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8 02: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

  《自杀现场直播》是一部由阿努沙·里兹维 / 马哈茂德·法鲁基执导,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 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 莎利尼·瓦察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一):《自杀现场直播》:当自杀成为博弈的工具

  哥俩儿赖以生存的自家农用地要遭到拍卖,眼看着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偶然听说只要自杀就会得到政府的十万补偿金,这终于让哥俩儿看到了生的希望和信心经过反复定夺谁去死之后,哥俩儿开始了“自杀的历程”。可天有不测风云,正赶上两党大选白热期,自杀却成为了不那么容易的事。不仅所有新闻媒体云集家门等待自杀现场直播,连武警部队也全副武装全天守候随时待命。因为他们的“自杀”已经成为了一场政治较量

  整片都充斥在黑色幽默进行,而缺失惯例的大场面的爆歌劲舞,中规中矩的讲述了一把剧情片,才使得影片控制在两小时以内,而不是具有代表印度电影特色的两个半时长。最值得一提的要算制片人阿米尔·汗了,如果看过《三个白痴》和《地球上的星星》就一定不会对他陌生。就是那个帅气眼睛大大个子有点矮的具有多面才华的阿米尔·汗,这次又深挖出印度的人文特色影片。

  要说了解现代印度的贫穷应该是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开始的,但观看到此片时,还是产生触目惊心感觉。在一片不毛之地存在茅草的土坯房中,还要受到种种的蹂躏压榨。当各大新闻媒体齐聚院中等待自杀现场时,很有种米国人在非洲的感觉。难道这就是号称民主国家人家民主都是为了脱贫,可现实情况好像没有被改变太多。或者他们也在走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路线,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二):刺痛媒体人神经的黑色喜剧

  这是一部太过多细节线索的黑色幽默片,太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刻画,让人无法再冷静下来细细在回味一次这部片子,现实太残酷,人们冷漠是非公正已经没有了绝对定论……

  故事主人公纳塔,大概对白最少的电影主角了吧,在影片中只是畏畏缩缩的躲在角落一端。平时都是由哥哥代替他发言,由哥哥替他决定任何事情,他就傻傻生活着,就连要自杀了,也能唱得出情歌,踩到狗屎了,还能笑得出来。这样单纯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个要自杀的决定竟然上了新闻的头条,惊动了总部长,甚至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的政策。可是这一切由于自杀引起的浮华闹剧,最终还是一片浮云,喧哗过后,连回音都不剩,就这样消失了。

  从纳塔决定了要自杀的消息由《人民先锋报》的地方记者勒凯什开始报道,并且提供给印度电视台著名女记者作为独家报道开始,媒体就完完全全加入了这场收视率竞争游戏。在印度电视台的报道出来之后,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主流的媒体全都涌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小镇,聚集在了纳塔的家门前。可笑的是,每个媒体都在现场报道着他们眼中想要吸引观众眼球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看图说话,自己胡乱添加注解——目的只有一个——收视率。就像凯勒什看到有个贫困农民最终被饿死了,开始疑惑,媒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子直播报报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真正的挽救纳塔?还是通过纳塔挽救和他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农民?还是根本为了吸金而日夜不眠不休的收视率?

  有谁会想过,一个贫困农民的自杀的现场报道,竟然会演变成一个村庄的谋生方式,甚至当地的人们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收入幻想经济会因此发展起来,自杀现场被弄成了节日庆典,除了纳塔的妻子,没有人真正为纳塔生死未卜问题感到悲哀……

  究竟媒体的责任是在报道披露真相,还是追求真相背后的结果?是为了报道而报道?还是为了报道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著名的秃鹰与女孩的问题一样,我们到底是需要伸出手拯救那个少女?还是在一旁冷静的拿摄影记录下这一切。如果说我们报道的事实,可以拯救一批人的话,那么牺牲掉的这个人,就正的死的重于泰山了吗?我们是谁?不是上帝的我们怎么能够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价值?怎么能够评论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死?是不是他的死,能够拯救别人?如果他的死真的能够拯救他同类们,那么就一定要牺牲掉他吗?这是一个永恒探讨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是自私的,其实我们早就做出了定论,却在假装矜持的表示说这是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其实道理有多难?如果连你身边的伸手就能拯救的一个人你都不关心,不拯救,你怎么能期待你的报道出来以后,一定能够拯救其他人呢?凯勒什开始怀疑,为什么那个饿死的农民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他的生命就不值得报道了吗?为什么大家只关心纳塔的死活?那个女记者很明确的就指出了,因为收视率说人们喜欢看到关于纳塔的新闻,所以只能报道纳塔的。所以最终,是不是还是小梁哥的体会才是最正确的:“观众们,请你们放下你们手中万恶的遥控器。”

  突然想到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因为人们喜欢看,竟然就这样愚弄了楚门一辈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他出演了一出真人秀。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是幸灾乐祸别人的问题,还是管好自己好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好奇与猎奇,让多少人上演了这种闹剧似的真人秀?我们看过瘾了就换台走掉,可是当事者呢?他们得到了什么?

  纳塔和哥哥幻想因为纳塔的死亡能够得到一笔抚恤金,可是最后纳塔却被判定为意外身亡,没有抚恤金。他的妻子问得很好,现在把纳塔都弄死了,可是结果却连一笔钱都没有。至始至终,他们只是这场新闻竞选游戏里面的棋子,被迫的承受着每一步。

  将军一句话,千万将领前仆后继的等着去死……

  执行者与管理者

  是接受命运,还是无力的反抗

  政治就是一场权力阴谋

  80/20法则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义务

  周围的人对于自己身边朋友生死的态度(虽然很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

  旋风一样的出现,残云卷落叶一般的离去

  明明是故事的主人公,到最后结局落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画。

  我们最后所拥有的,只是我们的躯干。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三):乌合之众构成的失败社会

  一开始就不喜欢纳塔,长得真的很抱歉,而且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实在废人一个。妻子说得很好“你活着的时候没什么用,死了又有屁用”

  影片开始半个小时,被不断出场的叽里呱啦的人物弄得头脑发昏,开始怀疑为什么这个电影有豆瓣7.9分。

  从记者报道开始,越发对剧情了解,纳塔畏畏缩缩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很好。印度的很多电影真的让人对这个国家深感痛心,两个四肢健全的人每天想着怎么捞腐败傻逼政府的钱,脑残政府和帮派整天搞斗争,出台各种名目的智障福利,条款骗人民,媒体带领一群乌合之众玩得high起,却并没有关心真正发生的问题,勤劳老农民的死真的让人心疼。。

  最后,应该是正直的记者被炸死了吧,发现问题的人死亡了,这个国家还会困顿跌落下去。而最后大批记者离去留下满地垃圾,和妻子与兄弟对话内容又一次讽刺了这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社会,这个需要证明证明你很贫困的社会,这个由一个个没有梦想,头脑发昏的人组成的社会。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四):农民,记者和政客

  起先是看到介绍说这一部是打败了《three idiot》被送审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才下的电影,分类是喜剧/剧情,以为是一贯的搞笑之作,看完却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抛弃了宝莱坞惯用的大型歌舞,没有城市高楼琼宇,有的只是黄土荒川,贫穷而卑微的生命。

  农民,记者,政客。是电影里的三个主要群体。农民因为太穷付不起贷款,随时都冒着将他们的土地赔给银行风险大地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中有人自杀,那么政府会为相关的存活者提供经济支持。本只是一个家庭选择,因为记者的参与被改变了。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轰动,大批的媒体开始涌入这个贫瘠的小村,绕着他转,嘴里编出些不着边际的话。政客在他身上看到了利益,他们去拜访他以获得关注获得支持。连nathan家里的孩子都在问他,你什么时候死,如此卑微的生命,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发生着,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着。很敏感真实题材,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也仅此而已。想到前些年的新闻,“2009年夏季,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迫采用“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确患有职业病,终获60万元赔偿。”当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媒体记者的围观,专家说《职业病防治法》有漏洞,急需修改。可是两年过去了,有改变么?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凤凰网2011年4月13日的报道,依旧出现了“尘肺病人单位改制无相关证明难索赔 欲开胸验证”的新闻。而这次,媒体不再围追了,因为这是老问题了,不再吸引公众的关注,他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药家鑫”,而这位农民工未来,谁来关心。

  不想说的太多,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五):自杀现场直播:我们有何资本嘲笑印度?

  这是我最近看的第三部印度电影,有趣的是,这三部均与阿米尔·汗有关,《三个白痴》与《地球上的星星》都是阿米尔·汗所演,后者还是他所导,而这部《自杀现场直播》,则是他制片。前两部影片的背景是城市,那是一个与我们印象中所不一样的印度,干净、现代而富于都市感,同时紧跟着世界的潮流的印度;这部影片的印度就与我们所期望的印度一致了,它的背景是农村落后而贫穷。现代的印度让我们震惊,觉得不可置信;而贫穷的印度则让我们大舒了一口气,觉得印度也不过如此。其实这三部电影所反映的,都是真实的印度,是一个具有多种视角的印度,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现代与贫穷共存,并不奇怪

  然而,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这里。也许作为电影的制作者,他只是想真实而深刻表现印度的现实,农村的贫穷,农民生活的悲惨政治家的作秀与媒体的无聊,这是导演提示的。不过,作为一个与它相邻而又有着微妙心结国家的国民,在观看此部影片时的所关注到的,除了印度农民的贫穷之外,更多的却是影片中所展现的印度国内政治,这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政治,以前我们只是通过新闻而知晓,现在却通过一部电影,将整个的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自杀现场直播》讲述了一个荒谬而又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农民由于破产而欲自杀而博得赔偿的故事。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稀奇,它可能发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每年都有许多的农民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而自杀。它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此之多的自杀事件未有人关注,而一件事先声张却未发生的自杀,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并酿成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这并非因为自杀的农民很重要,而在于他想自杀的时机很微妙,当时正是印度大选之时,媒体的关注,让这个事件持续地发酵,引发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

  提起印度的政治,国人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自豪感,认为印度的政局混乱而无序,并将印度与中国做比较,把印度看成了民主制度的失败,并沾沾自喜于中国并未采取如印度的制度,所以取得了成功具体到这部电影,也有人在影评中称,印度的的民主是个笑话

  印度的民主真是个笑话吗?恐怕除了国人,世界上还真没有多少人敢于这样看。这是全球人口都多的民主政体,民主制度从独立之时起,至今也实行了六七十年。印度由于经济、文化宗教因素,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尽管走得很艰难,却也很坚实。虽然有不少的波折,但却出现过大的政治紊乱。随着民主制度的渐趋成熟,印度国内政治上也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得也越来越快。相形于中国这几十年,印度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社会的动荡也少得多。

  《自杀现场直播》中对于印度的政治,虽然抱持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印度民主的形态,亦够让我们惊讶的了。一个扬言自杀的农民,能够在印度掀起如此大的声浪,能够改变整个的政治生态与大选的走向,能够引起整个印度媒体及民众的持续关注,只能说能够容忍这种情况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极权与专制的国家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可以指责那些政客们的作秀,不过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底层民生的作秀,总好过对于普通生命的麻木不仁与鄙视。我们也可以对于媒体的兴风作浪与大肆炒作大不以为然,不过这种对资讯开放,对言论宽容,总好过让媒体整齐划一让整个社会喑然无声的做法

  当然印度的民主并非完善特别是与欧美成熟的民主制度比较,在很多时候还处于幼稚时期,还有许多的改进空间,就如这部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不过最少在这样的政体中,已经有一种多元化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主张都有自己表达的渠道,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均可在整个社会得到回应,不论所代表民意多小的政治团体,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里,表面上看乱哄哄的一团,实则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行其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会上互殴的场面,我们总是嘲笑着说,这就是台湾的政治乱象,看看这就是民主带来的结果。其实能够在媒体上看到这种为政见而互斗场面的民众,相形于那些只能看到众口一词和谐场面的民众来说,真是太幸福了。

  借用肯尼迪的一句话来说:“自由有诸多困难,民主也并非完美”,对于印度的民主来说尤其如此。不过至少在印度这样的社会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总有人在聆听着你的意见,社会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人们不用采取激烈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媒体总是适时地出现,没有谁敢去让别人封口,各种的利益团体能够在混乱的互动之中,达到一种平衡。看看我们这样脚底下有熔岩在奔涌的社会,不知要平和多少?

  认真地对比一下中印两国,看看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去嘲笑印度,去嘲笑印度的民主?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六):新闻分角度来看这个电影

  昨天跟一个同事聊天和他一起探讨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他给我举了个例子,日本发生大地震,大批中国记者跑去做采访,问的问题不外乎你家到底死了多少人,以及你现在目前的感受是什么等等这些之类的问题。我同事一直认为中国记者太没有职业道德,人家都已经处在了极大的悲痛之中,还要在进一步的刺痛他们。从上新闻课之初,老师就跟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也只能表示很深的同情。但是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这又是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如果等人家过了好久之后再去采访,等他们心情平静了才去采访,这一方面会丢失宝贵的时间(对于新闻来说时间意味着生命),另一方面被采访人地表现出来的悲伤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永远是记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只能说你选错了职业。

  今天一大早看了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看完之后心里说不上什么可能对我上面提到的问题给了一个更好的解释。一个因为生活所迫偶然间听说到只要自杀就能获得大笔钱的农民,没想到还没有自杀就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由此引来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大选也有可能因为自己而改变大选。同时各种媒体充斥着大量的报道,可笑的是连主人公失踪前拉的屎都要有请专家来检验,从中得出某些关于此人的猜测和去向。这真是一个极大地笑话,常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我们经常采取的手段,只不过“屎”换成了另外一种线索。影片最后主人公被误以为意外死亡,这时候媒体纷纷撤离,留下的仍然是这个破碎的家庭以及腐败的社会。

  接下来是一小段对白:A是电视台的知名女主播。B是一名有点良心的小记者(他的性格注定也只能当小记者)。

  为什么n(主人公的名字这里简称n)对我们这么重要

  A一个农民想要自杀因为他欠了债,你认为这不重要

  是重要,但是这个村子里还有其他农民,难道他们不是同样重要吗

  A你这不止是要放弃报道而且还要转移话题,这样不行。你要继续跟踪报道直到得出结论。

  这个村子里有另外一个农民,他的土地被拍卖了,所以他就挖荒地的土去卖,他的劳动大概能赚20卢比。

  A你的重点是什么

  他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坑里。人们说他是饿死的,这就不重要吗

  A好吧如果这能让你高兴,我会派个记者给他做个专题节目(很不屑的口气)

  但是他死了

  A让我解释给你,调查表明我们的观众只对n(男主角)感兴趣,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是第一个要自杀的人,你知道这多重要吗?

  找到n就会解决问题吗

  A不,不会,不会有任何解决方案。有人选择成为了医生,有人成为工程师,我们是记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你不能处理那你的职业是错的。

  很简单的几句对白,我认为值得我们学新闻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那只能放弃这个职业,我选择了放弃。我也希望想从事新闻的时候应该好好看看这个电影---《自杀现场直播》。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七):工业化进程中的印度农耕挽歌

  《自杀现场直播》避开了印度电影中常见的歌舞升平和主题先行,以讽刺喜剧的面目冲奥,也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影片中有穷乡僻壤,也有灯红酒绿,有包袱笑料,也有血泪唏嘘。直到这出荒诞闹剧以意外收场,人们仿佛才重新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干嘛,电影也终于坦白说自己要干嘛,而留给荧幕前的人的思考空间可以说绵延广阔。

  政府答应给自杀农民以经济抚慰,一项不可思议到引人发笑的政策揭开了这场闹剧的序幕,不知道这个灵感与中国黑煤窑矿工有无干系。天下各地各色人等集聚Natha家里,一时间这位走投无路的农民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Natha的庭前屋后从未有过如此场面——媒体日夜守候,大人物络绎不绝。这其中,有人希望Natha履约自杀,有人希望他改变主意另谋出路,更多的人是观望。并非观望Natha最后有何出路,而是观望他到底自不自杀。所以,当Natha以谁都没想到的方式意外身亡时,无疑让众多看客大失所望——人们希望他活着或者自杀,却没人盼着他死于事故。也就是说,人们从Natha身上看到了没兴趣看到的东西,却最终没有看到任何想看到的结果,正如车马纷纷离去时的失落。没有人关心Natha这个人,大家关心的只是Natha自杀这个事件是否会出现,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孔乙己》结尾处掌柜反复重复的话:“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片中颇具行为艺术气质的刨地老汉,可以看做是农耕社会的一个标志。他面朝黄土、背朝青天,刨出一具足以埋葬自身的深沟,而他本人也最终死在了出卖土地的路上。显然,这位老汉是一位极端象征性的角色,现实中没有人会买他刨出来土,他大概也不会没日没夜地刨到自己不见天日。这是一个典型的“土里刨食”的农耕形象,而他的命运也恰恰预示着整个农耕文明的归宿,这看起来是不可逆转的。当一心想要从业媒体的年轻人持续关注这位老汉时,当然遭到了前辈的训斥:媒体关注的是新闻价值,不是孤立的人。所以尽管Natha尚且安然无恙而老汉已然驾鹤西去,媒体也不应该有任何兴趣关注这位老汉。年轻人可以无奈,可以不理解,但前辈所言确属事实。这里面没有人有错,如果说有不尽合理之处,也只能说工业社会生来如此,追逐效率是工业化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泯灭人性也是工业化与生俱来的弊端。Natha的大便拥有老汉生命所不及的新闻价值和公众关注,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的荒诞。

  片尾字幕:“1991-2001年间,印度800万农民离开土地。”工业化进程中,农民的处境尴尬而艰难,印度甚至出现大规模农民自杀潮,他们注定是这个过程中遭难最多最深的群体。未来的工业社会或许安逸遍布,而此刻的转型犹如巨轮掉头,必然出现无数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影中呈现了Natha自杀现场直播过程中社会各色人等之百态,也借美女记者之口诉说着无奈——没有解决方案,你只要做你该做的。这部电影会引人苦笑,却不会让人开怀大笑;会发人神伤,却也难以失声痛哭。它就像这个转型社会一般尴尬、棘手、却又动弹不得,这是一曲献给工业化进程中的农耕印度的挽歌,也是对现代印度的一张积极却并不乐观的描摹。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八):印度失地农民与自杀,其实是个喜剧

  之前刷微博看印度电影有推荐,今天在优酷上看了部电影,制片人是《三傻》的主演和导演阿米尔汗,很喜欢的演员和导演,片子都很有喜剧风带着深度。剧情很有意思,印度失地农民和自杀这两者组合在一起,自杀只是因为听说政府会给自杀农民一笔赔偿金,怎么看都像天朝被逼上访的剧情,但有意识的是剧情关注不是农民身上,而是靠媒体和政府选举这两者来推动剧情发展。媒体是如何制造和运作新闻,其中很多镜头很有喜剧色彩,充满反讽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报社小记者看完村里另一个农民死了后很困惑,质问一起的电视台女主播,为什么不关注下其他的农民,他们就没新闻价值么?一下子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再加上最后结局,自杀的这家并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所以显得更有现实讽刺。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九):沉重的幽默

  当纳塔由于家庭债务被哥哥忽悠得打算自杀以换取政府补助时,所有的人都来了。媒体忙着抢收视率,反对派忙着批评,政客忙着推卸责任,所有的人都在从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东西,甚至连纳塔的儿子都在期望父亲的死能圆自己当警察的梦想。

  但是没有真正关心纳塔到底要什么,更没有人关心像纳塔一样生活窘迫,默默的在劳作中死去的人。

  阿三的电影确实不错,刻画出一场极其生动的人生秀,其实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家又何尝不有?

  可以解读的很多,媒体对于新闻事件嗜血的狂热以及对于缺乏新闻价值事件的冷血,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卑微,各种不同体制下相同的农民的命运……

  无力改变什么,只有一声叹息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十):生无所谓,死无所惜。他人地狱。

  我们只是尘土……在政治、新闻和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在贫穷面前,连亲情都显得一文不值。当可怜的纳塔从没心没肺变得心事重重,最终成功逃离这癫狂的一幕时,我为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杀案,一个不小心中了哥哥的阴招而鼓起勇气宣布要自杀的人,一场荒唐的黑色喜剧。其实我们和Aamir Khan饰演的小记者一样无力解决什么问题。

  它是好电影,在贫富差距令人堪忧的印度,至少还有可以客观地展示这种客观真实的自由。

  Aamir Khan真是帅得很哪,这个集乐天、幽默、悲悯和窝囊的角色被他寥寥几个画面刻画得很真实,随着最后那一声爆炸意外挂掉,死得真冤。

  ——“纳塔到底是死是活,他的家人到底会不会得到10万卢比的赔偿,一切都是未知,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消息。”——美女主播声情并茂地解说;

  ——“这是个令人绝望的社会,纳塔作为一个普通的贫穷农民,连自杀的自由也没有,观众们,他最后却死于一场意外。这里是**电视台,正在为您现场直播。”——大胡子记者忧国忧民地播报。

  沉默的纳塔木然地坐在某建筑工地的壕沟里,满脸尘土。生无所谓,死无所惜。他人地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