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是一部由野中卓也执导,坂本真绫 / 铃村健一 / 中田让治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一):眼神!原来是眼神啊~
因为主创人员一致的原因(小说的作者就是电影的老板),空之境界是偶迄今以来看过的最忠于原著的剧场版了(顺便还帮脑残的同学稍微整理了一下时间线)。
话说回来,还真怀疑没看过小说的人能不能看得懂电影。就算是整理了时间线,仍然绕绕缠缠剪不断理还乱。蘑菇同学你是猫吗?这么喜欢毛线团。
背景图像真不是盖的,比起活动的人来说,背景对原著的忠实要更上一层楼哦!不仅是形状,重点在氛围,氛围!尤其拿多部片子对比的时候,这种敬业精神与超凡才能更令人感动。例如第二场和第一场相比,人物情绪和情节处境都略朗,所以色彩也明朗了很多哦(音乐也是 ,OP的钢琴独奏很赞^o^ ,由纪老师加油)!看得人神清气爽!
画面里除了背景当然还剩下人物,别看他们占据的二维空间比较少,就轻视人家哦!其实啊,人家是更重要的王牌呢~嗯嗯,人物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小说去描画的啦。然而据说“有句俗话说得好,上帝也有失手的时候”,明明是一模一样的造型(发型、身材、服饰、五官),让我在脑子里自由想像也生成不了其他的的形象,它它它,居然就是不对劲,跟眼里揉了沙子一个样。
到底是哪里不像呢?
直到刚才,偶见第二场,片头,大雪里,在黑桐的呼唤下,式转身,回眸,脸上赫然挂着——
厄,
两只大大的,
死鱼眼
。。。
囧冏冋
晴天霹雳,
豁然开朗。
眼神!!原来是眼神啊……
(闲话最后一句,这部小说还真适合广播剧啊~碎碎念)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二):《空之境界——杀人考察(前)》
《空之境界——杀人考察(前)》
“只要对方活着,我连神都能杀给你看”
——两仪式
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一个背负着责任和痛苦的女孩——两仪式。看透了人性的丑恶,因为自身的异能,从小就被两仪家族赋予了继承人的使命。家人的期望,肩负的特殊使命,那一双魔眼看尽了人间的丑恶,那些临死前的挣扎,那些对人界的留恋,那些漂浮的灵魂……
式是孤独的,她把自己同周遭的人孤立开来,惧怕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惧怕了解之后的伤害。人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或是与自身不同的异类,总是会想尽方法将其抹杀。但式又并不孤独,因为在她的体内还有织的存在。作为式的阴暗面的织,虽然与式共用同一具肉体,却有着相反的性格与处事方式。式总是将想法埋在心里,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为了防止黑桐的接近,甚至不惜伤害对方。而织则会把问题提出来,明确地告诉黑桐:式不想被人了解。
但是,织的存在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式——她与常人不同,这一直是式痛苦的根源所在。因此,式一直想抹杀织的存在,就像杀掉另一个自己一样。但式深深明白杀人的痛苦,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她,比谁都了解其中的痛苦。虽然这集的最后并没有直接说明式不是连环杀人的凶手,但这个仿佛随时会受伤,这个从未吐露过真情的,可悲的女孩,其实一直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充满着矛盾的两仪式,却得到了黑桐无条件的信任。黑桐干也的出现,为这个故事注入了一丝温暖。他就像竹林中透过层层竹叶洒落在式身上的阳光,让无法伤人的式和遍体鳞伤的织在最后举刀的瞬间停了下来。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画面一下子拉到了三年后,式带着痛苦,带着无法摆脱的使命,在医院里一直沉睡着。而黑桐,在每周六的下午,都会买上一束花前去探望她。虽然黑桐无法了解式为何而痛苦,也不了解式想了些什么,就连式要杀他的原因也不知道,但式最后的莞尔一笑却足以向他说明了一切。
忆起最后放学后,伫立在晚霞中的式,黄昏如火,式问:“你凭什么相信我?”黑桐回答:“没什么根据,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你,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才想永远相信你。”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三):毋须解释
通常来说,女人较男人来说感性些,男人较之女人就理性些。通常来说的意思就是,大多的时候还算准确。女人和男人相好时,最爱问的是“你觉得我哪儿好”或者“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诸如此类的问题,她们期待着对方能说出和小说里电影里不一样的又能让她们满意的回答,以此印证这爱情的确真和伟大。仿佛她们存于世上,最大的目的就是被这个世界所喜欢,而这个正跟她相好的男人,就是她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而之前提到的较为理性的男人,这时就面临着重大考验了,女人心海底针,一句话里哪怕一个措辞不当,就可能刺激到女人的第六感,然后泡汤了一夜良宵或者告吹了一段感情。
所以男人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总是绞尽脑汁,甚至事先演练了数遍,他们可能说“哦!我喜欢你精灵一样的小耳朵”,或者“喜欢你看起来就好吃得不得了的厚嘴唇”,又或者最通俗的,说一句“你看起来就像一个天使”。他们用尽自己能够想到的比喻,还是觉得不够,而女人这时已经在比喻的世界里纵情起舞了,他们是公主,是精灵,是天使。她们从不想这些是不是真的!当然,还是通常来说,女人在恋爱中的智商为零,在大多的时候也是准确的。这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愿意跳上舞台,另一个也愿意为她搭舞台,写剧本,跑龙套。一个成了恋爱中的傻瓜,一个成了花言巧语的戏子。
以上是我看到动画片中,拥有死之魔眼看透一切却不懂感情的两仪·式不理解黑桐为什么老跟她凑近乎,而黑桐回答他也不知道之后的有感。女人希望男人是哲学家,希望他们能破译整个世界,好给她们精密计算确真无误的爱情。其实,学得越多就会觉得知道得越少,很多哲学家人到老年突然觉悟到自己无知的像个孩子。这个世界其实一团浆糊。toally a mess。而真理是毋须解释的,因为爱是唯一的真理。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四):片尾曲【每章都和内容很契合】
在那暖风之中
有人在呼唤着我
黎明缓缓的到来
到了明天
那美丽的天空
如此悲伤的景色
就连那一滴小小泪珠
也如同宝石一般
落入未来之中
但我仍然想触摸
一旦触碰便会崩溃
就在明天
春日的正午
从梦中醒来后
人又会去探寻什么
来到这无比光亮的世界
被你牵着我的手
紧紧地抱紧你的后背
互相信任的虚无缥缈
被你变换为光明
清晨醒来 那眼角的泪
也如同宝石一般
落入未来之中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五):虛無主義的OTAKU
這章作為劇場版來說劇情比較清淡,主要是為後面做了成功的鋪墊。揭示了兩儀式的雙重人格,太極生兩儀,陰陽兩面人格。利用道家設定來表現虛無主義。空之境界是一部把東西方虛無主義根源都玩得很好的宅向作品。
新保守主義者沃格林把現代性思想的根源追溯到基督教異端諾斯替主義。沃格林認為現代性的核心是謀殺上帝。成功謀殺了上帝的人是尼彩,尼采宣稱謀殺上帝以後迎接而來的是虛無主義。虛無主義可以看作是極度的懷疑主義。按此說法,日本的OTAKU文化就是一種虛無主義文化。尼采謀殺了上帝,後現代主義者謀殺了理性,走向是越來越虛無。OTAKU其實是正如東浩紀所說的動畫化的後現代人種。
前面提及空之境界在兩儀式的命名和雙重人格中運用到了道家“太極生兩儀”的設定。太極應該就是型月世界的所謂根源。其實兩儀式的雙重人格也是諾斯替設定。諾斯替主義中,最高位神“不可言說”會降位到現實的邪惡的物質世界且被困於肉體中,而“不可言說”正是與現實世界形成了二元對立,希望迴歸虛無,這就是兩儀式雙重人格而且織的人格嗜殺的原因,因為正是與物質世界的對抗才能夠迴歸虛無。在諾斯替主義中,基督教的上帝耶和華是創建物質世界的惡神,並非最高位神。被困於物質世界肉體中的“不可言說”正是要通過與物質世界的對抗謀殺上帝實現靈肉分離而迴歸虛無。
空之境界是一部非常容易中毒的作品,毒就是諾斯替主義毒,佛道虛無主義毒。這種作品反映的正是OTAKU群體的虛無。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六):杀人考察前——月世界早已被抛之脑后
第一次看杀人考察前的时候是三年前了。虽然距离这篇出的时候都已经很久远了,但我的印象还是记忆犹新。
那是还在高中的时候,有天偷戴着耳机看呢。就在那个雨天,第一次听到了那首震慑心灵的BGM—MO1。看过空境的朋友都应该知道空境里的BGM是灵魂般的所在,梶浦由记的作曲不得不让人佩服,每一首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在我看来,如果空境失去了她的配乐作曲,即使再好的剧情也是一种遗憾。
月世界的架构太大,根源、伽蓝等名词也是让人难以琢磨,后来随着兴趣就去了解了一下月世界(虽然还是屁都不懂哈哈)。但是这对《杀人考察前》来讲并不重要。在这里没有什么根源,只有爱。黑桐干也对两仪式疯狂的爱。第一次的雪天的邂逅、在两仪式家们前的守候、知道她杀人后的继续隐瞒、血色黄昏下教室的那次谈话“因为喜欢你,所以想要继续相信下去。”这是要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出这些事,说出这句话?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七):一些琐碎的话
第二遍看了。心情平静地看完,突然觉得这才是看这部作品需要的心境。
最有趣的一段出现在“织”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第一遍看的时候不明白,现在再看瞬间就笑了,那种元气女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式可是装酷装了7集啊!唯一一次傲娇还是在俯瞰风景里面(重看的时候也是笑了)。
接下来是织的解释。他(还是她)的逻辑是这样的:人一生下来是没有感情的,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周围的人都是一副爱着自己的样子,因此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误解。随着日渐长大,开始明白人的本性,认识到世界的丑恶,但是因为曾经切实地感受到过世界的善意,因此能够比较正常地和周围和解。但是式一开时就有了织这个成熟的人格,因此在产生对世界的误解前已经彻底认清了人的本质,所以对周围的善意充满怀疑和抵触,最后发展成一个与所有人格格不入的别扭家伙。
接下来是我的猜测:
然后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式对织的存在越来越难以忍受,开始不断地杀死织。然后杀人成了式的一种习惯,织作为本源,它的存在被定义为否定。这样一个杀人犯组合就诞生了。
式为什么尝试杀死干野?织似乎有所解释,即式对外部世界的抵触本能让她对任何试图进入她的世界的人都会觉得不安,然后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她就要杀死那个人。但是干野最后说自己不明白式为什么要杀死自己。如果干野的智商正常的话,那么只能说明式的动机不是那么简单了。具体的原因因为第一遍看得比较粗糙,没有深究,目前也没看到那部分。
回到织的那套理论,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是作为对日本动漫设定的不科学深有感触的人,我很怀疑这是蘑菇随便乱扯的。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八):无根之爱战胜有根之恨。
没看过小说。理解不当之处请见谅。
空境小剧场每一章都有一个表述模糊但寓意深刻的主题。在此我大胆假设看到此评论的人,第一章都已经观影完毕。那么大家从第一集中看出点什么?个人感觉上,因为首战关系,既要做到吸引眼球,又要令小说受众满意,因此对俯瞰风景注入太多内涵。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02932/
第二章比第一章更容易懂。可能因为第一章反响不错,第二章表意明显具象饱满很多。通篇描画的都是爱与恨这两个对立又紧密联系的概念。至于为什么叫本章为什么叫《杀人考察》,我暂且觉得,以杀人来强化人心中的爱与恨两种情感,通过表现恨的极端形式,来考验爱的极端耐受程度。直白点说就是在发问:我杀了别人,甚至杀了你,你还会爱我么?
开篇两仪式的孤独论成为全篇的引子:我之所以行走在杳无人影的城镇里,是因为自己想一个人独处么,还是说刚好相反,只是想自认为孤立于世呢。
——看似在说独处,实则不是。“我”认为对的,都只是“我”认为,“我”的所做所为,都只是“我”认为我要做的。以为给自己找到的根据,只是一厢情愿。
之后的几十分钟里,为给两仪式杀人找一个妥当的说法,引入了“織”这个第二重人格。并由“織”之口道出“織”杀人的动机:人只能表现体验过的情感,“織”所体验过的只有被式所杀这种情感。所以織说自己是式的破坏冲动。
——“想啊,小时候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么。会认为所遇到的人,世间万物都在无条件的爱着自己。因为自己喜欢对方,所以想当然的以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可是无知是必要的,就算是自作多情,也算是体验过被人所爱的感觉了”。
第一章已经陈述了式拥有看透生死的直死之眼。对于生老病死的人生百态,式的领悟超乎常人。自小就看破人类各种丑陋的结果是无法拥有爱这种情感。这种状态与大家经常说的“爱无能”是不同的,“爱无能”是因为想爱而方式不对。式的状态很像“看破红尘,生无可恋”——对世界万物都失望的恨的极端形式。也就是说,式的恨是实实在在有根有据的。这种恨的外在反映通过分裂出的“織”表现出来了。其实杀人者并不是式而是“織”,但平心而论“織”也是受害者。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拥有直死之眼这种天赋而产生的副作用。话说到这里,大家就能够理解第一章为什么要先讲俯瞰。俯瞰状态就是直死之眼的一种,所以在第一章,式很能理解巫条俯瞰的痛苦。
说点题外的,第一章式不能原谅的是巫条的分裂人格。巫条本身是非常可怜的,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就为第二章黑桐原谅式杀人,甚至之后几章常人不能理解的原谅找到了根据。
接着说剧情,式与父亲比完剑。与仆人有一段对话:“你又不是只伺候我一个人”,“能继承两仪家的只有小姐”。看似过场的戏,其实有深意,式因自小看破人心丑陋,才会说出体谅仆人的话,而仆人的回应是虚假的。这件事上说明式是有体谅之心的,只是冷冰冰的表达方式使人疏远。
之后有个长镜头是黑桐坐在体育馆外与男生聊天,聊得是关于喜欢两仪式,最后借男生之口得出结论:黑桐痴狂了。聊天的内容浅显直白,常人不喜欢的式,在黑桐眼里却有吸引力,黑桐喜欢的式其实只是黑桐臆想美化的产物。与开篇的孤独论完美呼应。影片借此引出无根之爱的论调。
为什么“織”会同黑桐见面呢。原因是因为黑桐这个烂好人太完美,连式的直死之眼都没有看出他人性的弱点。对黑桐,式是无论如何都恨不起来,于是对黑桐产生了爱。“織”从式那里体会了爱这种情感,并因为式的爱越来越强烈,直至爆发而表现给黑桐看,就有了短暂甜蜜约会这场戏。
------------------快写疯了的分割线,以下内容有待丰满--------------------
雨中追杀那段戏,个人认为是本章点睛之笔,黑桐被追杀至倒地不起,两仪式(在这里要杀黑桐的并不是織)问黑桐有什么话要说,黑桐只说了一句:我现在还不想死。正常人看来这句话简直出自弱智口,不问行凶者杀人动机,不求宽恕,不求原谅。“我现在还不想死”简直弱爆了。其实正是无根之爱的表现形式,不问原因,不求回报,即使爱着的人要自己去死,也心甘情愿,只是有些遗憾。式正是因为这种无根据的爱苦苦纠结到最后:我好想杀了你。
关于为什么式最后想杀黑桐,剧情在30分钟整的时候已提及,由“織”之口说出:就是杀死想要释放織的人,式呢,为了保护自己,就会想试图杀死所有想要打开式这个盖子的人。——由此可见黑桐已经犯戒了,因为他走进了式的内心。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九):1995年4月,我与她,相遇了
自从一年零两个月前邂逅空之境界,我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部动漫,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它对我有如此的魅力,我想,是因为它的孤独气质。
两仪式是孤独的,织说过,从小就知道人类是多么丑陋的式,无法爱上别人,他还说,他所知道的感情只有杀人,而人,只能表现出他拥有的感情。开朗的笑着的,总是喜欢做梦的织,在织为了式的幸福而死去后,留给式的,只有深邃的孤独。
式与织,想杀掉的那个少年,式与织,想守护的那个梦想。
他们对于幸福与爱,是多么的无奈与渴望。
那个雪夜,干也遇到了境界式,从此一见钟情,他说式是个美人,但这不是他喜欢式的原因,而是式脸上总是有种受伤的表情,让他觉得不能放着不管,式在雪中微笑,寂寥的天空,白色的和服,眼睛寂寞的望向谁也望不到的远方,那个滥好人,那个理所当然的活着,理所当然的死去的人,黑桐干也,也是第一次有了想要真正与一个人产生羁绊的心愿吧。
他看起来相当普通,却起源自比任何人都还不愿意伤害他人,即使自己再怎样悲伤,也不会因为什么而落泪,如果落泪的话,他就等于成为某人的特别之人。——那份空虚的孤单的不管是谁都能理解,却又不能让任何人发现。
拥有不可思议的大交际圈的干也,明明可以与任何人交心的干也,不被任何人讨厌,谁都不为之吸引的他,其实是最孤独的吧,式说过,多么,幸福的男人,也许毋宁说,同样孤独的两颗心,为什么干也可以如此从容。
干也终于走进了式的心里,他们没有接吻,只有一个拥抱,就是他们的身体最接近的时候,式的泪水涓涓而落,在鲜血与杀戮中,那个温暖的男子一直陪伴着她,同样在鲜血中,她明白她的心已经懂得如何去爱,从此,不会再孤独,因为他说,式,我永远都不会原谅(放开)你。
《空之境界 第二章 杀人考察(前)》观后感(十):于<俯瞰風景>和<殺人考察(前)>观后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相当原作向的作品
对型月的作品向来无好感 总觉得过分卖弄世界观和设定
不过看到<俯瞰風景>的预告片时候 确实地被吸引了
加之是梶浦由記的配乐
于是抱着观看一部原作向动画的心态去看了一遍
然后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
诚然 假如没有看过原作小说的话 很多地方都看不明白
然而抛开世界观和设定 依然可以感觉到强烈的吸引力
那是一种可称之为意境的东西
对于生与死的探讨
孤独 伤害与相信
不得不提的是梶浦的配乐
个人认为这七部剧场的配乐将是梶浦的最高杰作
就此功成身退也不为过
lt;俯瞰風景>与<殺人考察(前)>的配乐旋律有相似之出
然而意境却并不相同
前者的基调是阴暗而抑郁的
就像在描述着一种幽异的死亡
——渴望着无法触及的温暖 而只能通过坠落来获得解脱
孤独的灵魂融入孤独的风景
而<殺人考察(前)>的配乐却是出人意料的
——温情的回忆 紧闭着的心正在慢慢敞开
细小而安静的恋情正在蕴育
这仿佛与充满着鲜血和破碎肢体的一幕幕画面格格不入
然而正是这样强烈的冲突和对比
刻画出了人们互相伤害却渴望温暖的本性
其实我们都跟两仪一样 具有双重人格
所以当她一遍遍呼喊着黑桐的名字的时候
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对于爱和相信的渴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