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梦游》是一部由迈克·比尔比利亚执导,劳伦·艾波罗丝 / Alberto Bonilla / Danny Borbo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伴我梦游》影评(一):这就是我的人生?
喜剧就是笑中带泪。
喜剧就是苦中作乐。
这就是我的人生?有人讨论得很严肃,而他却是在自我反醒中缓缓道来。
有人说他能梦游症这种罕见又私人的东西发展成一本书、一张专辑、一部电影以及无数个笑话证明他的能力,可是30出头就拍完自传,接下来你该干什么?其实善于从生命中找到影像,再让别人看到的能力强大无比,只是他把看着最真实的一种版本显示而已,峰回路转总在柳暗花明处。
《伴我梦游》影评(二):废柴青年逆袭喜剧之王!
今天美剧姐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有关梦游的电影——《伴我梦游》。
生存的现实,让麦克不得不在做酒保来维持生计。
场景一:被胡狼追
感觉压力很大。
梦到在家中被虎狼追,直到把它消灭才结束。
这是他第一次梦游。
结果当晚麦克就梦到被追逐,然后又被告知获得第一名。
手捧的鲜花一下子变成婴儿,吓得他站不稳掉了下来。
麦克事业刚有些起色。
艾比也以为麦克要跟自己结婚。
但麦克内心暂时还没准备这么做。
压力再一次压得他喘不过气,又不知如何跟女友和家人开口解释。
晚上梦到被军方导弹标记坐标,必须立刻从窗口跳下。
这是他最严重一次受伤,现实中真的从酒店二楼窗口跳下。。。
腿部扎满碎玻璃,缝了33针。
越到片尾越渐入佳境,让观众笑过之后,陷入沉思。
喜剧是最难演的剧种,它常伴悲剧而生。
男主最初费尽心思准备每一次演出机会,然而观众却根本Get不到笑点。
当他被梦想一遍遍无情蹂躏近乎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开启另一扇大门。
把自己的苦恼撕碎编成笑话说给观众听,然后观众终于笑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这让美剧姐想起星爷1999年的经典之作《喜剧之王》。
小时候看觉得是喜剧,长大看其实是悲剧。
如今功成名就的星爷。
被看不起,被讽刺挖苦。
却又无能为力,看着她走远。
《伴我梦游》故事结尾,如观众所期待,麦克的美国梦终于得以实现。
他成为著名的喜剧演员,拥有自己的脱口秀节目,执导自己的电影。
但心爱的女孩还是等不起他,嫁与他人。
困扰他的梦游症也一直没好。
《伴我梦游》影评(三):#影蝶记#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开心呀~
电影让我想起余天的《小丑》:
“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
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
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
是多少磨炼和多少眼泪
才能够站在这里
有谁知道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
小丑 小丑
在这部看似有点热闹的轻喜剧小品中,能感受到一个人难以向人言表的孤独挫败感。而这个人,恰好是以逗人欢笑为生的喜剧演员,他的一切好笑的笑料,都来自自己生活中的那些痛苦,正应了那句“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开心呀~”
《伴我梦游》影评(四):喜剧是一道撕碎人生的悲凉
所谓喜剧,一直以来不是什么真的可喜的事,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升学创业一帆风顺,不是无病无忧寿终正寝……喜剧,就是苦笑着咧着嘴揉扁了自己的脸,然后把不幸的人生说给别人听,很不以为然地说自己的丑事!
男主迈克喜欢说笑话,在大学时候常常表演喜剧,为此小小喜好和骄傲他梦想着要去从事美国最不容易从事的行业——喜剧表演。然而等到朋友小辈都成家立业了,他还在酒吧里看着别人表演喜剧然后给人卖酒。女友艾比也承受不了八年不提婚姻的相处,生活的压力和梦想不停打压下,迈克开始梦游,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到最后在酒店里梦游跳楼。
这片子很絮叨,讲着一个喜剧演员的生活和梦想,梦想是碎的,生活也是,小人物在底层社会里不要命地蹂躏人生追求梦想。最终他发现梦想一边压迫他无力生活,一边又打开他另一种生活的发泄方式——把自己的苦恼撕碎了编成笑话讲给别人听,观众都笑了,他也算收到梦想的回馈,然而生活无法完美。女友艾比最终嫁与他人,男主问一句“为什么你知道和我在一起不会有结果还一直坚持”,女主说“因为我不想伤害你”。
追求梦想的人很傻,他们不是不知道梦想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现实意味着什么,“坚持”这个词因为这个意味而具备魅力。男主女友艾比也很傻,大多时候爱恋的人就像追求梦想一样,是在用“坚持”去赌,而明明知道可能会一无所有,还要最后说“我不想伤害你”。那么,追求梦想而被现实伤害的人其实最懂梦想,为爱坚持最后被抛弃的人其实最爱抛弃TA的人……
所以,喜剧就是,最想成就幸福,却和幸福站在对立面,把对立的距离苦笑一置,不以为然撕碎痛苦笑出来,像阿Q像庄子的“盆骨而歌”,引发众人嘲讽一笑,然后,他又像孔乙己一样看着自己手里的蚕豆说“真的不多了”!
深有体会后洞察人生冷暖的人,有面对喜剧不笑而泣的慈悲,有面对悲剧置若一笑的叹息,面对恐惧有无所畏惧的平静……
就像是这个絮絮叨叨最不喜剧的喜剧,明明就是在将一个小人物追求梦想时身心俱疲的悲凉,他淡然一笑,还要自作小丑,小丑一哭,都是喜剧。
《伴我梦游》影评(五):一个人的叨叨
we sleep more than 200000 hours during a life time. Thant's an equ ivalent of 8000 days.bla bla...
这个片子看下来,基本就是听他一个人在车里絮絮叨叨,平平淡淡的甚至有点儿无聊——虽然有几个被说了好几遍的受欢迎的小笑话,比较吓人一跳的就是梦见杀手和跳窗户了。
其实我也常常想知道自己在睡觉时会不会说梦话、打呼噜甚至梦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片子的确角度独特——反正我没怎么看过这类题材的(我一年看不了20部吧?)。
影片一开始,一对奔三的小couple一起去参加婚礼,女猪脚abby很受影响,回家之后就开始看各种“wedding tales”“baby tales”,男猪脚matt则在女友的一哭二闹下踏上了跟喜剧过一辈子的这条不归路。
说实话,matt巡游时候偷吃也就罢了,谁都有个把持不住的时候,况且还没结婚么!当听到“I just think I should be on my own”——那时候abby为婚礼准备了那么久,又是挑婚纱又是寄卡片的,你丫怎么不早说!当时真是心想,这丫贱人啊……
不知道几年后,abby都是俩孩儿的妈了,Matt又跑了个大老远去看人家,问为啥知道咱俩木有结果,还花了八年的时光——那可是最宝贵的青春啊——陪着俺涅,俺不和你结婚你还呼天喊地的呢?abby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理解男猪脚之前的选择了,abby说:“我那不是不想伤害你么”,言下之意,就是你这货一辈子也就个不成器的命了,我再走掉的话,不就对你太打击了么!男猪脚比较听到这话很宽慰,认为自己没有对稀里糊涂结婚是个正确的选择,可是,幸福婚姻的一大秘诀不就是凑合么,那些四十年的幸福婚姻里难保没有无奈啊!所以,想男猪脚、像我这样的败类,眼瞅着到手的幸福溜掉,deserve die alone,大概也只能一个人过了。晚上大不了睡在睡袋里,随意踢腿乱喊磨牙,而不用考虑对方是不是不开心……
Can you believe that? We almost spend the entire rest of our lives toghter because we did not want the other person mad.
看这个电影的原因是喜欢这个海报,当时以为这个电影应该挺适合周五、冬至、柿芥末日的晚上吃着零食看的……结果,我的直觉那么离谱……
《伴我梦游》影评(六):梦游中的爱情
通篇看不太懂。不明白梦游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对女朋友逼婚的焦虑?不过电影中对婚姻的看法倒是让我深有感触。“她为什么会陪伴我这么多年?”而她回答“我不想伤害你”。对啊。长年的恋爱晋升为婚姻,真的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说,习惯了,将就了,不想成为伤害人的那个人,而委屈求全?长年的同居生活让你对另一半了如指掌,当初爱情的美好也早已被踩碎为生活琐事,柴米油盐,争吵过后的原谅或许并不是因为爱着,而是因为习惯了。当初的你视她为远不可及的公主,不惜任何代价苦苦追求。而当她成为你的女友,你发现,当初遥不可及的人竟然也能与你生活数年;你发现,其实她与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她的确足够好,但是她却再也给不了你要的激情了。以致于她提出结婚的要求时,把你吓的心神不宁,甚至连安稳入睡都成为问题。一开始你还会为她夜不归宿感到不安,但你仍然决口不提婚姻。她却误以为那是你对她的重视,以致于最后鼓起勇气向你逼婚。这时的你害怕了,开始逃避。当初老实憨厚的你竟然也抵挡不住诱惑与他人一夜情。然而一夜情带给你的并不是愧疚,而是更加坚定了你必须离开她的想法。连续的逃避过后,最终你还是对她提出了分手的要求。这时的她也累了,不再纠缠,只流下一两滴泪后便与你分道扬镳。
爱情长跑过后毅然分手的例子真的多不胜数。其实在长跑中,爱情或许早就丢光。结婚亦是。或许可以这么说,一开始,爱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到后来,这种感觉不断萎缩,爱便成为了一种习惯。
《伴我梦游》影评(七):学会自嘲
谈了恋爱,在世人眼中,下一步就是安排结婚,以为,只有结婚才能给女方稳定。
殊不知,男人,在20到30岁之间,正在思考着人生的方向,也许婚姻确实是人生第一大事,但是,男人在这方面是懒惰的,懒于改变现状,如果对方给予太大压力,也许会得不偿失,
再来说主角的职业,喜剧表演家,起初他的表演就是准备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小孩听了都不笑的低端笑话。结果显而易见,不受欢迎。。。后来经人指点,他开始调侃自己,在众人面前,讽刺着自己的经历,每当他说道她的梦游经历,都会引人爆笑,so,自嘲者,常胜之。
我一向自嘲,但是,别人嘲我时,多少有些不爽,人之常情,也许,只有当我敢于上台,揭着自己私下都不敢揭的伤疤时,我才能置身事外,心无旁骛吧,,,
《伴我梦游》影评(八):And that's love.
I really feel like our whole lives, no matter how low our self-esteem gets, there's some part of us that thinks,"I have a secret special skill that no one knows about." And eventually, we meet someone who's like,"You have a secret special skill." And you're like,"I know. So do you. Let's eat pizza-flavored ice cream together." And that's love. It's a mountain of pizza-flavored ice cream, and delusion.
冰淇淋和幻想虽会消散,但要时刻记着罗洛梅的社会勇气,不要怕失去自我而不去亲近他人,冰淇淋和幻想都会消散,也不要为了不伤害他人而差点在一起一辈子。
《伴我梦游》影评(九):《伴我梦游》:生活肖像
星级:★★★☆
这部独立小片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青少年选择奖,前不久还被美国国家评论协会选为本年度十大独立佳片之一。影片虽小,五脏俱全,脱口秀喜剧演员出身的导演迈克•比尔比利亚自编自导自演,将自己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遇通通拍进了电影里,还选择了一个和自己身份相符的纪录片影像方式。这点有点像伍迪•艾伦,故事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他自己的世界观。身为一个单口相声演员,他可以将摄影机架在副驾驶座上一个人演上十分钟的独角戏,更神奇的是观众会觉得他很幽默很有趣。影片有一个可以称之为作者化的影像风格,叙事有个性,关于梦想、爱情和自我的主题也很有深度,对于沉重话题的探讨还有一个讨人喜欢的小清新形式。因为个人自传性质,影片选择了一个很私人化的视角,这很容易让人入戏,但太主观化的观点也很容易剥夺观众思考的权利。《伴我梦游》的所有戏剧性角力都来自男主角本身,他对事业、爱情和亲情的看法那些外在的和内在的思考,而把本身疾病的痛苦弱化,把女友和家人等配角弱化。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到伊拉•格拉斯担任编剧的纪录片真人秀《美国生活》,他也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影片的摄影和剪辑方式确实很像,就连故事都是一个普通人奇葩般的美国生活。
看完电影我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这都是真的吗”?我去查了维基百科,导演迈克•比尔比利亚确实患有REM睡眠行为障碍,他也确实从睡梦中冲出酒店房间的窗户,很幸运的是他还活着,只是腿上缝了33针。比尔比利亚生活中也是一名喜剧演员,外百老汇戏剧界的红人,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这个故事真的是来自他的生活经历,影片招人喜欢的原因是所有的笑声竟然都来自比尔比利亚的疾病和他的挫败感。他在真诚的展示自己的挫败,然后意外的发现这在大家眼里是幽默的喜剧,他越真诚,就越喜剧。迈克•比尔比利亚看上去不像是一个喜剧演员,他饰演的马特为人谦逊,性格温和,连说话的语速和语调都比大家熟悉的脱口秀演员要慢上半拍。他的工作让他很像小丑,不论是《黑暗骑士》里的小丑,还是《小丑漫游记》里马戏团小丑,或者《妓院里的回忆》中的笑面人,他们有着笑脸,但并代表他们很快乐,又有谁能了小丑的悲伤?马特是一名喜剧演员,他的工作就是让人笑,但他每讲一次自己的女友,对她的愧疚感和负罪感也会增加一点。
在这个提倡梦想和真我的年代,追求梦想似乎变得像每个人都该去做的事情一样,如何实现梦想成为理想的那种人,而现实往往让有梦想的人觉得压力山大。片中的马特和女友在一起八年,但他们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再进一步。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喜剧演员,她也很善解人意的从来没有逼他。他觉得自己有梦想,还没有准备好为另一个人的一辈子负责。有时候在一段认真的感情关系里,如果有其中一方没有准备好走进婚姻的殿堂,该不该早点分手,不再牵绊着对方?因为对方要的东西,你还给不了!《伴我梦游》不是一部爱情喜剧,它骨子里反而很忧伤,就像一幅生活的肖像画,只提供你一个观看生活另一个侧面的途径。整部电影就像男主角一个人的独角戏,以他的视角审视他的生活,以纪录片的手法纪录着他的一切,就像一场单口相声,让人笑过之后还能思考自己的人生。
原载于《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