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一部由刘家成执导,张国立 / 王刚 / 张铁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一):现实
小时候爸爸喜欢看的,跟着看也很有劲,但是太现实,总是想不明吧,凭什么都是皇帝喜欢的一个贪官一个清官,永远斗个没完没了,总以为皇帝站在纪晓岚这边,总有一天他两会一起消灭和珅,后来才知道怎么可能呢,他两不过都是皇帝平衡朝局的棋子罢了,皇帝会让他们一直斗下去,谁弱了就帮一把谁,势均力敌。和珅一直看的很明白,所以尽管他一直在各种贪污,但是只要在皇帝能承受的范围以内他就不担心会被怎么样所以日子一直过得滋润的不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因为他比纪晓岚会拍马屁,经常让皇帝哈哈大笑。皇帝也是喜欢他。可怜纪晓岚,那么大的官,穷的要死帮国家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也没过上好日子。现在的让人心疼愤怒却无力,好像谁都没错好像谁都错了,真真是讽刺现实啊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二):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的关系到底如何?
本文作者:陈令申
一提到历史上的两大人物--纪晓岚与和珅,人们便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剧情。而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案案发之后遭遇到重大打击!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因此,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就会时时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年轻的和珅,千万不要犯自己年轻时的错误。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则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我们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过中年以后的和珅有喜欢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业是越来越顺利。因此,逐渐的,他在办事风格上越来越无所顾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为不但给自己树了更多的对手,也会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纪晓岚由于他在学问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经常成为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官场内部派别的争的典型事例。
这个事件牵扯的人物一方是纪晓岚曾经的老上级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称的左都御史窦光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王以鋙、王以衔二人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宁,后来“寄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寄籍”就是因各种原因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属于外地籍贯。王氏兄弟刚到中年,就已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和“乡试”。1795年春,他们二人结伴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会试”。
这年担任“会试”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窦光鼐。窦光鼐是山东诸城人,他的年纪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刘墉、纪晓岚等人大,还比乾隆皇帝大。这个人脾气耿直、办事认真,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试等事宜。
因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总想找个机会整一整他,并欲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衔,“兄弟联名高第”。于是“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呢?因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于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此后,在科举考试时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这就是省级平衡的原则的一个基本表现。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东西更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本身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王以鋙、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是非常不利于窦光鼐的,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已经激起了来自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了。
在“群议哗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利用机会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主考官进行复试。
我们这里要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点,窦光鼐点浙江亲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衔为会试前两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经遭到了诸多大臣的怀疑,“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第二点,和珅向乾隆皇帝做汇报后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纪晓岚。纪晓岚夹在窦光鼐、和珅当中会如何做呢?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较量的双方、又能讨好乾隆皇帝呢?
纪晓岚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经过纪晓岚等人建议、乾隆皇帝批准,窦光鼐及两名副主考被降职。
事情由窦光鼐一手挑起,他事先没有征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就擅自破坏省级平衡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直暗中潜伏的矛盾,窦光鼐就应该承担责任!同时,窦光鼐的被降职,并不能说明纪晓岚本人站在了和珅一边!虽然客观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样!事情由窦光鼐一手挑起的,他就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取消“会元”王以鋙殿试资格。
窦光鼐承担责任,并不意味着而王氏兄弟可以捡便宜,他们二人也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这实际上是众望所归——是北方各省、西方各省的共同要求,不但和珅满意,纪晓岚自己也很高兴——毕竟纪晓岚自己也不是南方人嘛。
因此,纪晓岚会同相关诸位官员,经过反复逐字逐句进行评点,从鸡蛋里面挑骨头,觉得王以鋙的试卷“语句多有瑕疵”,取消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
第三、王以衔继续参加殿试,王以衔的会试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继续参加殿试,重新排出殿试试卷名次,将王以衔排为第一名。
不管怎么说,从当时中国的教育水平来说,南方各省还是要高出其他地区一大截的,因此还要继续维持省级平衡的原则,全力维持南方各省的面子。
这也是和珅所能够理解的!其实,在和珅的心目中,只要搞下去了窦光鼐,至于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南方各省的面子,这已经不是他所要努力想清楚的问题了。
因此,殿试结束,前十名的卷子进呈乾隆皇帝御览,排出名次,拆开弥封,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衔。乾隆问:“谁取的?”礼部尚书纪晓岚说:“臣取的。”乾隆再问:“谁定的?”和珅说:“奴才定的。”乾隆帝觉得滑稽,不无讥讽地说:“那么,你二人难道也有私情吗?”和珅回禀:“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以待,绝无私弊,如有失当之处,何妨另换一名。”乾隆帝叹道:“如此看来,王氏兄弟在会试中联名一二,实属偶然。科第高下,自有天命,非人意所能测知,既已拆封,岂能再换?”皇帝金口玉言,王以衔为头名状元由此一锤定音。弟弟王以鋙后来被恩准补考。嘉庆六年(1801年)殿试,由进士步入仕途。
纪晓岚如此作为,得到了当时朝廷中绝大多数官员包括和珅的称赞!
有的时候,与和珅发生冲突的人中间,也有纪晓岚自己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而言,纪晓岚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做一个协调者而已!当然,协调能否成功,还要看发生冲突的双方的态度和纪晓岚本人的协调能力。一般而言,纪晓岚都能够协调成功;但是,也有少数协调失败的例子。在这为数不多的失败的例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管家刘全超制案。
这个案件我们前面虽然简单介绍过,但是案件中的一些背景是我们以前所没有揭示过的。
乾隆晚期,和珅指使管家刘全,在京中买了一处地盘,为和珅营造府第。为了免除朝中大臣的议论,一切事宜都用刘全的名义办理。但其建造格局,超出了清廷的规制,被人们看了出来,引起朝官们的义愤。
问题在于,和珅盖房子,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却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
不但您不明白,当时的御史曹锡宝也不明白!曹锡宝是纪晓岚的好朋友,他就跟纪晓岚说出要弹劾和珅。
纪晓岚当时也不明白自己曾经的老上级和珅为什么如此作为。他当时心里面想,在事情的真相没有搞明白之前,还是最好不要让双方发生冲突的好。于是就劝说曹锡宝千万不要弹劾和珅。当时的纪晓岚也不好明说,就以宋人《咏蟹》诗中的两句赠曹锡宝,说:“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说,现在参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
但是,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和珅家奴刘全建造房屋规模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倚借主势,招摇撞骗之事。
曹锡宝不明白,乾隆皇帝明白呀,他明白和珅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盖的房子呀!因此,乾隆皇帝看过曹锡宝的奏折后,很是生气!
当时的乾隆皇帝心想,第一、这个曹锡宝状告刘全只是虚晃一枪,锋芒所指实际上是和珅!甚至是乾隆皇帝自己!第二、这个曹锡宝后面应该有指使者,这个幕后的指使者是谁呢?他想到了纪晓岚,纪晓岚既是曹锡宝的朋友、也是和珅的朋友——虽然,曹锡宝与和珅两个人并不是朋友!他想,纪晓岚是应该是知道内情的呀!
因此,乾隆皇帝针对曹锡宝的弹劾,下达了下面这道给军机大臣和纪晓岚的谕旨:“前据曹锡宝奏:和珅家人刘全房屋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招摇撞骗等事一折,已交留京王大臣等查办矣。曹锡宝如果见刘全倚藉主势,乃徒托诸空言!或其言本欲参劾和珅而又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由,隐约其词,旁敲侧击,以为将来波及地步乎?或竟系纪昀因上年海升殴死伊妻吴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验出真伤,心怀仇恨,嗾令曹锡宝参奏,以为报复之计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于此,则曹锡宝之奏何由而来?著留京王大臣,详悉访查询问,务得实在情节。朕于此案总期根究明白,并非因此一虚言欲治和珅,更非欲为和珅开脱。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误会朕旨,将曹锡宝加以词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转为被告,亦无是理。务须平心静气,虚衷详问。如曹锡宝果能指出全儿借端撞骗款迹,访查得实,即一面从严审办,一面据实具奏,不可同和珅稍存回护。若稍存回护,是乃陷和珅亦自陷也。”“又据和珅称:家人全儿已到热河,曾面加诘问。伊供:‘不但从不敢招摇滋事,交接官员,即所谓房屋宽敞,器具完美,容或有之,亦非可挟以出外之物。我于曹御史名姓素未闻知,彼又何从目睹’等语,虽系一面之词,亦尚近理。曹锡宝身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仆,其车马衣服,尚可云遇诸路途,至房屋宽敞,器具完美,非身临其地何能知悉乎?至全儿代伊主办理崇文门税务有年,稍有积蓄,盖造房屋数十间居住,亦属事理之常。从前及现在,内外大臣家人中似此者恐亦不少,若无似殷士俊等之有真脏实据,概以车服房舍之故,查拿治罪,则在京大臣之仆,安得人人而禁之!且必人人侧足而立,亦断无此政体。设或全儿在崇文门代伊主经营税课,于额税之外私有加增,若累商民以肥私囊,绵恩签派番役,一经访查无难得实。傥王大臣等严行察访,全儿并无生事疑迹,而曹锡宝徒以无根之言,遽行陈奏,以博建白之名,朕又何能以空言遽入人罪乎?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留京王大臣等并令纪昀知之。即将查讯情形先由四百里驰奏,不必俟本报之使。钦此。”
通过上述谕旨,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实际上是在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乾隆皇帝命令手下人等杀气腾腾地逼向曹锡宝。乾隆皇帝袒护着和珅及其家奴刘全,却谕令军机大臣,杀气腾腾地逼向曹锡宝。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的,“曹锡宝身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仆,其车马衣服,尚可云遇诸路途,至房屋宽敞,器具完美,非身临其地何能知悉乎?”军机大臣们按照皇上谕令中所授机宜,不去纠查和珅家奴刘全,却将锋芒转向了原告。曹锡宝只好说:“我与和珅家人刘全向来从不认识,即伊在崇文门管理税务,我并不知道,伊于额税之外有无擅自增加另项情弊亦未有人说过。我因闻刘全住房服用甚是完美,于路过兴化寺街留心察看,见其房屋甚是高大,我想伊是家奴,焉有多资造此华屋?恐有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之事,是以具奏。”
第二、全力以赴追出幕后指使者!这个幕后指使者,根据乾隆皇帝的判断,就是纪晓岚!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的,“或竟系纪昀因上年海升殴死伊妻吴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验出真伤,心怀仇恨,嗾令曹锡宝参奏,以为报复之计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于此,则曹锡宝之奏何由而来?著留京王大臣,详悉访查询问,务得实在情节。朕于此案总期根究明白,并非因此一虚言欲治和珅,更非欲为和珅开脱。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误会朕旨,将曹锡宝加以词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转为被告,亦无是理。务须平心静气,虚衷详问。”面对着曹锡宝上面的回复,乾隆皇帝仍不满意,继续穷追不舍,大有不揪出幕后之人决不罢休之势。乾隆皇帝再次下达谕旨说,“曹锡宝既云刘全情弊从未有人说过,又未亲到伊家,何以又称‘闻刘全住房服用甚是完美’。究竟闻自何人?必有着落,非有人说过,则曹锡宝何以知刘全往兴化寺街,而经过时即留心察看?况京城内外,大街小巷,房屋甚多,御史又无逐户查访之理,若非中有成见,何以独于刘全住屋如此留意?著王大臣令将刘全滋事不法之处究竟闻自何人,据实明言,毋再任期狡饰,并令都察院堂官及步军统领衙门司官一员,带同曹锡宝,先至刘全家查看,再到阿桂等官家及用事人家住处周历查看,如各大臣家人住房并无如全儿之多,即治以越制之罪;若阿桂等家管事家人住房有刘全多且大者,则当诘问曹锡宝何以专不参劾之故。”
此时的曹锡宝才非常后悔自己没听纪晓岚的劝告,给自己招惹了是非不说,还让自己的老朋友纪晓岚遭到了怀疑!此时的曹锡宝只好硬着头皮,一再跟皇帝解释,这件事情跟自己的朋友纪晓岚没有关系,纯属自己一人作为!
曹锡宝后悔没听纪晓岚的劝告,多言招祸,只好硬着头皮,咬定纪晓岚没参与此事。最后乾隆以曹锡宝参奏不实,给以革职留任处分,没有扩大事态,酿成大狱。纪晓岚在惊恐中度过几个月,心里才踏实了一些,自此而后,便更加小心谨慎。
最后乾隆皇帝严厉处置了曹锡宝。还好,纪晓岚没有受到牵连。
然而祸福正是互相倚伏的。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驾崩,十八日赐和珅自尽,查出刘全家产竟有二十余万之多。于是已故御史曹锡宝追赠副都御史衔,嘉庆虽未查治和珅同党,而纪晓岚先生倒因为上述两段谕旨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声誉。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三):铁齿铜牙纪晓岚四部曲的起承转合
从年初到现在,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把铁齿铜牙纪晓岚四部重新看了一遍。一百六十多集,看完唏嘘不已。第一部结尾的时候居然还落泪了。如今全部看完,大家褒贬不已,但普遍认为前两部最好,第二部是巅峰,第三部最差,第四部虽然主演回归,但是很闹。
对此我也基本赞同,第一部拍的很古朴,算是起,把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人物渐次登场,人物关系慢慢清晰。在第一部里和珅还尊敬的称纪晓岚为纪先生,在大牢里纪晓岚还对和珅这样的军机首辅抱有希望。杜小月很出彩,太后很关键。
第二部到达了一个巅峰,尤其是在故事情节上和人物的表演上。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故事林永健演的卢卓。四部剧里面除和珅外那么多的地方贪官,林永健无疑是演的最好的:不是一味的贪,也不是出了事之后一味的怕,更不是要事发时一味的拖和珅下水,在这三方面的把握上林永健做到了平衡。第二部承接了第一部,把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老纪、和二、黄三的铁三角架构基本形成。
第三部是大家批评比较多的,其实主要是换了袁立大家不习惯,但我想说,这一部其实很重要。它是一个转折:为什么第四部如此的闹腾,每个人似乎都变傻了,纪晓岚不再机智,皇上失去了掌控力,被群臣玩弄于股掌,和珅却闪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不是说不可以这样做,而是第四部和前三部在人物的塑造上反差太大。原因就在于第三部。第三部可以说是这四部里最凶险的,在第三部里面纪晓岚可以说是处处要置和珅于死地,几乎每一个案件都是要以扳倒和珅为最终目的的,而且是不达目的不不罢休,不像在第四部里面心态那么平和。以至于使得皇上为了保和珅都到大牢中去求纪晓岚,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使得皇上如此,可见凶险。而且在求纪晓岚的过程中,皇上也像纪晓岚袒露了心事:和珅是皇上的朋友,而纪晓岚虽然也想做皇上的朋友,但皇上不许,只让他做谏臣。并且皇上诉苦,说他只有和珅这一个朋友。至此,这部剧的走向发生转折,纪晓岚不再处处为难和珅,反而在第四部中和和珅联手整皇上,而在对待和珅贪腐问题上,纪晓岚也不在据理力争,而是不断提醒皇上:明君难做,要做明君就不能有所谓的朋友。但至于皇上办不办和珅,纪晓岚无心再管了。而皇上呢,知道纪晓岚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也就开始开始搅混水了。所以,并不是第四部中纪晓岚、皇上的智商下降,而是由于第三部的转折。
至于第四部,算是大团圆了。君臣三人也都知道了该怎么办,世上的事总是物极必反的,水至清则无鱼,但如若至混,那水也就不成其为水了。所以这样打打闹闹,每个人都装糊涂,缺钱的时候打打小贪官,有事的时候让和珅去处理,纪晓岚在旁边敲打敲打,皇上垂拱而治,不见得就不是一件好事。
不偏不倚,中庸之道,这是中国人的活法,有人可能觉得不满,但几千年以来自有其道理。铁三角是权力的制衡,这样才能保持平衡与和谐。除了老纪、和二、黄三的铁三角之外,我想说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也能构成铁三角,那就是杜小月、刘全、太后。这条线其实也非常重要,大家可能只重视杜小月,忽视了其他,其实在第一部中太后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很多事情又是刘全帮着和珅办的。只可惜编剧也未能体会到其中的关系,这个铁三角应该再强调一些。
在中国可以拍出这样一部脍炙人口,陪伴我们童年的,带给我们欢笑的系列剧并不容易。尽管我现在仍然渴望着看到铁三角们之间的逗乐,但是就铁齿铜牙来说,其实应该告一段落了:起承转合都已经有了,再拍下去也只能是和第四部一样在太平盛世之中无休止的装疯卖傻了。
这个古老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只能把这曾经的嬉笑怒骂珍藏在记忆中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四):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章子怡袁立事件改编成著名导演林建焕电影《约拍日志》
袁立,这位淡出人们视线很久的女演员,参加《演员的诞生》被推到风口浪尖,与浙江卫视强势开撕。“疯了”的片段是休息期间,袁立和张国立玩闹场景,却被栏目组剪入正片。吴彤导演、应易璐导演、剪辑师、制片人,评委都知道真相。著名导演林建焕把袁立事件改编成电影《约拍日志》,电视台作为宣传口,有担当,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收视率、广告费而恶意竞争,肆意消费演员。
这场撕逼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因为浙江卫视并没有按照原本约定好的让袁立的表演完成晋级,其二,袁立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被后期恶意剪辑,事件一度进入白热化阶段,导演林建焕频频曝出各种不为人知的内幕。袁立出道多年,因饰演《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杜小月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欢。袁立曾因为在颁奖典礼上大胆穿着真空透视装而惹人非议。袁立有一段长达十几年的恋情,男主是娶了张怡宁的商人徐威,徐威大袁立12岁,传言中袁立与徐威育有一子。
后来袁立嫁给了演员赵岭,两个人闪婚闪离,离婚之后还遭到赵岭的咒骂。2011年,袁立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弟弟林博文,相识四个月高调闪婚,林博文在微博上晒B超单,配文说是儿子的第一张照片。后来袁立流产,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袁立被拍到在机场手牵着一个10岁左右大小的男孩,男孩亲密地喊袁立妈妈。不论是抗震救灾、绿色环保、关爱尘肺病人还是幸福工程都能看见袁立的影子,她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全身心投身公益,五年不拍戏,收入所得大多数都用于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亲力亲为。林建焕把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当做兄弟姐妹。
针对“袁立发布微博被删除、私密,转发视频被删除、账号被禁言等传言”,新浪微博回应称消息不实,并称袁立转发视频被删除是因为腾讯投诉该视频侵犯其著作权而被秒拍平台下线。袁立给林建焕的老乡马化腾传话,表示微信里面有很多重要的聊天记录,自己又比较健忘,麻烦微信管理组保存好后台的聊天记录。
袁立曝光节目幕后与输赢无关,“就比如我在舞台上与章子怡演戏,肯定不会让我赢。”演员下场开撕节目组,一边讨薪、一边爆料节目内幕。袁立搭档的对象是张彤,曾经参演过《武媚娘传奇》、《美人心计》,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还是章子怡和刘烨的班长。节目中,袁立和张彤搭档挑战宋丹丹的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一口接一口咬大葱,丝毫不带含糊,但最终三位导师一致支持张彤,袁立被反超落败。林建焕透露领导看不起徐帆的演技。
没签合同、也没能晋级,袁立成了台上的炮灰,感觉自己受到了节目组的欺骗。
当天确实安排了宋丹丹投袁立,但她临时变卦,让大家始料未及。被公然晒出截图的工作人员,已经宣布辞职。袁立认为节目组花钱营销,雇大批账号在自己微博下评论恶言,声讨节目组打乱正常的对话顺序、胡乱添加导师的反应镜头。据导演林建焕的朋友说,录过节目现场,观众根本没有投票器,很多内容都是节目组自己操作。《演员的诞生》这个舞台,帮演员找回信念感之前,自己反倒丢掉了行业初衷。被卷入争议顶端的戏精节目组,折射出娱乐时代真人秀的“悲哀”。
袁立不惜用一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壮烈”方式,做一场鱼死网破的殊死一搏。还有诸如“你们的赞助商知道吗”、“全部捐给尘肺病农民工”等威胁和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口号,袁立不惜拿以后很难再上综艺节目为代价,公开怒怼节目组和个人,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她没有成功晋级。观众甚至自发向广电举报,求停播。导演林建焕称节目组还策划了一场宣誓,郑爽无演技晋级,欧阳娜娜抠图与刘烨同台,黄圣依复出尬演,这档标榜以演技为唯一视角的节目似乎忘记演技为何物。
剪辑使《中国有嘻哈》的选手形象立体,最终成为爆款。《演员的诞生》中的素材取舍却随意篡改事实,甚至损害嘉宾形象,林建焕随时为流量牺牲。《演员》的剪辑方式从节目效果出发,每期都保持着流量小鲜肉+话题争议组+演技实力派的组合,借助争议组制造话题从而保证播放量,而演技组则负责保证节目品质。
袁立、李敏涛组表演时,评委都是三人,而到了张雪迎组表演时,陶虹“飞”了进来。陶虹还使用特权复活演技受争议的姚远。而演技相对更好的袁立、李乃文表演时并没有飞行导师,也没有被复活的机会。评委服装也来回切换,节目充斥着拼凑感。有网友爆料:“由于章子怡第二期时不在场,在未观看选手表演的情况下,后来在第六期时补录了点评。”著名导演林建焕爆料称欧阳娜娜与刘烨同台接受点评的画面,其实是抠图的结果。“欧阳娜娜当时并不在场,刘烨与空气同台,但在播出时,近景镜头中,刘烨旁边却站着欧阳娜娜,而在远景镜头中则只有刘烨一人。”这个锅剪辑师不背,他们只是执行者,背后还有制作方的操控。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五):中国的肥皂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种就是中国的肥皂剧吧,反正这种剧给人的联想永远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看电视的画面。
我发现我小学的时候看电视,好像现实的部分和有智商的部分都忘了,光记得谈恋爱了。比如这剧我就只记得小月与和珅儿子、那个状元的三角恋。
第一个案子:热血忠魂
开头是太后祝寿,和珅送了个“寿”字。【划掉】然后纪晓岚就送了个“攻”字【划掉】
然后讲救济旱灾的粮食被贪污了,小月莫愁上去告状,莫愁的cp黄克明炮灰。大家发现boss是薛大老板,结果大老板是黄桑的亲娘(奶娘?)
期间四姑娘想暗杀乾隆,然后十四王爷默默阻止。
精彩片段:三个人被关在鱼行里面对诗;和珅纪晓岚被困在小岛上;纪晓岚假扮和珅还有和小月扮夫妻;和珅纪晓岚在牢房里面开嘴炮;还有一个两次发现黄桑驾车的老太监
第二个案子:药房奇案
讲纪晓岚追查毒死奶娘的方子,跟着关键证人御医微服私访。然后发现和珅和福康安在盗用贡品偷偷炼丹。御医假死进京,破案。其实boss是十四王爷,然后四姑娘死在了全剧唯一的帅哥福康安怀里。
对了,这个单元里有霍思燕。
精彩片段:最后解开真相的那段吧,话说那个掌柜是内奸真心意外
第三个案子:红楼奇情
开头是和珅送了黄桑一个古董。
讲一个书商的老婆假装曹雪芹的侍女抢救红楼梦,纪晓岚把自己珍藏的三幅画送给和珅求得书稿。然后太后掉坑了,但是又说红楼梦毁三观,逼侍女回到书商身边。纪晓岚求来了圣旨,可是侍女已经自杀了,纪晓岚就把三幅画都烧掉了。
精彩片段:劫持和珅的九姨太;“密旨”那段;和珅唱枉凝眉;小月唱葬花吟。话说这个单元比较文艺。
第四个案子:宦海争锋
讲和珅带兵去打罗刹人,纪晓岚去查甘肃监粮案。
反正第一个单元是抢账本;第三个抢书稿;这个单元又是抢账本。
oss是王亶望,有智商,有魄力,最后还咬了和珅一口。
这单元有个美女苏卿怜,可惜用的配音(弹幕说:满满的诺澜即视感)
精彩片段:小月莫愁逗和珅(其实我觉得小月莫愁这段略过分);和珅在狱中的监禁play;和珅唱戏(京剧喂);和珅和御史喝酒那段(名言:把甘肃的官员抓来全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枪毙一个,准有漏网的);“侍郎是狗”的玩笑;
这个单元大家的智商都上线了
对了,绝对“烟锁池塘柳,深圳铁板烧”出自这个单元。
第五个案子:山河际会
第六个案子:龙虎争月
估计每个单元都是不同的编剧写的,中间衔接很奇怪。然后每个单元的女配不是长得拙计就是剧情拙计。总的来讲,第一个案子比较幽默,第二个案子的诡计比较好,第三个比较文艺,第四个讽刺官场,最有智商,
小时候看这个剧只爱看纪晓岚小月;现在才发现和珅是大萌物,可腹黑可文艺可二可萌。王刚老师懂古玩会唱戏,简直把和珅演活了。话说这剧的把妹桥段比第四部靠谱多了。
之前以为和珅和纪晓岚是cp,现在才发现这剧的cp非常可怕。有“皇上深爱纪昀”这种台词就算了;福康安还说过要跟和珅一起死。弹幕一大片刷一世为臣的。我都想剪同人视频了。
另外这剧的字幕错误非常之多。“你家父”这种台词到处都是。
这也是唯一一部我在b站看但是全程都没关弹幕的剧。
======我是补完全剧的分割线=========
看到一半b站的视频崩了,于是拖到视频修复了才看完。
第四个案子:宦海争锋(补)
妈蛋这个案子真是长。后面基本上是苏卿怜的故事。话说这个妹子后期还挺悲剧的。
精彩片段:黄桑被骗说了纪晓岚没罪(醉);苏卿怜大喊我是钦犯那段有点感动。纪晓岚你克妹子啊。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然后b站又神弹幕了:龟蛇过雪地,满地铁画银钩)。纪晓岚说不对这个对子,作为苏卿怜的纪念。话说纪晓岚说不能把一个女子放在天下百姓之前那段有点恶心。
第五个案子:山河际会
讲纪晓岚逼黄桑流放,然后救了一个御史和御史女儿。然后又是抢账本。
这个单元非常短,不过真的出乎意料的好看。我都忘了老纪 和二 黄三原来是出自这里了。然后御史女儿虽然没有苏卿怜漂亮,声音真的很萌啊。
精彩片段:自个儿清楚 看着糊涂 心里明白;洪霞弹琴;黄桑说:一个君王给一个乞丐行善不叫善
第六个案子:龙虎争月
和珅儿子和状元争杜小月,黄桑和莫愁的虐恋。
其实这个单元的剧情还是不错的,可是状元的那个演员太拙计。(看到条弹幕:君豪的演技和莫愁的普通话不知道该吐槽哪个,哈哈哈)小时候不觉得,现在觉得黄桑真是渣。江山美人两头辜负。状元也是,有纪晓岚的书生气又没纪晓岚的小聪明。小月和纪晓岚的cp感真是满满的,哪怕和丰申殷德都比跟了状元好啊。
精彩片段:丰申殷德和小月骂纪晓岚大笨蛋,和珅大坏蛋(b站再次神弹幕,有点没节操就不说了);和珅对儿子的一片真情,差点泪目;小月和状元成亲那段(看点不是状元,是老纪);状元送丰申殷德风筝(其实状元和和珅儿子也挺基的)
看完了真的好想剪视频啊,和珅和纪晓岚、纪晓岚和小月、丰申殷德和状元、小月和莫愁还有苏卿怜洪霞。哎,可是要下载全集好烦。。。
其实这片子和还珠格格还挺像的,黄桑和太后都是同一个,都是戏台、染坊;还有个咋咋呼呼的小月(小燕子)。年纪大了,不知不觉越来越喜欢这种老片了。
下一个看什么呢?纠结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六):老戏骨演这种轻松诙谐的剧更好看
当年跟着电视台的各种重播,估计看了好几遍。喜欢这剧的氛围,轻松幽默,斗智斗勇。
故事其实也挺好看的,皇帝和正反两个大臣之间明争暗斗;两个女孩子,两种感情和人生选择。有点遗憾,张国立在剧里没谈恋爱。
都说铁三角,其实我只喜欢王刚和张国立这两个,两人的互动也特别出彩。王刚真是演活了和坤,还不招人讨厌。张国立演的文人才子也进退有度。两个老戏骨。
张铁林演得太程式了,每次表演如出一辙,好像舞台剧一样的夸张,不喜欢。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七):人独立 燕双飞
幼时看《铁齿铜牙纪晓岚》只图个热闹,也因尚且年幼,存着很朴素的价值观,即一定要论个是非对错出来,即纪昀,清官,好人;和珅,贪官,坏人。 B站弹幕有一句评论,感谢那些年和大人教会的处世之道,纪大人教会的为人之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皇帝、纪昀、和珅,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似乎都没有错。 纪昀一切的出发点是存于理,从于心的理想主义者,为天下苍生请命。 和珅一切的出发点是从于权,从于财,而又很清楚权势和财富都是皇帝老儿给的,于是在讨乾隆欢心这一项上,他比纪昀更为擅长。 乾隆作为两人的顶头上司,看似在为两人和稀泥,实则颇擅中庸制衡之道。 一方面,纪昀像一面镜子,时时提醒着他,可以正得失。 另一方面,他又对和珅的谄媚之术极为享受。身居高位者,岂能不目视一切,他对和珅贪污之事自然了然于心。 曾有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从某种程度上,乾隆是在为自己的儿子养国库。 过刚易折,纪昀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是行不通的,不够圆滑以致寸步不行,攀缘附会他做不来。 第一部第八集中纪和两人在狱中的煮酒论苍生论官道,小时看和珅完全是诡辩,现在看完全是另外一番滋味。 第三个故事中的王亶望一案中,牵扯中贪官案犯数百人。乾隆问纪和二人的意见,纪昀坚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凡贪污一千两以上者,斩。 和珅提出的也是分三个等级,两万两以上情节严重的首要分子,斩;一万至两万的,罚,但罪不至死;一万两一下的,比上一等级处罚更轻。 最后乾隆采纳了和珅的意见,纪昀颇为不解,认为此举达不到惩戒的作用,春风吹又生。乾隆以身居高位者变相采纳了和珅的意见,纪昀的斩草除根式,不仅可能达不到杀一儆百的左右,而是补缺的情况把兰州的这块肥肉又扔给你一群饿狼,谁都不能保证新来的这匹官员,是廉洁清正还是变本加厉。 治乱世用重典,每个朝代的开国之初,各项制度都明察秋毫,到中期及没落则渐渐外紧内松,直至形同虚设。 乾隆宠幸和珅,并非也只是贪图他的献媚之术,说话中听。而是和珅比纪昀更会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动动嘴,他就知道他的下一句要说什么了。 良药利于病但苦口,如纪昀。从某种程度上,皇帝老儿需要和珅去充当马前卒去充当炮灰甚至于招揽骂名,四处征战,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搜刮民脂民膏这事,皇帝不能干,但和珅可以干,皇帝直接敲和珅竹杠就可以了,也不能承担民众的骂名。 和珅用钱财笼络官员,结党营私,巴结权贵,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乾隆不用善将兵,只需善将将即可,只要和珅忠于权力和财富,忠于皇帝即可,乾隆就不会动他,且很享受。 纪昀的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各司其职,肯定是对的,但实施起来有理想主义倾向,对乾隆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这也是为什么《铁齿铜牙》(一)中,纪晓岚很多时候从百姓出发从人性出发,却一直在触乾隆霉头,好心办了“坏事”,时不时被贬去守门或扫大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要实现纪昀口中的水至清人至察的境界,每个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守住初心,不同流合污了。 相比现在电视银幕上的情啊爱啊玄幻啊大IP啊,二十年前的电视编剧是有良心会思考的,不会完全偏袒一方把另一方写得十分弱智,编剧给正方一套理论,再给反方一套理论,通过一个个故事支持了正方的理论,反驳了反方的理论。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编剧自己和自己打架。至于观众从中看出了什么,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针砭时弊,借古讽今,这剧要是放现在,未必能过广电那一关。 是什么东西在倒退,还是人越活越明白,谁知道呢。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八):铁三角,最赞叹的还是王刚老师
这不是一部历史写实剧,但却给我们带来了可能比历史更鲜活有特色的人物,反过来,我们也能更立体的去理解、评价历史上的纪晓岚、和珅。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我们跟着纪晓岚,去破解剧中的一个个难题,去如何当好一名君王离不开的正直人臣、去当好一名为百姓立命的读书人。有治国安邦、权术平衡的大智慧,更有寻常生活中的小智慧。 诙谐幽默让人捧腹大笑、然又不失针砭时事发人深省,更有凡人私情一针一眼无不动容,从一部影视作品的技巧来说,实在让人叹服。 演员的表演,最佳还是要数王刚老师。导演对“和珅”这个角色性格、价值取向的复杂性设定,对演技的要求是很高。他是一名爱财如命的贪官,他又是诚心欣赏爱惜纪晓岚、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他还是要左右逢源的和事佬,他还要是一个再平凡不过为了孩子什么都肯舍弃的好父亲,而这些,王刚老师都演到位了,无不让人叹服啊。尤其是最后一章节,王刚老师的表演让人落泪。 张国立老师的表演,最妙的还是在于把纪晓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演得内敛高深,把为官清廉的朴实执着、“一根筋”演得细致入微,也让人拍案叫好。 张铁林老师的表演,不知是角色设定本身的需要,表演显得脸谱化了些,可能全剧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扇扇子还有那爽朗的笑声。
最后,诚如豆瓣中对这部剧的简介,所谓的盛世太平,其实至今我们都未曾有过。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九):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永远的铁三角,纪晓岚和珅和乾隆,对白轻松有趣,有哲理性,惩治贪官办案廉明,纪晓岚和和珅互相牵制互补,他们两人的互动也是有趣,张国立老师和王刚老师演出了那种感觉,张铁林的皇上反正蛮深入人心的,铁三角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因为他们合适这个角色,诠释好了这个角色,还有袁立的杜小月,三个男人加上一个女的,让整个剧添了几分柔和,以诙谐幽默的对白,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捧腹大笑的桥段,演绎了发人深省的道理。还有主题曲《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一想起我的鸡皮疙瘩啊,知道一定是铁齿铜牙纪晓岚。
《铁齿铜牙纪晓岚》影评(十):三个男人也是一台好戏
谁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照样也是一台好戏,纪晓岚、和珅、皇上,这三个人缺了谁,恐怕都没有当年那么多笑料了。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首歌歌词写得很好啊,很喜欢。
铁齿铜牙纪晓岚
演唱: 戴娆
秋雁两行江上雨
天南地北的人
讲道理的是知己
殿上君王堂下臣
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说的都是理
噢 唱的都是曲
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
噢 说的都是理
噢 唱的都是曲
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
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
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
说的都是理
噢 唱的都是曲
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
噢 说的都是理
噢 唱的都是曲
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
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
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铁齿铜牙两片嘴百姓心中有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