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的遗憾》是一部由杰里米·洛夫林执导,伊莫琴·普茨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休·博内威利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一):Because of you , I choose freedom
她好像是有爱过的,并且是深刻的那一种。但是她注定不会获得那她所期待的爱情。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么Austen 便是被上帝遗忘的那一颗心。上帝忘记了让她的最爱出现在她身边了。
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人懂得越多,便渐渐地明白自己不会得到真爱。那是一种悲哀还是,一个教训?
因为你,我选择了自由。AUSTEN强调,导演强调。然而,导演何必要这求而不得的可怜女子再说出这么残酷的话呢?倘若我是导演,我决不会这么狠心,让她用右手抓起拿一把新开封的盐巴,狠狠地覆在再也不能愈合的左手伤疤上。莫非导演以为,让伤疤鲜红似血,才叫迷人?还是,导演故意让奥斯丁显得更加的惨情、心酸,以抚慰我们这些开始绝望的心?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二):爱拍爱看都随便,突然很寡然
一段时间来,关于奥斯汀的片子一下子涌了来,新版《傲慢与偏见》、《成为简》(还是要挺感谢它的嘿嘿)、《奥斯汀书友会》,再到这个无意中被我发现的《奥斯汀的遗憾》,以及因为奥斯汀情结不可不看的那5部小说改编的电影。
英伦、奥斯汀、下午茶、礼服……今年4月,当我一个劲地说这些词时,以为自己很有格调时,那个什么什么报的新闻总监只是笑,后来我到他的竞争报纸去做了记者,和他一起吃饭,他才说,那时听我独自陶醉在英伦中,简直是发笑的不行。
如今又来一这样的片子,竟然对所有场景都提不起兴趣,只是因为奥斯汀,才去看,兴趣爱好成了一种本能。世上的人真能想,这次,想到了奥斯汀年纪大了后的生活,最后结局还是死去。
40的单身女人感慨20岁对爱情充满朝气的侄女,倚靠着窗,眼神充满了期待,期待什么?交叉剪辑的是侄女和爱人手持红色毛线团在树林里追逐嬉戏,原来是个深绿色的迷宫。奥斯汀最后的结论是,现在我一个人在这里,好幸福啊。
奥斯汀在某一方面有点像琼瑶,我说的是她的作品,5部作品的主调都是一样的,但当然不能把她和琼瑶相提并论,因为她有高明之处——对于爱情的观点甚至在今天仍然适用。
但毕竟也是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牵涉到的,更是一个生存与生活的问题,到了年纪而未婚真要被人诟病。以至于疼爱奥斯汀的哥哥也竟然说,你要是不那么好强该多好,你要是结婚了该多好,意思就是结了婚就不会那么好强了咯?还有人说她根本不像个女人,但奥斯汀对一个充满渴望的女孩说,下一个会有的,侄女反问道:可是你的下一个一直没来。我想奥斯汀真可以欲哭无泪。
呵呵,其实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是片子里姑姑和侄女/阿姨和外甥女的关系总是可以像朋友一般,尤其是单身姑姑/阿姨,这里的奥斯汀和侄女,还有《哀伤的预感》。
高潮在结尾,还让我想到了前阵子传说中的奥斯汀是同性恋的无稽之谈。对于这样的跟风之作,只能说,爱拍爱看都随便,突然很寡然。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三):不可避免的遗憾
就像影片中的那句话一样“every women has regrets”,无论简如何选择,总会有后悔的一天。对于被我们放弃的那条路,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它会花香满溢,并通向更美满的结局。片中奥斯丁带着遗憾离开,Fanny的婚姻并不完美,简的姐姐也为自己当初的作为而后悔,剧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悔恨,但唯有时间不会倒流。其实对于过往的一切,后悔在所难免,只要不去否定它,毕竟站在这一秒的你,就是往昔时间的结合。 ————2008
————————————————————————————————
如果你问,女人对爱情的看法会随年岁而改变吗,我会告诉你:当然会!一个20左右的女孩子,也许会很轻易地为爱放弃一切,那种轰轰烈烈的胆量,是年轻人的特权。但你若问40岁终身未婚的女人,多年来的孤独寂寞可曾后悔过,我想即使她心中没有悔也有憾。我还未到简那样的年纪,但25岁的我和15岁的我想法已大不同,我已经开始明白,生活之于我的压力与悲壮,不是单靠心中的爱意就可支撑的。
女人终究是恋爱中得宝贝,思慕之人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那场爱恋可以大过天。Kahlil Gibran有句话“Love possesses not nor would it be possessed;for love is sufficient unto love”,冰心对这句话的翻译很美“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被满足”。那么,如果爱是自给自足的,也许一场单相思可以支持你一辈子;但在我看来,一场明知道永远不会有收获的播种,是何等的无奈与悲伤。
简写了一辈子的love story,对于这样的女人,爱情一定是她全部的灵感(不管她的小说中包含了多少其他深层次的思想,在我看来爱情是永远的主线!),这样的人何其会不在乎一份永远没有回应的爱。她笔下的女孩,永远穿戴整洁,行走在乡间,穿梭于庄园,在爱情中兜来转去,但最后一定会投入男主角的怀抱。so,has she ever regreted?你说呢
-----------------2011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四):I am much happier...
终于还是在这个夜里看完了,哭了...比先前的那部同样以Jane Austen 作题材的Becoming Jane (基本在快进中看完的电影)要有诚意的多.
一直以为Jane Austen 描写的是婚姻和家庭,其实从来不是爱情.绅士的女儿嫁给绅士的儿子.财产,家庭,门第从来都是她所有故事里讨论的核心. Lizzie 和 Darcy 的身家虽然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依然算得上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然亦不会碰到彼此.
影片的描摹是细腻,真诚的: 在Jane, Fanny 和 Harris 共处一室的那个片断,我们看到了妒忌和失落,在夕阳下和Bridges 对过往的追忆中,我们见到了释然和温情...
我自己终于在这个春天明白我大约必须/只能和一个听得到我的人一道走的.如果他没有来到,那么我亦宁可继续独自经过沿途所有的风景.在所有这些年来的那一个个看到自己的时刻里,我想我是幸福的,我今天想来是否应当说是:Iam much happier than...
于是,我们以"The right man will come along..."自勉/相互勉励. 又或许我们都明白并时刻提醒自己" Rich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safe..."
窗外的雨不停的下。
就连端午也没有幸免雨水的清洗。
一连两天看了《简奥斯丁》和《奥斯丁的遗憾》。
觉得那更算是一部电影。
因为很有耐心的一分钟一分钟的看没有快进。
很久没有这样看过一部电影了。
从伊丽莎白到奥斯丁。
一个将一生的幸福和爱交付了国家。
一个将一生的幸福和爱交付给了过去。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最后感到了孤独和寂寞。
至少,有如这部影片的名字。
遗憾。
可不可以用一生去等待爱。
即使知道爱已经逝去?
可不可以用一生去回忆爱。
即使知道爱不会回来?
女人是不是都是那么傻。
傻的让人生疼。
纵使她与莎士比亚可以相提并论。
又如何呢?
一如梦境。
只能感悟不能触摸。
是不是这样就足够。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六):别轻言freedom
老实说,有某一段时间我的确抱有不婚主义,碰不到合适的就当一辈子老姑婆,总比找个恶心的天天在家气自己,整体吵离那么劳民伤财。结婚是感情需要也是经济需要,婚姻是稳定的感情关系和经济关系还牵涉到责任。当女人有了经济基础不需要依附男人时,剩下的,婚姻似乎就只关于感情和责任了。而人生缺少了这两点确实是不完整,可是也不见得是活不下去的,如果其他方面更丰富一点,脱离了家庭责任的束缚,就可以像歌里唱的“一个人活得精彩”。
看吧,这就是现代女性的独立和解放啦。当时的我甚至萌生出“要结婚这是俗世中女性最大的悲哀”这般大逆不道的想法。And,不过,不过身边的亲戚朋友就肯定是不会放过你啦,人是社会的人,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只要你没有脱离俗世的power,谈独身那是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OK,无论当时我的婚姻观是怎样的rediculous,现在看来它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谈啦,再分析下去那就是哲学范畴。今天我是劝婚的,那聊的都得是现实。
现实就是,anyway,女的还是要找个婆家,最好是在自己人老珠黄之前就能披上嫁衣,风风光光地当一回新娘子。要比起之前我谈的所谓“哲学问题”你肯定说我俗,俗,吃饭俗吗?睡觉俗吗?
当然,人不吃饭、不睡觉那是不行,可不结婚人还是能活下去。再难吃的饭,为填饱肚子也得咽,可实在受不了的人也别难为了自己。我的这一比喻说的就是,你尽管能顶着众人异议保持独身也受不了那寂寞无依的滋味儿。
结婚那是过活,不结婚,独身那也是过活,可单身过活就是少了活着的滋味儿,有个人整天吵吵,那日子过得是比自己一人过得要精彩。之前看《简奥斯丁的遗憾》就让我感受到一个中年老姑娘的regret,尽管她获得有名望,而且当时的英国社会也对单身十分宽容,她40多岁仍能冷眼嬉笑世人。可是当她在床上忍受病痛折磨时,尽管她说她唯一的regret就只有没让为母亲和姐姐过上好的生活,她拒绝了别人的求婚选择了自由。那个freedom喊得人心里发慌,因为能轻易的看出她的regret,别轻言freedom,那个freedom的代价很大很大,它的背后又是藏着多少不能为人道的心酸和寂寞。幸福也好、辛酸也罢,都将是自己孤独一人去领略去承受。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七):这才更像奥斯汀
晚上,十一点四十七分。仔细地看了完整的第二遍,做了两篇A4纸的笔记——学习语言——老爸老妈之所以容忍我看片子的原因(笑)
好像这一段时间里又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简奥斯汀的电影。米娅公主的《Being Jane Austen 》 ;《简奥斯汀书友会》;凯拉奈特莉的《傲慢与偏见》(广受好评,不过我觉得距离原著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有的场景似乎为了增强戏剧性而显得滑稽不严肃。);还有穿越的那个,以及这一部。据说,BBC拍得最多的男作家的作品是狄更斯,女作家就是简奥斯汀了。纵观世界,她的出镜率也够高的了,果然名不虚传。
很喜欢这个简,敏感,寡断,尖酸,轻佻。有很多缺点,但更真实。
拜见摄政王归来,在饭桌上调侃,像演员一样模仿表演。成为众人焦点,吸引哈登的目光。她奚落这当时盛行的爱情俗套,却发现哈登的目光早就从范妮身上挪不开。镜头在范妮与简间切换:范妮金色精心打理的秀发,年轻人白皙光滑的皮肤,活泼灵动的眼睛。简,额前的一缕头发凌乱的散落,干枯软弱无力,甚至有些褪色;眼角的皱纹累积,不管那双眼睛一时间怎样传神,掩藏不住岁月的痕迹。简嫉妒了,绝对不是针对范妮,如果是那样就太小儿科了。是她发现,男人终究是看重女人的青春美貌,聪明 才能 共同语言都不重要。而青春,不可能重新拥有,她失败了,她渴望以自由之身天赋才智获得自己的幸福,还是败给了时间。她曾对哈登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一种介于人与天使只间美妙的生物”,可发现他和别的人一样肤浅轻薄。与其说她嘲笑众人,不如说她嘲笑自己——这么多年却一直不能做到理想中的明智。 范妮指责她毁了自己的婚姻,她愣住了。她总是以窘于那个时代的眼光看世界,从没觉得有何不妥,想到什么说什么,我说她是一个不负责任鲁莽的家长丝毫不为过。
她希望能让姐姐和母亲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母亲却说着“我的儿子们总是为这个家族竭尽所能。而她是个自私的女孩。”“是的。那样我们就会有钱。而钱是安全的代名词。”“平常看她挺聪明,抱个孩子就无所适从。真不像个女人。”“就像个傻丫头跟布里基调情。他可是个已婚男人!”….被最爱最亲近的人,尽管是无意的伤害,也是最痛的。而父母又往往是不了解子女的,母亲又怎会知道她的痛苦在何处。在林间放纵的大哭,率性。
一直觉得她要是和布里基结婚,结果应该不会像她想的那么糟。因为布里基尽管是个牧师,但并不古板,精力充沛,不怕简多刺的性子和尖锐的调侃。两个人在思想上是有交集的。他不浪漫,但诚实正直,绝对有能力像他保证的那样给简一个依靠,至死不渝。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忘了简,不能确切的说这是爱情,绝对是至深的关心在意。他看到简放肆的与议员调情,整夜大笑着跳舞,是恼怒的吧?看到她端着酒杯轻佻的样子,该是心疼的吧?她的失落或许也会在他的心上投下阴影?他大概知道,简最大的痛苦并不在于缺失爱情,而是对自身的持续怀疑。总是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最想要的。明知道姐姐是出于私心才劝自己放弃,犹豫的选择,淡淡的忧心。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知道付出的代价,但往往就那么稀里糊涂的接受了。
她的辛辣是到骨子里去了,会冒犯老牧师那样一本正经的人,会让亲人朋友更觉得她顽皮可爱。就算在临终前也不失对自己这一生的嘲讽,看着都叫人心酸。大概她也把自己的人生当成小说来要求了吧?才总是这样不甘。毫无疑问,她是渴望爱的,其实呢?她都不确定爱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来。
她做出了选择,或许会有遗憾。但她不需要,也不值得同情——正像她希望的那样,像她选择的那样。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八):寂寞芳心
大凡女人喜欢的女人,男人即使不讨厌也认为不是理想中的女人。
这话有点拗口,比方说,女人喜欢奥黛丽赫本,几乎是没有异议的,男人虽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心眼里却认定她太瘦,还是觉得梦露更合口味。李宇春多半是女孩子们捧红的,而男人们对她简直是不可容忍,说了许多不堪的话来糟蹋这女孩。说实话我也欣赏不了她的嗓子,不过却也觉得这女孩子蛮有个性,实在不该受到无端的攻击。
而有些妖精式的女人却是女人的集体公敌,可是让男人着迷得不行,个中原因,无非是她太过招摇,抢了男人的眼球。女人的敌人永远是女人。
大家喜欢奥斯丁小姐。
原因嘛,文才斐然是公认的最大理由,其次就是她的小说的主题是谈婚论嫁,就是说找男人--这是女人们最热中也是永不厌倦的话题,还有一点,我觉得她本人没有结婚是不是一个让女读者感兴趣的原因呢?
人们对老处女总是很有兴趣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她为什么没有结婚?
我认为那部《成为简》太做作了。无论是海瑟威甜腻腻的美国式的长相,还是麦卡沃伊野性中蕴涵的孩子气,无非是想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为着票房的考虑,而剧本显得不是出自一个深谙奥斯丁作品的人之手。它太浪漫,太现代了,缺乏一种真正的无奈与幽怨。
而这部电视剧却是我认为迄今看到的最好的描写她影视作品,女主角的演技一流,值得一提是扮演卡桑德拉的,那位几乎被遗忘女演员格列塔斯卡奇,她真是苍老非常,很难想象她曾经被视作好莱坞最有希望的明星之一,甚至被比做格雷斯剀利与褒曼的混合。片子含蓄的暗示姐妹两不同寻常的关系。
英国是盛产老姑娘的地方,最伟大的老姑娘就是伊利莎白女王。
为什么呢,朋友们?
因为英国女人个性太过独立自由,脑子太清楚了,意志太坚强。当然也太挑剔了。
这是盎格鲁萨克森乡村自治的产物,是英格兰骨子里与自由密切相连的冷漠造成的。
一个人要看清人性,追求个性独立的代价就是变得冷漠,而爱情本质上属于受到束缚的,要两个人彼此妥协的产物。一个人即想在这种关系中保存自己的个性,又要兼顾他人的感受,这很困难。所以我一直认为她的小说写的是契约婚姻,而不是真正的爱情,一种数字与地位的排列组合,即使就如我们所愿的,假如她真的找到了一个达西先生,她是不是会牺牲这种个性的独立而出嫁。
我的结论是,她不是嫁不出,也不是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即便不存在完美的达西,终究应该有个爱德华或者布兰登,就算是百分之七十的成分,而是-
她根本就不想嫁。
也许,在她年轻的时候还有几分嫁人的愿望,但是越到后来,干脆就下决心不嫁了。
没错,这世上是有钱的不漂亮,漂亮的没有钱,可悲哀的是,更多的男人是既没钱又不漂亮,我看,她是忍受不了这最后的一点,因为她和普通女人一样选择的范围还是最后那多数既丑且穷的。
女人,其实说穿了,只要你想嫁就一定嫁得出。问题是你是不是想嫁,或者说,你受不受得了孤独和贫穷。在这个世界上,假如按照她的理论没有爱情可别结婚啊,那百分之八十的婚姻都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什么,是金钱和肉体的结合与需要,多数时候与纯粹的爱情无关。再说的难听,是合法的卖淫。
事实就是这样。
贫困,疾病,孤独,没有几个女人能够忍受,即便她那样坚强的女人也在这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之下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我越是读她后期的作品就越是感到一种苦涩与悲凉,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生命即将燃烧完毕那种无力与呻吟。这个倾向我在温特沃斯这个人物身上体会的极其深刻。实际上,我认为这个海军军官是她塑造的最理想的男主角,她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最后的爱--真的是爱情,最动人的最接近爱情的描写。在安妮身上我也感受到她无尽的悲哀与凄凉。
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就在于她毕竟没有屈服于世俗与生理的欲望,这个确实不容易,即便在今天,也很少有人具备这样的勇气。
成为简!女人们这样叫道。
好啊,你敢一辈子忍受贫穷,寂寞,议论,在四十多岁死掉?
你以为简每天参加舞会和男人们调情,住在浪漫的英格兰乡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不是的,那是小说。
大多数女人只有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才会提起笔来,因为她无人倾诉,所以只好自己造一个世界,只有在她自己虚构的那个世界她才是公主。那是她的麻醉剂。
她可爱吗?
很多人一定会说,当然,能写出那么漂亮文字的女人一定很可爱!
我怀疑。因为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以牺牲生活中的人情味为代价的,一个艺术家在沉浸在她所构思的那个虚幻世界的时候肯定是忽略现实世界的事和人,这种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私的人。张爱玲很冷漠,那是自然,勃朗蒂对待小孩脾气暴躁,杜拉斯有点残酷,是啊,没错啊,就是这样,艺术家就是以牺牲自己和别人来成就艺术上的造诣的。只有不了解艺术家个性的人,才会说因为喜欢她的作品就肯定她是可爱的。片子中老奥斯丁夫人指责她为了自己的原则而牺牲了家人的幸福,不会抱孩子。
嫁错了人和不嫁哪个更可怕?
片子中的侄女问她,她说,都可怕。
嫁和不嫁其实结局大多一样。
假如你当初是为了逃避诸如贫穷,孤独,议论而结婚,那我告诉你,到头来你更加孤独,可能更贫穷,更遭人非议。即使你是出于爱情结婚,很难得,值得恭喜,可是你能保证这爱情会持续一辈子吗?叔本华说,所有的幸福在本质上都是消极的。也是短暂的,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不能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你不能肯定,脑袋上那柄利剑何时掉下来。
独身,嫁人,各有利弊,看你怎么想。
是害怕自己床上那个男人从漂亮小伙变成秃头,还是干脆就为了避免这一切而独身,结局都是厌倦与寂寞。
选择,选择,最后你发现还不如不选择,没有多大区别。
想起一部电影里的台词,
你们不知道,人生真的是好寂寞好孤独啊!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九):遗憾
这部电影看的我眼泪直流,即使中间还有那么多小细节我不明白。
简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创作?追求上帝赋予她的天赋?
在她四十几岁在病床上的时候,依然在忧心亲人、财富和家庭。
她的母亲在愤怒时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她的坚持时,她的反驳是我要出卖自己的身体换来财富吗?
在她的生命里面曾经出现过数个男人,她如同蝴蝶一般在他们之中起起落落,最后孤单的离去。
这会让我质疑,到底爱是什么?
在《爱的发声练习》里面,出现的是一个现代社会物质女人的呼喊,她在欲望中沉沦起伏,后来选择离开。
奥斯丁呢?她在面对每次激情来到的时候她活的是那么肆意,但是在冲动退去后,她却选择离开,这是不是恐惧?她不是没有爱,她或者是不懂得要怎么维持爱,她怕爱情和婚姻的世界里面也许没有自我,所以她一直不敢尝试。她说我比想象中的自己还要快乐,我选择自由。但是,亲爱的简啊,你是在安慰cassie还是在安慰你自己呢?你宁愿自己来做自己的丈夫,但是你却不敢将自己交给另外一个人。你最后一个人过完了你的一辈子,你是勇敢还是懦弱呢?
奥斯丁的小说告诉我们,幸福的女人最终为带着爱和拥有财富的男人结婚,达西先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丈夫。简,你的一生中出现了多少个达西你知道吗?或许你知道最后还是让他们走了。你不让fanny同情你,亲爱的,你的心里是如何想的呢?
亲爱的简,你离开的时候会有遗憾吗?
《简·奥斯汀的遗憾》影评(十):我可能不会成为简
电影太过残酷。简奥斯汀太过残酷。
每个女人,或者说被贫困折磨的女人,大概都是一样,想找个帅的有钱的非常绅士的懂自己爱自己的,最后发现身边的男人,都是又丑又穷的。
达西先生是我们集体贫穷女人的意淫。他满足了我们对爱人对婚姻的所有幻想。但母亲说的对,“所有的小说都在结婚时结束,而真正的故事都发生在结婚之后。”
我不配成为简。没有她的才华和美貌这一点不必提,关键是没有她的勇敢和倔强。
“你愿意像我这样的命运吗?funny”简问。
不,我害怕。我害怕承担世人的指责,我害怕承担来自我最爱的人的指责。不知道片中的姐姐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如果是我,妹妹有幸福的机会,我一定会让她去,宁可她写不出旷世之作来,因为我更想让她幸福。
也有可能我的选择更自私吧。
我希望将来的自己,有非常强大的自我,即使我嫁给一个不是那么满意的人,我也希望我可以善待他,爱他。我希望我们不要太穷,有一个书屋,属于我的书屋。我可以在里面做梦。哪怕出来梦就醒了。
我们真的是爱做梦啊!明明知道世界上普通人有多少,明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却还是幻想着,有那么一个人出现,让自己成为梦想中的公主。
可以有梦。但我不是很喜欢简奥斯汀的那种傲慢和尖酸。也许就像某一篇影评里写的那样,有才华的人都不是太可爱。那么我没有才华,就更不要去装的清高不可一世了。说实话,简奥斯汀太难相处了。
她总是看不起那些男的。要知道,被看不起真的是不可能有爱情的。
就像她最后写给funny的话吧,听从你的内心,去做你能接受的选择。
不过就是活一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