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门》是一部由迈克尔·艾里亚斯执导,长濑智也 / 福田麻由子 / 长塚圭史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之门》影评(一):天堂之门 回顾【电影,让我们短暂忘却现实的不快】
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不是用感官来决定的。最近正在热映的《敢死队2》,场面火爆,特效制作非常华丽而令人血脉喷张。然而我觉得那不是一部好的电影。真正的好电影,在于观影时的感受,在内心里缓缓流过的,一刻不曾抹去的感动。
这是一部我认为很不错的日本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了福田麻由子。日本电影很少能看到这种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出色的演员阵容,如此精良的剧本。我保留着这部电影高清原档还有许许多多的特典和访谈,只因我我时常不会忘了这部电影当初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前几天再一次重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是在上个月的某天晚上。其实看电影,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时间会令你更好的去感受电影所带给你的魅力。动作火爆的电影适合白天来看,而温情的剧情片更适合晚上去看。天堂之门我就是窝在床上,关了灯,一个人抱着MP4去欣赏的。
这部电影,又是一部绝症题材的电影。我往往不能抵抗这种类型的电影,每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都免不了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故事充满了一种悲情的元素,两个绝症的病人,报着生命的最后一丝光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去去看一看日本最美的海边。仍然忘不了电影的最后,麻由子抱着长濑在小桥上感叹生命即将结束,还有最后长达5分钟两个人头贴着头,在海风的吹拂下长眠在海岸边。每个镜头都是那么唯美,充满着日式的浪漫。
我有一个特点,不知道看过很多电影的朋友是不是有过,如果一部电影剧情吸引了我,就会深深的把自己代入到其中,出现一种穿插在现实和虚拟中的感觉。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一部电影,然而却避免不了的代入到其中。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其实电影就是这样,即时它再是剧本,再是演员真假难辨的表演,也要深深的融入在其中,跟着主角一起哭,一起笑。因为人生,正缺少这种让人暂时忘却生活苦恼和不快的短暂时光。
“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生活”,你就会感受到主角到底在经历着什么。这部电影的日式浪漫,就在于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看看大海的那种心情。也许很多时候日式浪漫并不贴切我们的生活,你总会觉得那根本不切合实际。但是当你看惯了中国电影,看惯了家长里短,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坎坷,围绕着家庭和社会绕个不停的国产电影,你是不是也开始讨厌这样的电影了呢?
没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日剧,为什么喜欢看日本的电影。在这我要说出来,日剧和日影在于他深刻的内涵,独特的日式浪漫,有一种冲破任何阻碍,只要心中所想就不惜千辛万苦去努力实现的自由精神。每一部日剧,日影都会有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每一部都会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生活,什么叫做人生。你应该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只要你努力,它总会实现。
我不知道下一次还要多久会看到这么好的片子,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还会再看一遍,天堂之门,回味感动,回味海风的味道。
《天堂之门》影评(二):因为天堂,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合理
不知道是编剧傻还是我傻。两个罹患癌症即将死亡的人,就能轻而易举的抢劫,并逃脱日本警方的追查,即使在电视台已经播出新闻的情况下,两人还能光明正大的在夜店high,并获得餐厅老板帮助逃生。只见28岁患脑瘤的大叔总是头痛倒地,但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癌症的小女子却坚强淡定的坐过山车,恣意淋雨,然后生龙活虎的抢劫药店,要是换韩国人拍,这小女孩早病恹恹要生要死的了。
《天堂之门》的剧情交代不清,肤浅到只剩死亡,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因为男女主角命不久矣,就成了二人打劫的理由,甚至在面临黑势力K3威胁生命时,都能博得敌人同情,以致引起敌方内讧,只能说那老大太弱智,把涉及大笔钱款的任务交给两个对自己早有异心的人,还要在执行杀人任务时只把这2人带上。更弱智的,莫过于日本警方。都已经把抢劫的大叔和小妹妹围堵在5星酒店大楼里的情况下,还能让2人乔装成警员,然后开着警车安然离去,即使是通知了交管部门后,2人依然能大大方方离开东京,往电影主题“看大海”奔去。
我不知道,这是一部喜剧,还是一出闹剧。死亡并不可怕,但是把死亡拍得只剩同情,就太可怕了。
《天堂之门》影评(三):天堂之门
下了很久的电影,一直没看……
怎么说呢,剧情其实不错,逃亡中还能有破案这样子。文艺+悬疑,还是OK的。其实剧还是挺有深度的,嗯,在时光网上看影评说,大人的理想其实比小孩的更简单。是啊,就只是为了看一片海……这样子的执念,可以去抢劫,犯法,囧。
至于演员,我对麻由由的感觉……对啦,天才子役,可是不晓得为啥总是觉得怪怪的,有几场戏的确还是蛮震撼的,爆发力比较好?可是就是那种平常戏就让我觉得还是看着有点不舒服啦。汗
还有BABE演的不错,可是不晓得为啥我总觉得J家人总是该演美美的角色,>/////<看到演这么惨的角色,总觉得不舒服。唉……
。1、狗子是亮点 XDDD
2、主题歌很好听。
《天堂之门》影评(四):请务必看德国原版的
我并不想把宝贵的打字时间耗在这部平庸的影片上,但我实在不愿看到本片成为阻碍人观看德国原版的主要因素。
德国版是一个纯粹的黑色幽默,编导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相反还不断地添加各种无厘头笑料。
日本版的败笔,就在于它想把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得一本正经,结果却拍成了“我有病我怕谁”……
日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编剧是大森美香,导演更是Michael Arias,大家对他的代表作《恶童》和《黑客帝国动画版》再熟悉不过了,本片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类似《恶童》的制作手法,MA的镜头感还是很出彩的。但日版却没能将以上优点结合起来,结果让故事显得沉闷,在貌似写实的外表下却比德版不合理。
看到剧组的一些采访,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剧组认真考虑过不让剧本沦为原版的重复,但我们最终却遗憾地看到,日版没能保留德版的优点,且还有各种画虎不成。
剧组把其中一个主角设定为女性也是为了与德版作区别,且为了“不让故事落入爱情剧俗套”,还特地降低了女方的年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挺找借口的,同一题材的《水仙》男女主角还自称是恋人来着,但作者片冈智晴很好地把握住了各个细节,没有让这种“恋情”成为肥皂剧的复制品,真的想创新的话并不必去担心这些设定上的问题,所以《水仙》能成经典而《天堂之门》很难。
日版演员们还是演得挺卖力的,福田麻由子的短发造型很好看。结局最后几分钟处理得还可以。
尽管日版和德版的主线剧情完全一样,但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它们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而我的个人意见是,日版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和德版作比较,先看、或者只看德版才是值的。
德版的中文片名是《敲开天堂的门》,本片和《水仙》、《遗愿清单》都借鉴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
一直比较喜欢这类看似平淡的电影,但它却在讲述着如何面对死亡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镜头挺平实的,偶尔穿插了一个黑帮反派的戏份,但这个反派也不太坏,甚至不太厉害,最后还被自己更无能的手下干掉了,长冢圭史开场那一番讲话的场景马上就让人联想到《窃听风云》中的王敏德,都是言之无味,不太像一个厉害的狠角。。。
福田麻由子原来就是《L改变世界的二十三天》中那个小女孩,又长大了一些,不过还是那么不好看。。。
德国原作、日本制作、美国导演、英国配乐,《恶童》导演的最新作品,还不错。。。
《天堂之门》影评(六):Open heaven’s door
初看heaven’s door,乍似平淡如白开水,心中却总有一股莫可名状的情愫挥之不去,或许观看之前已先知其意图诉说一些哲学的意味.囫囵一篇之后咀嚼不清,只有mayuko的倩影过目不忘。两篇之后渐渐豁然开朗,三篇过矣茅塞顿开,希望抒发拙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用。
追随着mayuko和长濑通往大海的旅程,我踏上了探索其哲学内涵的脚步。研究哲学的人首先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些问题:我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从什么地方去?命运爱捉弄人,上帝爱开玩笑。Mayuko和长濑,前者年纪尚轻,后者玩世不恭,有生之年还来不及弄清自己人生的模样、自己的生存意义,便已知道自己未来的状况。没有长濑童心未泯的一句天堂最热的话题是大海这话,或许mayuko回眸审视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时便和莞尔一笑失之交臂了,或许也没有了这趟不可思议惊心动魄的旅程。命运不能预测也不可预测,及时行乐,不安于现状,驾着偷车向大海,便是对未知最大的挑战以及最炫的态度。
偷车、抢钱,无恶不作,令我不禁想起康德所说的话:最使我颤抖的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以及我心中的道德律。道德、规范和法律固然万分重要,其在维系社会的安定作用明显。但对于生命之火焰即将熄灭的两人而言,是否太过于苛求呢?若他们遵守道德和法律,他们能实现他们定下的死之前希望完成的事情吗?他们能知道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之光能绽放如此绚丽缤纷的火花吗?他们呢能认识到生命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吗?破除思维定势,摒弃固有概念,重估一切价值,因为真理是无常的。尼采说提出的超人学说,不就是指若想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就要挣脱束缚,抛开理性,唔想扩大主观能动性吗?Mayuko剪掉翩翩长发,开枪求药,微雨中起舞,这些她之前不敢想像的事情,不正正是其超人潜能的显现吗?
快要到达旅程终点大海之前,长濑潜移默化的对死亡的恐惧终于表面化了,mayuko如春天般轻柔地抚慰长濑,蜻蜓点水般吻了吻长濑。萍水相逢、同病相连的两人,对于其最终的归宿——大海,或者天堂,或者什么根本什么都不是——的希冀,是否就是自己死的终结呢?他们对此茫然、困惑、不解,然而并非不知所措。于他们,生命的重量不是由其生命的长短来衡量的,生活的过程里总有无奈,关键还是要迈出开始的一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电影到此已给出了一种答案,至于我们自己的答案,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寻找。只是,我们需要像mayuko和长濑一样要偷车、抢钱般追求吗?
最后,mayuko的眼泪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流呢?是为了长濑的死而潸然泪下进而感怀身世呢?还是哀叹命运的不公、生命的无奈?还是终于到达心中的天堂而喜极而泣呢?其实应该都不是,因为泪水中夹着浅笑。命运的双胞胎已停止呼吸,自己还是要继续另一段新的旅程,泪水是缅怀过去,浅笑是展望未来。这不就是大千世界每个人生活的缩影吗。
.S.Mayuko和长濑在雨中起舞的场景是我在这部电影之中最喜欢的,莫逆之交的两人在雨中随心、随意、随性。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可能已经被时间磨平了棱角,被社会消减了锐气,但也千万要保留哪怕一分的纯真率性。
《天堂之门》影评(七):请务必看德国原版的
我并不想把宝贵的打字时间耗在这部平庸的影片上,但我实在不愿看到本片成为阻碍人观看德国原版的主要因素。
德国版是一个纯粹的黑色幽默,编导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相反还不断地添加各种无厘头笑料。
日本版的败笔,就在于它想把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得一本正经,结果却拍成了“我有病我怕谁”……
豆瓣上两部影片的评分很切实地反映出了两者的差距。
日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编剧是大森美香,导演更是Michael Arias,大家对他的代表作《恶童》和《黑客帝国动画版》再熟悉不过了,本片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类似《恶童》的制作手法,MA的镜头感还是很出彩的。但日版却没能将以上优点结合起来,结果让故事显得沉闷,在貌似写实的外表下却比德版不合理。
看到剧组的一些采访,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剧组认真考虑过不让剧本沦为原版的重复,但我们最终却遗憾地看到,日版没能保留德版的优点,且还有各种画虎不成。
剧组把其中一个主角设定为女性也是为了与德版作区别,且为了“不让故事落入爱情剧俗套”,还特地降低了女方的年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挺找借口的,同一题材的《水仙》男女主角还自称是恋人来着,但作者片冈智晴很好地把握住了各个细节,没有让这种“恋情”成为肥皂剧的复制品,真的想创新的话并不必去担心这些设定上的问题,所以《水仙》能成经典而《天堂之门》很难。
日版演员们还是演得挺卖力的,福田麻由子的短发造型很好看。结局最后几分钟处理得还可以。
尽管日版和德版的主线剧情完全一样,但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它们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而我的个人意见是,日版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和德版作比较,先看、或者只看德版才是值的。
德版的中文片名是《敲开天堂的门》,本片和《水仙》、《遗愿清单》都借鉴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138/
《天堂之门》影评(八):追
你知道天堂现在最流行什么话题么?是大海啊!大家都在谈论大海。
胜人对春海说,他们是《天堂之门》里的男女主角,他们之间无关爱情,友情,只关于生命的意义。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一周或是一个月,你想做些什么。给你一张白纸让你写下你想做的事。
也许你也会像《天堂之门》里的春海写满满一大版纸,然而你的心里头绝对也会像胜人一样有个想奔向的尽头。
胜人他奔跑着,只为冲向大海,那个能让他找回自己的原点。
电影的一开始,春海对他说她从未见过海,于是胜人带着她开始疯狂之旅,生命结束前的疯狂之旅。
然而,胜人比春海对大海更充满期待。
被宣告生命将结束的胜人,之前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从未干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当他到了医院后他也打算就这么死去算啦,直到遇见春海。
春海,一个从小就有心脏病的孩子,之后又被宣告得了并发症,只剩一个月生命。一个14岁的孩子没见过海,没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只有医院的白墙和穿白衣的护士医生们陪伴她。直到她遇见胜人,开始和他一起奔跑,跑向那辽阔的海。
你也敲开了天堂之门吗,那也许代表胜人和春海心灵相通的起点吧?
14岁的春海很像个大人,28岁的胜人也有点像小孩,然而在奔跑的路上,他们相依。他们是大人和小孩的结合体,就像此时的我们,我们有时叛逆,有时遐想,有时沉默 。我们像春海 ,也像胜人。
这部电影里有坏人,虽然胜人抢过劫,春海开过枪,可他们绝对不是坏人。
坏人是那些不放过短暂生命的人,坏人是那些只为自己利益出发的人。
《天堂之门》不是为了告诉你,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它为的是告诉你,为生命,为了短暂的生命,积极去奔跑,奔向目标。
没有见过大海的人,会在天堂受到排挤的。
没有追求的人,没有目标的人,会受到这个世界的排挤。
生命如何去有意义,不要到了你死的那一天你才知道要去追。
电影最后胜人和春海通过种种难关,终于到了那海边。他们安静的坐着,胜人把头靠在春海肩膀上,他很累了。
没有结局的结局,没有说他们最后有没有死去。
没有的希望的希望。可是并不伤悲,
而现实,我们还很健康,需要敲响的不是天堂之门,而是……
而是 我想我们都很清楚。
《天堂之门》影评(九):天堂里最流行的话题是大海
颓废的生活,消极的工作,甚至毫无征兆地被告知被人取代。平凡到不会让人关注的人生,却因为一个12公分的脑肿瘤,扬起了翻天覆地的风浪。这是什么?悲剧?解脱?还是天堂来的礼物?在病房放肆抽的烟,前一个病人留在床底下的龙舌兰,医院里莫名堆放的柠檬,还有那个凑上来问你是怎么点着烟的小姑娘。赌一赌,上帝会不会给出更多的礼物,来作为被夺去的时间的补偿呢?
青山自然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也没有心情去和上帝讨价还价。当生命只剩下三天的时候,任何的行为都是浪费时间,除了去完成心中最后的心愿。如时光隧道一般的散落光影带向不知前路的方向,青山没有读懂的部分,却在春海面前用变形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你知道吗,天堂里最流行的话题是大海?青山问。春海将面前雪白的盐聚拢,捧起,再看着它们从指缝中滑落,一如自己平淡的医院生活。大海,没有见过,也许以后也不会见到。十几岁的女孩用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冷淡,揣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胳膊被拉住一路奔跑到医院的门口,春海还不曾理解大海的意义,青山执意的人生最后的礼物,对她不过是未知世界的一次探险。目的地无所谓哪里,踏出禁锢她的人生的医院,便是一种解放。青山和春海一起放肆的笑,放肆的尖叫。青山以为这是陪伴春海的旅行,其实不过是对潜意识里深埋的记忆的幼稚的回避。
医院门口正好没有锁的高档车,车子里正好放着的不属于日常生活的手枪,后备箱馒头底下的满满排列的钞票……还有那个莫名其妙被牵扯进来的K3集团和紧追不舍却在最终心软的警察。偷车,抢劫,不是没有过犹豫。余款不足的青山,看着周围人手中一叠叠的钱,摸着插在皮带里的枪,迟迟没有动手;不可思议的问青山你这是在抢劫,春海说要一起回去自首,也许还有回转的余地。天旋地转的挣扎,最终败在死亡这个绝望的字眼前。几次三番倒下的青山,也许将死亡这个春海从7岁就熟识的事件领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道德、救赎、伦理,那是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的东西,春海也终于抓起枪对着药店的营业员。上帝送来的弥补死亡最嚣张的礼物,不正是为所欲为的权利。
青山和春海在纸上写下想要完成的心愿,浅显而纯粹,是死亡前去除了欲望之后最淳朴的向往。通往大海的路如此漫长,漫长得好像在死前会来不及完成。青山说,如果不赶快就不能在死前看到大海了。春海默然。大海是终点,其他的愿望如同沿途的风景,充满诱惑却挡不住前进的脚步。高级旅馆的vip享受,游乐园笑得开心的大头贴,牛郎店的未完成kiss,还有雨中随心随意的舞蹈。认识不过两三天的两个人,拥有了最贴近的心情。春海回头看被拷上手铐的青山,甩开禁锢的臂膀,抱着青山哭了出来;临近旅途终点时,青山终于被完结的恐惧打击,春海淡淡的亲吻给与安慰。叩响天堂之门之前,能得如此相互理解的伙伴,上帝还是很怜悯的。
电影里所有的不合理,所有的琐碎,全都在最后一幕的安静背景下,化为虚无。K3还是警察,道德还是死亡,记忆或者过去,不过是大海翻滚起的泡沫,转瞬而逝。蓝天碧海,波涛翻涌,两个人相互依偎,超脱万物。青山闭上的眼睛,春海留下的眼泪,纷乱的故事结束在平静的画面。有太多想象的空间,也有太多质疑的余地。可是,如若这样两个真实的人生摆在面前,无法开脱,也不能苛责,唯有接受,并为之祈祷。
两个人的大海,美不胜收。在天堂上,也不会寂寞了,对吧。
.S.为了那个没有台词的牛郎,才没有错过这样一部很合胃口的电影。酱油的好处就在这里吗?
《天堂之门》影评(十):天堂之门
有天堂吗?应该没有吧。不过看完影片后觉得还是需要一个天堂的,不然人生存的意义就没有了,甚至死亡也没有意义了。
青山胜人很颓废,28岁一事无成但诊断出了脑瘤,命不久矣。不过当其入院后遇上了更不幸的白石春海,年仅14岁的她,自小住院,还剩下一个月的性命。这世界对两人太不公平了。
于是胜人带着从未看过大海的春海前去看海,他们偷了豪华跑车,并且用在车上找到的手枪成了抢劫犯。可是将心比心又如何。只不过是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最后之旅罢了。
公路电影,两个人的浪漫绝命之旅,有欢乐,有温馨,但看得依旧让人落泪,那最后大海边两个相依偎的人。他们看得到天堂之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