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飞虎》是一部由丁晟执导,成龙 / 黄子韬 / 王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道飞虎》影评(一):短评字数超了
抵制无脑黑。
中肯的说,这完全是部合格的喜剧片子,适合一家人乐客呵呵看完。个人认为再晚一个月上映,做春节档就好了,毕竟老一辈的人还是很认同成龙的。片子本身不错,经典套路,不过少了份成龙式打戏。
至于那些非要说“我的天,这抗日神剧!”“这个是战争?”等等的人,我只想说:别以为看了几部影评就天天特么战争残酷什么的,这是喜剧,成龙喜剧!难道没看过战争题材的喜剧(国内国外)?没看过荒诞剧?不懂得浪漫化处理?不懂淡化背景?我是真的不理解,为什么现在只要提到国产抗日剧,就有人闭着眼说神剧二字。来显示自己的格调?更有甚者,看到抗日剧就是呵呵。基本上抗日剧就是神剧,神剧就是国产,国产就是垃圾。我艹!神思路,不得不说,自媒体也给了脑残和自以为是的人展示了自我。
不过房祖名是真的败笔,不知道张默和柯震东现在如何。但为了抵制装比无脑的人,就要打五星。
《铁道飞虎》影评(二):老少皆宜的称喜剧佳作
既然大家都写了影评我也写一个简单的。看完电影到现在我都没从正规军人范川如此帅气的英姿中缓过神来。当然,首先是电影好看,故事完整。谢谢丁晟导演,如此写实的去构建这个小人物们的故事,四两拨千斤。不刻意煽情,欢笑中却让你仍能品味那些悲壮。一切自然而然。成龙大哥不愧是大哥,还是好压的住阵,他的表演还是令人佩服。另外印象里最闪光的是王凯。有影评说他的表演是走内,我觉很形象。他通过表演时的微表情非常准确生动的刻画了范川丰满的人物性格,而大荧幕更加彰显了这一点。他也很懂得如何去拿捏搞笑表演尺度。骑马那场戏太帅了,今天还“帅”上了热搜。这部电影的群戏满精彩,虽然人物多但是都还是很有自己的个性。黄子韬有灵气,桑平憨萌。小房子也是朴实,表演沉稳。还有饰演日本军官的池内博之,表演功力也相当了得。明天二刷!总结:铁道飞虎,一部老少皆宜的喜剧佳作。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看一起欢乐,大人还可以给孩子普及历史知识。
《铁道飞虎》影评(三):普通的一部电影 及格
1单纯看搞笑的话是有及格分的 后面那个女军官的发型是好笑的 让我笑了一次。
3 镜头太多切换很快 而且比别的电影的3d效果多很多?看的我有点难受。记得有个场景介绍火车的 强行在屏幕近距离放了一个东西强调景深……
4人物没有什么太大特色 但是王凯骑马和劫持那段很帅 黄子韬不错的 据说黄子韬的剪刀有用的打戏被剪掉了。干大事,干,少说话多次强调难道会好笑点嘛……不懂 可能搞笑的只需要样板人物加上演出笑点就好了吧?
5 小标题好生硬。打酱油角色太多了 然后开头还介绍那么多 毛贼小偷有什么很有必要介绍么。开头结尾生硬 ,那个飞虎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
6说实在敬佩成龙大哥的付出,还有他敢于调侃自己。但是duang的有点老的梗让我尴尬了,而我看后面小孩笑的很开心,心里五味杂陈。
7 特效做的不错……至少没有满盘漏洞
《铁道飞虎》影评(四):铁道飞虎四大关键词:新瓶、成龙、特效、人物
零点场观影归来。
坦白说,我笑得有点脑供血不足大脑一片空白只想傻笑了;坦白说,我现在满脑子只有“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魔音灌耳;坦白说,我现在一直被王凯的“你们也太不正规了吧”和“看我打不死你”slogan无限循环;坦白说,这个圣诞元旦贺岁档,如果你问我有什么适合看的电影,我一定会推荐铁道飞虎,这是一部看了就笑、笑中有敬佩、敬佩中有快乐的优质贺岁片。
贺岁片的定义是什么?全明星阵容大制作么?不全是!欢声笑语合家欢么?不全是!特效牛逼中外合拍抑或不知所云么?肯定不是!
我所理解的贺岁片,是欢乐的、但是也是有意义的,是剪辑精致配乐经典的,同时是故事清楚明白让你会心一笑的,这个要求,铁道飞虎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精绝巧妙!
这部影片有四个关键词:新瓶、成龙、特效、人物。而如果用打油诗来说说看呢,就是:
故事新瓶旧酒妙
成龙特色呱呱叫
角色精彩各个好!
有幸提前看了片,既然看了也就说道说道 相信影迷、粉丝等等关心这部片子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这部片儿里有小房子 但我只能说他的出现让我很意外 但并没有影响这部片子的质量 这部片子从早期宣传到 而后几次改档 最终到年末上映一直有在关注 “鲜肉”似乎已经成了目前国产片的标配,但是这位特别出演的鲜肉虽然戏份不多 但是这么浓郁的台普导演竟然没用配音 我也是服气的。 再来讲讲你们韬韬 跟之前看到的感觉很不一样 不愧是有武术功底的虽然演技比较稚嫩 但动作倒也算是行云流畅了,台词功底有所欠缺 但不是呢种面瘫让我很是欣慰。王凯的角色其实不太讨喜 曾经当过大帅护卫的面馆老板,看不起一众小人物 却也是个小人物 老干部风范儿越来越浓了 毕竟是经过了多年众多电视剧的打磨 也算是有模有样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wili大哥 岁月真是不饶人 大哥也真的是年纪大了 很拼 但手上的动作却是迟疑了 然而儿子还是继承了些东西 动作还不错。 整部片子的笑点还是很多,无论是目前预告中的 “duang” 还是 ”宝宝“ 显然台词还是融入了目前的网络热门词汇。虽然有很明显傻子化大皇军让我想起 潘长江的《举起手来》但还是不大喜欢这种手法,除了这点 其他处理的都算不错。 比较喜欢的是 丁晟真的是以小人物的视角来拍小人物,没有小人物开挂成英雄,有得到就必然有牺牲。看多了进口全民英雄 换个小人物感受一样也还不错。真的如其宣传口号一样 这群小人物真的很小 也真的很想干大事。
《铁道飞虎》影评(六):看着高兴的抗日片子
主旋律电影嘛,对我这种少女 滚粗,明明就是老学姐!好吧,其实就是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啦。但是真的很对爸妈自己爷爷奶奶的心意啊,毕竟我每次回姥姥家都看见两位老人家抗战片从早看到晚啊,基友去看也说电影院里中老年人很多。不管内容如何,题材是抢占了中老年人市场。然而作为青年人的我看的真的挺高兴的啊。
如果不是为了凯凯我不会去看这部片子的啊。宣传的时候是说用喜剧的形式表达主旋律,想法不错,但是整个电影就是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的结合。喜剧形式借鉴了举起手来,把日本人塑造的十分的智障。或者说抗日片子又回到了举起手来时期。貌似凶悍的反派军官都如同灰太狼,永远打不死,一次又一次的回来给飞虎捣乱,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在飞虎队员手下都是辣鸡,这种方式真的让我觉得好笑但是又有千万羊驼在心中呼啸而过的赶脚。
当然里面也不乏成龙式幽默的,去偷炸药包那段hin明显的成龙喜剧,那段还是蛮喜欢的,展露功夫耍了帅跳上墙后发现旁边有梯子,偷炸药成龙跟fzm像滑落一样,虽然有某人,但是真的挺有意思的。
凯凯扮演的范老板是最有故事的一个男同学,他在其间是有成长的。真的是片子里的亮点。早年跟着大帅抗日,兵败归隐当了面馆老板,一开始不愿意跟着飞虎队干是瞧不上他们,常念叨的那句太不正规了可见一斑,也是觉得他们干不出名堂。后来被他们感动,也因为难凉热血,主动加入飞虎队。骑马救人那个场景真是帅炸了!而且他穿了自己的军装,也表现了他杀敌报国的念想也是不曾消失的。假扮日本军官那场又帅又好笑。我凯真的很会演戏呢,在正剧和喜剧之间切换自如。面馆老板的时候有市井气又有贵气,大隐隐于市吧,加入战斗之后又流露出英雄气。
然后再想说说wulli韬韬,从没想过自己会被他圈粉。他扮演一个小裁缝,嗯,一个觉得自己最帅的小裁缝。当然啦,演技还是青涩的,不过完成度还可以,毕竟我 就是觉得自己最帅。只是还有一点距离感,少了小裁缝该有的市井气。全程抱着土琵琶,啊,我觉得他是琵琶精,好希望看见他用琵琶打鬼子,毕竟那是他本体,哈哈哈哈。最后受伤了,用腿弄枪的那场戏真的完成的很好,很壮烈,很感人。真的,他挺有喜剧天赋的,或者说可以做演员的,在磨练磨练,肯下功夫的话。
总的来说是值回票价的片子,有缺点,但是抗日喜剧吧,也没有特别好的,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嗯,我觉得徐帆还有成龙女儿那个角色可以去掉,可有可无。请徐帆过来就给烙个饼啊,给军官吃下药的饼那段真的都无语了。一部能及格的商业片吧,结局很悲壮,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真的好好听啊。
创建于 09:41
《铁道飞虎》影评(七):《铁道飞虎》真心不错!
与家人一起看了这部传说中的片子,感觉很快乐、很过瘾,几点突出的感受是:
1. 老老实实讲故事:现在演员地位的突出以及拍摄技巧、场景特技的提高,导致很多片子“看起来很美”却连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没能讲完整,更不要说讲得精彩,总能看出导演、编剧宏图伟略地想讲一个超级高大上、深刻美的境界出来,可惜观众看到的都是苍白断裂的故事主线加上刻意为之的所谓人性和不知所谓的奢华“布景”,说白了,就是用“钱”和“元素”想砸出观众“好评”的用心太明显,反而让人索然无味。
这一点上《铁道飞虎》做得不错,真的是把一个老故事讲得有新意,起承转合交待得清楚、明确,特别有种久违的“我不装、只是想讲个故事“的感觉,并且不以低俗、卖弄、“穿越”的方式(即某些片子用的现时代的元素让观众“共鸣而傻笑捧场),而是用影片中设定的时代感的语言环境下,相对真实有趣地讲给现在的人看,不容易!现在,用心讲故事的人,真的不多见了。
2. 点点滴滴见情怀:伟光正的英雄是很多有追求影视人的心结。而在西方影视的叙事体系里,一向有“从小人角度写大事件透视人性的光辉“,乍一接触确实令人感觉”不同凡响“,可惜国内导演在学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只学到了”写大事件里的小人物“,却并没有抓到”人性的光辉“这一点内核,最后就看到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在大事件中发出伟光正的光芒,因为失真得” 毫无人性“反而令人生腻,尤其很多大言特言”情怀“的影视剧,感觉制片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满脸都是”城墙“般厚重的脸皮在夕阳下泛着钢筋混凝土的光辉。
但在此片中,没有谁“阐明大义、境界、思想”,但是透过小人物在这段历史环境下的”隐忍而不忘反抗“,甚至”有反抗、有妥协、但其实是想反抗“,出发点看似”不想被人说怂“、”干点大事“、”少说话“、”duang一声上天了“,甚至最后爆炸中那一张张年青却满足的笑脸,你能感受到:普通人对于家、国、情怀的细微却真切的表达,反而更感人,这样的片子没有红色经典的符号,却有着鲜血的热度在感受中静静流淌,无声却带着酸楚的温暖,让人在欢笑中有泪盈眶。
3. 简简单单立人物:不知从几何时起,是个角色就想着“人无完人、立体创作”,于是编导不厌其烦地从正面、反面、上面、下面给角色添枝加叶,结果洋洋洒洒几十集,这个人物还是“枝繁叶茂”得面目模糊、不知除了脸与其它类似剧不同,到底有什么个性特点。究其根本,就是不自量力地朝着“经典人物”去努力,却不知演绎技巧和提炼人设的能力是根本,反而在过多铺陈中变得丰满得平庸,完全没有“呼之欲出、生动鲜明”的人物特色。
而本片中,也许是成龙类型片的特色,总之导演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过多笔墨让每一个人物都“枝繁叶茂”地“人性刻画”,反而用速写式的人物表达,让每个人通过“标签”化的塑造迅速立起来,在这一前提下,让有专业能力的人通过演技在有限空间(时间)里完成人物塑造,让不以表演专业见长的演员也能尽量“高效”地进入符合设定的人物模型里去,而不致耽误剧情的快速推进。这一点,貌似导演“太没高度追求”,其实是一种貌似谦虚的专业策略,如果国剧导演都有这种见识头脑,国内观众就不会被有颜值没演技和主线剧情被不断崩人设折磨得看不下去了。
不过,在人物中,这次没有让大哥一技独秀,而是群戏的感觉,虽然算是一大进步,但人物过多,也是本片的一大弊端,在群戏中有亮点的人物三位左右是最好的,否则笔墨分散,还是容易导致“模糊一群”的感觉,影响观景感受。
4. 于无声处显特技:这片子最让我意外的,是特技场面。不得不说,意外、惊喜、骄傲、期待,导演在这一点上的用心,真的让我莫名感动,超级欣慰!全片最燃的场景,就是炸大桥,知道这一定是全剧的高潮,可是没想到会是这样高的浪潮,真的给打晕了的感觉!我一直很难相信,这些都是做出来的,都是中国的特效公司做出来的,并且全部是本土完成的!!!老实说,好莱坞在这方面一直让我感觉领先我们很多,但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真的很期待,也许未来我们有能力制造世界一流的科幻片,这是近乎空白的地带,一直是我们无以企及的差距,今天让我感受到,可能不远的将来,我真的能看到来自中国的科幻大片!!!
5. 最后说一下亮点吧,很多人都说过了,真的是王凯的出演。大家都提到的气度超帅、骑马帅爆、声音专业得象定海神针……我就不重复了,这里只想说一点:准确。在有限的时间、台词、镜头里,完整塑造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只有准确,才能专业、高效、生动地完成。
王凯在这剧里的设定,落魄贵族,全部都是通过其它人的转述,没有一处落在镜头演示的情况下,没有飘,而是让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真的非常见功力!其次,表演中,他通过表情、动作、甚至气声的运用,可以感觉每一个他的画面,都非常饱满,不是群戏中的一个、不是背景中的一员,而是一个生动的人,这一点非常难得,如果每一个演员都能做到这样,电影里的世界就会真的象我们在观赏一个并行世界一样,而不仅仅是镜头里的世界;最后,回想一下,这部剧里只有他留下不止一处个性“标签“,比如”太不正规“、”打不死你“、端着搞笑,这些都是满足喜剧电影的特点而塑造的,可以看成是他此前演绎方式的突破,但演出来毫不违和、甚至贡献出本片超强的几处笑点,他的提高和成效真的是”肉眼可见“,只能说:他的潜力,不可限量,希望有眼光的导演可以给他更多机会。
不过最后,还是要说说遗憾之处吧。看之前,听说《铁道飞虎》有些地方是想向《虎口脱险》靠近。能看出这种努力,效果也不错,但坦率讲,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虎口脱险》从开始到结束无处不在的笑点,小人物在大战争中的挣扎与投入会更自然一些,而《铁道飞虎》前面的铺垫稍长,从30分钟左右才进入喜剧状态,有些笑点不是很有效,这种在2个小时里的笑点自然埋设上还是需要提高的。不过,导演毕竟不是喜剧专长,不强作要求;只是既然开篇这样好,希望如果以后再有尝试,在这方面有提高,就太好了!
《铁道飞虎》影评(八):如果这真是成龙最后一部电影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成龙大哥的电影都说是最后一部,尽管我知道春节档还有一部《功夫瑜伽》,但今晚的《铁道飞虎》,我还是怀着应该是最后一部的心情来看。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扒火车,搞机枪,炸桥梁,尽管已经是力不从心的成龙式的动作和喜剧,但对一个已经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明星,不管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还是护犊情深(电影宣传海报通通没有房祖名的名字,但房祖名在本片当中的戏份还是挺多的),能这么拼命,就还是有值得尊敬的地方。相比去年大约这时候的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同样是红色经典的改编,差距还是很大的。喜剧植入红色经典,这始终是不太和谐。特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铁道游击队故事,包括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真不适合被娱乐所消费,但就轻松愉悦来说,这片还是有的,王凯确实是帅炸了,也是片中角色最饱满的。当看到成龙用“duang”的梗来自黑为搏大家一笑,内心略有一丝心酸。向成龙大哥致敬!祝大家平安夜快乐,圣诞快乐。
《铁道飞虎》影评(九):内容就是打着玩的几个“乡巴佬”被一个八路刺激,干了个大事,最后都光荣牺牲了。
成龙,形象很符合,动作戏也很棒,他一贯的搞笑动作片。
房祖名,恩,戏份很多,感觉没有谁说的那种那个角色非他不可的样子,就这样。
黄子韬,一出场朋友就喊卧槽好帅好帅,一出电影院就说卧槽卧槽圈粉,真男也看了不少,看他真有点出戏。咋咋呼呼的,跟真人性格差不多,但是就是好帅啊,好帅啊。
王凯,跟一堆“乡巴佬”(不是贬义啊)格格不入,前边怎么看怎么像个总裁个总裁,后边挺逗的,演技挺好,手也挺好看的,就是骑马救人那块有点zb
王大陆,帅八路哈,就是刚出场就没了,口音出戏,其他没感觉。
日本兵啊,跟《举起手来》一样,好怂。说实话不喜欢这样,就算为了喜剧效果也不喜欢。
《铁道飞虎》影评(十):漫画式飞虎神兵
看成龙和房祖名在银幕上互怼,老的批判小的乳臭未干,小的揭发老的鼻子太大,像是在看春晚小品,但这对父子演来,颇有些上世纪末香港电影的癫狂味道。这一幕发生在作为搭档的两人被日军抓走审讯的场景中,显得荒诞,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样的场面绝对不会出现,但其实也并不需要出现。1956年的《铁道游击队》非常鲜明地发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活络思路,将苦大仇深的抗战意识形态嫁接到惊险类型片上,场面精彩,内核严肃,歌曲优美,是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的佳作,从抗战叙事中,是可以见出平民真性情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打动数代人,正是靠的自然与质朴。
反观今日的《铁道飞虎》,拥有了旧作无法媲美的技术优势与技巧累积,作为主演的成龙、房祖名、王大陆、王凯是两岸三地的豪华搭配,从上述父子对戏来看,本片作为房祖名历经风波后重新出发的重要一步自不待言,但这场戏本身,对于影片不言自明的主旨其实还是起到了某种消解作用。这与片中用“duang”作为笑料或让角色大喊“吓死宝宝了”异曲同工,是竭力适配当代观众欣赏口味的努力,但同时,彰显了主创对于网络时代热词传播速度的低估。影片故事不必赘述,围绕作为平民老百姓的主角们各自发挥所长完成阻碍日军铁路运输的行动展开,却通片充满了漫画式、图谱式的戏谑感觉。时至今日,这部电影中的日本军队仍然被塑造成愚昧无脑、一击即溃的草包,自然从喜剧效果上来说,比较容易吸引观众,但若从客观历史来说,矮化了敌人,也等于矮化了自己。影片中的日军从军官(甚至还有男女军官)到军卒,面对铁道飞虎队设下的种种陷阱,照单全收、步步落实,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当年抗战若是真碰上如此没用的一群侵略者,何至于要打8年(14年)?当然,这句问话也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似乎本片的主创,并未有想过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这也导致《铁道飞虎》全程充满了自我矛盾与对立,一方面,影片整体还是以塑造抗战英雄为要旨,正能量满溢,姿态无可挑剔,另一厢,桥段之间随性的剪辑与相当数量的无用废戏都足以令观众出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固然是经典之作,在此片中被改良成背景音乐亦可圈可点,然而主人公们在山坡上围绕音准展开的无聊讨论实在教人尴尬,既无喜剧效果,亦让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影片直到最后结局都是充满乐观色彩,显然主创是要用贺岁心态来重塑英雄故事,但能力实在有限,如上所述笑料用老、自娱自乐,演员直接在银幕上扮演自己,显然作为明星的吸引力大过了任何角色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从王凯饰演的神枪手身上就可以看出,这个角色其实非常适合深度挖掘,做成真正的隐匿的高手,而不是像片中这样故作深沉,被三言两语就激发雄心,抓起抢来加入抗敌队伍,对人物性格塑造的扁平化与程式化,其实同样伤害了影片的主旨与真实的历史。
当然,用过于严肃的眼光审视一部主打喜剧的解构主旋律(勉强可以算解构吧),也不太恰当,更合适的方式是用适合12月的愉悦心情投入不需要动脑子的动作喜剧,纵然我们期待的成龙大哥不再像从前那样在电影里为了自己身份的落实飞天遁地、爬楼坠谷,而成了直接倾诉微言大义的老前辈。正如片首营造的国际视野下的红色标符列车一样,这部电影,本来就只是逗你玩的。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