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汤姆》是一部由Dom Rotheroe执导,Jenna Harrison / 本·卫肖 / Honeysuckle Week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兄弟汤姆》观后感(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好似90年代卡拉ok的摄像
这部独立电影,想必很多观众是没有途径下载的,自然我是通过内部资源,得到了此片。莫以为我在看此电影会像宅男获得难以得种的成人电影一样如获至宝(没有类似经历,不好评价),其实我在观后不禁会长叹一口气,一叹剧中主人公的结局,二叹十年前那个年代先锋摄影的局限性。因为所有看完此片的人都不禁想要掐住摄影Robby Muller的脖子,问问他为什么要使用video作为这么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本的拍摄机器,为什么要用video作为挑战传统胶片电影的手法。整部电影,仿佛就是九十年卡拉ok的影像,就差几个身穿比基尼的洋妞在屏幕扭来扭去了。
首先来说说这部电影是有多么的不可多得。从两位主演来说(Ben Wishaw, Jenna Harrison),都是青涩年纪,可是在影片中的演出,不可谓不入木三分,小小年纪完全表现出的是老戏骨的样子,虽然会有舞台表演的痕迹,可是两个人默契的配合、老练到位的眼神,就算如此令人失望的摄影前,还是能让观众如痴如醉。其中很重要的是对于肉体的表达,没有丝毫色情,眼睛该看哪,手该放在哪,拿捏准确。这让我想到麦克尤恩在《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当中篇幅最短的一篇小说《舞台上的柯克尔》,里面描述了舞台上赤身裸体的男女演员,无法克制欲望,翻云覆雨之际被导演发现并被开除。到这我想影片中的两位演员所表现出来的最初的爱情,真让人心生爱怜。
再说说本片的主题是多么的不可多得。好的电影主题,尤其是英国独立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无非是乱伦、同性、谋杀、死亡。可能只有在如此黑暗的背景当中才能够品味出人性之本,无论是与之相向的纯洁、美丽或爱情,还是与之相辅的仇恨、丑陋或冷漠。畸形,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孽障,在英伦小岛上,以如此方式思考人生可能才是英式哲学最吸引人的地方。
再烂的摄影,也不能掩盖一部好剧本的光芒;再烂的摄影,也不能埋没好演员的表演。所以这部电影获得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2001) Most Promising Newcomer,Ben Whishaw; Saint-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Festivals(Nikolay Ovsyannikov Award) (2001), Best Debut-Film,也是在所难免。
《我的兄弟汤姆》观后感(二):I feel I'm always in the dark
死亡是黑洞,当我们中的一个塌陷下去,其它的便避之不及。没有人把死亡当做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塌陷的再也无法回来,而我们并不会追随你而去。你是被我们的世界抛弃的一个,对于我们而言,这是法则是真理是不可违逆的宣判。说给我们自己听的谎言。请你原谅我们,一群活在光明里头的人,既然上帝创造了光,我们不得不接纳,既然上帝要我们活在这个谎里,我们就顺从。千秋万代,假和真只不过是两个名字,我们把假的命名为真,把真的命名为假,我们闭上眼睛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我们一起来演一个故事,没有人会去喊那一声结束,我们就一直默契地演下去,直到我们干脆忘了这本身只是个故事而已。
白昼是什么
黑暗在哪里
妄图有个归宿我们便有了归宿,因为故事里我们无所不能。我站在人群当中,又看见我们中的一个在土地上形成塌陷,深不见底的黑,没有边界。向洞里望去,一念间我想就这样跟着塌陷下去也无妨,周围的人群沉默着散开了许多,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是演员,我们是齿轮。我忽然不想留下来,未完成的情节终将被完成,新的断点又会衍生出来,周而复始,我没有一万年去等故事结束,白昼撕破,心中却好像认定只要在故事的进程里耗尽整个我,那么自己也就融入了这千秋万代之中。
我居然在妄图我将有个归宿。最后故事里所有的人都会退化,我对自己说,没有人可以逃掉。孰真孰假,孰假孰真。我们会失去离开这个地方的出口,那么永远也回不去。
回到黑暗里去,不要再问归宿。
跟随他而去,潜入黑暗之中,把谎还给上帝,把故事抛在身后,那些宣判是盲者的盔甲,他们越是喧哗越是将灯高举就越是迷惘越是恐惧。死亡让他们目击裸露的真相,撞击着他们不断加固的谎。
你让他们看见了黑暗。
人群已经散开,我们各赴各的目的,去往未完成。黑洞很快会合拢,裸露过的真相也将被缝合得天衣无缝。像是死亡并不存在,叛逃并不存在,真相并不存在,那样。
我们对此已经熟能生巧。
而我的那一念之间,也许,也并不存在吧。
光明无处不在,上帝请你保佑我们。
《我的兄弟汤姆》观后感(三):女主还是死了吧
前不久重温了东野君的《白夜行》,虽然很多人认为女主并不爱亮司,但是我固执的相信两个人的共生关系中有爱情的存在。这种感情大概同样适用于tom和jessy,全片最让我悲伤的大概不是小本的死,因为开篇到中段的时候已经可以预料到两个人不可能真的永远在一起。大概是在草屋中本说的那段独白让我觉得绝望——他们只会说你疯了,不会听你解释。即便是家人,即便是最亲近的朋友,不见得会理解,所以当t和j两个人能互相理解的时候,隔着屏幕我都觉得这份理解珍贵的想流泪了。所以最后tom的死,才会让我觉得悲伤。因为这段类似于共生的关系终结了,这一生还能找到这样的人么,same body same blood。女主如果从池塘里醒来,要面对的除了以后的孤独,恐怕还要忍受由于之前做的一切而遭到的周围人的揣测揶揄。
刚开始看的时候很不适应晃动的镜头,生硬粗糙的画面切换。但是跟着主人公慢慢看下去,居然觉得镜头的晃动和情节很相得益彰了。喜欢本是因为电影故园风雨后虽然之前也看过他的《香水》《明亮的星》《我不在场》等等,但是真正吸引我的还是他在《故园》里扮演的富家公子,不羁、迷茫、忧伤,每个词语好像都粘连,但是又都形容不尽。tom是本最早的角色之一吧,之前早早存在电脑里,但是一直不敢看,担心看到青涩的演技会让我粉转路人。但是今天看了发现故园里小本的样子被取代了,可能也是看到本出柜的消息,觉得这里边的样子更像是他的本色。至少那个年纪的本色。
故事很虐心,而且虐心的有点狗血。但是我觉得结局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也没有更合适的设定了。看过一些类似题材的鱼缸等等,但是这么强的代入感还是很少有。不得不说小本真的是个天才,
深渊里的石子
不是在黑暗里呆着的人,无法知道黑暗是什么。
太久没看过这样紧张情绪尖锐饱满的电影了,它鲜肉生猛,如青春的肉体,和刀割的痛苦,直击灵魂,撕裂整个人的嚎叫。无论对于Jessica,还是Tom来说,这种黑暗都是绝望。痛苦一声不发,湮灭生活里发生过,在发生的,将来的,所有的一切。羞耻随时会跳起来尖叫,在隐忍的沉默里发出诘问:为什么自己会允许它们发生了。唯有咆哮,自我摧残,肉体的疼痛,声嘶力竭的发泄;唯有离开人群,离开所有的所有的人。
Tom是个从小被父亲性虐的孩子,Jessica被邻居老师诱奸。一个是父亲,这个权威和唯一的亲人,在情感和肉体上挟持着他,羞辱他,控制他,摧毁他。一个是老师,被家庭当作是信赖和亲近的人,在女孩毫无防备的时候,靠近她,欺骗她、侵犯她。比起被应该信赖的人伤害,还有更无法释怀的事情——羞耻。当Tom终于能够对Jessica 说出发生过的最坏的事情,就是Jessica也不自觉问出:为什么,为什么你竟然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情。Tom抱着头痛苦地在地上翻滚,一遍遍问自己:我竟然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其实对于Jessica来说,自己的伤口也是同样的问题:为什么那时候她就没拒绝。
秘密埋在这两个孩子自己的堡垒里,在黑暗里承受痛苦和绝望,直到他们遇见对方。Tom不顾一切地去靠近Jessica。或许,就像天生的气息一样,无法究其原因,在一瞬间感应到另一个自己。看到彼此身体上的伤口和烙印。“你所经历过的我也经历过”。就这样两个人,彼此袒露身体袒露灵魂交换一切,成为彼此的另一个自己。但当 Jessica发现Tom被父亲奴役的时候,Tom还是无法接受被发现事实,落荒而逃,即使那个人是Jessica就是另一个自己,即使他允诺永远都不会让她孤单一人。他们一直当对方是同样在黑暗里的石子,但还有不能碰触,隐藏着更黑暗的黑暗,在那里,是囚牢、是深狱、是永生不能示于人的深渊绝境。
虽然最后Tom死了,仍旧觉得这该算作一个温暖的片子。他遇见她,她遇见他,他是她,她是他。他给了她最终的自由,将在她生命的每一天都活在她的灵魂里。所有残酷的青春都是残酷,所有孤独的灵魂都是孤独。无数的人活在无数的黑暗里,每一个黑暗对在那一个黑暗里的人来说都是没有尽头的隧道。但她不是,她有他。在看电影的很长的时间,我都被一种悲伤淹没,觉得无论是他们中的哪一个,都是各自臆想出来的幻觉,安慰黑暗中的自己。因为,在深渊里的石子,都只是一颗石子。
有点遗憾,是在爱上本猫之后才看的这个片子,大约就无法平心客观。分分钟都有可能迷失在他那干净秀气的唇红齿白里,又随时被他的乖张和神经质撩拨,太心疼,揪着心。但仍旧无可非议,是他和Jessica的扮演者赋予了这个电影独特的魅力,在这个粗糙的电影里,两个人每次交锋的戏都如戏剧一样充满张力和表演性,纯洁无欲的画面,被摧残的青春爆发出来的挣扎,他们让如此绝望的生命看到了希望(小本的肉体就写满了希望!)。肢体细节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无法用文字描述,只有亲眼所见,即刻领悟。瑟缩的右肩膀一抖,闪烁垂下的眼神顷刻又燃烧起来的希望,被触碰的颤抖和惊恐,害怕的后退又重新靠近......小本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演戏。哎~本来,我可以更留意Jessica的。
文|唯一
《我的兄弟汤姆》观后感(五):无题
昨晚二刷My brother Tom,坦白说,我即使可以原谅摄影师,也不能原谅剪辑师,手持摄像机摇晃成那样我也就认了,就当是一种特色。然后剪辑师大笔一挥,这部独立电影就少了电影内在的那种连贯的张力…真正成为了…录像带…。。。。
里面的女孩子表现的真的很好,用之前看到的说法,叫做“少女懵”,很可爱。演员Jenna Harrison,后来就没怎么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了,也好。
看过这部后,我想,我反而应当感激ben继续留在了这个行业吗?但有时候我也会滋生出残忍的念头。有好多次,我多么希望他不要在岁月中被消磨着老去,起码不要被记录着被看着老去。所以有时候我想到了很多天才的结局,所以有时候觉得他在影视圈激流勇退也不错。这全是我自己脑海内闪过的愚蠢而自私的念头。他终究是一个凡人。
我已经无法评价他了,无法评价,我被这个人影响的很深,我不相信我自己做出的评价。但我想,仅凭他在My brother Tom中的表现,哪怕我先前不认识他,哪怕我不会因此喜欢上他,我也很难忘掉他。Tom这样的男孩子太特殊了,他刻画出了那种很典型的边缘化被排斥的,受过伤的,内心细腻敏感温柔却因为不懂表达而有时显得野蛮无理、不合时宜的小兽物般的男孩子。狂放不羁又内敛羞涩,脆弱敏感又偏执倔强,孤僻怪异却渴望交流,身上带有某种放任自流的自毁倾向。他甚至不需要演,站在那儿,就便是这么一个少年了。最后,少年卧轨自杀,我很难忘那个场景,那是一个非常细腻的场景。刚开始我觉得他落下去的时候有点古怪。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那是一个极其感性而伤痛的自杀。
瘦弱的男孩子爬上铁轨旁的高台,他闭上眼,张开双手试图保持平衡,然后摸索着摇晃着向前挪动。他没有面朝着铁轨,而是沿着铁轨平行的方向歪歪斜斜的走着晃着,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