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22 03: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经典影评10篇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是一部由沃纳·赫尔佐格执导,迈克尔·珊农 / 科洛·塞维尼 / 威廉·达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影评(一):关于感觉的一些追踪

  大卫林奇在这部片子里是制片人,这种倒叙加上错综杂乱表达手法明显是他的。喜欢林奇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不看到结尾看不懂是什么意思,电影会先带给你的是感觉,首先你会感觉到什么,但你说不出来,直到影片结束你才明白这部片子的意思。

  为了方便叙述,我就按我自己理出来的头绪叙述吧。

  主角是个从小就丧父的中年人,有着一个因丈夫这个生活必不可缺角色缺失而过多的把自己的感情注入了儿子的私生活,这在他母亲连敲门都不会敲的情况下在半夜闯入主角和女朋友卧室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还有儿子讨厌的果冻,她也总在饭后逼着儿子吃。这个母亲不光让儿子受不了,就连儿子的未婚妻都为之厌恶

  主角是个极限激流运动者,在那次所有队员都死掉的活动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不想知道自己的极限”,那么这个极限到底是什么呢,后面主角告诉女朋友,他以后只遵循自己内心声音,那么这个声音是什么呢?这个地方林奇耍了手段,很多人一定是以为是主角所说的上帝的声音救了他一命,但这是错的。这个声音是“我不想知道我的极限”,这句话可不可以说成“我不想知道我会杀了我母亲”,这句话本身已经对主角的心理做出了判断,这个想法已经深深扎根他的脑海了,挥之不去

  从河流回来的主角开始变得癫狂,他对她未婚妻说要买对面的房子,他未婚妻告诉他这不行,因为里面有人,人家不卖,而且这也离他母亲太近。他发疯一样往下一套套房子指着,上一套不行就下一套,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潜意识里已经不存在他的母亲了,也可以说他已经下定决心把他母亲杀掉了,这样他们俩就可以住在随便一个地方了。

  我们再来看看他所迷恋的那部希腊剧。他很痴迷对吗?痴迷的原因是这部话剧正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杀了母亲,杀了这个把对死去的丈夫的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母亲,杀了这个把自己私生活彻底搅了的、把自己和未婚妻逼疯母亲。最后导演因为他不按剧本台词来把他辞掉了,他和母亲在演出的时候竟然又去看了这出戏。去看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因为他女朋友在演,也不是因为他本应该在舞台上,而是他认为这戏是他自己的戏,别人演不了。他母亲竟然也跟着去了!这个对儿子生活过于关注的母亲又一次让他的儿子感到了痛苦,他坐在那架自动弹奏的钢琴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起开头他母亲对他说的话,“你缠了我几年得到了这架钢琴,可你都不动它,架子鼓我也给你买了,可你只是坐在上面,什么也不干。”问题这时候又出现了,钢琴真的是他自己要的吗?以他母亲对他的关注程度真的是他缠了几年才得到的吗?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来考虑的话显然不是。这是母亲主动买的。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他所说的上帝。那个小食物罐上的商标老头被他称为上帝,然后在被警察包围的时候他又把那个罐子扔了出去。他在家里喊着,现在上帝走了。这个上帝是谁?他自己不清楚,不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什么,他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他称心里自己不清楚的这声音为上帝。

  为什么上帝走了?因为他因为杀掉了他的母亲,他自己的希腊剧圆满结束了,演完了。这个声音已经不存在了。在结尾他被捕的时候得到了证明,他都开始规划新生活了。他女朋友也不必在因为他的母亲而烦恼了。这就是他打电话把导演和女朋友叫来的原因。让导演鉴定他的戏剧,让女朋友不必再担心。可他自己说不出来,,只是这么干了,一切都是潜意识的表达。这就是林奇一贯的风格了。【实在喜欢,哈哈哈哈哈】

  他去新疆去墨西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摆脱他这个上帝,因为这个上帝从他很小就在他家里了。可他摆脱不了,周游世界也无法抹掉的痛苦,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他,连群山和云都在盯着他,为什么?这个地方就有一个心理情结,一个罪犯作案的时候会觉得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要干吗。再就是那个声音是他的潜意识,从很小就存在的潜意识,直到这个意识长大了,足以摆布他的时候就彻底控制了他的生活。一个肚子里有颗炸弹的人他可以去另一个地方就摆脱掉炸弹吗?很明显是徒劳的。

  在墨西哥喝咖啡的时候乐队在演奏,后面的景象音乐都很欢欣,可他一点都不开心。因为炸弹就要爆炸了,他自己感觉到了,这就是他不想知道的极限。

  他在取剑回来的途中对导演说的那段圣经

  00:41:14,080 --> 00:41:16,241

  你知道圣经上怎么说?

  00:41:16,316 --> 00:41:17,476

  说剑吗?

  00:41:17,550 --> 00:41:20,246

  操,不是。说鸵鸟

  00:41:20,320 --> 00:41:23,517

  约伯39章13节

  00:41:23,790 --> 00:41:26,224

  鸵鸟欢快地展拍翅膀

  00:41:26,292 --> 00:41:29,056

  岂是显慈爱的翎毛

  00:41:29,128 --> 00:41:31,528

  和羽毛

  00:41:31,798 --> 00:41:34,130

  是因她把蛋留在土中

  00:41:34,200 --> 00:41:36,998

  用尘土温暖它们

  00:41:37,070 --> 00:41:38,537

  当时日到来

  00:41:38,805 --> 00:41:41,296

  她高举起翅膀

  00:41:41,374 --> 00:41:44,502

  耻笑马和骑马的人

  个人觉得他是想得到一种谅解和对他宽容解决方式,这也是他希望这件事他也能这样照圣经去做,可是从孩子时候就积累的意识太庞大了,这不是他后来能控制的了。就在他要刺死他母亲的前一刻他还拿出球棒想让邻居打死他来制止他将要干的事。

  最后命案还是发生了,这是从片头就已经决定要发生的了。

  母亲死前甚至没叫没挣扎,只是说My Son My Son What Have Ye Done

  如果译成“我的儿子,你到底在搞什么”似乎更加合适。如果这么翻译的话,也把母亲这个角色从头到尾做了一个很好的终结

  最后再说下关于他叔叔的那个广告

  侏儒和大树,那个侏儒站在的地方像不像一个大树墩,有可能是暗喻他从小的生长环境对他来说已经是棵窜天大树了,到了无可改变境地

  就写这么多了,欢迎更多喜欢大卫林奇的朋友补充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影评(二):《儿子,你都干了什么》

  有的时候真的是不能比较,这部影片前看的《黑天鹅》,什么是真正令人着迷的表现方式,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给了答案

  虽然片头一开始就打出大卫·林奇 David Lynch的名字,但除了不少他作品中的面孔外,影片最多有点他早期电影的些许影子,而和如今的他已经没有什么多大交集了。所以这部影片,个人觉得还是属于德国导演的。

  赫尔佐格在影片中完全用的最传统的叙事主线利用无止尽但却又顺序的闪回组织主人公的内心轨迹。令我喜欢的是每次闪回基本都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而遍布世界各地也是赫尔佐格所擅长的。

  只可惜,影片只有一个半小时,还没过足瘾就结束了。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影评(三):《我的宝贝崽,你都搞了么野》:弦拔怒张

  当两个怪老头碰在一起讨论这个剧本,

  场面一定欢腾到我们无法想像的地步

  关于拍摄瞻妄和偏执的cult电影多了去了

  可是如果从儿子受不了母亲的溺爱的角度

  这绝对是个一般人不敢碰的题材

  故事说的不好会遭天谴的

  可是这两老怪把戏剧化和舞台效果弄的那个叫人揪心

  我最后被那个警察迎接火鸟的镜头笑翻

  这种心理解构的场面亏他们想的出来

  一群鸟,还是一群鸵鸟

  那个被男猪手抛弃的支在树头的篮球

  结尾处得到了新的“主人

  这种悲剧依旧会上演

  谁让普天之下情伦无常

  此片劲爆但不显,绝对值得细看

  个人评分:9.0分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影评(四):【《My son , what have you done》--母亲的声音

  大卫-林奇监制的电影,影片诉说有关“心里的声音”。这种声音,从电影开篇到结束贯穿其中。开篇时,火车行进发出巨大轰鸣的噪音:火车与铁轨摩擦的声音、鸣笛的声音,在这个相对静止的镜头里穿梭。空旷的镜头里,充满了火车的飞驰和噪音。这一切又看似和谐原本空旷的镜头:飞驰出一列火车把蓝天黄土地一分为二,以蓝天为幕,演员的名字跃上蓝天。这一刻的出现,我就知道这部片子不是恐怖片,忐忑的心可以放松

  我不想在这样一个阳光相对灿烂的早晨看一部压抑得能令人呕吐的片子。我的思维刚运转到这里的时候,镜头切换到行进的汽车里,两个当地巡警在警车里滔滔不绝的谈论,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出现,从始至终贯穿着此片。

  导演告诉我,男主角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这声音我猜测出现过三次。这心底的声音是倾诉的呐喊、撕裂的呼救、平静的宣泄。这声音,无所畏惧陪伴敏感寂寞人们

  一、倾诉的呐喊

  马克从秘鲁回来和同伴在河边谈论漂流的事情,他沉默着仿佛在思考,镜头从全景慢慢推进到马克的脸部特写,他痛苦的思考伴随着大提琴协奏曲低沉、压抑、撕裂的声音。马克,一段近一分钟的独白宣泄着他隐秘恐惧,他拒绝了同伴说自己不会在这条河漂流,不会去送死,自己心底的声音告诉他不应该去,一段类似于怒吼的呐喊声音打破了大提琴的低沉,隐约能听到高昂亢奋的呐喊。这是这段声音第一次出现,在马克即将处于危险的时候及时提出警告。这段呐喊似的伴唱,阻止了马克送死的行为。马克的独白说,这是他心里的声音,他要战胜生命里隐秘的恐惧活下去。同伴死了,马克活着。各种幻听、幻想开始一层一层剥开,暴露出马克的生活。他女友的诉说、戏剧导演的诉说,看似平静的抽离出马克的生活,排序出马克两年前从秘鲁再回到家之后的种种不正常行为。

  唯一没有被诉说的影像,是一段马克和他相依为命母亲的对话。母亲说钢琴、架子鼓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买回来了,可是你都不曾用过。马克坐在架子鼓里说,那是你觉得好所以买给我的,并不倔强也不委屈,有点孩子气般的撒娇。母亲的形象突然强势的出现,在警察调查案情的时候母亲被包裹尸体快速的在镜头前晃过。躺在血泊中被白布包裹的母亲和这个穿着精致强势的,站在钢琴旁质问儿子的母亲强烈对比着。这样的母亲为什么会被儿子用剑刺穿而死?这个问题质问着我。

  二、撕裂的呼救

  两个叙述者交替的排列出,马克和母亲的关系。母亲一次又一次出现在马克和女朋友的卧房,自制饼干、助眠葡萄酒,一个长达30秒钟的镜头的母亲的脸上停留。从马克女朋友出发的反打镜头,母亲的面部表情复杂意味深长昏暗灯光打在母亲沟壑丛生的脸上,每一个表情都是一个长长的句子。唯有母亲的目光明亮如炬,不闪烁、不迟疑坚定如她对儿子的爱。这位母亲、这个女人如此孤独,她复杂的表情、她坚定的母爱。她的声音:“My son what have you done?”是她垂死时的挣扎,她坚定的爱在那一霎那还在吗?

  当警官告诉马克的女友,马克刺死的不是邻居而是马克母亲时,这个年轻的女人脸上有一丝隐约的喜悦。她平静的可怕冷漠异常对待自己男友刺死亲生母亲的事实。她大段叙述着和男友母亲,这个死者矛盾。一场不愉快的晚餐,母亲让马克多吃一点担心马克吃的太少,接着逼儿子吃不爱吃的果冻,强势的母爱却最容易得到满足。母亲看着儿子亲自给她成果冻,又是一段精彩表演。母亲面部的表情充满喜悦,儿子这样一个简单举动都能让母亲喜极而泣。当母亲看到儿子和女友亲切愉悦的交谈时,一丝隐隐的醋意就快要爆发了。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更何况这个一辈子只有儿子的老女人。母爱,是她生活的全部。

  她死了,在儿子的剑下。低沉大提琴的伴奏下,远传又传来高亢呐喊的声音。警官拿着披萨走向车库越走越近,呐喊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昂,声音若隐若现危机潜伏在马克周围。仿佛又是警告,这低沉的伴唱总是在马克身处于危险时出现。警察远离车库之后,那个呐喊的声音也随之被淹没。马克,安然无恙。那伴唱如琴弦断裂般,撕裂一样的呼喊,马克小心!这是母亲死后依然安在的灵魂对马克的眷顾,被自己儿子刺死的母亲,依然无畏的奉献着自己的母爱。

  三、平静的宣泄

  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我?

  为什么群山都注视着我?

  为什么云层也俯视于我?

  为什么所有人都盯着我?

  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我?

  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我?

  心里的另一个声音,原始般的呐喊,开始浮现于镜头之内。不再若隐若现,伴随着这个声音镜头感开始变得丰富。从正打镜头到反打镜头,从长镜头切换到一个遥远又古老的民族聚集地。一个接着一个的特写,那些至诚的教徒的脸。随着马克的主观视角推移,整个画面里充满了灰色的脸、沟壑的皱纹、花白的胡须。镜头旋转推移到马克的脸,整张脸的特写从狰狞疑问到恢复平静。原始的呐喊,心里的声音肆无忌惮的宣泄着。

  马克在问自己为什么杀了母亲,那个声音在质问他。母亲的影像又出现了,她被杀害的过程平静安详。母亲早就有所预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没有尖叫。寂静的能听到,利剑刺穿她身体的声音:儿子,你做了什么啊?

  那个心里的声音,再也不会出现了。

  片尾的女人和孩子的形象出现在“上帝之城”的城外,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依然是和谐的影像。导演平铺的展开这个故事结尾,静止的依然静止,刺耳的仍在刺耳。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影评(五):割裂感

  本片的情节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圣地亚哥的男子经历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神奇事件,一个怪念头导致他残忍的用刀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赫尔佐格表示:“我一直以来都想拍一部恐怖电影,但是不想表现为鲜血淋漓的斧头和铁链那样。而希望观众从中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摘自豆瓣简介

  在我看来,赫尔佐格表现的根本不是恐怖,而是神秘主义,估计这也是让大卫·林奇担任制片的原因。通过希腊悲剧和现代故事的对照,达成一种神秘主义的连结和印证。很多电影都有类似的尝试(比如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的就是波兰斯基的《第九道门》),赫尔佐格并没有拍出许多新意。

  不过赫尔佐格还是在这部电影里注入了他强大的个人色彩。首先是密集的、怪异的音乐,我猜想导演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一直跟随男主角的那种inner vioce,但音乐明显已经喧宾夺主了。其次是赫尔佐格标志性的符号式人物——侏儒骑在世界上最小的马上,被比侏儒和马加起来还要高的公鸡追赶——从这个意象,可以和赫尔佐格以前的许多电影产生对照和联系:侏儒可以联想到《流氓侏儒》里癫狂地释放与反抗的侏儒(不过本片的侏儒非常的文静),骑手可以联想到《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里豪泽尔被抛弃前父亲教给他关于骑手的话,公鸡可以联想到《史楚锡流浪记》里跳舞的鸡(动物一直是赫尔佐格喜爱拍摄的对象),而这个意象的讲述者,则是《蓝星人怀乡曲》里的外星人。而且,这个意象与导演以往电影的连结对照,和男主角弑母与古希腊悲剧的连结对照,形成了一个并行的对比,这种对比非常有意思,仿佛文本自身产生了意义。

  说了这么多,我不得不残忍地说出“但是”。但是,配乐和符号意味甚浓的意象,让影片产生很强的割裂感。反复出现的、没有预兆的闪回也在不断加强这种割裂感。割裂感带来的伤害不在于故事主线不清晰(这根本不重要),而是在于让电影的表达变得含混不清,没有赫尔佐格以往电影里那种浑然一体的力量。这大概是年龄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吧。当然,年近七旬的赫尔佐格还能不落窠臼地创新,拿出一些锐利的东西,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儿子,你都干了什么》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