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电影院》是一部由布里兰特·曼多萨执导,Gina Pareño / Jacklyn Jose / Julio Diaz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这部电影被交到其他导演手上,空间顶多只会是展开故事、发展情节、上演各类事件的场景。但因为这位叫布里兰特·曼多萨的菲律宾导演拍了它,空间便不再只是简单中性的空间,而是变成为一种环境。原因不在于曼多萨具有某种神奇的魔法,在影像上一点空间都变形为环境;而是因为曼多萨天生对手持镜头的使用有异于常人的敏锐体悟,从而能借助手持镜头的运动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情绪体验,而这种体验加筑到空间之上,就让空间具有了某种可以触发情绪的情境。这就不再只是中性意义上的空间了,而是变为富有情感强度的环境。
注意一下《情欲电影院》的开头,摄影机如何在勾起“情欲”显得一目了然。小女孩对着镜子观察赤身裸体的自己,并自恋地反复倾吐“我爱你”三字。摄影机于她身体做局部的晃动,并通过剪辑创造出一种自在、欲动的状态。在此,摄影机不只行使记录女孩观察自己这个简单的动作(对塑造女孩个性非常有帮助),更像是一只手轻柔地抚摸在女孩青春盎然的身体上。“情欲”绝非女孩的裸露所引致的,而是借由移动摄影机主动、自然的挑逗。整个场景于是变得富有了“情欲”色彩,因为空间不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触动观众感知情绪的作用,空间于是被转变为环境。娄烨的手持摄影同样带有模拟手抚摸的“情欲”色彩(《花》),但娄烨电影中的空间是单薄的,所以也就无所谓环境,只有不断引发情绪的情境。倒是章明的电影,经常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环境色彩(自然与巫山的“云雨”脱离不了干系)。
“环境”可以用两个简单的公式来理解和界定:环境=自然景观+情境,或环境=空间+人造景观。两个公式我们都可以举安东尼奥尼在《红色沙漠》这部电影中的创造来说明,两者实则殊途同归。在《红色沙漠》中,自然景观指的是建筑和周边的自然组合成的整体,这是一个建筑学的概念,情境则是人处在被涂上颜色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空间包括建筑和人,而人造景观则是颜色涂抹在建筑周边的自然之上。因此,两个公式的具体组成如下:环境=自然景观(建筑+周边的自然)+情境(人+颜色);环境=空间(建筑+人)+人造景观(周边的自然+颜色)。
在《情欲电影院》中,空间是整座住宅自身便具有的:居室、走廊、楼梯、平台、影院、餐厅等等,人就在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中活动。对于前一个公式而言,“自然景观”被转置为住宅内部的空间,建筑仍然裸露着它的空间形态,只是周边的自然需要被建筑内部的闭塞狭小、潮湿阴暗等属性所取代,这是菲律宾的物候环境所加予的。而所谓“情境”自然就是摄影机所投注在人物身上的“情欲”色彩,而电影中每个人都被自身的问题所困住。而对后一个公式来说,“空间”仍然由建筑和人共同组成,人在建筑内部走动带出了空间,只是“人造景观”需要在摄影机对建筑内部的情感元素的挖掘上进行发现:就像安东尼奥尼将人工色彩涂抹在自然物上,曼多萨则是通过手持摄影机的运动让人的情绪加到建筑内部,并配合菲律宾潮湿的物候。
因此,两个公式仍然是成立的。均说明了《情欲电影院》中的空间不再只是空间,而是变成了富有情境、能触动角色反应的环境。但角色长期浸淫在这个由自然环境(菲律宾作为热带海岛城市特有的物候状况)和社会环境(放映色情电影的电影院成了鱼龙混杂、藏污纳垢之地)两者共同行使作用的环境之下,不可能不会逾越出自身的自然形态,而进入到一种关诸丰富情动的体验状态中。
《情欲电影院》于是成为了如何将空间转化为环境的绝佳例子。比较而言,安东尼奥尼擅长的是将建筑转化为空间(《夜》)或将环境转化为空间(《奇遇》),以及很偶尔地将空间与环境的相互混淆(《红色沙漠》)。《红色沙漠》这部电影里,安东尼奥尼将色彩涂抹在物体上,到底最终将空间变为了环境,还是将环境变为了空间?我想两者都有。对于被涂抹上色彩的建筑来说,原先作为空间的形态变为了环境(这主要发生在居室场景内部),而对那些涂抹上色彩的建筑周边的自然来说,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当草地被涂上人工的绿色,它就不再是自然物了,而是成为了一种可以触动角色内心的环境。它反映着从角色眼中所看到的整个自然界,而并非一种工业污染造成的结果;这就是环境了,而非再是空间。
赫尔佐格创造电影环境的方式又有所不同。他直接在自然环境的内部进行挖掘和激发,而不是借由建筑或空间的一步步升华,然后才获得环境。在《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中》或《陆上行舟》中,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了“情境”,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人为的加工,只需要“找到”并呈现出来即可。亚马逊的热带丛林、火山、西伯利亚平原、南极等等极端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原始野性的情境感,尤其是赫尔佐格为这些直接“记录”下来的自然景观配上音乐时(古典乐、歌剧和人声),情境进一步突显。这时候,自然环境就不再只是自然而已了,而是成为电影中能引发角色情绪和反应的环境。
但在曼多萨的电影中,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将空间转变为环境。而这种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这来自于菲律宾作为热带海岛城市所特有的潮湿、炎热的物候状况;它还是一种社会环境,这与曼多萨从个体角度切入各类社会问题的创作倾向息息相关(《情欲按摩院》中死亡与情欲的并置、《强子》中领养和贫富差距、《祖母》中的老龄化和诉讼,《基纳瑞》中暴力和警察制度,《罗莎妈妈》中的毒品和警护系统……),所有电影都指向了菲律宾底层人民贫病交迫的生活现状,以及对权力的批判。曼多萨通过流动、体验式的手持摄影将我们带入马尼拉底层社会地狱般的生活场景之中,空间被能够强烈触发我们感情的环境所取代。难道有谁对《罗莎妈妈》中展示的情感力量不为所动?恐怕没有。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二):【影记】高潮满座
⑴曼多萨的这部电影无法不令我想起雅克·诺勒的《色情电影院》,同是关于“楼上楼下”的隐秘故事,同是刺探现代人的情感危机与生活困境,从而在表述上形成一种影院文化的异度呼应。这种洞穿精神内核的呼应,最终勾勒成一幕现代式情感索求的灰色调图景。而在我看来,这正是隐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幅“春宫图”。影片中的这家电影院被命名为“Family”,无疑是对整个世界的指涉,而人群的孤独状态亦同样影射着世人们的孤独。
⑵值得肯定的是,作为新一代菲律宾电影人的曼多萨一出道就敢于以一种高度自由的态势踏上国际影坛,这正是历来唯唯诺诺呈拘谨状的中国电影人所不敢企及的态势。在大师如云的62届戛纳电影节上,我们同样无力漠视曼多萨的存在,这个菲律宾的“情色异端”最终凭借《基纳瑞》一片荣膺戛纳最佳导演奖;想来,自此以后,他注定将是世界影坛无法绕开的名号。
⑶【镜子】电影伊始处,女孩杰瑞尔洗澡的情境被处理得隐隐绰绰,唯以镜子折现出斑驳的光感。杰瑞尔独自对着镜子搔首弄姿,涂抹劣质唇膏。继而,我们看到了门缝中的小男孩的眼睛。“偷看小姨洗澡”是杰瑞尔的把柄,但被男孩的一声喊吓得不敢出声,男孩喊道:“小姨在涂红嘴唇!”同样是这一面镜子,在电影后半段,它作为关键意象的一面被凸显出来。外婆在镜子前抹唇膏的细节与片头处杰瑞尔抹唇膏的场景想成了一种时空的对位,同样的,家里最小的孩子打开门看到了外婆的举动。同一个房间,同一面镜子,一者是对未来自由的畅往,一者是对过往青春的祭奠。至终,那个最小的叫约纳斯的小孩也涂起了唇膏,或而,传承的概念就像这般。
⑷【痔疮】对于画裸女图的阿兰而言,屁股上的痔疮是他心头的阵痛。那是一种生存的告诫,“针尖麦芒”一般,犀利难耐。阿兰的生活状态终究是堕落的,他肆无忌惮地把他的种子植进杰瑞尔的体内,继而又在放映室里让变性人“咬”。变性人的介入进一步呈现出阿兰的颓废与混乱。阿兰屁股上的脓血。情色海报。同性恋的介入。阿兰在放映室里给“玻璃”变性人口交。及至影片收尾处,手擎蜡烛的宗教游行队伍,唯有阿兰与人流背道而驰。
⑸【污水】厕所里满满的积水,就像生活在污垢中。外婆进水的新鞋和隐忍的哭泣。外婆打官司告外公在外另有家庭,败诉后郁郁寡欢。“如果法庭坚持,那就是纵容一个不道德的人。”而她自己呢,经营着这家色情影院又果真是道德的吗?窄小的下水孔,就像人心。那落地的佛像。屋子一隅的家庭照片和耶酥像。钟表走动的声音。
⑹【涂鸦】玛伊达(母亲)与罗纳尔德舅舅的深藏不露的爱恋。墙上的流言:罗纳尔德爱玛伊达。玛伊达不停地用抹布擦拭,却怎么也擦不掉。这个长镜头寓意深刻。罗纳尔德送给玛伊达的玫瑰。贴在墙上的标语:“不准在这里乱搞”阿兰一遍遍的涂抹墙上下流的涂鸦,恍若要把一切掩盖,却什么也掩盖不住。杰瑞尔的怀孕(与阿兰)与玛伊达的内心形成照应。玛伊达的肚子中也正好有了罗纳尔德的孩子。
⑺【羔羊】一只羊咩咩地叫着跑到大银幕前,打乱了意乱情迷中的观影者。“兰朵先生,有只羊在放映厅。”灯光骤然打亮,性爱中的人群骤然抹裤子散去。人们群起追羊。放映厅里清闲了那么片刻,继而灯光熄灭,放映机重新亮起。“羊”这个意象预示着什么呢?
⑻【收尾】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从中间被烧开,剧中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沉滞。导演把全片作为放映机上的一卷胶片来看待。这最后一瞬,导演抽离了生活的真实感,却以虚妄的影像化的符号来消解之前极力营造的真实。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三):《情欲电影院》
《Serbis》在国际版本的翻译是“Service”,这倒和剧院里那些男娼的服务性话语一拍即合,不知道菲语中到底什么意思。反正和“客服帅哥”一点关系都没有,另一种翻译“高潮满座”比较贴合影片,和海报也比较一致,不过也显得片面。
相比在国内唯一能看到布里兰特·曼多萨 Brillante Mendoza的影片,其处女作《情欲按摩院》,这部第一次入围嘎纳的影片确实有着质的飞跃。前者如果更多是形式噱头多过内涵,加上各个层面上的质量都显得本土;《Serbis》明显更成熟了,而且那种东方个性的家庭观甚至让你感觉到是他长久持续的探索,加上独有的东南亚地域民族特征,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而谈到导演,不能谈到其对性的描写。个人觉得这次他明显收敛多了,虽然表面上男女生*器的暴露更直接,但已经学会了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表达作者对“性”本质的诉求,最小程度上让人少分心从而作用于剧情。
而不得不再次提到曼多萨的父亲情结或者是隐性亲母情结,因为相比两个主要母亲角色的“模式化”,其中父亲角色的多样化一应俱全:一直未出现但却影响着所有人的不负责父亲角色、影片中大姐丈夫的好好父亲形象、作为同志的舅舅同样结婚生子、还有一个让女友未婚先孕最后选择离家出走的准父亲……
2009-06-08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四):布里兰特·曼多萨的手持摄影机
自道格玛95之后,手持摄影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规的拍摄方式,以获得一种临场的真实感。但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之外,仍有许多导演在探索手持摄影机作为拍摄工具之外的可能性。
对于河濑直美来说,手持摄影机首先源自于对私人影像的记录,使用8mm手持摄影机完成的日常生活影像,并发展到后来对于物象微晃的感知形态。
此外,手持摄影机也往往能够更好地帮助丰富观众实现影像体验的观感,无论这种体验来自于人物情绪,还是空间环境。
在克莱尔·德尼或娄烨的电影中,摄影机在情绪上传递出的丰富体验,不妨用“感觉的影像”称呼之。而在曼多萨的电影中,手持摄影机兼具了多种功能:既用于叙事,也传递感觉,同时也在形塑空间。
传递感觉的是《情欲按摩院》中对男性身体的暧昧呈现,在死亡与欲望间贯通了一条交流线;也是《情欲电影院》混杂着情欲的肉体感知,摄影机如同抚摸人物躯体那般运动着;同样也是《基纳瑞 》中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对恐惧体验的真实呈现,另一个片名“男孩看见地狱”直观表达了这种临场的恐惧感。
而在《罗莎妈妈》中,我们跟随摄影机镜头感知到了罗莎被捕时的惊惧,并在万念俱灰间瞥见路边因为落雨收拾玻璃瓶的家庭,这个设置在电影最后得到了重复:饥饿的罗莎在讨到一些零钱后立马在路边买了一串肉丸解除饥饿,她又一次看到另外一个家庭收拾摊子回家的情景,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开始肆意向外流淌,她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庭因为警察的徇私而破灭的现实。
在曼多萨的电影中,摄影机形塑空间的功能总与传递感觉连结为一体,并通过跟随人物的走动完成。
《养子》中通过母亲的走动带出的是贫穷与富裕两类家庭不同空间形态的呈现,《情欲电影院》中摄影机跟随人物的交互走动不仅有助于刻画“情欲”,同时也是对影院内部空间的详细呈现。
通过夜色中的灯光,并加入诡异低沉的电子音乐,《基纳瑞 》中的恐怖体验与《罗莎妈妈》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罗莎妈妈》中大雨的落下有了让霓虹光影在影像上涂抹暗淡色带哦的可能(而这也正是为何王家卫电影中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晚上并经常下雨,因为光可以有效地创造空间环境的丰富质感)。
而《基纳瑞 》与《罗莎妈妈》这两部电影同样都将马尼拉作为一座现代社会的“地狱”来塑造。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五):森森地笑
在克服了前半个小时转楼梯的晕眩和无聊之后,感觉渐入佳境。
看似色情的名字,却很反性。
片中几次与性有关的场面,有男人对着瓶子喷的,有口交不成的,唯一一次看似激情的男女同床,男人屁股上的疖子和女人心里一直在想怎么用婚姻让肚子里的孩子名正言顺让这场欢爱成了一次毫无激情的交媾。
性事是古老的,也是美好的,可电影里不再如此。是因为信仰的跌落吗?祖母桌子上的雕像摔落的画面。还是一种现代的堕落?挤满了电影院通道的色情服务。
祖母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她优雅的衣着举止让我们看到旧日美好时代的影子。但在现在这个不幸的世道,即使丈夫有了私生子,重婚/离婚补偿的官司她依然打不赢。是法律的堕落?那个带着假发套,吃饭不付钱的律师是法律变得虚伪荒唐可笑的代表吧?
导演给了我们很多看似无意的镜头:小货车发动之后看到相反的单行标志;不准停车标志下肯定停着一辆车;根本没人看电影的影院里,贴着“不准乱搞”的警示。
多么熟悉的场景啊!我森森地笑了。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六):关于贫穷
马尼拉很多这种家族式的商业,家族里的子侄都在大家长的庇护下讨生活。 菲律宾底层人一天挣多少钱呢, 影片最后那个小伙子的哥哥在超市工作,一天只有70到80 块菲律宾peso,大概不到两美元。在外资大牌服装厂里工作的员工一天也只有几百peso,大概5美元左右。很多人根本无法找到工作。 但是菲律宾又是一个天主教主导的国家,人人家里都挂着耶稣的 圣像,堕胎是不允许的,所以你看到影片里也反映了这种,青年男女怀孕了,但却根本养不起孩子。
东南亚国家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Gay文化,很多小孩从小就被熏陶成gay或者ladyboy。因为贫穷,男人也从事色情服务,影片里大量反映了这种现象。 片名serbis在菲律宾官方语言tagalog里的意思也是service。多少钱可以得到这种服务, 200到300 peso,不到5美元,30块钱人民币。
而这个国家另一方面又是有钱人的天堂,他们可以利用普通人的贫穷,支付很低的工资就可以雇佣多个24小时的女佣和保安。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七):《情欲按摩院/Masahista》到《情欲电影院/Serbis》:技术的提升,标志的确立
布里兰特·曼多萨 Brillante Mendoza,今年嘎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如果是关注三大电影节的朋友,应该对今年由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持的嘎纳所颁发各个奖项的重口味甚是震惊,锡兰、李沧东之后对曼多萨的声援,前者更认为《Kinatay》是这届影展中最有力,最创新的作品。
回顾导演作品履历:
《Masahista》2005(《情欲按摩院》)
《Kaleldo》2006(《夏暑》)
《Manoro》2006(《山村小老师》)
《Pantasya》2007
《Foster Child》2007(《养子》)
《Tirador》2007
《Serbis》2008(《情欲电影院》《客服帅哥》《我们这一家影院…服务周到》《高潮满座》)
《Kinatay》2009(《基纳瑞》《吉那蒂》《爱你爱到杀死她》)
从2005年第一部长片处女作《Masahista》(国内翻译《情欲按摩院》)到去年第一次入围嘎纳竞赛单元的《Serbis》(国内翻译很混杂,《客服帅哥》《我们这一家影院…服务周到》《高潮满座》为了和处女作呼应,选择《情欲电影院》这个翻译),中间的五部低成本影片都还没有看到。
但是仅仅能看到的两部影片确实表现出导演在三年时间电影技法质的改变,但其极其热衷对性、同志、家庭等标志性的表现方式的延续,据说今年嘎纳最佳导演之作《Kinatay》更是将性延伸到暴力血腥层面,里面甚至写实的描写奸杀分尸情节,看来曼多萨是准备把自己的标志往更深入或者说极端的方向走下去。
首先说说《情欲按摩院》(《Masahista》)。
那是07年底买下的DVD。
整个故事其实不复杂,一个从严重父权家庭出身的主人公,如何内心谴责着父亲对母亲、家庭的不负责任,同时自己却在色情按摩院与许多男客进行性交易,令女友不安。影片旨在对极端父权社会的批判,但又矛盾的对父权的渴望甚至是一种恋父情结的表达。
整个观影说不上特别,因为影片虽然涉及到声色场所巨细的描写,比较多的软色情镜头,但是都没有太“出格”,也说不上太多美感,反而是很有地区色彩的葬礼,整体更像是种管中窥豹般了解一个地域影像的渠道。
导演运用了平行蒙太奇、长镜头加上对时间切割后的重组达到了一定的视觉语言效果,但是粗糙的摄影和对演员欠火候的指导使得整个影片的质量下降不少。
今年通过下载,看了第一次入围嘎纳08年的《情欲电影院》(《Serbis》)。
这次的剧情铺陈明显更游刃有余,同时人物线索也复杂多变,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他们经营的色情电影院形成了不错的结合。
虽然影片距离导演处女作只有3年,但却表现出了技术方面的全面提升,也可以说是质的飞跃。前者如果更多是形式噱头多过内涵,加上各个层面上的质量都显得本土;后者明显更成熟了,而且那种东方个性的家庭观甚至让你感觉到是他长久持续的探索,加上独有的东南亚地域民族特征,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而这部影片导演在性的描写方面,有着不一样的改变,个人觉得这次他明显收敛多了,虽然表面上男女生殖器的暴露更直接,但已经学会了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表达作者对“性”本质的诉求,最小程度上让人少分心从而作用于剧情。
而不得不再次提到曼多萨的父亲情结或者是隐性亲母情结,因为相比两个主要母亲角色的“模式化”,其中父亲角色的多样化一应俱全:一直未出现但却影响着所有人的不负责父亲角色、影片中大姐丈夫的好好父亲形象、作为同志的舅舅同样结婚生子、还有一个让女友未婚先孕最后选择离家出走的准父亲……
这些不知道是导演自身心理经历的反射还是仅仅对社会的反映。
事实证明第一位扬名国际的菲律宾电影导演,正在快速的成长,也借由关注度的增高投资的增大,而更多的延展自己创作理念。期待看到新片《Kinatay》。
2009-08-20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八):瓷砖缝里的黑色污泥
电影远没有电影的名字和海报那么色情。电影像是一个简单的纪录片,好像没有导演安排要怎么拍,只是大家各自都过着各自原本的生活。
电影院破旧不堪,好像是大家都已经放弃了,可为了生存不得不继续这样的生活。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长长地宽敞却破旧的楼梯,约纳斯在背着书包在楼梯上跑着,这是片中唯一让我感觉到希望的地方。可是却不知道约纳斯是否能跑出这个环境或改变这个环境。约纳斯在片中的笑是唯一片子中感觉不太悲苦的。可是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有难度的。
外婆在电影院这样的环境中,还能表现的优雅,甚至有那么一刻会让人忘记电影院还在进行的不堪入目的行径。外婆是这个家的支柱,她应该是公正的,也是坚强的。要跟有外遇的老公打官司,要阿兰跟已经怀孕的”女朋友“结婚,要伙计粉刷被写的乱七八糟的墙,还不忘记微笑的对待外孙。她努力的支撑在这个家,却难挽颓势。
大姐还有干净整洁的头发,对小儿子的喜爱。其他人却像是撞钟和尚一样。混一天是一天的节奏。
看完电影我想到的是,瓷砖缝里的黑色污泥,不刻意去除掉,只会越积越多。
希望我们都不要过这样的生活。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九):圣灵
大约播到一半的地方,电影有意思起来。
ayda达问表叔,你为什么结婚。
因为想要做父亲,而且妻子爱他,他能做那个被爱的人,表叔如此回答。Nayda有些嘲讽地笑了。表叔不高兴地说你在笑我吗。Nayda说不,我在笑自己。她是护理学校毕业的,而现在却在经营一家色情电影院。
要不是当初怀孕了。她愤愤地说。
不由想到Merly。她怀了Alan的孩子,并利用这一点不断逼迫Alan娶她。她将这件事告诉Flor,终于如愿以偿。Merly最初出场时告诉Nayda,她辞去了超市的工作,不知是否想躲进婚姻求安稳。
这个国度性好似是需避讳的,Jewel仅仅是抹口红着红裙也被Nayda呵斥。而在昏暗的放映厅,平素被束缚的欲望爆炸了。鸡奸者、娼妓借着黑暗群魔乱舞,售票口的Nayda却告诉来寻找儿子的妇女:我们这里是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
这个充斥着欲望、混乱,被割裂成表里两部分的电影院,就好像管理人Nayda。她是严肃、强势的道德捍卫者,这样的她却与Ronald有着不伦关系。桌上的红玫瑰,墙壁上Nayda与Ronald的心形涂鸦,无不暗示着这点。直到Nayda与Ronald隔着旋转楼梯相视一笑,被她丈夫看见,Nayda失手将碗碟摔碎。
此时我终于理解,Nayda对着结婚照,笑容渐渐消失的理由——自身的青春让她怀恋,而相片左侧的丈夫却再再提醒她不伦的事实。
ayda的母亲Flor却是被辜负的女性。她的丈夫欺骗了她,重婚。法庭上,她的孩子们为了金钱站在父亲那边,法官判她败诉。Flor对她的大儿子说你眼里只有钱,而我不是,我只想证明你爸爸欺骗了我!
Flor是坚强的女性,唯有在洗手间,她袒露脆弱和悲伤。Flor一件件分拣衣物,干的,湿的,半干半湿的。就好像人一样。有的人如日中天,有的人即将覆没。
妈妈,你的鞋湿了。艾伊达提醒她。那是Flor很珍惜的新鞋。这个强势的女人缩成一团,抱着鞋呜咽,像个孩子。
Flor的房间里有不少耶稣、圣母像,联系突然闯进影院的山羊,仿佛某种隐喻。Nayda的儿子多次从门外窥视,也颇耐人寻味。
结尾时画面慢慢被火侵蚀,好像胶卷燃烧,似乎暗示着电影院的关闭。
《情欲电影院》观后感(十):这不是情色片,这是恐怖片
再次受不了豆瓣了,剧情简介最后一句:“马尼拉的夜空,原来对应着蔡明亮的《不散》。” 这种王家卫的调调,原来是让人很反胃的。:)
是象蔡明亮,但和蔡明亮还是不同,蔡明亮是不抒情的,或者说是不这样抒情。我觉得蔡明亮的电影是没法写影评的,要么完全进不去,要么完全出不来,很难有一个中间状态,也很难再叙述,夸夸其谈的各种腔调,对着他的电影都会失语,或者自证无聊。蔡明亮的电影是没有戏剧的,是一种恐怖电影,各种理论的指手画脚,和任何再现气氛的企图,都会显得有点太搞笑。
《情欲电影院》则明显的戏剧性,和明显的有抒情意味,比如小青年屁股上生烂疮了,但毕竟也不妨碍搞女人,用瓶子挤疮,视角带有审丑的意味。厕所漏了,满地黄水,但在太阳的照射下,竟然有反光,如大海的炫光,闪烁在不光亮的瓷砖墙面上。中年妇人一张老脸一个肥屁股,但玫瑰花也能让她焕发了光彩,对镜理起红妆,虽然等目光落到装着多年前自己青春面庞的相框时,受了惊,脸也随之落下来。一家之主的老太太,憔悴而坚毅,在大骂孙子时眼中含泪,气先是鼓在嘴里,再一下子放出来,她的确不容易。更不用说,本来片子一直有嘈杂的街景音效的,在片尾,老太太站到售票口时,街景音效慢慢被抹去了,只有挂钟一下一下地响,强效而仁慈的声音,公平而伟大的声音。再然后,这些都在烧焦的相片效果中隐去了,失去了,对话声也变形了,空洞了。这么现实、具体、琐碎的人间态,就这样被一个什么黑洞干掉了。
蔡明亮是不会这么拍的。
再提一次蔡明亮——这次看的《情欲电影院》的中文字幕,翻译得比金山还金山,直棱棱的翻译,全是书面语,而这样的电影,最忌的就是这个,看蔡明亮的电影,话是不多,可偶尔冒出的台腔,那个感觉太对了,因为听得懂,内容和状态也就一致了。哪怕一句通用的“干你娘”也是蔡明亮。《情欲电影院》,因为这个完全不在状态的字幕,我花了半个小时才进入电影中。
进去了,就不想出来了,好的电影,即使字幕被做得很烂,也会有这样的效果。《情欲电影院》完了的时候,我还舍不得它放完。如果可以,就这样一直看他们生活吧,就象看一群人在代替自己生活。
:
1,带了个政治学术小青年看,她完全不在状态,哦……这种生活图景,和奥巴马芝加哥演讲的科幻场面相差很大吧?
2,这不叫情色电影,屁股上带个疮干来干去,老弱病残的男同们互相口交,不会激发情欲,只会让人性冷淡甚至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