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娇救志明》是一部由彭浩翔执导,余文乐 / 杨千嬅 / 蒋梦婕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首先不能说本片不好,他拍出了现代男女矫情的一面,而且展现的淋漓精致。我用的所谓“矫情”是指感情过于细腻,情感比较敏感的一类人,这种人有男性也有女性。
其实我认为本片里的志明没什么不好,除了孩子气些,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人长的也帅气,最主要的是还不花心,对于各种诱惑也能把持得住自己。可是对于这样的男人也处理不好恋人关系,因为他遇到了矫情的春娇。我相信在生活中遇到志明这样的男人,从同性的角度来说已经算是称职的男人。在生活中这样矫情的春娇也是比比皆是。
本来两人还能在一起,但主要的矛盾指向台北的一场地震,春娇觉得志明最先想到了不是自己,由此爆发,一发不可收拾,甚至用自残的手段来实验自己最危机的时候想到的人是不是他。这,,,,是不是难免有点太作了,难道非要证明对方能够不顾生死来爱自己才能够结婚吗?我觉得志明当时只是种应急反应,不能说就不爱春娇。为什么说矫情呢,这种时候问题开始升华,这是矫情病的特征一,喜欢升华琐碎的事情。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事在ta们看来有深层次的原因,深挖内在的原因归结为究竟还是不爱自己。就像在加油站志明说想要个孩子,这场合确实不够正式,不过又如何呢?难道非要在正式的场合正式的着装正式的开场白对算正式吗?才能证明真的是爱她?难道她矫情病犯的时候没想到志明平时对她的好,因为她不愿意而迁就她的时候,这算是矫情病的特征二,只要一件事没做到好就钻牛角尖,一件不好的事可以抹杀十件开心美好的事。
故事的结尾用志明同样用矫情的方式来挽回她,最终皆大欢喜。但,这只是电影,看到这里就结束了而生活还要继续。生活中不是每次都要另一方苦肉计开演唱会来挽回,我相信现实中是有这样的人和事,一次两次可以,如果每次遇上问题都要那么兴师动众难道不觉得累吗?难道这才是爱的真谛吗?有几个人愿意每次都用如此矫情的方式来挽回。
看完后想的很多,想到爱情的真谛是什么。我想到了钻戒,钻戒代表永恒不变,代表坚不可摧。不是时时刻刻都要检查每件事是不是都在证明爱自己。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二):原来是这样
看了很多的吐槽后,午睡醒来,看见视频软件里面可以看这个片子,就点开来看,期望值很低。
并不热爱这类港片,我爱的只是例如无间道、暗战这类港片,几年前的岁月神偷对我而言也并无多大感叹。
周日下午,闷热的天气,窝在空调房看这样一部电影,还挺多地方让我不满:
作为一个恐怖片接受度为0的观众,开头实在是个挑战,在不断从APP切到微信过程中度过了前面十分钟,我不爱快进看任何片子;
不能理解为什么志明遛狗都能被妹子搭讪,实际身边如此主动的妹子并不多;
地震后的争执还是觉着春娇很作,志明确实先有拉你一起走的呀;
……
好吧,撇开这些都忽略,电影还是挺真实的,贴近真实的长跑感情,贴近真实的情侣之间的小矛盾和不信任,看UFO那段余文乐的表演深得我心;因为达利二个人的争执也无比真实,似乎就在我们身上发生;闺蜜们的吐槽和安慰也看得我满心羡慕……
其实生活和感情就是这样,期待或高或低,然而当你经过,回头去看,好像又不一样,总是藏有惊喜或者失望。都在意料之中,又会少点味道吧。
在某个时候明白这个道理后,出游再也不曾做过攻略,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也会抱怨这个地方并不好玩,也不如身边人安利的那么美丽,但是有什么关系,我在路上,在旅途中,就是好的。美食和风景不是我的目的地,体验不同的城市和环境,出游的状态才是我的重点。
原来感情和生活就是这样。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三):哪里不对?
“陪你看《春娇救志明》的人,跟陪你看《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你看像我看到这段话就没啥感觉,这三部我都自己去看的(手动滑稽。 三部看下来,第一部是真的好,可爱的港式爱情小品,看到动人处能让你会心一笑,有些彭浩翔特有的灵光乍现,也能让看懂的人击节叹赏 。但这些点在第二部里就少多了,或因为气氛的不对味让人觉得尴尬,之前还在弄堂里情人宾馆这回就转场到了长城公社设计师酒店。其实把港男港女的故事搬到北京本身就会水土不服,所以第三部开场看到他俩回到了香港可以说长出了一口气。但最后看第一部那种感觉还是没找回来。哪里不对?说不好,哪里都不对。(说不好还是试着说一下吧:第一部中,剧情跟随人物在走,到了第三部,所有人物都为剧情服务。像最后的时候春娇还是觉得志明是长不大的孩子,想放弃他,但他搭台子唱了一段比摆渡人里那段还要尴尬的歌春娇就原谅他说他长大了?exo me?然后第一部那种随性的调子没能延续下来,剩下的努力只会让出来的东西变得很刻意,比如第三部中有一些跟前面有关联的元素,加得就有些突兀。还有角色的转变。7年时间,人有成长,有变化很正常,但第三部看下来,春娇还是那个余春娇,志明是不是那个张志明就说不好了。有人吐槽志明春娇系列的点是男渣女作,我觉得渣还是作其实都无所谓,本来故事讲的也不是完人的爱情,但你要是渣,得渣得合乎情理吧,别为了剧情强加戏啊。这么说吧,第三部里的张志明假如是一个单独的角色出现没毛病,但你回头看下第一部,是不是有些不对劲,不仅仅是发型眼镜。) 说到底,都是导演的问题。高中时候把彭浩翔那些最灵光乍现开脑洞的作品都看过了,刚看了一下最近几年彭浩翔这胖子除了春娇志明还拍了啥,发现《撒娇女人最好命》竟然也是他拍的,那《春娇救志明》拍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说不上不好,但也远远谈不上精彩。不过中规中矩,这对于之前人称鬼才的彭浩翔来说应该就算差评了吧。不过细想一下,彭浩翔之前收到最多赞誉的作品,通常是满足少部分人趣味甚至恶趣味的,现在让他来大陆拍一些面对更多受众的电影,施展不开自己的个人风格,也不奇怪了。 最后安利:看到志明春娇三部曲的英文名,(love in a puff)(love in the buff)(love off the cuff)很自然想起了爱在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相比之下,这三部曲连贯多了,尽管每两部之间时隔9年(志明春娇总共7年)。不论是拍摄手法,剧情,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有迹可循。而且巧合的是这三部电影在豆瓣的评价也很统一,8.7分。推荐大家有时间看一下。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四):胸口已无“勇”字的余春娇,爱不起可爱的张志明
原来《春娇救志明》是部恐怖片。
不是开头那让人以为走错片场的吃人故事,而是关于余春娇的恐怖片。
尽管还是一头紫发,但余春娇失去了笑容、失去了打闹的灵气,变得多疑猜忌,变得闷闷不乐。
她怕老、怕两个人的关系变淡、怕攒不够钱买房、怕输给年轻的小姑娘、怕张先生会丢下她离开。
好烦哦,这哪里还是当年的余春娇。
余春娇从浴缸里被拎出来,哭着坐在地上说,她从小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遇到的男人就和当年离开家的老爸一样。她渴望安定,希望有人明明确确和她在一起。
而引出这一幕是因为春娇和志明在台湾旅行时遇到地震,余春娇死握着门把手不放,张志明拖不动她,只能先躲到桌子底下,然后努力搬着桌子往春娇靠近,可不论怎么喊余春娇过去她就是不放开门把手。于是地震后,余春娇责问张志明为什么危险时置她于不顾?张志明说我有拖你有喊你,但你自己不过来啊。于是余春娇夺门而出,连夜飞回香港家里,就把自己往浴缸里淹(不是自杀,是为了看危机关头她能不能想起张志明)。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五):也是时候该长大了
从来没写过影评,倒是看过不少。
似乎从看完第一部志明与春娇之后,我的微信,微博名就换成了张志明,当然有先入为主的成分,自己觉得自己就是现实版的张志明。
总有人吐槽第二部,恰恰相反第二部我却极有共鸣,可能正值影片放映在自己身上发生了类似的桥段,所以那一部里的别问我是谁简直直催泪点。
好,回到正题,说第三部。第三部又回到了第一部比较轻松的节奏,大家接受程度比较高,影院里的笑声也是不断。只是除了搞笑的所谓港剧节奏,其它部分我看的很沉重。
比如当春娇问志明到底是因为想生孩子和她结婚还是因为在一起时间长了想结婚的问题的时候,同样懵逼脸的还有看电影的我,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比如我开始明白春娇离开台北的路上,志明为什么没有去追,开始明白春娇回香港以后拼命想体验濒死的危险只是为了能在生死关头脑海中浮现的是张志明,她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说服自己继续走下去没有错。太理性的人会觉得这样简直不可理喻。
我也明白春娇是对志明抱有多大的希望才会有当感到他和自己父亲如此相似时的绝望。而志明想重归于好的方式是多么的幼稚和没有诚意。
我甚至在当志明说出自己想结婚想长大的时候,能切身感受到那种要爱还是保持自由之间的复杂又无力的情感。
突然想到,当两个人好了很久很久之后,提出分手的往往是女生,因为真的心灰意冷了。而挽留的往往是男生,因为离不开对方的是他。
回到电影,其实整部电影都没怎么讲春娇怎么救的志明,除了结尾志明自己的表白。不看前两部在这里会有一些出戏,因为第三部里面志明表现的很成熟啊。但是看过之前的会知道俩人这么多年经历了多少吵闹,分分合合。
如今,男孩儿已经成长为男人,但是那个让她长大的女孩儿还在他身边么?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六):“然后”呢?
我非常奇怪明明是一部爱情电影,为什么电影的前十分钟会变成恐怖片,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导演彭胖子的个人喜好。
如果说这个系列第一部是让人思考,第二部带来感动,那么第三部就只剩下狗血,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志明和春娇那点爱情故事,竟然还能拍到第三部,永远都是吵——和解——秀恩爱的节奏,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演员不烦观众都烦了。
真想回到第一部的那个美好感觉,虽然重口味全场脏话和抽烟镜头,但都市男女的迷茫和相处的不容易很接地气,在经历了兜兜转转的寻觅之后,春娇和志明最终还是在第二部走到了一起,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第三部还按这种套路编下去,难免已经审美疲劳了。
如果不是因为系列第三部的背景,电影关于责任和成长的探讨还算深刻,插科打诨的笑话依然那么重口味,整个观影过程中除了前面的十分钟稍有不适外,基本上还能看,余文乐和杨千嬅的配合越来越默契,香港80后的这一批男演员中,也就指望着他还能演了。
从《志明与春娇》到《春娇与志明》,以及这一部的《春娇救志明》,我已经替导演想好了下一部的名字了《志明救春娇》,只是希望还有续集的话,希望少点套路,多点诚意。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七):安全感是别人能给的吗?
“宇宙间大部分的事都可以预测,唯独你们地球人的感情,最难捉摸。”外星人如是说。
春娇&志明似乎已经做成品牌了。看到片头熟悉的“n 55!w !”字幕,看到春娇的标志性紫发,抽烟时熟捻的动作,以及微笑时眼底的细纹,还是忍不住感慨。七年了,他们就这样陪我们成长。
彭浩翔很聪明,仿佛一名厨艺高手,把普通的食材稍做加工,再佐以几样配料提味,便能呈上一道令人赞叹的菜肴。
影片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地震的片段算一处。而对于这场戏,即便我身为女性,也是要站在志明一边的。于情于理,他当时的反映并没有错。
可是,春娇的难过和失望也是真实的。在一起久了,两人之间的激情渐渐退去,热恋时无视的对方的缺点开始浮出水面,仿佛鞋里的一粒沙,硌得脚难受。
一起走了这么久,该有个决断了。是继续,还是中止?在春娇眼里,志明还是那么孩子气,不喜欢做决定,总是习惯推给她。这也使得她一直以来在花心老爸身上的担心和失望得到了延续——男人靠得住吗?
她越发纠结,挣扎,没有安全感,疑神疑鬼。仿佛预先已经判定嫌疑人有罪的警官,慢慢搜集“罪证”。而地震不过是个导火索,让两人之间矛盾彻底爆发。
反观志明,倒似乎还是那个志明。不到最后分手一刻,是不会受到刺激,奋力追回爱情的。
虽然影片依旧是团圆收场,但我怀疑两人的生活会从此平顺。路那么长,心猿意马时难免。而《春娇救志明》的“救”字过于严重,有些居高临下,也有隐忍与牺牲的味道,不利于一段健康关系的持续。
末了,同意某人的说法,影片里的decision board和电动滑板近期应该会热卖。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八):趷趷刚的恐怖故事,原来是最浪漫的情书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开场五分钟以为进错了厅,怎么是恐怖怪兽片?
惊魂未定时,忽然又想起这不是彭浩翔惯用的套路吗——以一个恐怖故事开场。比如第一部的“车尾箱藏尸案”和第二部的“连环克夫案”都够吓人的,这一次是关于一只叫趷趷刚的长毛巨怪。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九):如果余春娇是男人,一定会头也不会回的走掉,然后对志明抛下一句话:你神经病啊!
淳骄,一个看似独立内心脆弱的男生。
小时候,淳骄的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妈妈选择了抛弃自己和爸爸出轨逃避。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阴影,只能躲到动漫《小双侠》里寻找正义和安全感。
33岁那年,在吸烟区邂逅了的长不大的女孩张芷茗,从香港到北京,再从北京到香港,恋爱一谈就是七年。
此时,40岁的淳骄遇到了中年危机,母亲带着小男友的回归,激发了他隐藏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安全感,越发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于是,他开始发现张芷茗身上各种毛病 ——
不会照顾自己、乱花买房的钱、购物品味奇特,遇到麻烦事总推到别人身上、微信总是弹出奇怪的异性留言、异性发小说想跟她生孩子、对结婚生子态度随意、发现“潜意识”里各种不想跟她在一起、淳骄觉得她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本质上是不负责任自顾自的人……
身边的朋友都劝淳骄,这就是个zuo女,赶紧分了吧!但淳骄却有意无意维护着芷茗。
终于,在台湾,他们遇到了地震。
淳骄吓得蹲在地上,脸色惨白。
芷茗很努力的去拉淳骄到椅子下,但淳骄因为内心缺乏信任,不愿意离开原地。
芷茗苦劝30秒无效,就自己先钻到了桌子下,然后顶着桌子移动着过来“接”淳骄。
淳骄仍然不敢离开。
此时,地震结束了。他们的关系也结束。
淳骄突然爆发,质问芷茗:你刚才为什么不理我,自顾自避难。
芷茗一脸无辜,明明是你自己不动啊。
淳骄内心的不安爆发了,觉得芷茗就是个孩子,大难临头和我妈一样,只顾自己,也没法理解自己的情感逻辑,根本没办法在精神上交流,从灾难里,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个人根本给不了自己从小一直缺乏的安全感,也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和恐惧,更没法有效的“救”自己,不是适合的伴侣。
盛怒之下,淳骄自己带着行李回到了香港,很努力的想找各种方式得到终极答案:
究竟要不要和芷茗分手?
为了得到答案,他让自己身处险境,他问朋友,他问外星人。答案似乎都是对半对半。
最终,他尊从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决定和芷茗分手,因为他要的爱,芷茗给不了。
可是芷茗爱着淳骄,她想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挽回这段感情,她发感动的文字、激发美好回忆、找身边所有的人来助攻。
可是淳骄依旧败给了自己的不安,坚持自己的选择,觉得芷茗幼稚无比: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我们不适合啊!
芷茗还是不死心,策划了一个超级感动的反转求婚仪式,一切都是他爱的元素,一切都是他们的回忆,芷茗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疯疯癫癫死缠烂打的女主角,被无数次拒绝,依旧死心不改想要挽回。
然而,淳骄很感动,但是他很理性:
他和芷茗之间的问题没有解决,不管芷茗多爱他,他需要的始终是一个能补偿自己缺失的母爱的无私地、有效地奉献的人。单亲家庭的伤是一般人弥补不了的,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只能不断的索取,要寻找那种既“优秀”到能对上眼,又能安全到没有流失风险的人,她必须是能不断有效给予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爱”的人。芷茗曾经是这类人,但地震让他明白了,不管她说自己有多努力去救了,芷茗没救到就是没救到。而且谈婚论嫁之际,芷茗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让他回忆起他被抛弃的悲惨经历。
四十岁的淳骄虽然知道很难再找到幸福,但他宁愿选择不受伤。
于是,在芷茗为他安排的漫天烟火中,淳骄还是头也不会的走掉了,只抛下了一句话:
“痴线啊你!”
《春娇救志明》观后感(十):春娇救志明|麻烦给我来一打张志明
「轧轧刚」是什么梗?
很多人在电影的前10分钟,包括我自己,内心都是焦躁不安。就因为一开始就来个长得比台词还重口味「轧轧刚」,让我们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播放厅了。然而事实并不是,即使到影片最后张志明的求婚concert上,也是有春娇妈妈扮「轧轧刚」这个梗。
明明只是部通俗易懂的爱情片,导演花这么大篇幅精力加这么一段恐怖科幻情节,难道只是因为导演和志明一样幼稚?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幻动漫梦想,在自己的作品里爱怎么玩怎么玩?
当然不是。
对于「轧轧刚」,余春娇跟张志明说是她小时候妈妈给她讲的故事。然而这样一个对于「长不大」的张志明来,说都知道是大人为了吓唬小孩编造的扯淡故事,可余春娇却是始终深信不已。
想一想,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还会相信有怪兽这种生物的存在,还是一直嫌弃志明不够成熟的春娇。其实说到底,「轧轧刚」不过是在志明与春娇的这第三段感情里,导演将引爆这一次关系危机的源头——余春娇内心的阴影,借喻拟物化为一个抽象的怪兽。
而余春娇内心的阴影,不过就是像外星人给她的贴士一样,“你从哪里开始怀疑爱情,你就回到哪里去解决。”
让余春娇怀疑爱情的,并不是张志明的幼稚,而是童年时她爸爸抛妻弃子,几十年风流仍未定性所给她的内心深处造成的阴影。这份阴影,让春娇一直都处于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缺陷状态,一旦春娇的感情遇到问题时,这份阴影又会跑出来,像「轧轧刚」一口一口吃掉小孩一样,慢慢地吞噬着春娇那颗脆弱的真心。
地震的时候,志明在拉不动「冻结反应」了的春娇时,他选择放下春娇的手,跑去把桌子拉到春娇面前并躲在桌子底下。不是说志明只自私地顾着自己的安危,他下意识的反应是——“春娇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我自己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以至于下一刻若有危险发生,我会有能力去救春娇。”
试问一下成熟的人类,你们觉得处于此情况之下的志明还有其他成熟的做法吗?难道一直握着春娇的手两个人一起等死就是成熟的做法吗?
成年人的第一反应,不会是要「两个人一起死」,而是为了「两个人一起生」我得怎么做。我相信如果真的到了天花板塌下来那一瞬间,志明肯定也会不顾生命扑出去救春娇。
只不过,春娇内心深处的那只「尬尬刚」怪兽所带给她的不安全感,让她在紧急关头的时候,潜意识里那「我会被抛弃」的想法又冲涌了出来。春娇把志明为保护她而选择暂时放下她的手的举动,误解为她爸爸当年的抛弃。所以,她觉得志明就像她爸爸一样没长大,会抛弃一切丢下一切去成全自己满足自己。
这一切,都是春娇自己想太多。说得更直白一点,让春娇崩溃得窒息的并不是志明长不大不够成熟,而是春娇自己放不过自己,摆脱不了童年阴影而上演的十足十内心戏。余春娇最怕的不是在地震里看到那个不成熟的张志明,也不是看透那个根本就不够爱她的张志明。她怕的是看到那个,心里有块小缺口的自己。那样的她,只会把自己内心深处那异于常人的不安全感所平添的「假象危机」,全部归结于对方的缺点,以至于摧毁两个人原本和谐的关系。
你以为对方给你造成了伤害,殊不知是你拿了你的伤口去感染了对方,在对方平坦的心上添了一个伤口。而对方若不是无坚不摧,或许就会被你这「无理取闹」打击得皮毛不剩,最后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何谓「成熟」?
从第一部到至今第三部,我们总是在抓着张志明「是否长大了」这一点不放。
但是讲真的,余春娇需要的真的是一个完全成熟了的张志明吗?那这样,又和余春娇的前任有什么区别呢。
余春娇一开始会喜欢上张志明,除了他比她前任帅很多(余文乐比黄德斌帅超多)之外,最主要不过还是因为志明身上所自带的一些生活细节,幼稚得很有意思,也喜欢干一些正常人觉得无聊至极的游戏,而这些,恰恰也是余春娇她自己也喜欢做的事。
说到底,其实余春娇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心智幼稚」的女生,只不过她和现实中的大部分女生一样,都「情感早熟」。对于爱情,大部分的女生都太过认真。
而不凑巧的是对于大部分男生来说感情和生活本身没什么俩样,只要日子过得自在舒服就行。就像张志明在前两部对于余春娇的态度一样,真爱有就来无则算,不强求。就算寂寞了也可以撩撩妹解解闷。
我想,这也是为何8年过去了,荧幕前仍有这么多男男女女依旧对志明与春娇的故事念念不忘。志明与春娇身上,有太多我们自己对待感情时的影子了。
余春娇也好,现实中的女生也罢,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真的想要我们的另一半完全成熟?是否我们要的是一个思维缜密想法理智,并且能看穿我们内心每一份小心思的成熟大叔型伴侣?
我想我肯定不是。因为我自认为我没有把握面对这样的一个高手,我也能看穿他们的城府心机,甚至我会担心他们的聪明是否会用在把我们牢牢套住,以至于耍着手段套路我都全然不知。
或许,在爱情里面,永远的长不大才是志明与春娇关系维持的保鲜剂。若成熟了,或许就没有那些「n 55!W !」的温暖了吧。
「又是我的错?」
说实话,志明与春娇三段关系变化,最让我感动的不是第一部的短信,也不是第三部的求婚歌,而是第二部张志明跑去火车站追回余春娇那句破了音且声嘶力竭,喊至骨髓里的一声「余春娇」。真的是听得我都觉得他俩彼此动地惊天爱恋过。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又是我的错」演变成「不如算了」,又有多少「不如算了」到最后真的就散了。
不是每一个「敏感」的余春娇都有一个不停说「对不起」的张志明。不是每一个「爱撩妹」的张志明都有一份深情。不是每一对过了7年之痒的志明与春娇都能走到求婚的那一步。
还好,志明遇到的是一个一次又一次等他回头的春娇,而春娇遇到的是一个一次又一次捡回她的志明。
最后,希望有过伤口有着阴影的余春娇们,在未来都能遇到那个打救你们的张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