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和我》是一部由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欧文·威尔逊 / 詹妮弗·安妮斯顿 / 埃里克·迪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利和我》观后感(一):生活可以如此!为什么不呢?
Dear Marley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我已经知道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狗,你真的咬坏了不少东西!真的希望天堂的一切都可以让你尽情撕咬,
I love you forever!
Goodbye Marley!
******
有几个人会让你觉得生活如此的...无与伦比?
感谢所有像marley一样用短暂的一生,带给我们无尽快乐的puppy.
《马利和我》观后感(二):The good time, bad time, together
Marley不是一只神犬,也不是乖巧温顺的萌物,它好动、调皮、精力旺盛、破坏力强……它被称为“The world's worst dog”。
它刚出生不久,就来到一户年轻夫妇家生活,和他们一样,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新的生活。Marley就像是一个家庭成员一样,共同经历着普通人生活中都会面对的问题。夫妻的甜蜜恩爱、丈夫事业的困惑、妻子初次流产的悲伤、新生命一个接一个的诞生、夫妻间的争吵……日子平淡幸福伴着小摩擦,Marley都是见证者。而其中有很多时候,这只“The world's worst dog”让他们头痛不已,但又一次次的包容下来,最后却发现它是他们再也无法分开的家人。
在丈夫40岁生日那天,他依旧和Marley来到海边散步,他觉得现在日子not bad,平平淡淡,有不错的工作、美满的家庭,但是心中对事业还有一丝小火苗在滋滋作响。于是他放开Marley,让它自由的奔入海中,就像他的心一样,虽不再是20岁出头的朝气蓬勃,却还是满腔热血想奔跑。丈夫的困惑被妻子看在眼里,她对他说:“你去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我们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我们还没老,我们仍然可以让自己惊讶。”
于是,全家人搬到了新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不管是快乐的、难过的时光,都会一起走过。
一部简单的电影,讲述着普通的故事,却处处散发的温暖、感动。“有多少人可以让你感到珍贵、纯洁和特别?”结尾的时候,Marley去了天堂,丈夫回到家,看到妻子与孩子们在窗口准备晚餐的情景,恍惚中想起多年前妻子与Marley在窗口跳舞的画面,他笑着走了进去,生活继续,与爱的人在一起。
“A dog doesn't care if you are rich or poor, clever or dull,smart or dumb. Give`em your heart and he`ll give you his.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ay that about?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rare and pure and special?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extraordinary? ”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和狗在一起。
又是一部中规中矩,并不出彩的片子,Jennifer什么时候才能出一部代表作的电影作品啊。
《马利和我》观后感(四):美国梦的平淡叙述
娶个老婆,住个大房子,养一条狗,生一群孩子,还有两辆汽车,这是当年新东方课堂上某老师描绘过的美国生活。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讲课的哥们儿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要命的是人家有理想啊。
看这部电影是冲着安妮斯顿去的,同预想的差不多,演技有进步,但并不是主角,在电影事业上夺取奥斯卡的距离似乎依旧遥远,这其实是一部讲述“我”和狗狗的故事,那条性格奔放的狗才是主角。
看别人的影评,说是感动的哭了,因为故事朴实无华,但似乎又处处充满了平淡生活的感动。一家人在Marley葬礼上的表现煽情到了极点,有一瞬间,眼泪真的就要完成使命了,但心里琢磨琢磨又不对味,与狗狗朝夕相处,有深厚的感情容易理解,但影片的表现似乎是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人顿生无限悲哀。
一个资深的新闻从业人员,就可以住带游泳池的大房子,可以负担三个孩子的费用,还有可以养活全职太太的生活,以及两部汽车,这就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让人心生羡慕,又忍不住妒忌,人出生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可以住在那么如画的海边别墅,而非洲穷苦人甚至还喝不上一口干净的饮用水,更为不平的是,这种差距,是很多人一生都无力改变的。
共同住在一个地球,面临着迥异的生活图景,一家人可以为狗而落泪,但还有很多人为生存而焦虑。美国人也许是占有了太多的资源,普通的中产阶级都住上了那么宽敞、豪华的别墅,突然想起之前看过有人对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评论,所谓次贷危机,就是你没有付出那么多劳动,或者你付出的劳动根本就没有那大的价值,但是你还要住豪宅,更直白点,就是你不想劳动但还贪图享受,结果就产生了泡沫。
通过电影的方式,顺着时间的脉络,夹杂着生活片段的叙述,并以此来表现生活的平淡和真谛,是对电影讲述能力的巨大考验,妄图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胶片时间内展现跨越很多年的生活的真实面目和生命体验的累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当你占有着不平等的资源,过着富足的生活,身在福中还刻意表现生活的平淡,对一条狗郑重其事的大发怜悯和哀悼时,突然就感觉这个场景透着无可救药的伪善和堕落。
《马利和我》观后感(五):感谢你一直守护着我们
一切从这里开始:男人认为他是撞了大运才会娶到这样完美的老婆。女人开着玩笑说,本来想找一个风度翩翩,性感幽默的型男,但却嫁给了他。
其实这样也很浪漫:车子在婚礼之夜抛了锚,外面风雪漫天,却依旧开开心心地,坐在家里的浴缸边上,双脚泡在热水中,和那个合法的另一半说着自己的人生计划。
女人说,如果我连一盆植物都养不活,怎么能养孩子呢?“孩子”这两个字犹如一外星信号,定住了男人,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一脸的经典表情—意外,惊愕,还有惶恐。
于是,养狗吧。
这条世界上最坏的狗狗就是为了占用女人的时间,满足女人的母性而来的。
他调皮不着边际,胃口大的惊人,从不守规矩,他是纯洁的狗狗,也是惹祸捣蛋的噩梦。
生活一直继续,从二人世界到和调皮狗狗斗志斗勇,到一个和狗狗玩在一起的孩子,到两儿一女的队伍。
爸爸的压力也在飙升,他的梦想,好像一直实现在大学同窗身上;且不说深入哥伦比亚采访大毒枭的难得机会,就连他的单身公寓,都是那么的酷,没有孩子的哭闹声音,没有妻子的大发雷霆,没有狗狗的惹是生非;
其实无数男人都希望一直来去自由,但是不知不觉间,下班回到家,进家门前要在车里坐一会,因为那短暂的几分钟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车子里面的那时那刻,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男人对于空间就是那么在意,那么变态地在意。
得到新的工作机会,搬进郊区的大房子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终于认清楚,原来写专栏,把自己融入其中,才是强项。那个跑新闻的记者梦想,终于在生活马拉松面前,卸了面具,远去了。
我们是幸福生活的一家人。
除了,我们的狗狗已近年迈。
狗狗和他的爱,一直见证着这个普通家庭的成长,陪伴着他们经过很多波折,不离不弃。
“我永远都会想着你的,Marley。这些都是送给你的吻”
“他知道我想说什么”Patrick这个家里最大的孩子,在狗狗安乐死的晚上,一个人看着婴儿时期四个人的生活,看着Marley叼尿布,玩耍,上窜下跳的录影,笑着,含着眼泪笑着。是我们家里的一员,就会一直在每个人的心里。
《马利和我》观后感(六):爱狗的人对狗的电影一定都又爱又怕
A dog has no use for fancy cars...or big homes or designer clothes.
A waterlogged stick will do just fine.
A dog doesn't care if you're rich or poor, educated or illiterate, clever or dull. Give him your heart and he will give you his.
爱狗的人对狗的电影一定都又爱又怕
总是怕看到最后, 最后总会看的西里哗啦.
后来什么都咬的Marley都老了,
那养狗的人不都是因为这样的一刻而感动吗.
这一刻他并不是狗, 他懂的.
《马利和我》观后感(七):so warm!
不过,我认为marley只是john&jenny的温暖家庭生活的一个引子,它不算一个绝对的主角。它仅仅是穿插在他们生活中,无论开心还是伤心,得意还是失落,生子的欢喜,搬迁的欣喜,工作上的瓶颈,生活中琐碎的烦恼,中间一定有它的出现。是一个引子,把这些情感都引爆。不过,这部片子也会大家在家庭的不同的阶段提供了或多或少的建议:只要心在一起,什么事都可以克服。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温暖的电影。很适合很爱温暖的人看。祝幸福!
《马利和我》观后感(八):一部電影,帶你去旅行。
你有可能没有过多的经历,没有去过各式各样的国家,没有品尝过千百种的滋味,甚至没有了解过成长,责任和感情。但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播放一张DVD,选取你要的那颗阿斯匹林,一部电影,就带你去旅行。
我没有放弃过被任何事物感动的机会,尽管我知道我已经相当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为小错小折而感觉世界末日,也不再为生活的改变而焦虑不安。我甚至知道自己会有所动容却还义无返顾的看完了《Marley & Me》。我甚至记得我是如何向别人表述我与狗的生活,我刻意轻描淡写的诉说着它们的烦扰和顽劣,我抱怨着它们的无知和不可操控,我就是不愿意承认我爱它深入骨髓。
我常有静闭的时刻,这个时刻是只有我的时刻。我刻意对这些守口如瓶,在别人以为已经对我了如指掌。在这个时刻里,堆积着所有关于美好的回忆。我可以回忆我的童年时光,黄昏的阳光照耀在我的宠物身上,洁白的皮毛看起来毛绒绒的都要飞起来,跟我走完几条街,总会有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使你一跃而起,给我一个惊喜。有时候,又是在晴朗的下午,我们都不愿意在烈日下玩游戏,你抓起我的娃娃就咬,而我懒得和你计较。也会有伤心的时刻,爸爸要教训做错事情的我,而你却总有维护我的勇气。总有一些短暂而美好的时刻是沉浸着你的样子和你的秉性,低矮的目光无法与人类持平,却总可以因为动物的本性而更显真诚,这让我对友谊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影里的marley让我想起许多往事,搞笑的,痛快的,恶心的,愤怒的,在夜幕低垂里一边抱怨却一边给你洗澡,在寂静无声的午夜听你无休止的低吼,你永远是那么细敏和好动,灵性而温和,让人感觉糟糕和愉快。
是的,就是糟糕和愉快。
在所谓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将丢失一部分自己,约翰为了家庭失去一部分自由,珍妮为了孩子失去一部分自由,而marley为了不给邻里带来困扰失去一部分自由。在天翻地覆的折腾里,他们一家所庆幸和感激的不过是一句“幸好你还在这里”。这种紧密的感情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变得牢固,因为生活的真实而变得渗透,因为共同的记忆而变得密不可分。他们成为了相互彼此记忆里永远磨灭不掉的一部分,生命不再延续的一种永恒的悼念。
正如每一个养狗者都要经历的一样,我经历过领养小狗的狂喜,照料小狗的烦躁,训练小狗的有趣,以及一起生活的幸福,甚至我也经历过失去小狗的焦急,安排葬礼的悲痛。我像所有养狗者一样经历着这些美好而又悲伤的事,而我却一点也不想放弃每一次可以领养它们的机会。
有时候,当被认知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你走进房间,不再有东西冲过来,不再有东西粘着你的脚怀或者你的大腿,不再有东西发出吞咽的声音和低吼的叫声,你已觉生活改变,你已经开始怀念它了。
《马利和我》观后感(九):dear marley and dog people
如果电影的主题是关于dog的
那么播放时间一定是冗长的一部电影
UT 到最后是赚人眼泪的时候
A dog has no use of fancy cars or big homes or designer clothes.A waterlogged stick will do just fine.
A dog doesn't care if you're rich or poor,clever or dull,smart or dumb.
Give'em your heart and he'll give you his.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ay that about?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reare and pure and special?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extraordinary?
《马利和我》观后感(十):琐碎平实,但是很温馨感人
琐碎平实,但是很温馨感人的一个故事。喜欢里面的一句话,A dog has no use for fancy cars or big homes or designer clothes. A waterlogged stick will do just fine. Dog doesn't care if you're rich or poor, clever or dull, smart or dumb. Give your heart and he'll give you his.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ay that about?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rare and pure and special? How many people can make you feel extraordi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