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是一部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埃文·蕾切尔·伍德 / 妮基·瑞德 / 霍利·亨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得曾经不这样
也许你在13岁的时候没有这么坏 也许你的思想还没有到这种时候
但在你长大之后回想起来
他只不过是 放大了我们的曾经
《十三岁》影评(二):越堕落,越快乐?
13岁本该是花样的年龄,却沾染了烟酒,大麻,迷幻药,穿环,纹身,早恋,放纵的生活最后种食恶果。青少年在这样的年龄非常容易产生盲目幼稚的崇拜,对是非辨别不清,反叛特别是在残缺的家庭环境下,不力的教育更助长了这个势头,不仅残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家庭和社会。
电影将女孩堕落的过程充分有力的展现出来,对比现代单亲家庭教育的无奈脆弱,让观众深切感到惊讶和惋惜,不过还可以做的很好的。
《十三岁》影评(三):感觉看到我们的背后
看完后只有满满一缸MARLBORO和灰烬。
一样抽过大麻,一样抽烟。
几乎同样的年龄做着同样的事情。
结果却那么的不同。
我却自得其乐。
随便看看,仿佛看到自己的背后。
《十三岁》影评(四):十三歲的迷茫與淫亂,媽媽強抱的溫暖
十三歲的時候我初二。
十三歲的時候學校有作風大膽,卻獨缺火辣與美貌的人。
看了片子才發現,十三歲的小孩兒,在經歷著怎樣的誘惑與現實。
極容易轉變的價值觀成就了她們迷茫與淫亂的十三歲。
快結尾時,小丫頭片子被媽媽強抱著哭,突然感覺很溫暖。
眼淚過後,一切過度到曾經,變成經歷。
然後在黃昏的午後,用相擁而睡的沉沉夢境化解現實。
剧情都有点忘了.唯一还深刻的.
桥蜷在沙发的一角抱着刚从环球嘉年华赢来的巨型维尼熊.爽爽快快地哭到地老天荒.
我想如果13岁时的自己能够接触到毒品这个东西.我和她的下场一定雷同.那个潮湿的夏天.曾经最珍贵的东西走到了尽头.大概从那个时候起,13岁的姑娘明白了什么叫旧人哭,新人笑.the begining of ends.It's horrible.
《十三岁》影评(六):2018.6.27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哭泣。看到最后,妈妈的手,是被染发剂弄得那么沧桑。 有些时候,我愤怒想要冲进屏幕去狠狠教训那个女孩,为什么要这么疯狂。 我不是个坏女孩,也不是个好女孩。我还在被诱惑着,这个电影里面的东西我是没有可能接触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得不说自己的一些欲望,渴望与众不同,渴望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就只是一些冲动。
我还是不懂事。但是,我想妈妈了。这是最伟大的爱呀。哪怕也还是逃离不了自私。但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爱了。在最迷茫的时候,最后的支持吧。
自己也要救赎呀。呵呵,人呀。
《十三岁》影评(七):家庭和朋友
单亲家庭,父爱缺失。妈妈是个剪头发的手艺人,为了养家忙碌。闲暇之余,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耍。
可怜的翠西,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她萌动的青春期迷失了方向。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婊子好友evan(哦,错了,其实她妈是个婊子,她是婊子的女儿),带她体验了一把不同于乖宝宝翠西的日常,吸毒滥交颓废人生。
其实是带着我们,见识了一圈资本主义小贱人放纵的人生,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贱啊,我***。
我的十三岁,每天上着十节课,做作业做到十二点。回想最开心的就是作文课,开明的语文老师和我们共度两节课时间,一节课,写作文,我们赶紧写好交上去。另外一节课就可以去踢足球啦。
嗯,真是谢谢你了,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好。
《十三岁》影评(八):痛 —— 让青春上瘾的毒品
只有痛才能让我们感觉活着。对现实的失望刺痛着青春,好想发泄出来自己的心声,但有谁在听?所以都在寻寻觅觅,繁华一时,冷清一世。当刀压在她的肌肤时,冰冷划过,一阵刺痛,她感到一股悲伤的快感。抑郁的人都在痛中找到快感并且上瘾。她在拉的是自己的心,撕裂的心看不见,但我们总想物质化它,这哪能比得上撕裂的伤口更符和心境。那种痛让我们在麻木中找到安慰。
最后所有的压抑爆发出一声呐喊,回荡的声音见证的青春的痛!大爱大恨,纵情游戏后,留下的只是受伤的青春。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其实不幸也是相似的。掠过单亲、校园中的忽视,留下的是孤独。
《十三岁》影评(九):人人都有十三岁
是的,人人都有十三岁,所以都有过叛逆的欲望,却走向不同的道路。一个词,选择。
记得我十三岁的时候,我也曾像Tracy那样,用刀片划过自己幼嫩的手背。直至今日,手背上还留有一条不深不浅的疤痕。
这是为了什么呢?这样的痛感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当时也未必清楚。
当我二十岁的时候,再看这样的电影,对这样的女主角,没有任何同情,因为怎样都是自己选择的。
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悲观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眼中永远没有值得去爱的,永远都是别人欠我们的。
所幸电影的最后,Tracy在母亲的怀抱中恢复平静,也看到母亲那双为生计所染污的手,我想她开始明白,究竟谁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不论是十三岁、十五岁还是十七岁,其实大家都在经历,都在成长罢了。那些伤痛,那些痕迹,也不过是一种回忆。
《十三岁》影评(十):写给自己
看前:直到今天我才百度了女主,发现她是Marilyn Manson的前未婚妻,我最喜欢的Katherine Moennig的前女友。。果然女人要是遇到自己的情敌,无论多美都会觉得她长得丑。
看后:终于get到了wood的美点,确实美,美得放肆,感觉她性格应该蛮像电影里的那样叛逆吧,不然也不会和manson在一起那么久。比在西部世界里演得好,因为西部要么平静要么发疯,难于掌控的也就是从发疯一秒钟归于平静,更别提还有 Thandie Newton这样厉害的女配(不知为啥没得金球,夜班经理还没看到女配出现就弃了)
真正困扰我的还是怎样为人父母,看到女主的爸爸在那问自己儿子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problem是什么的时候我真想一巴掌呼过去,要不是童年里男性角色的缺失女主也不会这样广撒网去勾搭别人去割腕。看到结束前两幕妈妈抱着女主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哭了,不知道多久没这样跟妈妈抱过了,我果然还是在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