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鱼》是一部由李沧东执导,韩石圭 / 宋康昊 / 沈惠珍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鱼》观后感(一):影片
喜欢导演力求真实的风格 打斗的真实 主人公力求奋斗但悲惨的命运
心头微微一热 共鸣~
《绿鱼》观后感(二):绿鱼
李沧东“绿色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退伍回家的末东当了黑帮跟班,纠葛在大哥与小弟的恩怨情仇中的故事。片名取自末东电话里的一句儿时回忆——红色的桥、绿色的鱼、丢失的拖鞋......帮派的主题表达的是社会转型的阵痛,在城市化进程的熔炉中,他踏入了一个本就不属于他的世界,如同罗大佑的《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绿鱼》观后感(三):……
年轻时候我们因为没有理想和目标而挣扎迷茫,有一天当见义勇为的冲动和家庭幸福的希望渐渐退色时,我们才无声无息的或老去或消失,只让那些曾经跟我们有故事的人偶然泪眼阑珊...
末东的人生际遇就像是一条被水抛弃的鱼儿,在干涸的河岸上挣扎,其实他的要求并不高,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开个小餐馆,现实是残酷的,爱情是无力的,命运似梦幻般转瞬即逝、支离破碎......
李沧东绿色三部曲之一,片名起得就很文学性。
前半部分平平淡淡,但“警察靠右”时也未甩得掉一直弥漫着的无奈与悲伤。
导演太用力了。好人脸韩石圭和所有演员都演得好用力,男主末东活得好用力。电话回忆小时候真的被感动,濒死趴伏车前窗实在惊人。
还有啊,韩国真的盛产欧巴啊。如此专一纯情的黑社会老大,是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啊。
《绿鱼》观后感(五):绿鱼
一段难以叙述的爱情,单纯的莫东退伍了,在车上遇上一个女子美爱,而后又因为这个女子进入黑社会,他爱她,可是这注定是无结局的爱。因为她是老大的女人。
老大的变“白”了。可惜显然不那么容易,莫东杀掉了老大的对手,显然自己也给毁了。
片中老大和莫东都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想法。老大算是实现了,结尾处显然他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与美爱生活在一起。而莫东的想法也算实现了,他的一家人在一起开了一家餐馆。可是莫东呢!正如结尾处电话所说的,过去的生活再也没有了。
李沧东的电影不多,97年做导演至今只导了5部作品,但每部都是很有深度的,每一部韩国国内或国际都有奖项收获,所以他也是电影大师(韩国这个地位的有金基德、洪尚秀、李沧东,内地似乎只有陈凯歌与张艺谋,现在吃老本的厉害,也快成伪大师了)。这部处女作《绿鱼》请来了当时最当红的韩石圭(韩红的比崔岷植,宋康昊,薛景求要早呀),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部戏中看到打酱油的宋康昊。这部电影是李沧东树立大师地位扥“绿色三部曲”的第一部,讲一个黑帮小人物为了自己卑微的爱情和理想而死;而第二部《薄荷糖》也是讲一个人短暂一生的卑微史诗、第三部《绿洲》则是讲述了一段社会底层男女主人公卑微又丑陋、让人不敢直视的爱情童话。
《绿鱼》观后感(七):《绿鱼》的一点点理解
晚上搞了两杯威士忌,就喜欢一边喝点一边欣赏一部电影,李沧东是个牛逼的导演,绿色三部曲主角大都悲剧结尾,太深刻了,本片一开始就以梦想为引,其实确实埋下悲剧的伏笔,最后女主哭的失心裂肺让她获奖了,很真实,她也是替观众哭的,我在那一刻内心也是如此难受,小人物命运终究是沧海一粟,特别的卑微,电影中男主最选择相信老大,放下了爱情,最后死不瞑目,人心隔肚皮,你太难了猜中了解一个人了,更何况在短时间内,我们选择的只能是相信感觉,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感慨万千,真实生活也不过如此,我选择相信一个特别好朋友,最后却有万箭穿心的感觉,为了利益刺裸裸的背叛,顿悟,老人常说做人要留个心眼,看来我是左耳听右耳出,没有记在心,太相信世界的美好,电影的艺术就是将生活的感悟,点滴,以警示或寓意装进影片然后与人产生共鸣,共勉吧!
《绿鱼》观后感(八):黑社会式的社会
2018/7/1
………………………………………………………………………………
单独从表面的文本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反类型的处理黑帮片。 第二层文本: 城市化伴随着罪恶:莫东的家里的地被征收,而他们依然穷困。 黑社会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莫东的死亡理想主义的破灭,资本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立外对穷人的剥削。充满着罪恶,政府的黑社会化 结尾太狠了:上层阶级站在下层的骨堆上,还要下层表演,抽血来愉悦他们 我猜美爱应该是老大当初吃饭的饭馆的老板女儿,身上的伤痕虐恋,而最后怀孕到底是谁的孩子是个谜。 烧毁红巾,毁灭理想。 对童年,童真或者说曾经的美好时代的向往和追忆。 镜子的使用,看似同框,却永远是两个世界 破碎的家庭,乐队:导演的私货。 音乐的使用
《绿鱼》观后感(九):青涩得韩国题材篇,看到得是对香港电影得模仿
本片得定位有些模糊,当然也是和他所处的时代是有关得。本片即不能算是一个单纯得商业黑帮片,也算不上是黑帮题材包裹得文艺片。本片有些混杂,但可以看的出导演得细心与目的。
本片得立意其实是很清楚得,通过小人物得经历,表现出底层人民得一种无奈与挣扎,其实不单单是底层社会得挣扎,更多得是中产阶级得迷茫。
同时本片也通过相应得爱情桥段穿插,以及对应得黑帮江湖规矩穿插在里面。而这种江湖规矩得穿插处理是很真实得,很克制得。并没有一股脑得戏剧化。最后老大将男主杀害,并流浪也正坐实了这一点。
在这方面是处理得很好得。
但是文艺与商业得融合是本片是很生硬得,即通过很黑色得很商业的出轨,或者火车丢毛巾等手段,莫名地哭泣,这些都很商业。同时有很克制,很温情,很真实的展现家庭生活。
这些是很难处理的,导演没有做到这一点。
《绿鱼》观后感(十):绿鱼
电影伊始,我还以为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可随着剧情的推动,才发现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糅合了宿命,亲情,江湖义气,背叛,旨在表明一个小角色面对选择时的无能为力。石圭是善良正义的,可这并不能让他过的稍微好些,阴差阳错踏入了黑道,身边的环境迫使他改变,甚至铸下大错。可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他的天真与整部电影本身的冷色调就奠定了悲剧结尾.
Mak-dong的单纯使他看不到人际关系背后那张错综复杂的阴暗的利益之脸。这样的人究竟是珍稀物种呢?还是注定要被强势弱肉的现实社会所吞噬,所淘汰掉的过时物件儿?道德与利益的博弈在一个又一个被工业和物质催生起来的城市中上演,被摧毁的人们迷惑而无助,而因为这场游戏强盛起来的人们却开始背离人性,逐渐走向残酷自私的兽性。这究竟是进步呢?还是远离与衰落?李沧东导演把这个问题的论断丢给了观者。风和日丽,儿童嬉戏,阳光照旧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