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未来》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小田切让 / 浅野忠信 / 藤龙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一):垃圾之中有珠玉
星期天看了两部电影。2008年的美国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和2003年的日本电影《光明的未来》Bright Future,前者给人的感觉是金玉之中有焦灼;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垃圾之中有珠玉。在“困兽”的状态中,前者试图通过交流从对方身上找支持,口口声声都是爱或不爱,距离越近伤害越深;后者放弃了交流,变成貌似淡静的剧毒水母,受到冒犯就释放剧毒……电影仿佛在说,毒水母也应该有他的生存空间。后者是很小众的电影,但那种在垃圾当中发现珠玉的感觉,是满光明的。
“我看到那只水母了,真的看到了。它很美。但是那又怎么样呢?那会改变现实吗?它会帮你得到你想要的吗?”
“你真让我厌恶,你为什么不试着看看你眼前的事?啊?为什么你不能试着面对现实?因为那很肮脏污秽?那可太过分了,因为我面对的也是同样的现实,你没有权利如此蔑视它,你这个傻瓜!”
“未来是暧昧的。”
“这是一个,小小的革命。”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三):这部不伦不类的剧情片最多只能彰显他的创新胆识
黑泽清还是对惊悚恐怖片比较在行,这部不伦不类的剧情片最多只能彰显他的创新胆识,在多种类型片之间的嫁接实验,看上去不太成功,比多年后的《东京奏鸣曲》要逊色得多。浅野忠信自杀前的段落拍得相当有水准:怪诞气氛、人物关系和隐喻色彩把握恰到好处,他死后的故事立马变得肤浅流俗,这后半段缺乏有效的推动力,令整个节奏都呆滞了,高潮的缺失也是意料之中。成长主题没啥新鲜的,反而是父子关系这条线索值得咀嚼,前半段的“弑父”和后半段“伪父子”情节的设计,揭示出日本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水母和监狱造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亮点,在如此现实主义的情节里丝毫不见突兀。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四):アカルイミライ
青春与梦想的影片。调子颇为灰暗。与以往黑泽清作品虽然在画面上较为近似,但内涵迥然有别。小田切一反常规的返璞归真的表现令作品情绪达到饱满。浅野的突然作案和突然自杀令作品风格陡然变化,分成不同的三个章节。作案前的浅野和小田切只是对生活整体厌倦的无所事事之徒。浅野的突然离去和作案令心生作案意图的小田切大受冲击,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解构上予以解释,便是小田切虽然并未作案,却在直面现场时产生了自己面临自己作案后果的罪恶感冲击,并对实际作案的浅野生出一种代位的感激之情。而刑务所中浅野与父亲(演员竟然是藤龙也!),朋友小田切的羁绊使得在其故后二人得以相赖为生。但二人对未来的迷惘只能通过水母来暂时忘却。虽然二人最终走出阴霾,所谓的光明未来也不过是水母在水中幻化出的光芒,并非现实触手可得的真实光明。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五):淡水中的水母
水母是海里的动物。两个边缘青年饲养一只有毒的红水母。每天从鱼缸里舀出一杯咸水,换入一杯淡水,直到鱼缸里的水完全成为淡水。这样那只水母就成了一只可以在淡水中生活的动物,从而得以进入东京的河道。这当然是电影的隐喻。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从海水进入淡水,一方面代表着野性青年向世俗世界的认同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适应世俗生活(淡水),得以大规模入侵,以其毒性全面对抗社会。
美丽的毒水母在短时间里泛滥于河道,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这些水母群可能那只被饲养的水母在淡水里繁殖的,也可能是有更多的野性青年在培育淡水水母。 夜幕下黑黝黝的河道上成片的红水母发着亮光,这个形象与日本传统里的亡灵灯的形象合而为一,借以怀念有田守的亡灵。 而当雄二道出淡水水母奋力归海的秘密时,导演的悲观意图彰显无遗。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六):这是我们的水母革命
革命么?
那些穿着切格瓦拉头像T恤的白衣混混少年们,在迷茫和懦弱中,怀着一点点渺小的革命愿望。
雄二和守只是他们中的几个个例!
他们在社会的底层中,怀着迷茫,无论暴躁还是软弱的性格,无论是冲动还是假装成熟,都是生存的弱者,怀揣着愤怒,隐约希望能够改变,或者“革命”!
就像这有毒的“镜花水母”,其实开始很弱小,只能依靠着人类生存。就像雄二在精神上对守的依赖一样。
水母在雄二的努力下,终于从海水渐渐适应现实的淡水,就像在守的努力下改变的雄二一样。
这样存在的水母学会了适应,就渐渐可以集合甚至泛滥,就像头戴着发光耳麦的那群问题青年们迷茫地集合在一起。
于是水母们只能逃离东京逃离现实,去奔向理想之地!相信总有一天会回来。他们也相信着社会总有一天会像希望的那样“变革”!
真的能够变革么?别忘了他们永远都是有毒的水母。
在无法真正了解,却又关心着他们的一部分人面前,这些毒是致命的。伤痛着身边真正关心的人,伤痛着懦弱的他们。
那么怎么办呢?与其吊儿郎当迷茫着,只好试着走下去;只有走着,才能渐渐清晰,才能没有迷茫,就这么坚定的走下去,一直向前。
这就是革命!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七):未来回忆
-未来在希望体内腐烂之前留下遗嘱,它说:相信..-
关于现实,相信,未来,末世.(现实相信未来如同末世)
quot;你只有两条死路,死在梦里或是接受现实."
好罢...接受现实然后枯萎地活着,成为一个无关死活的存在..
我们在体内包裹着血性的毒,却不能象水母一样保护自己.在现实污染的水域,这种毒也许只会致自己于死地.
它们在怒放和凋零的轮回里漂流.每次上升都只是一个生死交替的瞬间..无关现实
年轻的愤世、发泄、自由和幻想,是童年夙愿变种的腐生.它指引相信在现实末梢的微小希望里寄生.
然后义无返顾.即使只是暂时麻醉迷茫和绝望..
被宿主遗弃的父亲.他无处安放的爱和期待,将和儿子的骨灰一起埋葬..
直到.他遇到绝望的小田..告诉他守自制的死状.
如果能植物性的活着..
你可以在这里安生.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八):光明的未来?
这是我第一次看黑泽清的电影,我也要承认我会转到这部电影是因为最近看时效,然后狂迷小田切让。小田切说他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用力的处理每个镜头,想要表达自己的存在感,但是导演却是想用一种很淡然的感觉来处理。所以在我眼里,小田切的光芒完全被浅野忠信的耀眼所盖过。我想那就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平淡的,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所以让我觉得那就是真实的生活。晃动的镜头,DV与胶片的交替,大部分的黑白,晃晃悠悠的带着你去直面现实。
人们眼中的问题青年,相互依靠着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种若远若近的距离。杀戮过后,一个进了监狱,一个帮他照顾着有毒的水母。突然的自杀,死前还告诉另一个要向前。死者的父亲不解手势的意思,觉得那一定是五年没有和自己说话的儿子在死前留给自己的难题。但是他明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要是去逃避的话,要不就是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要不就是死去。他也希望活下来的青年可以向前看。
无助,惶恐,迷惑,怎样选择,好吧,我只想把人生寄托于那些有毒却美丽的水母上。他们却想要逃离我,那我呢?我终于决定去面对这个世界了。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吧,你何时对世界心生恐惧?你决定去面对还是去逃避?你是否对将来这个词感到害怕?你是否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在片尾曲响起的时候,也只是留下泪流满面的我。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九):留给他们的光明未来
看到守在监狱中用铁丝缠绕自己,从右手食指、右手、右手臂到身体
可是没明白这个姿势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守的父亲告诉二村,并摆出这个动作
那是守和二村的暗语
食指在胸前指向前方表示“前进”
守一直告诉二村要等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请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吧
到最后果然还是没能看懂
守的父亲捧起红水母后昏迷不醒,那之后出现的是苏醒后的他么?还是和守一样的魂魄?
二村去了哪里?
二村终于从保护守留下的水母的执念中解脱,终于不再是那个敏感却不知道怎样控制强烈情感的孩子
守的父亲终于在失去2个孩子之后拥有了二村的信任和依赖,终于得到了生命温暖的拥抱
他叫住二村后却笑着摇摇头欲言又止
故事的最后没有明确表示被二村紧紧抱在怀中的昏迷的父亲有没有被救
父亲忙碌着修那些被抛弃的家电,屋子另一头的沙发上静静地坐着守的魂魄
父亲走到沙发边,镜头中守已经不见,但是父亲伸出手在沙发上方的空气中做了一个抚肩的动作
转过身去,他说
你以后都可以在这儿呆下去
其实结局如此
已是安慰
《光明的未来》观后感(十):暧昧。
第一次看黑泽清的片子是《东京奏鸣曲》,观影结束的压抑让我喘不过气。最近翻起joe桑的《时效警察》,惊为天人!!!再多的感叹号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当yan啦,三木聪园子温作为导演编剧主把脱力风,但是小田切让的演技也实在是太合适!!!(再次感叹号。
于是回到光明的未来中,猛地反应不过来,再加上时效里面客串几十年都是一张老脸的警察在这个里面演了浅野和joe的老板...整个氛围都不太对了...
正题= =:
好不容易找到了影片的资源,看完之后还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下的片源质量太差了。非常之低的饱和度加上如同手机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真的是太适合问题青年的压抑迷茫了。影片从始至终唯一有点shai的大概就是那头红色水母,象征意义不必多言,是死在鱼缸还是融入海洋这样的选择就如同浅野和小田切。
只不过,鱼可以游进海洋。人,真的能吗?
黑泽清让浅野忠信作为守做出的选择是放弃,情愿自己的灵魂赋予到水母的身上。
而雄二幸运的有了一个新的“父亲”作为支撑,就像是打破鱼缸水母恰巧游进新的水池。守的离去让雄二失去了生活那个所谓的目标,而此时“父亲"的到来又让他渴望那个久违的怀抱。
守的父亲在与两个儿子的交谈中无不体现了自己的渴望亲情的那种卑微,然而无论是对世间早已放弃的大儿子还是同父亲没什么亲情的小儿子来说,他们都给予不了他想要的那份爱,甚至不能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雄二的出现对于父亲来说也是了无生气中的一阵旋律,乱糟糟没什么节奏但仍打破了平静。
守说雄二做梦太多,可是,没有梦真的活的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