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旅行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24 02: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旅行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

  《旅行的艺术》是一部由Thomas Whelan执导,克里斯托弗·马斯特森 / 布鲁克·伯恩斯 / 约翰尼·梅辛纳主演的一部冒险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的艺术》影评(一):扯淡的艺术

  最近一些琐事,搞的心里很躁动。于是,又妄图出去转转,可还要在强大房贷面前,我和黑皮的温饱面前低头,安份的呆在北京。即便前几天刚刚和小夫妻爬了野长城,仍旧觉得憋的浑身发痒。只能抓起书架上王秋阳的《只为与你相遇》,看王董被豪华兵团恭送上珠峰。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溜达一圈地球三极。每次犯了旅行病不能出门的时候,只能看看书,看看电影。可所谓旅行,既不是爬上野长城也不是九死一生上了Everest能麻醉的。

  于是,混沌的时候看到了这部令人发指的电影—《旅行的艺术》

  这是部罪孽深重的电影。同时玷污了两种我喜欢东西,我能忍受一部烂的电影,但无法忍受一部关于旅行的烂电影。其实按照我的想法,我本不想叫它电影了。在我所看到旅行公路电影中,能拍的这么烂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的电影标签中有一类叫做垃圾,此片就是传说中垃圾中的战斗圾。

  高中毕业的小C在婚礼上有预谋的公布了新娘的艳照,然后莫名其妙口头FUCK了新娘和伴郎,仿佛新娘和伴郎真的有奸情一般,最后理直气壮的出逃了。一切,就好象小C是为了获得一个出逃机会经历了旅馆偷窃,被正义使者打劫后,厚颜无耻的向爹娘求救。转脸用着爹娘的钱便与两个荷兰妞玩双飞,续而奔向巴拿马继续危害人间。在巴拿马这个政府下台率最高罪犯最神往的地方,小C偶遇了貌似成熟实则精神抑郁肌肉男。在肌肉男的忽悠之下,伙同一票小精神病硬是要把一辆吉普车连拉带拽搞到山的那边。此刻,我理解这种为了吉尼斯纪录装逼行径,但我实在不能理解这群小精神病用小片刀乱砍几下就能开出一条能让吉普车爬山路。要证明什么呢,证明一种意义么?证明有些东西的存在根本有意义么?其中的小精神病甲像极了《蠢货》经常穿丁字裤晃悠的哥们。

  原始森林这种封闭的环境下是最容易描写人性桥段,至少连幸存者这种电视GAME都能做到。可惜导演不着四六的叙述让人昏昏欲睡,一个接一个的小精神病摆着各种疲惫沧桑满足的POSE。几次肌肉男装逼的演说总是让人一头雾水,就我是在外边转悠的时候遇到最装蛋的人在肌肉男面前似乎都变成了尘埃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这次傻乐吧唧的推汽车穿越活动

  这会儿,电影真让人作呕了。陈老师天天嘴边挂着旅行的意义,时间长了尚且应该明白了一点儿。而这部片子的导演居然连旅行是怎么回事儿都没搞清楚就艺术了。旅行是离家出走么?旅行是摩擦生殖器么?旅行又是生点篝火扯点淡么?

  能把这部电影给三星包括三星的,要么没看过电影,要么只出过家门口方圆10公里。这话虽然严重,一部电影拍的让观众不明真相就确实是下作了。

  经过一番扯淡,影片后半程小C终于开始艳遇了。《荒野生存》中的艳遇拍的唯美且让人回味的,懂得放弃,更懂得珍惜。《练习曲》中的艳遇波澜不惊却让人温暖的,美好的东西即便是短暂的也是美好的。

  这部电影中的艳遇却着实恶心到我了,没有灵魂交流没有爱情火花,只有手中握着的生殖器。也许有人说更符合实际情况,没错,确实有很多人用生殖器旅行。影片最后,小C又充当了一次负心汉角色。如果抛弃能烘托出小C瞎JB转悠的决心,那么这部电影不仅是做到了,而且做的让人觉得龌龊。小C和姑娘离别的时候一脸内疚的婉婉到来。看到小C扭曲的脸,拙劣演技。我相信他此刻心中必定是心花怒放,而姑娘一脸不耐烦表情分明已经看出小C的虚伪。能把分离拍的这么虚情假意,我想问问导演和演员,你们原班人马以前是拍A片出身的么?同样的抛弃妻子,《本杰明巴顿奇事》却能做到让观众感受本杰明的隐忍。

  看到剩余20分钟,几次想要快进,后来都爆发宇宙忍住了,我觉得不看完这部电影就没资格评论它。可看完了我就觉得恶心之极,真是一种煎熬。令人想不到的是,影片结尾给了我些许安慰主角小C说出了我同样想说的话。FUCK!想必他开始悔悟了。

  这部电影唯一值得看的就是有一个好名字,而碰巧最近的畅销书也是这个名字。然后我也是因为这个名字才看了这部罪恶的东西,可它既不旅行,也不艺术,糟蹋了这个名字。

  《旅行的艺术》影评(二):最可悲的电影

  我给一星的电影里,最无耻的一部叫《旅行的艺术》。

  偷了阿兰先生书名也就算了,表演低劣也可原谅,甚至情节荒谬也可忽略,但将“旅行”这么美好事情从头到尾强奸到底,实在令人发指。更可悲的是,导演并不觉得丢人,还欢天喜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沾沾自喜至极。

  故事一开始就十分匪夷所思高中生康纳毕业后与初恋女友婚礼在即,随后将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婚前,康纳发现女友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出轨,便决定把二者的亲密照片贴在来宾座位下面,在典礼上当众羞辱未婚妻。此生之狠毒可见一斑。但考虑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高中生康纳受刺激的严重度,此举也许并不离奇

  失意的康纳远赴南美单独旅行散心。在遇到两位荷兰美女后被洗劫一空,不提巴拿马城治安危险度,也不提他这种烂醉半裸毫无抵抗之力的白人小孩怎么神奇安全回到旅馆,只说康纳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康纳向父母寻求金钱支援,本打算就此飞回加州入学,但返程前,康纳偶遇劳恩夫妇,决定加入他们组织的达里恩沼泽冒险行动。达里恩沼泽位于巴拿马与哥伦比亚边界,长达100英里,无路,毒虫异蟒丛生,期间还有武装恐怖分子出没,着实惊险

  这个故事行进至此还算有趣——尽管细节粗糙拼凑,对话陈腐鄙陋,但总算独特,尚有可看性。可一进入关键性的达里恩沼泽,导演及编剧的无耻就展露无遗。这一群“徒步”无路热带雨林的人们执意开着一辆色彩鲜艳的吉普车,跨时一年多的旅程,油满水满食物满坑满谷,唯一的困难是没有冰,只好喝了一年的热啤酒镜头极力展示雨林的馥郁与野外生活的刺激,包括篝火晚餐帐篷野合与路上无尽的打闹玩笑,所有跟旅行有关的疲累、意外、艰辛统统没有。要是全都没有也就算了,就当幻灯片看;可偏偏又要渲染吉普车无法爬过山涧的细节。好,等着看他们怎么把装满一年储备的食物、水、汽油工具的吉普弄过去,等啊等,突然间的,奇迹般的,吉普车已经过去了,冒险结束了,记录打破了,所有人皆大欢喜,就连丛林中以绑架抢劫为生的恐怖分子都是文学爱好者说不定还时不时上个哥伦比亚版的豆瓣谈谈人生理想什么的,一段语录就能搞定,大家亲亲热热的同喝热啤酒去了。

  达里恩沼泽这段所谓的“冒险”基本代表了整部电影对“旅行的艺术”的态度——什么是旅行?旅行就是拿着父母的钱,住好的吃香的喝辣的逃避责任现实,不需要承诺,不用看未来,没有困难,即使有也奇迹般的化解,想怎样就怎样,想去哪就去哪。浪漫啊,美好啊,然后再到博客上贴两张到此一游的糖水照片,再不然连登机卡旅馆收据也贴上,看,你们羡慕吧。

  对方文化韵律历史陶冶中的艰辛,人民生活的状态,尚未解决社会问题统统都不存在;行程变更的困难,水土不服反应,独自出行的寂寞资金告磬的焦虑意见不合的尴尬,因离去才终于体会到对归来的反思,都不重要。旅行唯一的目的就是拍出那些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艳照与实践那些露水相逢的艳遇,作为后人生炫耀的资本——而这种炫耀的极品境界,就是拍出一部充满不切实际偏见肤浅庸俗美景幻想的电影,并宣扬这就是“旅行的艺术”。

  原来 “行万里路”亲临世界的“背包精神”彻底蜕化为逃避,旅途上的风景变作个人资本的附属荆棘拔掉,沟壑填平,问题交给奇迹解决,资金全由他人支撑,离去只是为了离去,伴随着空洞的风景片段主人公的虚伪超脱令人作呕。

  纪录片中有一类叫propaganda——政治宣传片。其特点有二,一是片面展示事实的一个方面,决口不提可能的其他解释,甚至抛弃或虚构事实,调高嗓门嚷嚷断言;二是填鸭式的重复信息轰炸,一个简单观点在短时间内被反复多次重复,与传销洗脑类似,强迫受众支持

  我真没想到,原来有关旅行的故事片也能拍成propaganda,找几个(或一大坨)明星,打着艺术的名号,人模狗样招摇过市

  这是世上最可悲的电影。

  只希望观众不甘做propaganda的奴才

  《旅行的艺术》影评(三):向往中美洲

  The art of travel is to deviate from one`s plan.

  I remember looking down at Machu Picchu during that sun rise.and it was like heaven and earth existing all at once.I feel alive and at peace. And then there`s this freedom that comes of being able to wake up in any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 that I am addicted to.

  《旅行的艺术》不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电影,确实很多地方不值得推敲,但也算是展现给了人们另一种生活方式。中美洲的风情很向往。想起了认识的一个波利维亚人,矮个子,说不同于墨西哥人的西班牙语,喜欢偷懒,但是个不错大叔总的来说这个片子还算有看点。讲了不少令人澎湃的句子

  《旅行的艺术》影评(四):在路上

  《旅行的艺术》,75分,电影不咋的,没啥表演也没啥深度,但可以让你从都市逃离90分钟。这本年轻人一路追寻自由自我乐的片子,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同样都是才华横溢的骚年在路上在探索,只不过本片主人幸运多了!丛林探险处处只惊不险,非但没有挂掉,还抱得美人归,并且特别潇洒地对着夕阳广场上的爱人摆摆手说再见,转身投入20岁的人生,去看那个63年才喷一次的喷泉(噗!好壮观!那一对性感夫妻真是魅力非凡,抖得好一个包袱!)

  身边老头就是这样一个自由的人,看他和苏一路从阿拉斯加驰骋六千多公里,穿过加拿大,俘获无限美景,回到亚利桑那,真是嗨到爆。在宁静森林遭遇野熊的家伙,回到凤凰城直嚷嚷只觉得嘈杂人多,回到上海苏州怕是要昏了过去?

  自己也是刚刚旅行回来,人到中年,慢慢沉浸在历史和艺术品厚重美感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大自然永远是随时拥抱疲惫心灵乐园。而回望自己生命中真正酣畅淋漓时刻,如一颗颗星星璀璨闪耀在人生这一大片深蓝色夜空,干过的所有那些荒唐事,疯狂事,敢爱敢恨或者执着坚持的事,想来不由要笑,这样的人生才有趣吧,恨不得每一分掰成两分来花,知道死神大boss举着镰刀遥远处呆萌守候无常大咖鬼鬼祟祟神出鬼没,打叠精神,今天让我在Home Inn好好睡一觉,明儿一早HPMP全部爆满,又可以上路打妖怪,喝仙露,摘灵芝,和猫头狗头好朋友一起共享旅程~

  《旅行的艺术》影评(五):Memories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男主第一次拖箱子旅行,住进没有洗澡水的旅馆,被各种意外frustrated的时候,突然让我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旅行那种初生牛犊的感觉。对一切都感到新鲜 也带着胆怯

  电影里秘鲁的场景也各种勾起回忆脑海里不断回放彼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依旧熟悉的街景。

  男主和女主在Cuzco车站的一幕,想起从Lima到Cuzco 整整24小时大巴。在车上认识了Cuzco当地的一搭讪男人;邻座语言不通还分我一半毯子盖的印第安小姑娘

  在Huaraz徒步时认识过的一个韩国小哥,我们在Cuzco又再次巧遇,他离开Cuzco前特地找到我住的hostel 递给我一张写好盖好邮戳的明信片,说 nice trekking with you in Huaraz.

  坐火车到马丘比丘要150美元,当时自己口袋里已经所剩无几,转念只花3 peso 搭当地大巴到离马丘比丘最近的村子,然后天不亮抹黑一个人顺着火车铁轨一直走到马丘比丘大门口,坐在那里等天亮开门。

  Darien jungle expedition might be on my list someday, after 7+2 probably.

  《旅行的艺术》影评(六):旅行从Nicaragua开始......

  很多镜头都让我笑翻的电影。

  比如最开始主人公在一系列倒霉事件后,发现自己要用可乐罐头灌冷水洗澡的表情, 让我笑了很久。

  估计和我在危地马拉被旅行社的车抛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汽车站,搭了7个多小时汽车,半夜到达目的地被taxi司机敲诈20刀,终于进了hostel因为西班牙语不够好没沟通清楚睡了室外的吊床,然后早上在shower有水后兴奋地要洗个热水澡,结果一开shower发现是冷水的表情一模一样。^^

  LOL

  然后那个amazon丛林的蚊子,OMG...... 但是还是遗憾没去成El Mirador。

  导演也很用心,比如主人公的行李,从最开始的拉杆旅行箱,到巨大的背包,到最后普通的书包;西班牙语从最初根本不通到最后的自信流利;开始的白色干净的肤色到后来胡子拉碴被阳光晒红的脸。。。。。。

  ;)

  推荐

  但是还是主人公结尾说的好,也希望我也能在某一天master the art of travel.

  《旅行的艺术》影评(七):我们为什么行走

  整个影片好像在验证着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

  我们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的行走,原因如下:

  1.预算有限,鉴于国内的背包客都是工作一段时间攒够了钱利用年假或者辞职出来旅行,钱花光了就回来继续找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无计划的旅行意味着高价的机票,延长的假期,和未知的风险。

  2.中国的护照真的很不好用,如果你不想像某个在缅甸关口和金边之间往返3次的人,建议提前申请签证和调查是否允许出关。

  3.英语水平,谁让祖国没那么强大,不由得羡慕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好命,英语是通用语言,当然你会点法语和西班牙语更好。要不然就学日本人,只要有钱,不愁找不到翻译。

  4.束缚,来自家庭,我们没有那个可以随时供钱的老爸,没有宽松的教育制度。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大学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更何况,大学都不算什么,在这个研究生遍地跑的社会。我们斩不断和社会的联系,我们需要供房,养子女,和父母。

  当然,我们也有颗自由的心,当我们行走时,那一刻,起码那一刻,我们是自由的。

  我们在高楼间的夹缝中生存,在日复一日的繁忙中企盼,在那些分不清昨天和今天的迷茫中,回味着曾经有过的那次旅行。

  对于曾是好孩子的我们,旅行的意义在于心的自由。

  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的真谛。

  《旅行的艺术》影评(八):旅行在路上

  5.2

  旅行的意义,在另一个地方,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发现和经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今天,去过带上书和音乐就将世界带在了身边一起旅行。旅行比起电影的品味来说,自主性,丰富性,体悟性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旅游体验。

  如果每天经过的路都能以新鲜的朝拜般热情的心去感悟生活,就会有着新鲜的小旅行的感觉。

  5.5

  当内心中带着对于知识的好奇,对于世界的好奇,从而开始一段旅程的时候,就如洪堡对于南美洲的兴趣,就是从自己心中对于知识的孜孜以求和对于智慧的探寻而开启的旅行,那么我们的旅行也会多了一层自主性,一种可以开启许多我们在盲目看新鲜事物所不同的知性的感情。渐渐长大的我们,经过诸如文理分科,和对于我们能力的界定,我们的内心消失了很多像以前自然哲学家一样勤恳追寻智慧的心态了,所以这也是一个旅行的意义。

  尼采则主张在旅行的每一个地方通过每一个细节去借由历史了解我们社会和文化身份认同是如何产生的,其实就是通过不同地点启发我们内心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认知,从而得到一种延续感和归属感。没有深入去思考一个景点的文化,可能就不能说是深刻和有心地旅行了一个地方,即使你心中带着自己的疑惑,即使你那时那刻的心情是如何被困在了现代社会,这种异地引起的美和文化的根依然是值得我们抛弃旧有的情绪融入到其中的。

  当我们旅行一个地方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只是单单在每一个景点之间流连可能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如果你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那么每一个卓越景点都可以带给你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那种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的心灵的震撼,那种万千历史和知识融合在一起的广博之感。所以我们的书和脚步,一定要有一个是在路上的,而书我认为应该是要先在其前面的。

  华兹华斯认为大自然是抚慰现代都市盲目心灵的药方。这个以自然为老师的诗人有着自己独创的,深刻的哲学,以此为基础写出来的很多诗就如晴空中美丽多彩的彩虹,带给旅人以美的震撼,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一道光一般的道路。

  5.5

  大自然的博大,通过那些强大的使我们感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理解极限的博大,人类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去质疑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兄弟里面伊凡对于孩子受害的不公的质问,圣经中一个善良富人的全部亲人和财产都被大自然的力量下化为乌有,那么这种状态下人的心态应该是怎么样的?会不会趋于怀疑主义,去质疑实世界和伦理的存在的正确性,可能还会对于自身的一切产生了愤怒。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那些雄浑的,壮阔的自然景象吧!这些不为人们理解能力所接触的东西是怎么出现的,而且是如此的壮阔,那么我们的心怎么会趋于狭隘呢。这辽阔的命运,这辽阔的生命线,我们接受这庞大的空间时间范围,去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心怀感激和爱。

  5.8

  亲爱的梵高,我敬爱你启发了我内心深处最深的困惑,是啊,我总是寄希望给这漫无天际的,满满的人生安排中,力求将自己生活的一切安排好的我,其实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切应该以自己内心的热情,自己内心真正兴趣的东西为引导而去安排生活的种种细节,如果没有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的完美安排,所有的合理安排如果让一个机器人来做是不是更好呢?

  现实主义们将人类的诚恳发挥到极致,但是这就委屈了自己和人类的天性,一种创造的欲望。

  人生苦短,如果我自己都没有勇气让自己的内心舒畅地追求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只是委屈与大千世界,不是一种和谐的可悲吗

  5.10

  艺术是怎么带给美好的景色以细节,神圣的享受的呢?通过文字的记载,通过绘画的习得,其实我们的内心充分投入到了我们肉眼经过的,但是没有深刻停留做出反馈的那些美好的瞬间。

  那丝丝缕缕,绵延万里的光线,金黄色的阳光是一面举世无双的旗帜,铺在大地的怀抱之间,铺在人们的心间,这美丽的彩云呢?他们的形状是这么的迷人,多姿多彩,盘踞在半山腰,放开自己的白色棉丝包裹的小腿,只将手儿挂在半山腰荡漾,我想山间的人儿定体会到了天上人间的感觉,飘渺的水汽有道道仙女的影子若影若现,山间上古的神兽们伸着懒腰,将压抑心间的快乐从吼间发出,惊天地。

  有什么比起艺术,更能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这上天赐予我们神圣的诗琴啊,它们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感官,我不见得一位心胸狭隘,没有艺术修养的人,能够真真切切将艺术的魅力体验记录下俩,有的只是匆匆忙忙地换着地点,使自己的心灵忙于奔波,却苦于内心没有一点的笔墨,让自己超脱出世俗的困扰。

  让艺术为生活增添光芒吧!唯有艺术,文字,沉思,将这世间匆匆流动的信息凝固下来,与真正有价值的内核联系在一起,沉思,然后文字的描写,然后艺术的创造,这是世间最为美好的东西。

  一个有趣的人进行了有趣的室内旅行,旅行的重要特点,以及能够带给你真正快乐的要素就是拥有一个接受任何新鲜事物的感受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对于周围的世界不是那么麻木能够有那么一些新鲜的看法,但是生活的惯性难免会对我们的视野进行限制,就像你会对自己每次早上吃的早餐进行剖析,分析出来今天豆浆都给我的感受比起过往的有什么区别?感受力需要培养,需要对于细节的欣喜,对于美的不予偏见的把握。穿上一件花色的睡衣,然后在房间中漫游,这可爱的烧水壶,竟然倒映出我的样子,可人的书架,有多少学长或者学姐,是否用爱护的心使用过他们呢?这样的旅行联系了我们与宇宙,与我们周围世界的联系,让我们发现平时很多我们不会去深刻思考的东西,而这样子也可以很有趣。

  这种感觉力是多么的可贵,它可以决定着我们对于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或者应大众的心理产生厌倦无聊的心态,就像这场午后的暴风雨,老天爷难得心血来潮给我们福州的孩子们一场举世无双的大雨盛宴,那如鞭子一般的白色水珠构成的雨柱,随着狂风拍打在隔壁楼的墙壁上面,似乎一群嬉戏的孩子们,将内心的所有快乐尽情地宣泄而忘记了,旁边家长僵硬的脸庞。

  我们的心灵可以成为沃土,就在于你是否对于生活怀着如同孩子一般的赤字之心。我们学习很多的工具,学习很多的技术,但是工具的所有权,我们学习的接受的价值观同样使用权也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快乐天使垂青的唯一对象,这周围流动的艺术资源,不应该被忙碌的生活,僵化的,麻木的生活方式所淹没。

  在我们出发往远方的时候,先观察我们身边的东西。

  2013.5.15

  旅行的开始是简单的热爱,是从心底萌发的,充实自己的,放松自己的,

  《旅行的艺术》影评(九):生命的意义,对我来说,其实就是旅行

  无意中在eMule上看到这个电影,没想到碰到的居然是我人生中最inspiring的电影之一。

  好像每个人的梦想中都有一项是环球旅行,然而很少人能实现它。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曾想过先好好工作,打拼世界,挣钱,然后坐着私人jet全世界的跑,住最豪华的酒店,去最昂贵的高尔夫球场,在VIP位置上看所有风景。为了这个梦,我一直在很努力的生活。努力读书,努力的融进这个花花社会里。

  后来我发现,其实旅行并不是这样。每个地方的奢侈品都一样,每个地方的顶级消费会所其实也就那么几家,而旅行,却往往有更深刻的含义,纯净的早已高过金钱。

  为了申请美国的大学,我自己去过很多地方,16岁之前没什么旅行经历的人,一下子开始自由起来。我自己穿梭过各个机场,火车站,KFC,麦当劳,也曾在春节独自一人住在深圳的酒店看着春晚喝啤酒,自以为开始迈入旅行者的队伍了还很自喜,直到今天,才看到真正的旅者该有的样子。

  Connor是无意中开始的生活,也是他看到了真正的自己,我很是羡慕。不管是用388天穿越丛林,还是和爱人一起踏遍名胜古迹,都是我一直的梦想。哪怕是脏乱的旅馆,哪怕是昆虫野兽环绕的帐篷,哪怕是一个人的旅行,只要活着,都有走下去的意义。

  这个梦,一定会实现

  《旅行的艺术》影评(十):没有坏蛋的电影

  以前大学宿舍有个同学很喜欢看惊悚片,印象里面在他那里看过太多关于几个人在丛林里面互相猜忌、互相厮杀的东西。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那些,怀疑主角被骗,怀疑初次见面的那几个小子里面有恶心的坏蛋,更猜想森林里面会有食人的变异种类等等,结果失望之余便是惊喜,貌似自己从刚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感觉除了男主角偶然碰到那对探险的夫妇这种机遇太过于难得之外,电影的其他部分都比较真实,像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慢慢熟识,再到分别,其实哪有那么多坏蛋,,,,,,

  至于那段爱情,,,我没什么好说的,感觉那好像只是一段插曲。男主角在餐巾纸上写的那段话,旅行的意义就是偏离最初的计划(记不大清楚了,英语不好),貌似是他离开她的理由。

  其实人生就是旅行,谁都要离开,有什么好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旅行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