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鸡毛掸子》是一部由梦继执导,寇世勋 / 潘虹 / 霍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情分,也是恩怨一场!”这是《行走的鸡毛掸子》中蒋克儒的一句台词。蒋克儒在剧中先是一个军营的副官,本也不是香木镇的人,后来在山上落草为寇。
如果我们这里提及亲情、爱情和友情,在《行走的鸡毛掸子》中这些情分就是恩怨,错综复杂的恩怨纠缠。
残缺的亲情
耿佩奇(寇世勋饰)的太太周淑娴(潘红饰)出场没多久就被蒋克儒给毙了,后来的太太是鸣凤。所以耿家父辈和两个儿子之间的亲情在剧情没有发展太多的时候就断了,看似完整的大家庭留下的是残缺的亲情。
鸣凤随母亲改嫁,母亲遭不幸。每况愈下的鸣凤被旅长的副官蒋克儒爱慕,在命运连续下滑的时候有了一线曙光。后来她到香木镇投奔表舅白镇长,经过一番小的波荡之后就到耿家大院做太太了。
郭红笑在香木镇有一家烧鸡店,带着女儿三伏。这也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残缺的亲情由郭红笑对女儿的宠爱弥补。
错位的爱情
从那年春分开始耿家的三庄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姻缘。耿老爷娶了鸣凤,因为先去的耿家太太为了耿家的掸子要求这么做。耿汉良娶了三伏,因为耿家的掸子要求这么做。耿元良娶了秀雨,同样是为了耿家的掸子迫不得已。
经过一些事情之后,偶然结合的男男女女也都培养了出乎预料的爱情,是不是真的日久生情值得怀疑!极有可能是之前并不了解一个人,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会走到一起,机遇和命运的安排让有缘人走到一起,居然促成了一段佳话。
轮空的友情
在《行走的鸡毛掸子》中,并没有太多真正的友情的叙述。
如果蒋克儒和他手下的一干人马算是兄弟情深的话,这可以笼统地归为友情。显而易见,他们的角色在剧中是被定位为土匪,是为了生计走到一起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其次才是患难与共的友情。
如果郭红笑和耿佩奇除了亲家的关系之外还有几分友情的话,那也是不平等的处境。耿老爷是香木镇的大户,所有与他来往的人都没他富有,也没他有声望。因此这样的往来就是不平等的关系。但是耿老爷有把柄落在郭掌柜手里,所以也被对方将了军。
《行走的鸡毛掸子》影评(二):耿老爷和耿太太之间,让人爱又敬重,同框看见就欣喜爱重,另,真心不喜乱入的明凤婊。
看第一集,万分喜欢,尤其是耿太太,说不出来哪里好,就是牵动着你的心绪。结果后面就看到了明玉,真是万分万分讨厌,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己惹的风流债没他妈本事抗,多大点破事害了人家一家子。麻痹蒋你不愿意,就那么上赶着去耿家当小妾。耿太太派人送她和郭一起走的时候,还一副楚楚可怜不断回头,耿家在当时跟她有什么关系吗?死活赖上了。动不动一副委屈的样,一点破风流债不仅害了耿家,还他妈害了蒋,蒋也是,还不如看上郭家女儿呢,看上那么一个莲花婊。或许世道就是这样,十个明风比不了一个耿太太,可一个明风就能死耿太太同镇上两个人,或许她没错,但终归让人无法喜欢,毕竟,让人发出英雄总丧于小人之辈的慨叹,终会让人心不平。所以做女子,好就好,坏就坏,切莫做个上不得台面的可怜婊货色。
:不知为何,耿老爷和耿太太的互动,那么和谐,让人喜爱又敬重。
《行走的鸡毛掸子》影评(三):鸡毛掸子也有了自己的传奇
《行走的鸡毛掸子》主演是台湾的老演员寇世勋。百无聊赖瞄一眼见是他的戏,当然还有一个潘虹,都是我喜欢的年龄角色,就对这部初看名字莫名其妙的电视剧耐心消磨下来。记得多年前周迅初见功力的《橘子红了》,寇在里面扮演的也是一个乡绅的大拿,那一脸的皱纹和肃清极了的神情是他演这一类角色连拿捏都不用的经典外形。有趣的是,这位过了知天命反越老越红的人,一出场,往那儿一站,简直不用什么特殊的动作表情,就勾勒了角色的大部分内容。从《一剪梅》的青年长工赵以俊到《刀锋1937》的江湖大佬庞德,这里面除了时间的跨度,更多的是沉淀下来的人身经历的积累。他的戏必看,和王志文、孙红雷一样,身上都有一种男性的霸气,锐不可当。
香木镇的鸡毛掸子未必真的演绎过一场精气神和掸子传奇的故事,但饱尝里面几位人物的剑光丽影,就不去理会它要刻意表达的什么主题。所以,现在看国产的电视剧,根本不去管它主旨的牵强附会,只要语言和人物表演不让我觉得太难受就行。如《你是苹果我是梨》,连台词都听了别扭,更不要说演员没什么个性特征,根本没兴趣看下去。
《行走的鸡毛掸子》影评(四):观后感
讲述在民国期间,围绕耿家的绝技-扎鸡毛掸子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再好的技艺,扎出来不过是个鸡毛掸子,却被奉若神明;十里相亲每年春分都要“朝拜”;
但即使是鸡毛掸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当受到现代文化猛烈冲击时,也要对其保持起码的尊重;
-这是对现代文化敲的警钟
耿老爷是个好人,也有一手的好技艺-扎鸡毛掸子,但是不会持家导致家业败落,却死要面子,硬讲究“出掸”排场;与耿太太的矛盾不断升级;
耿太太也是个好人,辛苦操持家务,为了耿家鞠躬尽瘁;苦劝耿老爷世道变了就应该放下面子,踏实做人;但与耿老爷30年的相濡以沫最终还是败给了不同的价值观
耿大少爷是这个家中最累的,耿太太去世后变得更加艰辛;始终与父亲保持高度一致,似乎从不考虑“why";终身大事也是”任人摆布“;
耿二少爷是这个家中思想最自由的,受过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敢于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虽然爱的人最终成了”嫂子“;妻子也是没有感情基础的陌生人;4人最终还是找到了合适的相处方式;只要良好的沟通感情是能慢慢培养的;
三伏,秀雨,明凤就如耿老爷最后说的”你们都是耿家的好女人“,她们各自有着不幸的遭遇,却都深明大义,能顾全大局;
当小少爷出生后,杨姑抱着小少爷,随意的拿着当初每年被奉若神明的鸡毛掸子;出了耿家大门,吃惊的看到相亲们依然在期盼”出掸“;但是语气中少了些许崇拜,多了几分温情;苦守的秘密终于可以放下了。
-或许这是最好结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