗漱空挡,多次跟隔壁囚室的狱友联络,试图找到共同实施计划的同盟。可还没来得及他准备好一切时,就被判立刻执行死刑。最终他毅然带着年轻的囚犯男孩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影片的叙事方法是很文学化的方式,人物处于剧作的核心位置,环境为其而设置。精简直白的镜头语言再加上从不离题的内心独白。布列松以这种目的性极强的清晰和专注去剔除一切情节外的杂质。核心事件中包裹着核心人物。在影片中体现出宗教哲学的思考 。
《死囚越狱》观后感(九):典型的逃狱,十分简单,布条,布条,还是布条。
典型的逃狱,十分简单,布条,布条,还是布条。
疑问:1.牢房搜查铅笔,铅笔藏得到挺巧妙,但是那么大的钩子怎么逃脱检查的?
2.男的要越狱的计划好像他心甘情愿略带炫耀的和每个人都说了,他不怕内奸?
3.男主人公搞定那个卫兵的时候为什么不等火车经过的时候再搞?难道他有蒙汗药?
4.搞定那卫兵后为什么不把卫兵藏起来?为什么不拿武器?为什么不换军装?
5.最后他们为啥要在楼顶等了那么长时间,难道他们杀了人不怕被发现?
相当简洁。围绕弗朗索瓦•莱特瑞尔为想活下去的不断努力,从入狱到自由的一整个过程。
老狱友一个个少去,新狱友越来越多,单人牢房逐步变成双人牢房了,形势十分严峻。这就是残酷的监狱环境。
作为观众一直担心失败,好害怕被查出来。除了查铅笔这一回稍微有点让人担心外,其他几乎没有。整个走廊都没有狱警巡查,表明这个监狱防护力量还是很薄弱的。
寻找同伴,没有,都已认命,就是有,也都不知道何时会消失。狱友很多,其实可以集体行动,只要解决破门这件事,接下来的都可以一起实施啊,但不知为何都只是以各种行动支持他。
走出牢门,走向屋顶,走向庭院,跨过围墙,业已黎明,但已经自由。这最后的20分钟,分分钟惊心动魄,男主的害怕,犹豫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