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戴花》是一部由蔡辰书执导,张乃元 / 钟智文 / 郭婷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一):符号
善感的少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把那些细枝末节在心里放大,然后那些细节被凝固成符号,散落在时间点连接而成的长轴上。等我们走完半程或者全程,回头再看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定义的符号,其实是我们所走的道路所必经的各个站点罢了。
而再往向前方,其实我们又站在了起点上。
昨晚看完了这部期待值甚高的短片,临睡前和今晨都不断琢磨着,然后得出了上面这段姑且可以称作总结的东西。自然卷,香烟,A片,耳机,兔子面具,衬衫和领带,蒿草,风筝,单车,最终还是戴在胸前的红花。都是属于少年的符号。
黄士宽的独白说,有些东西是注定的,不是说变就变的,就像他的自然卷,永远都拉不直。只要确实是善感的,可以感觉到我们一路上都在踉跄地逃避什么,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而不是现在的样子。想改变似乎永远改变不了的东西,千方百计地去遮掩、修饰,甚至最终不惜毁灭。这些不是什么极端或者异类的东西,就像是一个一个途径的站点牌,初次踏上行程的少年,没有看导游手册,没有熟读地图,不会知道这些都只是必经过的风景。
所以,那些符号最终链接成了一个∞,在我们回首或者沉湎来路的时候,看得更加清楚,同时也知道了,我们耿耿于怀的无常,其实是要如此无限地延伸下去的。
当少年们再次走到∞的中点,在来路,也是去路,终于能够坦然。懂得了一些东西,学会去接受下来,其实就是最大的改变。在胸前戴上花朵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心,真正从青春里毕业。
以上是反复地思索以后,我对于这部热门短片的理解。也许依旧有失偏颇,但应该是我所见的《少年不戴花》赋予我的意义。
早前就开始关注这部短片,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骨子里对如此青春的戏码依然有无比的热忱。从各种途径去了解了影片的幕后制作。因为年纪相仿,实在是有些崇拜幕后主创的勇气与胆识,当然还有相当的技术水平。
了解到这部片子的经费大约是五十万新台币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也有十几万。而这些费用都是团队成员自费分担的,不论打工赚来的血汗钱,或者向家里申请,足是这一点,我就想给这部片子打五颗星。
我觉得这是值得学习的。
而这一部《少年不戴花》,也算是主创团队们鲜艳的一个符号,让他们从青春里鲜艳地毕业了。
原文链接:
http://ian9.blogbus.com/logs/39871413.html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临四面八方而来的挑战。有些人坦然接受、有的人选择逃避、也有些人全然无视......
青春的迷茫、淡淡的忧伤弥漫整部短片,很喜欢这种基调的电影,简单、干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无法断定那种才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适不适合,有没有意义,只有自己说了算。
对于片中男主角的逃避、无助和悲伤,让人心生无奈,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可以正视自己的缺陷。而有些时候自己无法面对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无法忍受,此时的我们就该学着去释怀,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事情。
不喜欢女人如何?是同性恋又如何?男人不一定非要和女人过一生,女人也不见得离不开男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该去苛求自己一定要像大部分人一样,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只有自己知道如何让它更完整。
喜欢同性或者喜欢异性,这并不是对错的问题,也与道德无关。没有那一个比较高贵,这是人的本能,就如电影中男主角的自然卷永远都拉不直,只能接受。
如果遇到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就该试着去适应它。
终于在线看了这个片子了,开始以为是长片,原来是37分钟的短片,不过也刚刚好了,作为短片,其实还算完整的,没有过于复杂和曲折的剧情,但把男主角心灵的一个成长过程表现出来了,少年对自然卷的过分在意和提到溺水的那种不能呼吸的感觉,都很好的表现了少年的苦涩和矛盾心情。
天生的自然卷其实是比喻少年天生有同性恋倾向,这点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他一直很在意,说要把自然卷拉直,但到最后终于还是接受了自己没法变成直男的身份,就像他把头发剪成光头,最后长出来的头发还是卷的一样。还有少年说的心里住着个魔鬼,都是挺好的隐喻!
短片的拍摄手法好像MV,无论是镜头,剪辑或某些对白都像,某些对白其实是显得有些生硬的,就像某些台湾的MV的对白一样,不过无伤大雅,因为整体感觉很赞,也能让人看明白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个人最喜欢少年的梦境和下雪那两个场景,意境很美!还有音乐也很美!
之前看到的那个前传其实是这个短片的一个雏形,更像是拍这部之前的一个更短的MV式短片,表达的也是少年的心境,但那个前传就没有讲到少年的转变,只是提到“我不想成为我自己”而已。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四):演得真假
《少年不戴花》吧,这部短片名字挺好的,也译成“It's seems to rain”,不过对于所谓的台湾对同志片只会找帅哥的说法我不太认同,因为,这里边俩就都不是帅哥嘛,只是能看,而且最重要的在于,感觉台湾会演戏的太少了,这俩人说话的感觉都怪怪的,假的成分过多。台湾的东西似乎就一定要来个A片啦抽烟啦什么的才觉得像生活,唉。幻想的场面稍显造作了,但要说是内心的话也无妨,就是在这儿显得不温不火。唯有干净的音乐永远只有台湾才能做得出来的,内地就算了。但看来至今还是没能看到一部可以超越暹罗的电影。直发和卷发,对自己的认同或否认,这就是这个同志命题!幸好,我认识自己。
就记得他们说的话:我们都还年轻,说不定也得没意义地活一遍,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无限,就像是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也很坦白。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五):呓语
里面有段台词。
quot;最近经常梦到一片麦田,麦田里有一只兔子,可是他看起来很落寞。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特别像我。"
quot;我想拉直的不只有头发,她也不是我的离子夹。"
quot;就算头发拉直了,外表改变了,看不见的地方永远改变不了。"
quot;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把头发剪掉?"
quot;剪掉头发本来是想逃避,可是剪完就投降了。我知道他长出来一定还是卷的。那才是我自己,改变不了的。"
他说,他不想成为他自己。
我也有卷曲的头发。 很卷,很卷的那种。
不过还好,不像小姨那般的curly如洋娃娃。
曾经苦恼过,黯然过。即使有家人的安慰又如何,朋友的不言语又怎样。
每个人都有一个魔鬼住在心里。
谁能放开心,接受。
我们都还年轻,说不定也得没意义的活一遍。
我们花太多时间去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无限,就像一条弯曲的路,走到终点时,却看见了起点。
这并非徒劳无功,而是能看得更清楚,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是永远都拉不直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简单,很强烈,很坦然。
其实,不接受又如何。
你,就是你自己。
若是没用了自我。
留下的只是幻灭。
我去FH的次数不算多,印象里这是最为拥挤的一次。如果对角落里摆着的那一堆鼓架视而不见的话,现场俨然成为一次高中生或是大学新生聚会。
这部电影注定会引来较为平庸的评价。近8000个想看的人里最终投予力荐的只会是藏在阿宽心里的那群魔鬼中的一小撮,他无法与<蓝色大门>或是<九降风>相提并论(但也不至于遭到<盛夏光年>般的讨伐)。<少年不戴花>不属于任何一个以年轮划分的群体记忆。暗恋,出走,自残,激素,暴力,篮球场,BP机,小虎队,通通没有。
甚至没有一段真正的恋情,因此连一个普通同性恋电影应该给予观众的判断空间也变得狭窄。大多数人会因为感动于同性恋人间的真情而给予宽容和理解,因而对电影心怀好感。而本片导演并不打算博取同情,只是任凭主角的失我感一路前行,无所谓萌芽、转机或是高潮。几乎是彻底抛弃了所有商业元素,变成一部极其纯粹的文艺电影。
故事没有第二主角,只有阿宽跟他内心那只魔鬼纠葛到底的40分钟。对于天生具备任何异端的人来说,生活的前行永远是沿着异端的方向。异端让少年看起来更具矫情气质,而矫情的少年就像矫情的电影一样远离大众,难以赢得理解。
这终究是一部视野狭隘,过于小众,沉溺自我的作家电影。当然作此判断时你必须装作不知道这是一部学生习作。(虽然相比台湾的电影系学生,大陆99%的同学没摸过胶片)不计较剧组成员的生涩,制作经费的不宽裕以及时长限制所带来的无法铺展。
另一方面,纯白的故事与简单的情节并没有让40分钟显得拖沓。卷发跟兔子人的处理非常聪明,使得原本沉闷的故事充满细节跟节奏。当然扮演阿宽的演员更是赞,换上任何一个专业演员都会让人别扭,而天生弱质的张乃元让我在某几个时刻仿佛又看到了莲见。(虽然性格并不同)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这部电影就像翻开了自己少年时候的日记本,像被找回失去的记忆一般记起台词里所陈述的自己,全身不自禁的战栗起来。我想这部电影也只有对于我们这一撮青春太过纠结又是电影系学生的人来说,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我們都還年輕 説不定也得沒意義的活一遍
我們花太多時間去尋找一種可能性 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無限
就像是一條彎曲的路 走到終點時 卻看見了起點
這並非徒勞無功 而是能見得更清楚
這部電影好在
自欺欺人后 开始无助地宁可逃避
他说 心中住进一个魔鬼 却怎么都赶不走
到最后 这种感觉很简单 很强烈 很坦然
典型的小制作
却不差
而我就是这样
也能很放松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八):我不想做我自己
『我們都還年輕 說不定也得沒意義的活一遍
我們花太多時間 去尋找一種可能性 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無限 就像是一條彎曲的路 走到終點時 卻看到了起點
這並非徒勞無功 而是能看得更清楚
就像我明白我的自然卷 是永遠都拉不直了
這種感覺真的很簡單 很強烈 也很坦然 』
這是一個有關自然卷的青春故事,其實自然卷就是隱喻著主角阿寬內心對我自我逃避到敢於面對的過程。
電影中多次出現雨天,雨天正是阿寬想要隱瞞自己的自然卷而偏偏又會在雨天露出原型來的天氣。
雨是壓抑束縛的,常常讓阿寬覺得呼吸不過氣來,沒有水,也會讓自己覺得溺死。
阿寬拼命的用離子夾把自己的自然卷燙平,但這只能暫時隱藏罷了。
一直困擾著阿寬的其實未必是自己天生的自然卷,而是對於同性的愛慕。
這才是他想要真正逃避的現實,就如自然卷一般,從小到大都會有人問他有沒有燙過發,因為自然卷也許在大家看來是異類,是少數吧。
影片一開頭是在學校的育樂堂,雨天,阿寬和新調來的阿誠簡單的對話,阿容(應該是阿誠的青梅竹馬吧)出現,阿誠問阿寬是否和阿容是男女朋友的關系,阿寬急於否定,而女孩則說是。這也就在故事一開始闡明了三人的微妙關系。
慢慢的,阿誠做什麼事情都是叫著阿寬,阿寬也不拒絕。
阿寬覺得阿誠總是給自己驚喜,帶他抽煙,帶他看A片,阿寬自己也覺得自己對此並未有多討厭 。
但也是那次一起去看A片的時候,一直小心翼翼的阿寬在阿誠面前露出了自己gay的傾向。
但他迅速的加以掩飾,放映室裏,阿誠對阿寬曖昧的舉動讓阿寬糾結不已。
阿寬說自己常常會做同樣一個夢,大片田野裏,會出現兔子一樣的惡魔。阿寬覺得自己很像它,這個夢總是困擾著自己。
內心的惡魔就是阿寬苦苦想要隱瞞的事實吧,有一次阿寬終於忍不住把自己的頭發剪短。
但是阿寬內心是痛楚的,一個夜晚,阿寬和阿容的對話,“我心裏有個魔鬼 我趕不走它 ... 我不想做我自己” “那你想當誰” “我不知道啊 普通人就好啦” “你知道 我為什麼會幫你擦睫毛膏嗎 因為我認識你心裏的魔鬼 他告訴我可以這麼做” “他是誰” “是你不想當的那個人” ...
他本是想通過剪短發逃避,但是剪完後他就投降了,因為他知道長出來一定還是卷的,而那才是真實的他自己,改變不了的。
就如阿寬自己寫的關於自然卷的報告,縱使可以通過離子夾拉直卷發,但是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他也徹底明白了自己研究的課題。
阿容其實早就看透了一切,終了,她讓阿寬和她說再見,可是阿寬說不出口。
拉直或者是剃光,自然卷還是自然卷,人生總得做出選擇,不可能永遠依賴離子夾或是煩惱雨天。
因為這樣內心的魔鬼兔子依舊不會因此而消失,只有選擇了,才能坦然。
所幸他們都從青春期的迷茫中走出來,畢業,胸前戴著紅花。所有人都釋然。
這部影片是繼《盛夏光年》之後最讓我引頸期待的同志片,雖說只是四十分鐘的短片,但是簡單的故事也體現出了導演的真誠。
喜歡這樣被拍得超有feel的同志片,JUR問過我排不排斥gay題材的影片,我說要夠美,才會看。
小說式的獨白加上淡淡的鋼琴音符,潮濕的空氣,也會讓人覺得有粘膩得有些透不過氣來。
青春啊,又是青春,殘酷,無奈之後,也會完滿。
-2009.08.08-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九):用小小XE的片段看
一般人写评论,会怎么写,先写标题?
但是我貌似写不出来,只好写写改改,最后再确定标题。
就像此片一样,光看片名我是绝对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的,一定要看内容,但是貌似我看了之后还是有些不清楚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可,似乎又有点明白,这种感觉非常的憋屈。。
对,就是憋屈,像阿宽的烦躁可以文艺性的概括为烦闷郁结纠结,其实说白了就是憋屈。。。
在片中,少女(貌似大家都没记住名字。。)和陈诚其实在我看来都是有点邪恶的。。。女孩是一点点的把阿宽引上内心的道路,而陈诚则就是莫名其妙的勾引勾引勾引勾引。
女孩子给他画睫毛,告诉他给他画睫毛的原因(那你又想做谁。。我认识你心里的那个魔鬼。。那个魔鬼告诉我可以这么做。。),陈诚的话,似乎太抢眼了,如此暧昧的事情,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阿宽的性向?还是说他自己的性向?刚转来就跟人家郁闷的宽弟弟套近乎,喝你喝过的水并且适当关心一下你的健康;想和你一起练柔道而且很XX的说我很强诶;想和你一起回家;看了A片要吻你又是很XX的说要不要试一试;还有就是间接接吻(看吸烟那一镜头,看过间の锲的童鞋该知道这个点烟的方式是俩男主角被核爆之前的最后镜头,并且独白为最后的吻,咳咳咳)。。。
有阴谋的有阴谋的,你说你只是朋友之间的喜欢不是那种做的喜欢,但却做出这种惹人遐思的事情,我还真的很想把你吊起来打。。或许我想多了吧,望天。。。
但,那个被我被很多人都记不住名字的女孩我是心疼的,应该是爱着至少是爱惜着阿宽的吧,但注定同志题材中的女人摆脱不了炮灰至少是情场失意的结局,叹出一口浊气后,对她依旧还是心疼。阿宽或许也是心疼她的吧,虽然他本身或许有些些邪恶的想去依靠她有一个靠垫和一个“盾牌”吧。但至少内心是干净的。抱一抱吧,女孩儿。
片子中的画面很漂亮,银幕右下角的兔子头男孩水印也很有感觉,让人温暖的,稍微想一想就会懂的片子,一个借以用来叙述青春迷惘的片子。值得看一看,只有37分钟而已。用来午夜梦回,写个同人续篇也是个好题材。
雨夜中一起撑起的红伞。
看A片小房间后,数种颜色盒子的纸巾。
房间中烦着蓝紫色的鱼缸。
两只不同颜色的直板夹,卷毛,直发。
把毛巾踩在脚下的难得硬气的陈诚,看起来有些在撒娇的阿宽。
睡在母亲后面无助的阿宽,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单身母亲。
两只不同的睫毛膏,孤寂但也绚烂的向日葵,毕业那天的白衬衫。
。。。。。。。。。。。。
这些都是可以看的到的风景。
想起了一段对话
“你说台北会不会下雪”
“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就像你的自然卷。。。”
然后当晚,满面泪痕的阿宽,就看见了雪。。。
祝大家开心,若是想让我开心,很简单:喂,陈诚你就从了宽爷吧,小姑娘你就炮灰了吧。
《少年不戴花》观后感(十):感受而已。
''在没有水的状态下,活生生把自己溺死的过程.''
''我想拉直的,不只是我的自然卷.''
这样小情调的短,可以算做电影么.
其实不需要纠缠到底是讲什么.
如果非要扯清楚,应该是关于青春里的,想要逃避的那些.
关于他们.比如他想摆脱的自然卷.比如他想搞清楚的他的忧郁.比如她想留住的哪怕只多一点点的感情.
关于我们.青春里快要不被想起的纯真.小小的.我们之间的默契.
那些高中时候,一起牵手度过的日子.一起搬椅子在教室门口晒太阳懒洋洋又温暖的日子.
离开了那些以后的现在,每天棉队现实的日子.那些心里原本有的感觉.竟然在我忽略的时间里开始从我身体里流失.
喜欢那只从头到站到尾拿着红伞的兔先生.喜欢阿宽的单眼皮,喜欢他的窗.
喜欢这样颜色的镜头.喜欢男生挺拔身体穿着制服被风吹起的头发.
喜欢, ... 青春.
别流逝完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