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是一部由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茹扎·达吾列提 / 法蒂哈·马力克 / 阿力木江·吐尔斯拜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鲜花,这个名字并不符合影片的名族风格。哈萨克,很陌生的民族,生活在边疆草原,冬不拉和阿肯,整个影片给了我全新的异族风貌。厚厚的雪、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的鲜花点点、策马、歌声。。。。我们对西北草原的所有向往,它都有。影片在优美的风光里讲述着现代对传统的侵袭,一个女子对传统的坚持。
影片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现状的影子。不仅在边疆,纵便是在江南的农村,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危机。如何保持古老的传统,如何融入奔腾的现代?我们常常在各类文字、各种荧幕上看到很多人对此的探讨。矛盾的《香市》就是其中之一,当然,香市 所表达的主题完全不同,不过我们倒也可以借此思考,现代对传统的侵蚀,背后宏大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呢?
一个极富天赋的草原女子,为着唱歌,在爱情、亲情、传统之情之间。
这类影片有一个共同的旋律,抚平伤痛,抚平冲突,我想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么优美的风光里,再激烈的冲突也能缓下脚步。
鲜花在库尔邦节降生,这就像我们的神话传说,一个有特色的人出生总会有一个有特色的出生故事。父亲的突然去世,哑巴开口,第一句话是唱给父亲的哀歌,忙忙的雪,哀哀的歌,深深的情,在小鲜花的眸眼与皓齿中,叫人动人流泪。鸽子飞了,老阿肯走了。
在爱情的抉择上,王子和公主没有选择 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路子,在现实面前,鲜花选择了 日子,选择了平静。爱,是可以培养的;情,是可以日月积累的。在生活面前,我们并不一定会选择 我们曾经的砰然心动,我们选择了细水长流。《鹰隼大队》中沙溢扮演的角色 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的选择。
陌生而新鲜的旋律,优美而诗意的语言,在冬不拉的弹奏里,风情别样。一个民族的符号,总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我总感叹中华的博大,东南西北,同一个国度,风俗差距这么大。不过,本质却是相通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毡房里的对歌和刘三姐的对歌不是很相像吗?
同样的故事,如果放在我们的芝麻琐碎里,它一点都不值得谈起,当同样的故事用一个我们不了解充满好奇的瓶子装起时,它有了异样的光彩。所有的传统,无论哪个民族,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我们品读。
《鲜花》观后感(二):偏爱景色优美的地方和外来文化无法入侵的坚韧
看着片尾长长的致谢,就能知晓这部剧囊括了大美新疆无限的北疆风光。
从喀纳斯布尔津到特克斯喀拉峻,远方的冷杉白云称着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生活在一个地方太久,始终会腻味,我以为草原是一望无际的,但是草原外的世界比想象中的大。就算如此,我也不愿离开我热爱的草原。
一开始看片是因为海报上的碧眼高鼻的小萝莉,多冷门的片子都禁不住内有萝莉啊!
美的事物总是让人无法抗拒。
小时候的鲜花像是有俄罗斯血统一样,白皙精致,长大后的鲜花却给人一种蒙古女人的感觉,演员演得不错,可是侧脸鼻梁的线条,让人稍微尴尬了一点,毕竟我只是冲萝莉进来的。
正版片源是1905上的,应该也上过佳片有约,可是和1905自制的电视电影镜头感完全不一样,毕竟这可是2009年拍的老片。就像大家都说《孙子从美国来》是走心佳片,但是电视电影略渣的镜头首先就降低了该片在我心中的好片认可。
所以,如果抛开剧情,这部《鲜花》光景色和萝莉就能大大的吸引我并且引诱我把它认定为好片。
回到片子的内容,本片精神核心是“阿依特斯”,就是新疆一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阿肯(歌手)拿着冬不拉随手就来的曲子+随口就来的动人歌词。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原汁原味,从藏区的格萨尔王史诗到帕米尔高原的玛纳斯史诗还有花儿信天游,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是一片土地最勃勃生机的力量。
生活有歌,歌亦动人。
我们热爱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不过是热爱生活中每一滴有聊的水珠。
鲜花就是为“阿依特斯”而生的女阿肯,人人都以为守护者是父亲,因为他们有力量,但其实更多时候守护者是母亲,因为她们的爱更加细腻。鲜花那么优秀却从不想放弃草原,唱歌是天性不是沽名钓誉或者谋取名利的手段,她属于草原的自由才让人感动。
每段故事都有喜有悲,鲜花的人生也经历着悲欢离合。片子中间有分段的黑幕,也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要加上,毕竟没有那几帧的黑幕,成片依然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故事的叙事结构完全不是需要用到黑幕来分段解释的地步。
主旋律教导我们,生活允许被“喜”喂的一嘴狗粮也不允许被“悲”打趴。
所以鲜花最后真的成了草原上的鲜花,在海阔天空中肆意的活着而且成为了她想成为的人。
不是特别想剧透,内有萝莉,只能说这么多。
电影《鲜花》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性导演谢尔扎提·牙合甫继《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之后执导又一部反映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鲜花》主要描写了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和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世界、哈萨克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哈萨克的传统音乐——阿伊特斯。
影片的主人翁鲜花出生在哈萨克草原的阿伊特斯大会上。被传统音乐包围的小精灵从小就充满着音乐的灵性。过继给祖父母后,备受族人尊重的阿肯和妈妈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五岁的鲜花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可是慈祥的祖父依然坚信她会成为阿肯,并且一直为她唱着一首古老的哈萨克民歌。
这首民歌,经由几代阿肯传唱到今,曲调饱含深情,意蕴悠长,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与生命最纯朴的热爱。祖父不幸去世。泪出痛肠的鲜花第一次开口了,即使从未说话却唱出了这首古老的哈萨克民歌。这首歌曲成为了电影中鲜花命运的主题曲。极具民族风味的哈萨克音乐始终贯穿着影片的始末。鲜花与卡德尔汗的青涩之恋便浸透着哈萨克民歌的美妙旋律。在这段略显苦涩的恋情,阿伊特斯的魅力被这对恋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敏捷的才思、渊博的知识和出口成章的才华都让人惊叹不已。为了照顾年迈的祖母,孝顺的鲜花毅然选择了留在草原,选择了与心仪之人分手。在祖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淳朴善良的草原医生。生活总是充满挫折和艰辛的。在经历了断指、丧夫等一系列打击后,坚韧的哈萨克姑娘并没有放弃对阿伊特斯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作为哈萨克草原音乐的使者,她将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也将哈萨克人民的坚强和哈萨克文化的精髓带给新的一代。
用音乐赋予影片独特的讲情画意,有歌声表达对生命的礼赞。影片在独特的诗情画意中传达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赞许。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才能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下去,才能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永不枯萎的奇葩。
《鲜花》观后感(四):哈萨克电影《鲜花》 民歌抄录
哭嫁歌
春天来了树要开花 加尔加尔
姑娘嫁人才能生娃 加尔加尔
姑娘在家学绣花 加尔加尔
你要到新的地方生活 加尔加尔
你要去的是善良人家 加尔加尔
再见了我亲爱的家园
难以舍弃的情感无法遣散
再见了 我吉祥的门栏
挽歌
祝你永驻美丽的天堂
(古尔邦节)对情歌
男:你是洁白的天鹅 既能在湖里栖息 也能展翅飞翔 请告诉我世上没有的七样东西
女:鸟儿没有乳汁 马没有胆囊 水没有骨头 石头没有根 天空没有撑杆 舌头没有支点 鱼没有声音 我是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对智
女:我把一根羽毛放在卡车上 卡车竟拉不动它停在大路上 我让老鼠拉着大车走 那车竟像暴风吹向前方
男:我在寒冬的荒原锯倒一棵大树 我让黑色的甲壳虫充当车夫 我骑上最快的蚊子四处奔跑 去丈量每一处天空和土地 我让一千匹骏马游牧在我家屋顶 还有一千只老鼠和一千只苍蝇作伴 折下一根小草作牧羊鞭 一鞭子下去它们就会俯首听命
女:风干的羊肚挂在撑杆上飘动 大力士好不容易将它掀动
情歌
当有一天爱情降临 谁也挡不住 爱情是子弹射不死 群山隔不开 流水带不走的 我会对心爱的人说 我不会对你索要别的东西 把赛里木湖的一半给我就行
阿肯即兴歌
阿古尕依 阿古尕依 让我们唱起来啊 同声放歌 我们喜气洋洋
我会像枣驹一样飞奔绝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