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一部由张虹执导,柯洁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围棋》观后感(一):围棋啊
看完《未生》后,对围棋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于是选择看这部纪录片。目前看到第三集,整体不错,第二集很棒。前两集的观感比第三集好,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第三集的内容不符合它的主题“启迪”。ps.爱尔兰的大师预示人工智能这一块很牛。看完后面两集再来改分。
对围棋的喜爱之情已经爆表了。
《围棋》观后感(二):棋如人生
问师:
吴清源少年惊世百年收官
聂卫平再会当年棋坛豪杰
机变:
狱中悟棋痛思人生踉跄开局
少年冲段牵系几多家庭喜忧
启迪:
苦练盲棋最强脑一挑五
手谈:
十八段夫妻闲云野鹤
聋哑儿童以棋会友
中韩政要棋盘致和
气:
女童学棋断喜悲达无物
日本木人家族匠心造棋
红面棋王棋盘重获动力
《围棋》观后感(三):随便说一点联想啊
于是周末我什么都没干,看电视,发呆,做梦。
世间美好的事物,能引发人无穷的思索,普通人也能乐在其中。当然,普通人会奔波于各种各样的事,在万花筒面前乐此不疲。但天才是心无旁鹜地沉沦。张震演的吴清源,在对手流鼻血倒下时仍然一动不动地在棋盘前思索,就是我心里俞上泉的样子。 俞上泉就是根据吴清源塑造的人物。后半部书里写俞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甚至成了疯子,吴虽然不至于,但至今仍被很多人扣着汉奸的帽子。
不过天才到底不是庸人。他说他一生只追求真理和围棋。我想普通人的褒贬,并不是他要参的道。 他还有一句话,让人受益匪浅,大概是说,他下棋讲究中和。让我想到最近的电视剧《重版出来》,女主面试的时候,几十人只收十人,她说,我不要打败别人,我只要成为那十分之一。
其实黑白棋子里藏了太多的道理,等人去了解。前段时间阿法狗赢了李世石,证明在算法和技艺上,计算机确实能够更胜一筹。但是道,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懂。
比如围棋是手谈,一局棋,就如同一次对话,能了解对手性格气质,甚至能惺惺相惜。
不知道计算机,能不能体味人与人之间的不需要语言、婉转细微的连结。
……想学围棋……但我智商肯定跟不上……提前放弃对大家都好……
围棋简直是一种情怀,看之前就觉得无论拍成啥样我给分都不会低,因为舍不得“围棋”两个字。但节目的布局与每个故事的篇幅分配略觉有失围棋精神。
第一篇问师可以扩展到两集
大师们虽然四两拨千斤,可你也不能真的就只给四两的镜头啊对不?
第二集机变半集就够了
50分钟说了两件事,服刑人员改造和厦门围棋老师,《舌尖2》的既视感,食材与菜拍成了感动中国,每一个镜头都在呐喊“快被我感动快被我感动”
第三集启迪半集也够了
毕竟孩子们也穿插在其他各集的各种故事里,镜头分量也是不少的,保留妹子定段和张栩家传的故事就好(人工智能是这集吗?是的话得留!得扩充!)
第四集手谈倒是一集正正好
手谈是围棋的一大魅力,从棋局里解读性格这种玄妙的事情多多益善,芮乃伟夫妇的手谈真是帅到没朋友(忘了那以色列小哥和围棋女记者的一段情是哪一集了,但我想说完全没必要好么,谁在乎你们谈恋爱啊)
第五集气匀一点法兰西给匠人精神吧
一拍法国整个画风都有点不太对了,感觉像在看《巴黎我爱你》,节奏还慢到有点没法忍,实在不懂这一段为什么重要到要分大半集的篇幅。反倒是榧木棋盘和蛤碁石棋子,简直每分每秒都触动人心,结果棋子竟然就几句话带过了?藏棋之前提过,现在又重新提起,强迫症有点不开心,像知识点没有归类,上节课讲完氧化反应已经开始讲还原反应了结果下节课又说同学们氧化反应还有这么一块内容你们听一下……
关于榧木棋盘感触真的很深。10年时间树才能长成人一样高,30年时间才能投下一片阴凉。总是想着工作要有成就感才有前进的动力,像这种穷尽自己一生还不能看到结果的事情,究竟需要怎样的精神才能开这个头呢?
噢,另外发现自己中文水平真的好差,片头的小人念的诗没有字幕,一句我可能只能听懂一两个词……
《围棋》观后感(五):棋·禅机
我认为纪录片的情节编排,导演的手法等艺术上的东西都是次要的,只要表现出记录的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就足够了。这部纪录片恰恰可以让人窥见其中的人的思想和精神,而且是很有哲理和境界的思想和精神,所以我认为这部记录片就挺好。
聂卫平回忆吴清源说自己就要活到100岁,不多也不少,然后吴清源果真在100岁的某个月去世了。猛一看这件事觉得真神乎啊,吴清源怕不是个神,可以预知自己的死亡时间。不过我想起另一件事,而那件事大概能对此解释一二。
在《荆棘鸟》中有个老贵妇,她为了报复神父,自己决定了自己的死亡时间,即自杀,来达成她的目的。即人是可以自己判决自己的死亡,而不是在病床上等待死神来宣告自己的死亡。我想是的,衰老之后,与其让亲朋看着病榻上的自己魂动泪滋,不如自己干脆利索地结束生命。这也不失为一种帅气的行为。
那么吴清源的事迹,也许就是这样的,他说他只活100岁,不多也不少。主动结束生命,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死神降临,把结束生命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能做到这样的,也离神不远了。
下围棋下的是什么呢?第三集里的那位和尚说的话基本能解释明白。他说: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了解自己,也就是不了解人心。围棋像镜子,照见的不是表象,而是深刻的因果。围棋叫手谈,谈的是心,入神坐照以后,能看到生命深处的运行。所以有人说,下围棋可以知己、知性、知欲、知得失。
围棋里面有布局,第二集里那个高材生囚徒说他的人生就是一开始布局步错了,以至于误入监狱,那么他出来以后呢就要好好布局,这也是从棋中照见人生的一个例子。
第5集中有个小女孩个性很突出。她说她喜欢比赛,她不防守,从来都是进攻。而她调整的方法就是把烦恼和高兴都去掉,然后心中就没有这几个字了。简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个小女孩的个性凸显了出来,因为你能感受到她的重重杀气。
红面棋王教导小朋友时说,要成为职业棋士,努力和天赋都是必备的,这不需要讲,最重要的是自制,自制力。后面又说,人就像棋盘里的一颗棋子,棋盘就像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上少部分人过着很好的生活,享受着多数的资源,就像一盘棋,人生目标就是找到自己所属的那颗棋子,不要让自己成为随时可以被弃掉的棋子。棋王虽然面目可怖,但是他的精神力量和面貌却是强大俊逸。
制作棋盘的榧木,成长期需要300年,砍伐之后还要风干10年才可以制作棋盘。可以想见这种事业不是一代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而那些敢于栽种培养的人是勇敢和可敬的。
释家所讲的禅和道家的道以及儒家的心和理基本上是共通的,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自然的法则。围棋里面可以看见人生,如果能通观全局,掌握规律,进而参悟哲理,就是参透了棋盘里的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