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之誓》是一部由劳拉·比斯普里执导,阿尔巴·罗尔瓦凯尔 / 拉斯·艾丁格 / 艾米丽·芙拉泰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处女之誓》观后感(一):Nothing but everything
1. 从性别自我意识的觉醒层面上来说 这是一部相当出彩的电影
小时候Hana就对男孩可以骑马而自己和姐姐却不能得到骑马的机会 之后被父亲扇巴掌
then hold on the Rifle, man up and face reality!!
绵延不断的雪 少女雪地不发声的走路 以及大海的海潮都是阴柔的
3.少女的男性特征已经很明显 (列位看官请不要以为台词少 记几睡着了 就斥责电影 )
佝偻的背
压抑的声带
摩擦沙发自慰后的逃避(后来把路人认成爸爸 想来肯定在男女性别之间 有父亲道德绑架束缚)
干涸枯老的喉结
不称脚的夹脚拖
....... 这些都一一对应女主角刚换上胸罩带来的不适感 双手一直挠itchy的后背
《处女之誓》观后感(二):性别思考
以下其实跟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关系,只是引发的一些思考。
~~~~~~~~~~~~~~~~~~~~~~~~~~~~~~~~~~~~~~~~~~~~~~~~~~~~~~~~~~~~~~~~~~~~~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性别,记得泰国的一个什么地方有个传统是将某位家族男性成员从小当女生养,这位男性以女人的身份存在,可以高效完成家务劳动(比如扫地的时候一把把沙发给举起来什么的),一般终身不会离开家庭,是照顾家族内务的好助力,因为长期照顾内务,年长后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家之长。这部电影说的是另一个方向的性别传统,在巴尔干地区阿尔巴尼亚北部山区还依稀存在着遵循《卡努法典》的村落,《卡努法典》下的女人就是家族的附属品,所有的一切都要听从男性,基本以奴隶身份存在,但是如果需要家族的某个女性可以发誓守贞,从此以男性身份和生活方式活下去,照顾家里的其他女性和孩子。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守贞女因为家里没有男性继承者,为了照顾养父母一家,也为了男性拥有的更多自由,生生得放弃了女儿身,从汉娜变成马克。但是她无论是心理和生理都还是女性,于是在家里成员都亡故后,她离开了那个山区,找到了同样为自由而远离家乡的姐姐,重新回归女性身份。故事的重点是女性身份的束缚和解放,我觉得和性别认识并没有关系,因为汉娜始终还是个女人,她的男性外表只是在那个山区的生存工具,就算在意大利那短暂的迷茫也应该出于不习惯。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这样刻意的性别转换在性别认识和性取向上的影响,比如泰国那个神奇的传统使得很多被当成女孩养大的男性事实上变成了跨性别,取向也~~~他们每周有固定的开放日,是这些“女性”和村里男性的ooxx的日子。至于这个守贞女,我特地去搜了一下资料,并没有太多关于他们性别认识和取向的信息,只是强调了这跟同性恋没有关系,我们当然知道初衷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这样的后天强制到底能作用到什么地步,当赋予了他们在当地男性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后,他们对男性身份的渴望和对权力的渴望混在了一起,性别认识到底算不算有所变化,后天的性别认识错乱真的存在的话,那先天的那些算可以改变吗?当然这些跟这部电影都没有关系,我倒是跟希望有类似的纪录片和电影来讨论讨论。
八一八,虽然卡努法典很可怕,对女性的禁锢比伊斯兰教义还要赤裸裸,不过这种守贞女的另类平衡方式倒是给不少T们和真的跨性别们创造了堂而皇之的条件……我纯粹胡扯……
《处女之誓》观后感(三):艰难的性别斗争
从小被一户人家收养的汉娜,与这个家中的另一个女孩莱拉一同长大,形影不离。长大后莱拉与情人私奔到了米兰。领养汉娜的双亲过世后,汉娜也来到了米兰找到了莱拉。莱拉的女儿对“男儿身”的汉娜颇有敌意,问汉娜是男同还是变装女同,于是汉娜的内心起了波折,由此在自我发现的道路上迎来了转折。
影片中呈现了阿尔巴尼亚山区的古老习俗“处女之誓”,汉娜因为不想做男权之下的卑微女性,于是女扮男装,以换取性别的方式获得自由。最后在艰难的性别斗争中发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