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爱沉沦》是一部由佩顿·里德执导,蕾妮·齐薇格 / 伊万·麦克格雷格 / 莎拉·保罗森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随爱沉沦》影评(一):Down with them
最初是因为EwanMcgreger才看的这部片子.
两位主演的表现还是到位的,脸部浮肿的Renee还是演绎出了60年代的感觉,那些服装还是帮了忙...
Ewan还是那么迷死人不偿命,花花公子却时不时露出那么萌的表情,怎么看他的'美貌"都把Renee比下去了,嘿嘿...
《随爱沉沦》影评(二):Down with love, down to men
男女的愛慾觀念又被放上舞台了。總是不厭倦的。這片主要是女性一反舊觀念,將男性主導推向兩性主導。更甚的會女性主導(可能是錯覺吧。)女性要自主,可以有性無愛,到終端就完全不愛 - Down with love。
不愛還不愛。似乎愛不愛是觀眾看後有什麼得著。但男女平等才是中心。一向有云男尊女卑,我倒沒什麼偏袒。電影卻偏袒由男主角最後的遷就女主角為先,自己當後。其實,也跟我不相干。相干的是男女平等往往會變成女性更趨佔優。平等+ Ladies first+ 紳士風度+ 要保護女性的柔弱,就會往往男士下風。我的風帆早已追不上女性的母艦了。
《随爱沉沦》影评(三):这样的花花公子我也想跟他睡
在男主出场前,一度想弃片,但当男主一出场,朝秘书那邪魅一笑,(没错,就是小言里经常使用的那个词,Ewan终于使我生动理解了这个词),于是就掉进男主这个魅力四射的陷阱再也拔不出来了。剧情也很出乎意料,男主套路女主却不想掉入了女主的套路,这也算是套路与反套路的生动演绎吧。还有,就是这是一部女屌丝如何奋斗,改变自己,以达到男神同等高度撩到男神的励志史。告诉爱情终究要势均力敌,围着男人转最多只能和他睡,而没有机会和他21天约会29次,去看各种话剧。40多分钟那里的电话镜头绝了。
最后,感觉花花公子被Ewan重新定义了,这样的花花公子,我也想跟他睡。难怪女主作为曾被他抛弃的秘书,还对他恋恋不忘,大费周章的去得到他的心。
因为里面有漂亮的芮妮·齐威格和伊万·麦奎格,60年代风格的轻喜剧,对白暗含积锋,性暗示的小段子很多,但是放在今天看,只是,搞笑而已。服装非常漂亮,据说服装设计师按色谱给芮妮·齐威格设计了很多套衣服,那时候的时尚在今天看来有点过头,不少衣服显得过于华丽近乎夸张,其中有顶帽子像核爆的蘑菇云,放射性地张开,裙子也是,像一个巨大的蒲公英,还是透明的黑色的。
以前在好莱坞,是 桃丽斯黛和夏洛克逊的配搭来饰演这种欢喜冤家,虽然伊万说芮妮齐威格比桃丽斯黛更漂亮,不过我去翻看她的照片,老太太当年甚有气质,显得硬朗,夏洛克逊更不用说,高大、黝黑、完美的轮廓,英俊。有张相片是在水池边裸着上半身,非常MAN,胸毛已经剃过,不会像迈克说的“吓坏纯情的小女孩”。
旧时的明星完全是苦心经营出来的,没有瑕疵,不像今天,普通人也有机会跃上银幕,因此,幻想的成分大减。
《随爱沉沦》影评(五):六十年代
冷战时期,一般都是表现什么苏联间谍, 什么原子弹危机, 什么迷人的美国总统, 还有他老婆什么的...........什么混乱的六十年化流行文化
这个电影就是六十年代情景剧, 很搞笑.......喔, 对了, 还有宇航员, 也是六十处年代的东东, ..........不过是六十年代初, 还没有什么爆炸头, 披头士才刚出头, 还保留着五十年代的道貌岸然, 不过心里已经开始乱了..........
整个电影的风格都是表现这个时期的风貌, 各种新的思想开始出现, 女性开始出来工作, 开始争取和男性同等的地位, 不过, 就算是现在, 男女也不是完全平等的了, 电影试图从一个喜剧的角度来和解这个问题.
男女主角都是很出色的演员.......基本上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
《随爱沉沦》影评(六):最终幻想
为了某课看了两遍,第一遍感叹Nancy 为了得到爱用心良苦,第二遍感叹男女间真正的平等来之不易。
IIn order to achieve equality, you have to become an intellectual counterpart of your lover, to advance neck and neck in professions,to earn a parity of status, and most importantly,to love and sacrifice equally.
剧透:
禁不住,顾盼流连千百度。
拒爱于远方,寻觅自我的依傍;
任情愫弥漫,先言爱者出局免谈。
揭破这层层伪装,随爱沉沦又何妨。
《随爱沉沦》影评(七):美妙的六十年代风情/I Dream of the Sixties
不知道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本身 还是因为电影中的六十年代, 这是一部很老好莱坞的现代电影,
此片之所以比较有老好莱坞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其原型, 也就是Rock Hudson和Doris Day的经典浪漫轻喜剧Pillow Talk. 要把Down with Love当成重拍片也不是不可以, 但它又不像是重拍片, 其实更像是对这些60年代的经典致敬.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的80后, 要说针对美国的60年代有多深的了解那是不可能的, 对60年代的感觉也仅限于那些电影电视作品和史料罢了. 当然这个电影不是1963而是2003拍的, 可它能拍的让我感觉像60年代, 这就够了.
60年代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年代, 冷战, 越战, 人权运动, 刺杀肯尼迪, 登月 这些都是历史教科书里浓墨重彩的章节. 但60年代也是嬉皮士, 摇滚, 毒品, Woodstock,和平反战的年代. 正因为有了沉重的历史舞台, 才有了这些自我放逐, 享乐主义, 逃避主义的运动. 所以60年代娱乐性的电影电视作品中的世界是几乎没有历史感的, 它就是一个与现实脱节, 荒诞夸张, 及时行乐的世界. 而Down with Love也给我了这种感觉.
之前说DWL不仅仅是重拍pillow talk是因为在很多方面, 它比Pillow Talk更加荒诞不经, 它是把Pillow Talk里骨子里的60年代气质挑出来再加以放大之后的成果. 从视觉上来说, 它让我想到了60年代的卡通片, 像是粉红豹还有UPA的Mr. Magoo系列, 2D的画面, 线条简单, 色彩强烈. 在现在3D当道的年代看这样的电影还真是别有风味(虽然五六十年代也曾短暂的流行过一阵子3D)
一直在抱怨现在的喜剧没有老电影的感觉了, 至于何为那老电影的感觉, 除了画面和演员外就还有那些精炼的对白, 现在的编剧不知怎的就是写不出那种 紧凑 风趣 调侃 且一语双关的语句了, 不是我要老八股, 但是英语语言的艺术的确慢慢在流失. 看看His Girl Friday, Some Like it Hot, It Happened One Night等等经典老片就知道了. 而DWL就写出了老好莱坞式的对白, 且不提Renee最后那一口气说到底的大段告白, 就光是两人之前的调情和斗嘴就已经很让人享受了.
不得不说本片的一大亮点是男配David Hyde Pierce, 他在Frazier里面不知抢了多少Kelsey Grammer的戏, 如果不是他一直都很低调的话, 现在的成就不知有多斐然, 同性恋的他演这样的小受实在也是太过驾轻就熟了一点(不知生活中究竟是攻还是受), 被御姐用来做sex toy还一副小媳妇的模样, 大叔你太萌了! 但也必须说Ewan McGregor你不太适合演喜剧, 虽然60年代的妆很正(不过看了Mad Men以后就知道, 把什么男人放到五六十年代的外形里 他都有潜力成为女性杀手)
当然这个电影也不是什么经典之作, 但我就是喜欢这种夸张的, tongue in check的风格, 让憧憬或了解60年代的观众会心一笑. 虽然电影里稍微宣传了一点女权主义的信息, 但是别指望它们有多深刻, 最后还不是一样全部推倒, 彻底回归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 BTW credit里的那首歌挺不错, 是Renee和Ewan大力要求才产生的
最后作为女人一定得大喊一句: Down with Men, Up with Chocolate!!!
《随爱沉沦》影评(八):两性的天平
《Down With Love》是一部爱情轻喜剧,主演是伊万·麦克雷格和芮妮·奇薇格,一个我很喜欢的男人和一个我开始慢慢喜欢起来的女人,今晚要看的Miss Potter的主角。所谓爱情轻喜剧,就是比较开心,比较好玩,不用担心有情人会不会终成眷属,它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爱情、 温暖 心灵。其实奥斯丁的作品应该都能被拍成爱情轻喜剧来着。这种剧码常用的噱头无非欢喜冤家,像“傲慢与偏见”:吵闹开头,接着动心,然后误会,最后happy ending。例:U've got a Mail;夏日么么茶;别惹我……其次就是异性好友,像“爱玛”:一方恋爱,另一方吃醋,纯洁的友谊上升为伟大的爱情,最后happy ending。例:My Best Friend's Wedding;干柴烈火……再剩下的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灰姑娘、感情和原则之间的羁绊,blah blah blah...
但我不曾想到这么一部03年不算出名的轻喜剧,居然同Stranger than fiction一样被列上了我今年看的片子中让我觉得surprisingly interesting的一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能因为Stranger than fiction的简介和预告比较恰如其分吧?我是不是该庆幸有时候简介写得没那么确切反而好呢?
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曼哈顿。这个要有点历史背景:冷战时期;垮掉的一代;性解放;黑人运动;爵士乐风行;学生运动;反战游行;妇女解放运动。伊万饰演的是杂志头号记者:Lady's man; man's man; man of the city。 在写报道方面颇有手段,和我们的Lois姐姐有的一拼,行为上却是 花花公子一个,BS!
芮妮则是Down With Love一书的作者,宣扬女性不要男人的爱不要婚姻,走出门去,争取和男人同等的地位,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天下。无奈出版社也是男人掌权的地盘,总编的那群臭男人们不肯帮忙宣传;我们的男主角甚至连续三次爽约去和美女们鬼混,也不愿给女主角写一篇报道宣传。好在芮妮有着一个聪明的女编辑,她的marketing方式高明得多也有效得多,终于Down With Love在全球热销,一组镜头都是各国女性从书店捧着粉红的书皮出来。后面镜头里面的苏联大妈,是买了面包回家切开把书取出来的==|||
总之,Down With Love火了,妇女们也解放了,芮妮上了电视访谈节目,在大众媒体面前说我们的男主角是女性最不该接触的那种人,因为他还女友比换衬衫还快。接下去的剧情就开始步入正轨了:男主角恼羞成怒决定实行报复,扮演成另一个人,所谓的完美新好男人,同女主角频繁约会,直到和她滚上床让她说自己也要婚姻也要爱。OK,打住。接下去的请自己去看吧。Remember,这不是93年的电影,而是03年的。虽然服装时尚是完全60年代的fashion,音乐也是充斥着那个年代的浪漫优雅。
哦~~说到音乐……爵士乐呀,好多爵士乐呀~~~原声大碟赶快跑起来吧~~~《红磨坊》男主角和《芝加哥》女主角共同演绎的情歌呀……还有特别版fly me to the moon
男人和女人谁更高贵?伊甸园里伊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骨头而已;在开天辟地之后是女娲补天造人;宙斯引诱凡间女子不知多少……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单一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因此万物有同同样存异,关键不在于谁主宰这个世界谁在家里掌权谁在外面赚钱谁来做家务带小孩修马桶。第一是尊重,第二是尊重,第三还是尊重。其实最欣赏《成长的烦恼》里面妈妈上班,爸爸坐家,有什么不好?让别人说什么闲话,面子问题最烦人。能者多劳不行么?
补充一句芮妮的肥肥脸之下身材还真是不错;伊万的double chin实在是太cut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