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5-11 20:5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影评10篇

  《北京爱情故事》是一部由陈思诚执导,梁家辉 / 刘嘉玲 / 王学兵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一):我们曾相爱,想起就满足

  爱情,真是一个哲学难题

  爱情,是砰然心动吧。夕阳西下时候阳光洋洋洒洒地赖在课桌上,教室里只有沙沙的写字声,偶尔抬起头看看同样疾书的那一抹背影,也许顺便发个呆,也许什么都不想,只是习惯而已。放学回家,找个蹩脚借口,聊着天并肩同行,也许会因为手指偶然的接触脸红心跳,也许会因为某次的缺席失落担心校园里的爱情,也许不是最美好的,却是最纯粹的。

  爱情,是不忍割舍的痛吧。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面对生存与生活的时候,才发现爱情只是平庸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敌不过门当户对婚姻。有些人爱着,为了生存改变了,妥协了,放弃了,然后诉说着他的无奈愧疚。有些人迷失了,被纸醉金迷诱惑了,欲战胜了爱,肉战胜了灵,然后说爱情是虚无的,是都听过却都没见过的,否定,否定爱情,也否定那个天真积极自己。还有些人,爱情被现实刺痛以后,仍然舍不得丢弃这份痛苦,他们怨着念着甚至伤害着,却从未想过离开,也因此而共同努力着,也许是为了房和车,也许是为了父母朋友祝福。所以但凡有苦衷者,不过是情不坚。

  爱情,是婚姻的陪葬吧。“性是肉体生活,遵循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东西,婚姻的困难在于,如何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起来。”太困难了,所以当一个人真正想结婚的时候,对象并不重要。也才会陪葬了多少的爱情。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二):三月,给玛尼的问候

  所谓北京,所谓爱情,两者交集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个个爱恨得失酸甜苦辣的故事。

  看《北爱》是在三月里为数不多的一个周二晚上,琳子加班,我闲来无事,陪之。虽然办公地点不一,但某些时候,心灵陪伴总能穿越空间不卑不亢。我和琳子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

  【十年墓志铭】

  墓志铭,就如同他的名字。他似一句刻骨铭心话语,他似枪林弹雨岁月挥之不去,横穿在生命里。

  “姓林的,为什么你老往向门外看,你在看什么?”中学隔壁组同排的同学总是这样问我,而我总是以笑置之。

  教室的门破旧掉漆,年代久远印象中门上有粉笔灰,它总是不经意间被拍击,下课,玩闹……日子一久,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岁月苍白大概就是这样子

  门外是一座山,只有望向他们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瞬间是属于我,它来回肺腑,偶尔在心底停留,有时流连梦中,山是热的,欢飞的是我。

  情窦初开的木子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通宵达旦,然后第二本,第三本……这些都是她辨别喜欢与讨厌的来源,她开始感受初恋,就像门前的柠檬树,开花结果,尝起来竟是酸酸的。喜欢的人就在不远处,对话时却是千言万语变成一句话,怎么也说不出,这或许是许多爱看小说之人的通病,热衷内心独白,始终受奴于文字,说是高尚,也是感伤

  木子总能在人群中找到他,看他是一种习惯,无关情爱欢喜

  那是一段漫长艰辛、苦等难耐的岁月。

  就像宋歌对刘星阳,远远观望就是他满心的情愫,“五棵松的下一站”是他初恋归宿

  “他流过她的生命,她也流过他的生命,当他们第一次风闻对方的时候,一切都已成淡然。”

  【爱情的隔壁】

  爱情的隔壁是什么?

  叩击爱情的门,木子的喜怒哀乐开始有了由头。

  看到张蕾低着头跪着擦地板,额前的刘海晃了又晃,她学瑜伽,她厨艺精湛,而当吴峥回家的那一刻,她的生活似一场重蹈覆辙,端茶洗衣。我忽然想起自己有个不好的习惯,爱啃手指甲,所以指甲永远都长不长,始终以新生姿态穿过茫然黑夜。当然这一切也只有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发生,毕竟啃指甲并不是什么风雅事情。张蕾的生活就像是啃指甲,白天把指甲留长,夜晚来临,啃掉指甲。

  爱情的隔壁是什么?是铜墙铁壁?是纸吹弹可破?

  没有天衣,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随意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也埋葬了一个人可以的如歌疯狂

  【你是胸口永远的痛】

  有谁?会?为了你?独身至今?

  以前经常在书本上看到古人如何为爱而牺牲,总以旁人的眼光在观望,但我始终很是钦佩那些能够为爱真正奋不顾身之人。当然这是一种感情表达大学同学的邻居——一个老奶奶,因为年轻时候未能嫁给隔壁的少年终身未嫁。后来有一天听到老奶奶去世的消息感觉爱情就在那里,却有南极那么远!

  剧中的黄昏三角恋是一大泪点,不得不说现在大多人的生活浮躁过多,感情的表达总是你来我往付出回报的等式要求。而年轻时候,以为爱了就会执子之手,永无悔,却不然

  木子的初恋也就那段时间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感觉很忧伤!!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三):北京爱情故事:感动人就足够了

  五对恋人,五个阶段,五种爱情,几乎概括了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相信其中必定有你的共鸣

  相比较其它的几种爱情,唯有打动我的无非是学生时代的爱情。没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也没有经历沧桑岁月的淡薄,有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正如响起的旋律心酸》,“闭上眼看十六岁的夕阳,美得像我们一样”,正合此情此景

  明亮的调子烘托青春的美好。

  旁边女生因为角色的去世哭泣,一旁的,男友一直安慰他们的爱情此刻在乎的应该,是能否长久

  影片结局是在医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的一生在医院开始,是我们的降生;在医院结束,是我们的死亡。无论你的一生是何种寓言,都几乎是这样的开篇与结局。

  最后屏幕白屏,显出几行文字:先给所有,曾经逝去,正在拥有,即将发生,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爱情

  所以好好珍惜当下和将要拥有的所有。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四):比电视剧好多了,不理解差评

  多好的电影啊,除了几个分散的故事稍显凌乱之外,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了爱情婚姻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种种现实。有初恋蜜糖一般的美好,晚年相守醇酒一般的感动,中年的危机包容,还有青年人欲望信念选择。比电视剧好多了,没有爱情物质的无休止博弈和各种荒唐牵强的情节桥段,有的只是很真实的,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或者身旁的故事。看前半部还真以为会就着陈锋的故事拍成《北爱》电视剧的节奏,继续爱情面包选择题,可是导演很知趣的笔锋一转,讲其他故事,每个都简练又不拖沓,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最后的结论其实是爱情婚姻既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负面(比如刘若星和宋哥,老王和老高),也不可能一如既往的那么纯粹和美好(梁家辉和刘嘉玲,王学兵和余男),在如今的时代年轻人会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开放之后欲望的双重挑战,但是爱情“不曾离开过”,我们还是要努力地去相信爱,追寻爱。

  当然不是完美的电影,但相比大热的《北爱》电视剧带给我的各种无语快进,这部电影我是认认真真舒舒服服看完的了。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五):至少还有爱

  听闻《北爱》的电视剧是一部非常不错作品,但作为一个沉浸与电影中的我来说,真的难有精力去看一部漫长的电影剧,所以单从电影版的《北爱》来说给我的感觉这更似一出中国版的《真爱至上》,只不过爱的故事由十个变成了五个,同样是对爱的解读, 但《北爱》自感少了一份火候

  谈这部电影之所以想拿《真爱至上》作为比较,其实不仅在与其似曾相识的电影模式,而在同样是有着以不同故事演绎的真爱,其实《北爱》单独拿出其中任何一个故事,自感都不并逊于《真爱至上》,少年对爱的憧憬,青年为爱的奋不顾身,中年应对爱情面临的危机与反思,老年“与子偕老”的感动,每一个单独不同年龄层次的故事,不仅让观众近乎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属于自已的影子,电影中的多个故事也更加的写实接了地气,从中能更好的感悟爱的幸福真谛,相较于中国电影当下很多为了赶档期滥竽充数,圈钱坑爹的神片,电影不谈好坏与否,这至少是一部用心去拍了的诚意之作,但不可否认《北爱》相较于《真爱至上》等类似经典的群像电影来说,导演对整体成片的把握并不成熟,多人物、多线程的群像电影将本自独立的故事串联一体,如何做到紧密的衔接变的尤为重要,《北爱》却没有能对电影结构有效的把握,这不得不说是该片不小的遗憾

  过多而明显的刻意,在我眼中是爱情电影最大的禁忌,电影的开头其实就尤为明显,第一个故事的男主意外的车祸,以此拉开电影的序幕,这种倒叙结局为首的电影手法,其实对观众的电影的带入性来说非常值得认可,但在第一个故事结尾,同样的画面却变成了圆满的结局,开篇车祸的结局与电影剧情发展无任何瓜葛,甚至没有给出哪怕是一个牵强的臆想,而在电影的衔接上,前两个故事尚能衔接紧凑,而由第三个故事开始,梁家辉刘嘉玲的中年爱情,唯美浪漫异国风情趣味十足的剧情设定,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故事,但由此电影的衔接变的非常牵强,不但没有将“北爱”的主旨深化,更感觉脱离了电影本身一种前半段满满的写实感,唯美浪漫的风景在电影中变成了一种超脱现实的虚化,虽然同意展现了爱的美好,却丧失了电影前面两个故事展现的现实与锋芒毕露的写实感,而由此后的两个故事,虽也是暖人心房,却同意在风格上不尽如意对比同是展现爱情的《真爱至上》,电影《北爱》刻意生硬的衔接,前后不一的风格,缺乏的是一种一气呵成的明快,“北爱”的一个电影主旨现实和爱情的碰撞,在电影后三个故事中,并不尽人意,相反的被淡化,突出的更多是在“爱”的表现上,去掉北京,“爱情故事”更符合我眼中这部电影的定义

  诚然这部电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这至少在我眼中这是一部合格的爱情电影,电影中的每一个故事,不同年龄对爱的感悟,是如此的暖人心房感人深触,至少还有爱,对于一部演绎爱的电影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称赞。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六):温暖吗?

  先说电影。

  剧本实在老套台词照搬,找那么多对要演不同的爱情虽然丰富了,但电影的风格也不明朗了,应该很多是冲着情人节和北爱去的吧。反正效果跟预想得差挺远,对爱情信仰到底的可能越看越清晰,对爱情半信半疑的可能就越看越云里雾里。唯一动情的只剩下两个点:斯琴高娃的死以及她老伴在她临死前请金燕玲来演戏,这是一生相伴的放不下吧;高一穿着青绿校服有时踩个单车飞扬有时故意跟踪拉大提琴的隔壁班女生,默默为她努力帮她实现愿望看她飞翔——这样的心思多么久违,勾起多少人的回忆……

  比起电影,这个话题本身才是最大的卖点与吸引力罢了。

  跟黄天宇在深圳看的。看完后我说了一句去他妈的爱情。其实王学兵说的是没错的,根本没有爱情这种东西,不管是高一的宋歌,还是北漂屌丝陈思诚,四五十岁的梁家辉,还有老两口的斯琴高娃,以前如何现在如何以后会如何一段接一段好像可以看到一整个以爱情之名的产业链,爱情能维持什么,维持多久?而结婚,真的是小情侣久别欣喜滚完床单后相拥互许结婚那么简单吗,两个人,要真诚相对,真心相惜,并且保持那么多年,现在想来真的好难。

  片尾的彩蛋里,回头看了看,观众基本是像自己一样的小情侣,边走边抬头看着屏幕。我所仅有的,是祝福这些以爱情之梦为马的人儿,如果有爱,就好好爱吧。坚定你所坚定,走再远,都回头看看那年的初心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七):三观不正的北京爱情故事,爱情在哪里呢【剧透慎入】

  因为堵车前面五分钟没看到,进去的时候刚好看到佟丽娅演的小白领和峰子在摩天轮上面,大意是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各种乱侃云云,下一秒他们从摩天轮上下来,手牵手进了峰子的屌丝之家干柴烈火,此时电影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卧槽】声,听到后面一男的很大声的说,速度这么快啊!然后全场又哈哈哈哈笑起来。

  北京爱情故事,从出轨到和好回到原配身边的故事,请问,爱情,它在哪里?

  在有些男人眼里糟糠之妻是怎么样都不会离开他的,会心甘情愿在他身边做饭洗衣,每天伺候跟个保姆似的。可是糟糠之妻没结婚之前也是个小姑娘,也有自己的生活

  余男扮演的糟糠之妻有一个镜头特别打动我,就是她做完饭以后,自己一个人一边跟着电视一边做瑜伽。其实她不是不会打扮不会生活,只是她为了这个老公甘愿在家自己跟自己下棋。她发现老公出轨以后疯狂的去换了衣服化了妆,又听到后面那个男人说,妆化完还是有几眼可以看的嘛!全场又是哈哈哈。

  王学兵喝的烂醉,是因为他不能接受自己以为绝对不会离开自己甚至是要依靠自己的老婆会提出离婚。男人自信就自信在这一点,好像没有你就活不下去了就会死了,sorry啊没有你地球还是会转的。

  梁家辉和刘嘉玲这对夫妻演了个偷情游戏,刘嘉玲说的一句话特别体现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都这个岁数了难道我还会跟你离婚吗?”,就好像现在人们去评价一个女人如果说她已经四十多岁,带着孩子,说起她一定会是这样的:啊,四十多岁还离婚下半辈子完了啊。

  年轻人的爱情,不予评价,年轻时总是不明白什么是爱情,以为付出就是爱情。

  姥爷和斯琴高娃一出场,总觉得不只是表妹,更像是夫妻。患了癌症的妻子为了不让老伴儿一个人一定要给老伴儿找一个对象,老伴儿心中想着妻子为了哄妻子只好找真是一出可喜的中国梦想秀背后的故事啊。

  如果包养,出轨,这叫爱情,我只想用电影中的台词来总结这部电影:放你妈的屁。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八):牵手的幸福——《北京爱情故事》观后感

  图文版请戳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331313245/

  或许是豆瓣er的奇怪,也或许只是我在慢慢变老,不记得曾经在哪儿看过一句话:当一个女人不再对同性充满莫名其妙的敌意,当她发自内心的觉得身边的女人其实都还蛮美的时候,也许恰恰说明这个女人已经老了,老到可以心平气和的欣赏同性的美,老到不再拧巴,不再故意和大众唱反调——说真的,心里舒服舒服平平静静的,还能发现身边人事物的美好,这所谓的“老”,不也是一种沉淀的力量、不也很美吗?

  年龄层逐渐走低的豆瓣er或多或少的小众社区标签化以及优越感,难免会有一些可能连片子看都没看过的人,仅仅因为《北爱》这片子的导演是一脸不知道低调、谦虚这类词怎么写的陈思诚,上来就给这片子减了大半的印象分——傲慢与偏见这事多数就是留给年轻人干的,谁年轻时候没觉得自己全宇宙独一无二啊不是?

  有人说《北爱》剧情老套,可是日光之下无新事,我们每个人都再平凡不过,我们所经历的的事情也都是祖祖辈辈重演过无数次的,其中那件疯狂的小事——爱情,她尤其如此。试问如果《来自星星的你》(这剧我也在追,并无贬义)剧中那样如烟花般绚烂的爱情,以及《北爱》中姥姥姥爷相濡以沫平淡但长久的相伴,这两种爱情的不同态,同时摆在你面前,有多少人会选择前者?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常相伴吧——这不就是被我们称之为“老套”的爱情吗?可她很美不是吗?

  这部片子用5对男女,演绎了5种不同时期的爱情:

  校服男女的青春懵懂

  青年男女的一见钟情

  而立之年的婚外激情

  四十不惑的不再追问

  以及陪你到老的习惯之爱

  这5段爱情中,整体最让我动容的是少年以及老年这两段。

  当两个还穿着校服的孩子在公车上一人一个耳机,手慢慢试探着握在一起,林宥嘉的《心酸》响起的一瞬,那种此刻甜蜜但可能下秒就各奔东西的心酸,让人看的心都化了……还有可能由于自己是射手座的缘故吧,我很喜欢这段感情中,小男生表达爱的方式——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赚钱,去帮小姑娘实现她的梦想,虽然舍不得她的离开,但也不会拦着她,却用爱和支持送她上路。这比起给攒钱给姑娘买手机、买包包,且一看到姑娘有比自己强大优秀的苗头就各种打压阻挠的男人来说,不知道要可爱且自信多少倍!

  而姥姥和姥爷在一起磕磕绊绊生活了一辈子的爱情,可能已经慢慢转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让姥姥担心到怕没有了自己的照顾后,姥爷吃不惯不是她做的饭,不会记得饭后运动……以至于,在得知自己患重病后就开始张罗给姥爷找老伴了……而姥爷也因为习惯了姥姥的唠叨与指挥,竟然也不情不愿的答应了她为他把关的九次“相亲”。前九次相亲多以姥爷没看上对方而草草收场,但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十次相亲,他终于遇到了一个双方都互有好感的人,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那个漂亮且得体的像明星一样的女人,只因为他习惯了姥姥的炸酱面而不能想象和一个喝咖啡的女人共度余生的感觉。

  除了这两段感情外,刘嘉玲和梁家辉这对在结婚20周年为了寻求逝去的激情,故意扮演偷情男女剧情里,有2个细节也是让我特别喜欢的:

  其一,两人在马上就要享受久违的激情一刻前,梁家辉突然发现自己老婆背着自己去隆了鼻,停止了进攻,转而发起了脾气——今天是我们结婚20周年纪念日,我策划准备了这么久,是要和我的老婆好好共度的,可你一整,变的都不像我老婆了!而刘嘉玲也振振有词——以前是谁说我鼻子塌,不好看的?像变了个人不是更好,男人不是喜欢新鲜感吗?表面上俩人在吵在埋怨对方,但其实这俩人一个想着这么难得的日子,我要和我的老婆分享,而不是让我有陌生感的人在一起;一个想的是男人不是都喜欢美女且喜新厌旧的吗?那我整的漂亮点来满足你喽~

  第二个细节是,当刘嘉玲自以为抓住老公把柄,主动挑起真心话大冒险,想一探老公隐私的时候,老公梁家辉虽然划拳胜的次数多过刘嘉玲,但他所提的大多数问题都不痛不痒。一开始,憋着劲的刘嘉玲以为老公是想通过让着她的方式示好,但直到最后一个问题问到她:你在和我结婚后有没有过出轨?这个问题恰巧被女儿的电话打断,挂掉电话后,刘嘉玲本准备来回答他的提问,但是却被他拦住了——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有些事情没必要都知道——是啊,真相知道了又如何?你已经陪我这个不完美的人生活了那么久,这份爱足以让我们忽略许多不完美不是吗?

  至于剩下两个故事,并没有太多打动我的地方:陈思诚和佟丽娅那段感觉就是借着拍片,俩人腻歪,虽然也不怎么喜欢陈,但是佟丽娅确实漂亮,养眼也不错~而似乎从《将爱》中的少年一下进化成(亦或是退化?)大叔的王学兵,在剧中所演的角色让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仅以一句年轻时就顾着挣钱了,所以现在要好好玩为借口,在剧中演绎各种算计和欺骗,就算最后因被抓包,在KTV痛哭流涕说什么,即使我在外面怎么玩,我也没想过离开我老婆,我还是不认为他爱她,甚或说他是个有爱的能力的人。

  我想说,以我个人目前的审美能力来说,我真的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有诚意的导演处女作,相比《致青春》那种为青春期特意营造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来说,我更喜欢这部的“老套”,但接地气。就像感情初期那最简单的牵手,或许才是最让人心动且回味的吧~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九):很好的一部电影,也是我第一部写影评的

  刚刚看完电影,我觉得很不错,至少我有被感动到,三十不明白为什么豆瓣上那么多人都在 吐槽这部剧,都觉得电视剧版的北爱才经典,这个就很low了。说实话,当年电视剧北爱那么火,我也打算跟风一把,看是刚看了简介发现女主从丑小鸭变成天鹅了后来找相恋多年的男友却被男友的富二代哥们儿拐跑了,顿时就看不下去了,这就是活脱脱一个屌丝男的女人最终还是富二代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真的是起跑线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首先价值观就不对啊,后来听说女主的屌丝男友变坏了,于是身边的人都开始吐槽这个炮灰前男友,大赞疯子多么好,我只想说的是,无论他变成什么样,不都是为了女主么,就像breaking bad的老白一样,就算杀人制毒不都是为了家庭么,我觉得这样的付出都不是真爱了那么那些吃穿不愁的富二代打个响指就能出现的1吨玫瑰就是真爱了么?

  然后回来说说这个电影吧,我觉得电影虽然拍的简单没什么大制作但是处处细节体现。首先我要赞一个的是电影开头的演员与幕后制作的介绍在开头很自然的融入了场景中,但是又能够发现他们,我们都知道电影开头都会有演员表,制作人什么的名字,但是我目前看来这么多电影很多开场的演员表都出现的太突兀了,让人觉得像是银幕上的脏东西,很不和谐,好了开始说正题吧。

  我说过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细节,我先说说我映像深的,第一个就是陈锋大哥在回家前删陌陌和微型的聊天记录,然后是在身上制造酒味掩饰女人的香水味,以及制造陪客户的假象。然后是出轨ide已婚人虽然把戒指摘掉,但是还是有常年带戒指的痕迹在无名指上,后来大哥老婆本来想出轨一次,但是看到手机屏幕上的结婚照就回家了。然后就是两个中年夫妻玩偷情游戏最后还是得吃伟哥才能行事,其实我一直好奇男人吃这个东西不会觉得自卑么,况且还是自己老婆准备的。但是我觉得这一点也正体现出了夫妻之间几十年的感情下来双方都能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最尴尬的一面,这也是所谓的爱情到亲情的质变。其实最能感动我的就是欧阳娜娜和刘浩然的青春萌动的爱情,其实说他是爱情都夸大了,但是就是这纯真的感情让我们看见现在自己离原来的那个他越来越远,可能他们两个长大后也会变成电影开头夜店里那么些放纵的男女,但是这份珍贵的感觉让我们在那个时候为了喜欢的那个她做很多事,或者什么都不做,远远的看着就满足了,这种感情我觉得过了青春就再也不会有了吧,向我们现在大学都已经找不到中学时代心动的感觉了。最后两位老人的爱情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吧,所有的甜言蜜语,所有年轻时能做的事(你懂的)都慢慢化成了生活中的唠叨,不管你是胖了丑了,还是行动缓慢了,我心里的那个人一直都是你,就算出现了我觉得很优秀很漂亮的女人你还是在我心里,你走了我就跟你走。

  整部电影讲述几代不同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年轻冲动,我们受不了诱惑,但是我们最终原谅对方,始终不离不弃。最后我觉得真的爱情不是你多么坚定不出轨,而是你在知道对方犯错后还能坚定下去,是你犯错后能知错就改回到某人身边的这份勇敢~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文字功底很差,但是我只想说我的想法,我喜欢这部电影)

  《北京爱情故事》影评(十):单纯,喜欢-激情,疯狂-而立之年婚后感情-不惑之年的亲情-花甲之年的爱情

  整体风格来看和私人定制有些像,不同的几个人穿成的一个故事,但是北爱有明显的联系性在里面,让人感动之余也让人深思。2014年开年一部不错的片子,其实电影来说没什么好不好,只是适合不适合而已,有些歌你喜欢未必别人就喜欢,电影也是如此,只要你看出了更多东西这就是一部好东西,或许这并非是导演所想讲,亦或者正是导演想讲述出来的故事。

  看到很多人评论《北爱》是一部讲男人出轨的片子,就犹如有人说《爱情公寓》没笑点就是旁白哈哈在笑一样,笑点不再一个频率另感情思维也是不再一个频率。

  单纯,喜欢-激情,疯狂-而立之年婚后感情-不惑之年的亲情-花甲之年的爱情,贯穿了整个电影,一开始看到的是我们20多岁的爱情,激情,疯狂,也是物质生活不得不考虑的爱情,没房,没车,没存款让我怎么爱你?社会的现实,也是人情冷暖的考研,更是爱情的考研。我们努力拼搏,但是还是赶不上物价飞涨的年代,和30多岁结婚的人交织在一起。

  30多岁的婚姻更多的是为了家庭,生活有了稳定状态,但时间久了生活失去了新鲜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是和20多岁的时候明显的区别,奋不顾身,为了爱情的日子都成为了回忆,转变成亲情,虽然表面对方无所谓,但是内心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害怕离去。

  40-50多岁的人。人到中年失业有成,激情退却,剩下的只是回忆,抓住生活在寻找刺激。但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以前的都已经无所谓了。真心话大冒险其实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即使知道了真相又如何呢?

  10多岁的爱情,纯正,真挚,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必要理解那么多,只是单纯的喜欢,或许只是一刹那,那份单纯是值得的。不要让单纯的爱情流失把我它,让青春留下一个美好回忆,因为那时候的感情才是最简单最真挚,没有掺杂物资的。因为你喜欢所以我喜欢的简单。

  60多岁的人走到了人生的镜头,风风雨雨一辈子为了不让对方孤单,割舍不下的那份心牵肠挂肚。最后的日子有你陪伴,先走的人事幸福的,留下的人多么的孤单。热泪盈眶的感动。

  整个影片很顺畅的走了下来,没有太多的拖沓之处。然人欢笑,让人热泪盈眶,推荐的一部影片

  原文来自:http://www.xiaoyeseo.com/1453.html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