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撕裂记忆体》的影评10篇
日期:2018-08-11 02:3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撕裂记忆体》的影评10篇

  《撕裂记忆体》是一部由John Glenn执导,保罗·沃克 / Malcolm Goodwin / 派珀·佩拉博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撕裂记忆体》影评(一):不就是发条橙的大众版本

  还好看过发条橙。

  有助于理解这部影片

  就像其他人说的一样。到影片接近结尾处还剩20分钟的时候,还以为他真的只是自己在臆想。那个欧吉桑面面俱到证明了男主人公精神失常。(欧吉桑还把他们家在网上的视频主人公给改了,这件事真是难以理解,难道他每天都去看男主人公的网页浏览历史记录嘛?还真BT。。。)直到他发现那个黄色盘子

  发条橙比这部片子极端暴力很多,但是评价也出彩很多。

  反应同样的主题,这部真的要含蓄很多,也比较难看出它的point。。。

  我和同学一起看的,我们俩都认为,把所有的冲突集中在最后30分钟。。。不见得是个好的选择啊。

  最后一幕,还是甚有美感的。赞~

  《撕裂记忆体》影评(二):从“读心术”到“洗脑法”

  总体来说,立意很好,表现一般。

  片子表面上是说一个男人在被判处死刑后被政府洗脑,政府让一些专家监视这个男人,伪造他的精神病历,编造他的全部过去,骗他相信自己所有的回忆都是精神病状态下自我安慰梦境,让他接受他人为他设计的第二次生命

  片子骨子讽刺批判的,自然是现代社会的政府用专家和理论工具,给大众洗脑,让所有人都接受政府为民众设计的“记忆”和“思想”。

  可惜这个片子拍得节奏太慢,而且过于平淡,以至于我是一边玩《极品飞车》一边观看,也能看明白导演想说什么。相信那些专心看片的朋友们都要睡着了。

  最后我顺着导演的思路,挖点料:当人无法认识自己的时候,就只能让他人来充当这面镜子,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专家,很容易被人利用,变成混淆是非,给他人洗脑的工具。导演对于精神分析看来也是持批判态度的,这门非常神棍的“读心术”经常会蜕变成“洗脑法”。

  《撕裂记忆体》影评(三):除了男主和女主,好看的内容没什么

  最先看保罗沃克是因为杰西卡阿尔巴的碧海追踪

  欧美范的男人,我还是比较能接受保罗这样的

  在这部片子中他留起胡须,皱起眉头

  还是很帅。。。

  女主不用说了,看的时候一直觉眼熟

  后来才发现很早之前看过她的末日病毒

  说说剧情吧

  首先,这是帅哥美女版的楚门的世界

  其次,男主不是精神病!

  男主为了维持生计

  抢劫却又未遂,死了3个人都怪到男主头上

  判了死刑,却没死

  被抓到某实验室人体白鼠

  体内植入的芯片和男主住的小木屋墙壁中的线应该都是为了监控或者是控制男主,男主并非精神病!

  整个主线可以理解为

  男主犯事了

  判死刑了

  被某机构捞出来了

  某机构用男主做实验

  男主发现了

  男主逃掉了

  男主和女主以及小天使团聚了

  大团圆结局了。。。

  《撕裂记忆体》影评(四):又被骗了……我的俩小时……

  果然怀疑对了……

  情节进行到说主人公是精神病患者我就整个down到谷底觉得又被骗了,美国人怎么老爱拍这种,多了就是套路了,没啥新意

  第一次是吸引是惊喜,以后一次次再来糊弄观众就不好

  给你各种疑惑各种悬念,然后最后用一个精神病患者解释一切

  但是好在片子没这么结束后来又在路上转了个弯,变成精神病院精神医师们洗脑,不过也不能改变我对这片子的评价。

  拖结尾转弯的福给了个“还行”

  导演要升华表达东西根本没到那个高度只是给你摆了个姿势一个pose出来了,另外我印象深刻一点的就是精神病医生真的可以是很恐怖角色可能真的让你舒坦了也可能毁了你的一切

  我说美国片你别再介绍宣传的时候拿悬疑惊悚之类的幌子结果到头来又拿精神病之类的来搪塞人

  -----------------------

  说完又看着电影海报回想了几秒钟于是改主意

  还是“较差”比较适合……

  《撕裂记忆体》影评(五):看得火大

  其实片子立意还不错画面配乐搞得也都蛮好,还有一点小惊悚,为什么就是不吸引人,让人耐着性子看完一遍都难。

  尤其是Ben来到Mountain Angal以后,磨磨蹭蹭地一个小悬念就是不告诉你,急死我了。换了公司里面老板又要骂:"你一张A4纸的报告写了两星期了,啥时候可以交上来"云云。

  拍电影拍到给观众这个感觉总不是好事情

  看到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老子真想抡斧子把那些个装B的老头、"天使"、医生都砍翻了。TMD脑袋掉了也就碗大个疤,关你们P事。非要装模作样地来拯救别人的灵魂。还浪费俺两个小时。。。

  真要血溅天使山,然后带着老婆孩子远走高飞,我看这个片子就有点意思了。

  《撕裂记忆体》影评(六):魔之山

  在"The Lazarus Project"(2008)裡,主角到達的地方──「天使崗」──和《挪威的森林》裡直子居住的「阿美寮」感覺極為類似。

  真的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療癒身心嗎?──大量勞作,生活規律,食物簡單卻新鮮,風景優美...以及某種程度的與世隔絕。當然每個人都看得出來這樣的地方就是有哪邊說不上來的不自然,所以電影裡的威廉死了,書裡的直子也死了。不過,這種隔絕之地,說起來和傅柯在《瘋癲與文明》描寫的「戲劇療法」也有一點像:與其去思考自己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那「有一點點錯開的地方」,不如乾脆打造一個能容納那「錯開的地方」的場所,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心裡。換句話說,不是讓自己去適應世界,而是讓世界來適應自己。

  我一直很喜歡看那些自給自足的日本節目,現在想來那些人追求的應該也是一個能夠容納自己的缺失的地方(或者是,實在太喜歡不依靠任何人的生活了)。昨天晚上開始看起《小川紳介的世界》這本書,他和他的劇組為了能夠拍出好的紀錄片,為了能夠忠誠的表達出農民的精神和思想,於是一行人自己租了稻田種了好幾年的稻,並從中理解和獲得了「什麼」。

  不過,喜歡看歸喜歡看,我太清楚不過自己不是能夠從事大量肉體勞動的那塊料,還有蟲子啦肥料氣味啦什麼的,完全是個都市小孩。也因為早有這樣的認知,因此不會抱持過多的幻想,牧歌式的田園生活,畢竟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撕裂记忆体》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