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是一部由拉里·查尔斯执导,萨莎·拜伦·科恩 / 古斯塔夫·汉马斯顿 / Clifford Bañagale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鲁诺》影评(一):仅仅说麦当娜和AJ的收养
runo在搞来非洲儿童的时候就说:“麦当娜有了,安吉丽娜朱莉有了,现在布鲁诺也有了。”由此正式拉开讽刺序幕。
runo想上电视节目出名,当节目现场的观众问他哪里搞来的这个孩子,他说“我是换来的”,人们很惊讶“换?用什么换?”“一个IPOD”,事实上麦当娜收养的那个马拉维的孩子根本不是孤儿,只是因为家境贫困且子女众多,孩子的父亲“主动”要求把孩子给麦当娜当养子,当然收了不少的钱,朱莉收养的那个孩子也是一样的情况。
现场的观众说孩子是非法入境美国的,电影中表现的是Bruno把孩子装在行李纸箱中,而麦当娜和朱莉的两个养子都是堂而皇之的抱着入境美国,当然也都是非法的。
观众再次发难,说Bruno收养黑人孩子是在作秀,就好像男人去酒吧喝酒好吸引MM一样,事实上麦当娜和朱莉把这种收养行为等同于做慈善,她们这样做着秀,觉得自己异常伟大,把满溢的母爱分给了非洲儿童。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养子(有摄像机摄影机的地方更是如此),好似paris hilton时刻抱着她的吉娃娃一样,久而久之人民也就习惯了,养子是她们的另一张名片,名片内容就是“慈善家”。反之那些做了好事不留名者却无法被人记住,他们不是人们眼中的“慈善家”或“乐衷公益事业的好人”。好比这次海地地震,麦当娜和AJ这么热爱收养儿童的人却噤若寒蝉,为啥?不稀奇了呀,大家都在玩慈善,自己哪怕宣称立刻收养20个也上不了头版头条了!
最后Bruno的孩子被带走了,但节目最后又被他用一个苹果笔记本换回来了,不言而喻,当麦当娜收养马拉维的孩子受到各方质疑的时候,她老人家照样也用钱摆平了一切。钱可以买到一切,包括人口,这在其它国家都不被允许的事情,在美国似乎已经合法化了。
……………………
想起另一部讽刺电影《洋葱电影》,电影中麦克伯顿也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只要花一点点钱就可以收养(或许是捐助,我忘了)一个非洲的苦难儿童,给孩子干净的水喝,索尼游戏机,埃及床单,好的衣服穿(还是马克雅各布的),接受好的教育(随便能看美国大片),最后那孩子面对镜头放肆地笑着,对着他的小黑同伴咆哮:“找你自己的赞助家庭去!黑鬼”麦当娜和朱莉的那两个养子早晚也是如此。
18禁,什么SM啊,意淫啊,多的很,这个尺度要交给广电估计剩不下什么了,而且外国人笑点很奇怪……
说说布鲁诺
为啥中文译了个那么长的名字,不就是个布鲁诺嘛
好吧,就从这个乱七八糟的译名出发,剧透剖析下
1.网眼T
身份设定为时尚节目主持,品味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好像为了秀身材,坚实的胳膊+翘臀,特别偏好于无袖的马甲,我不在时尚圈混,没仔细研究过,但感觉件件都价格不菲,他落寞时除了标志性的健身器意外,拖了好几架子的衣服,都用防水布挂好,D&G的腰带让不是同一阶层的群体困惑,他们困惑一个腰带也有名字,布鲁诺困惑他们不懂D&G,他很奇怪,但是个有品位的男人
2.外国
好吧,他是个非英语国家的奥地利人,口音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开头他让一个人用黑人口吻说台词的桥段,笑翻全电影院
3.基佬
貌似是台湾说GAY的词,好吧,他是个GAY,还是个小攻,虽然长了张有点小受的脸,有段泰坦尼克还是雷到我了,好吧,不光我
4.让直男难堪不已
与其这样说,其实是让全世界难堪不已
其实这片没有特别的去强调性向,只是布鲁诺显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奇装异服的他跟身着传统西服,配以维多利亚女王头像领结的好莱坞制片的对话,跟2个时空似的
会把非洲BABY用IPOD买回来,扔在行李箱托运,然后说,我在向麦当娜致敬
但他不做作,BABY被带走的时候撕裂,哭泣的一塌糊涂
LUZ说要不带着我,要不你DEAD ALONE,他选择自己离开
他是个好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演技太好,眼神一直让我感觉布鲁诺对世界的恐慌
世界啊,你不要抛弃我
5.全美美妙旅行
美妙吗?其实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米兰抛弃了他,世界抛弃了他
他辗转中东,后来又回到了LA
说旅行其实不合适,旅行最起码不应该是走投无路的结果,其实说来,是一种自我适应的生活……
----------------------
综上所述,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英文名非官方了
不过,布鲁诺是个好孩子...
http://www.mtime.com/news/2008/09/28/1396717.html,
之前被认为是为剧炒作,现在看来,居然真的给剪到了电影里,而且我还认为是拍出来的……如此说来,很多镜头是剧组制造状况,在众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实地拍摄的,而非摆拍,所以很多都是民众真实的反应,就冲这点,4星也值了
《布鲁诺》影评(三):较真你就输了.
颇久之前加拿大的同学兴奋兮兮地告诉我她在电影院看了一部极其好笑的片子.
runo.
当时片子上没多久.
于是最近有了我也兴奋兮兮地下来看了.
说实话.
论笑料的话其实也有点黔驴技穷了.
好好的电视节目弄这么个结尾不是惊悚么.
不过这也算有才的一种了.
总结一下.
搞笑归搞笑.
此出还真是惊世骇俗.
倒是对于较真的人无论直不直两边都不讨好.
《布鲁诺》影评(四):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我拒绝了TA的信任和邀请——让我帮TA著书立传或是写夸张小说,帮TA成名。我拒绝TA,不是因为我对同性恋或变性人有偏见,我喜欢和他们交朋友。而是因为TA只想成名,作为这类人,而成名。
我看布鲁诺很努力地要出名,出名本身没有别的目的,甚至并非是“作为GAY而出名”,他对政客、明星、教士、恐怖分子……一视同仁,只因为他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帮自己出名;他奇装异服、私运非洲孤儿……是因为世界名流都有这种表现,他就极力瞄准模仿。所以,最后穷途末路才会假扮直人格斗士,是出了小名。直到不离不弃的那位上场,肉体一碰撞,灵魂就被撞出原型了。因而才真正大红大紫,能与大明星共唱GAY的赞美歌。
acha Baron Cohen的讽刺是相当狠的。出镜表演也相当狠。他这次是拿性取向来讽刺包括娱乐政治文化体育各方面在内的媒体效应。最后歌中那句he's gay he's gay okay真的是很嘲的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让我想到那个TA,TA真的相信,人只要出了名,就能为所欲为,就能给各种事情找到理由,而GAY不GAY不重要,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拒绝。TA办不到布鲁诺那些事,只是空有“要出名”的欲望。如果我还能遇到TA,会说,你去看看这个电影,再告诉我,你到底为出名做了什么事?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以为见过很多为了出名不惜一切的人。但布鲁诺的极端表演给我们上了一课。所谓不惜一切,有时甚至意味着抹煞自我——哪怕本来是你自以为是卖点的东西。
我喜欢他在中东,和恐怖分子谈话的那段。让我想起某个政治小说里说的,现在的媒体对恐怖分子的关注,使他们成了当之无愧的名人,甚至作家、艺术家、政治家的替代者,改写人类精神的走向。他们利用恐惧,主宰了媒体和新闻。果然,布鲁诺也会想到利用他们暴暴光。
《布鲁诺》影评(五):真实的布鲁诺
《布鲁诺》男主角萨莎·拜伦·科恩是澳洲HBO电视台著名的脱口秀节目“DaAliGShow”的主持人及创始人。此节目第一季最先于2000年在英国播出,而第二季则由HBO公司制作在美国播出。在节目中,萨莎扮演三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异端记者对不知情的名人或是高官等进行荒谬可笑的采访。这三个记者的名字分别是AliG,波拉特和布鲁诺。
虽然节目于2005年7月由HBO公司宣布停止制作,但来自节目中的这三个角色凭借着其高人气依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电影。2002年以AliG为主角拍摄了《谁与争疯》(AliGIndahouse),一连七周稳踞票房冠军宝座,成为当年最卖座的英国影片;2006年则有以波拉特为主角的《波拉特:哈萨克斯坦人的美国学习旅程。(Borat:CulturalLearningsofAmericaforMakeBenefitGloriousNationofKazakhstan,简称《波拉特》)。而萨莎也是凭借这部低成本制作奇迹式地创下了全美破亿票房的惊人成绩,并击败《加勒比海盗2》的约翰·德普成为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得主。此次,誓言要玩得更大的萨莎化身为来自澳洲的同性恋记者布鲁诺,再次在观众面前展现他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喜剧天赋。
透过预告与剧照,我们可以看到萨莎为塑造布鲁诺这个同性恋者的形象可谓下了不少功夫。剃光身上浓密的体毛,身穿豹纹紧身T恤,下搭超短热裤,声调怪声怪气,摆出来的姿势绝对不比女模特(网易模特联盟)逊色。向来演出风格大胆直接的他,此次除了要让平时讨厌同志的人士看得坐立难安外,更是要嘲讽美国明星们虚情假意投入慈善事业及热衷领养小孩等作风。
影片以记录片的形式讲述,而拍摄也是分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如在2008年6月,萨莎和制片在美国阿肯色州的史密斯堡上演了一场争吵大戏。以“综合格斗”的标题通过派发传单、在分类广告网站发布信息和火辣的女孩来吸引大约有1500的观众参与。人们透过某些标记得知他们正处在拍摄镜头中,并且他们不能带手机、相机或DV入内。然而,里面并不是要进行所谓的综合格斗且也没有美女,而是变成了同性恋活动,结果人们向表演者掷凳子和碑酒。布鲁诺(拜伦·科恩饰)就是其中一位演员。2008年7月,萨莎一行人还去了德克萨斯州的一家电视台采访了新闻主任和体育主任;2008年9月,在米兰时装周期间参加了西班牙时装天后的时装展等等。
萨莎除了恶搞娱乐界人士外,还小小“玩弄”了一下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医师、前总统候选人罗恩·保罗这样的政治人物。制作组借采访这位国会议员关于经济问题的理由将罗恩·保罗骗到拍摄现场。根据华盛顿邮报公司其中一本杂志的文章材料,刚开始采访都很正常,但是出现舞台技术故障后,布鲁诺在工作人员修复时建议保罗医生与他自己到另外一个房间等候。到了那房间后,布鲁诺开始放音乐跳舞,刚开始,罗恩·保罗并不以为然。然而,当布鲁诺脱掉裤子时,这位议员气冲冲地离开了房间。之后,保罗的发言人评价了这次事件,认为萨莎他们欺骗了议员,说议员不了解布鲁诺的节目,并说如果不是因为说要采访有关经济问题的话,议员是不会接受采访的。
影片中还有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姐姐拉托雅的演出。片中萨莎让她坐在墨西哥工人的背上当椅子,请她吃摆放在裸男身体上的寿司,然后布鲁诺还偷走拉托雅的手机以获得杰克逊的手机号码。但是随着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突然离世,环球电影公司宣布将从已完成的拷贝中删除有关拉托雅的片断,借此对杰克逊家族成员以示尊重。
除在拍摄此部影片外,萨莎还以布鲁诺的身份出席一些颁奖礼来宣传影片。2009年5月,布鲁诺扮成拥有翅膀天使却身着运动员穿的那种下体护身和跳戈戈舞的靴子“从天而降”地降到第18届美国MTV电影大奖的颁奖典礼。布鲁诺从观众席往舞台方向降落时,却意外地降到了饶舌歌手阿姆的头上,双腿夹住阿姆的脖子,脸贴着阿姆的腿,而其臀部则恰好在阿姆的面前。顿时,阿姆又气又恼地大说几句后率领随从离开会场。就在人们为阿姆遭“臀袭”而惊讶时,颁奖礼的主创人斯考特站出来表示这次“意外”完全是主办方事先故意安排的,包括阿姆生气离场也是表演出来的。据说,原本布鲁诺最开始想“调戏”的是名媛帕丽斯·希尔顿,但无奈被拒绝了。而此次颁奖典礼也因为发生这样的事件而收视暴涨。
凭借萨莎的奇怪扮相、偏激语言和其另类的喜剧风格,《布鲁诺》这部影片受得影院的喜爱和获得某些杂志、网站媒体的肯定。该片是环球电影公司今年夏天重点宣传的四大暑假大片之一,将于7月10日全美高达3000多家影院同时上映。来自伦敦的主要报纸《伦敦旗帜晚报》的尼克·柯蒂斯写到“《布鲁诺》比《波拉特》更有趣、更具攻击性,并且更无耻”。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同样给予影片积极的评论,但同时也指出由于影片具有攻击性,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这类电影。当然,并不是每一位评论都是正面的。《好莱坞报道》称“布鲁诺如果想真实展示出同性恋文化的话,还需要到同性恋酒吧里好好学习。”而有的则说:“虽然影片里宣传的那些笑料足以使任何一部喜剧影片票房大热,但观众还是会被布鲁诺极多的粗鄙笑话和可笑扮相搞得不耐烦。”但不管怎么样,《布鲁诺》依然在美国著名的“烂蕃茄”网站上具有相当高的人气,其新鲜度高达86%。
《布鲁诺》影评(六):无下限的限制级,但没觉得好笑好玩
来自奥地利的布鲁诺(Sacha Baron Cohen 饰)是一档德语时尚节目尖峰潮流的主持人,生活中他是个同性恋,着装怪异前卫;荧屏中的他更加乖张出格,或诱导嘉宾说出争议性的言论,或干脆大闹T型台秀场。最终,他成名的愿望没有实现,反而被米兰的时装界所驱逐。一夜之间,布鲁诺的事业跌到谷底,连长久以来的同性恋人也琵琶别抱。
布鲁诺来到美国闯荡,身边只有它助手的助手鲁兹(Gustaf Hammarsten 饰)陪伴。在洛杉矶,布鲁诺为了能出名,挑战各项工种,他应征演员、应征主持人、做慈善、去中东做和平大使,甚至想靠被恐怖组织绑架来出名,可惜都失败了。布鲁诺在非洲用一个IPOD换来了一个黑人小孩并作为行李偷运到美国。布鲁诺的同性恋助手鲁兹向他示爱失败后也离开了他。
布鲁诺意识到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己是同性恋,他决定戒掉男人成为直人。布鲁诺参加了很多活动以成为直男,并在8个月后作为直男大卫主持直男大卫踢衰秀,在高喊直男骄傲的口号时鲁兹出现喊他屁精并上台揍他,在互殴过后两人拥吻在了一起。这段视频在全世界播出,布鲁诺终于出名了。布鲁诺、鲁兹和黑人小孩生活在了一起。
很多片段估计都是真实拍摄,通过布鲁诺的语言诱导和低俗无下限的肢体语言借以讽刺某些人某些事吧,可惜我没找到共鸣,佩服自己耐着性子没有快进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片子。
《布鲁诺》影评(七):我只来这个世界一次
是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是太在乎自己?穿衣服挑三拣束手束脚?做什么事情都要在意周围的目光?是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尽管三级,但不滥情,多么可爱的人物。我一直想出名,出人头地,名流青史,光宗耀祖,我一直在想尽办法朝目标靠拢。我想过的所有方法中都比不上Bruno有趣。讽刺是最有效最印象深刻的语言。记住编剧兼男主角Sacha Baron Cohen,这竟然是《波特拉》的那个哈萨克斯坦人!虽然怎么看都是Borot更加有趣。
而那一阵子《Bruno》被香港地铁站拒摆其宣传海报,而每当我们走过地铁站却看到一个个色欲满盈的美女瘦身广告,其暴露程度远远超于Bruno。于是有人抗议,《香港乱嗡》抗议,地铁站穿Bruno衫的同志抗议。于是一个Bruno被拒了,一群Bruno卷土而来......
令记:今天是与可爱的Jon two weeks anniversary。第一次约会:看《Transfomer2》,太多动作,他喜欢我不喜欢;第二次《Belham123》,剧情紧凑,不错,他喜欢我也喜欢;第三次这个最好看,他是犹太人,他笑我也笑。
《布鲁诺》影评(八):纠正一下"又名 "里的最后一个
In October 2006, entertainment blog website Defamer.com jokingly reported the title would be "Bruno: Delicious Journeys Through America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Heterosexual Males Visibly Uncomfor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a Gay Foreigner in a Mesh T-Shirt". Numerous websites around the world - including IMDb - reported this to be the actual working title.
《布鲁诺》影评(九):笑过之后
这部电影真的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而且搞笑程度远远超过了Borat。
这部电影中的暴露镜头和接触的"大人物",比如2008年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基地恐怖分子,会让人一直惊呼OMG。
电影中Bruno和Lutz讲的德语都不怎么正宗,但是模仿的英语口音都还比较像。
奥地利外交部和一些同性恋协会纷纷出面抨击这部电影。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挑战,完全突破了所有的道德底线。如果要继续走这种路线,恐怕Sacha拍不出更爆炸的作品了。
acha Baron Cohen的妻子是演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里的红发女主角Isla Fisher,他们共有一个女儿.
《布鲁诺》影评(十):引用某评论的回复
恶搞的远远不止homophobics(恐惧、排斥同性恋的人)。
同时也讽刺了更多人们的愚蠢之处:
种族——黑人小孩;
慈善——出名的手段;
名人——空话虚伪;
时尚——肤浅之地;
阶级——把人当凳子;
堕胎——照CT;
宗教——劝人变直,人种等;
(美国人)地理观念差——奥地利/澳大利亚;
设计——恶搞的朋克时装走台;
传媒——功利保守;
国际关系——顽固敌对
……
也正是因为恶搞的目标太多了,弄的片子很散~
From: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23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