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19 20: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后感10篇

  《和陌生人说话》是一部由陈晓楠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一):陈晓楠加盟腾讯后的这档《和陌生人说话》,是静水深流的走心佳作

  文|云飞(珞思影视研究组)

  今年4月,“真实电视女杰”陈晓楠告别凤凰卫视加盟腾讯。拥有近4万名员工的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首席主持人”这个职务

  尽管当时跳槽事件刮起过一轮热度,两三个月过去了,公众却很少谈起陈晓楠团队在腾讯上线的一档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在这个魔幻的年代,节目希望和访谈对象做十分钟亲密的交心,聊聊人生滋味,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现代人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二):做个有脑的普通人

  如果人们盲目崇拜强者,并把成功归结于天才,相对地,人们也一定会盲目谩骂鄙视罪犯和一切他们认为低人一等的人。在人们不愿意互相理解环境下,大家只在乎你做了什么,没人在乎你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想法。因此在看见有伟大成就的人时,就会安慰自己伟人都是天才,而不去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伟人:在看见有人犯错时,就会高高在上取笑犯错者 而不是去想自己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如此让自己的大脑罢工下去,什么都改变不了,既不能让世界更好,也不能让自己更好,永远只能当个一叶障目易于操控的愚民。看见成功者则应仔细分析可取之处再向其学习,看见失败者则应仔细分析错误并反思自己避免落入相同的境遇。这样才有助于了解真相提高自己,防患于未然。在盲目推崇强者的主流下,《和陌生人说话》不带偏颇地,缓缓道来地,甚至有点反主流地,让我们接近这些普通的陌生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放下狭隘和偏激,好好体会人应有的感觉,人应有的样子。力荐这个节目,因为它让观众做回一个有脑的普通人。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三):豆瓣9.4才几百人看过,这部国产节目必须安利

  说起国内的综艺节目,你会想起什么?能刷屏的流量小生、孤儿剪辑的撕逼大戏、还是剧本狗血真人秀?

  今天要介绍的国产节目,有点不同:它不狗血、没刷屏,甚至无野心。然而,只要看过,你就停不下来——《和陌生人说话》。

  看形式,便很亲近——竖屏播放的方式,如同平日拿起手机视频方便舒适。每次采访,时常10至15分钟,简洁不费时。

  看内容,更令人触动——在这个追求热度的时代,它却追求温度。主持人陈晓楠,面孔熟悉。她曾是《凤凰早班车》《冷暖人生》的主持人,多次投身一线报道:九一一袭击事件、俄罗斯人质事件、伊拉克战争

  长达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见过太多人、看过太多故事。让我形容,陈晓楠仿若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不带偏见、不以上帝视角,去盛载一个个离奇的人间故事。

  这种海纳百川姿态,足以见证目的真诚

  来看看吧,人世间那些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求生

  2013年,26岁的吴玥刚踏入社会两年。像其他女孩一样,她努力工作,争取着下一年提薪。她憧憬未来,能遇上惺惺相惜伴侣

  也正是2013年,命运朝她开了一个残忍玩笑肺部被查出罹患LAM(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依靠吸氧,最多活五年。冒险做肺移植手术生死在一瞬之间。她与家人选择了后者。他们赌赢了。

  “醒来时,我觉得自己像睡了很久、很久。”吴玥第一次,用全新的肺呼吸。一呼一吸的那瞬间,她幸福得想掉泪。

  这个肺,属于山区里一个摔山致死的放牛小弟。从此,放牛小弟成了她隐形的朋友

  产生排异反应,疼得受不了时,她会问问放牛小弟:“我可以放弃吗?”但每一口呼吸,都像是放牛小弟的回答:在生与死面前,所有疼痛不值一提

  参加运动会时,她会鼓励放牛小弟:加把劲,我们那天可千万别出差子。去旅行,也不是一个人在路上。她带着放牛小弟,用自己的眼睛同他一起看外面的世界。

  有了放牛小弟的陪伴,吴玥也能鼓足力气,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昏迷、命悬一线的挣扎

  对吴玥而言,多活一天,多呼吸一口,便是此刻的幸福。她对生命的理解,不在于时长,而在于无常——

  这种病,到最后总会慢性排异。有的早,几个与她要好的病友,已经离世;有的晚,能再活十五年。

  “生命太无常,所以要抓紧一切机会,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尽管前路尽是无助,吴玥依旧铁定主意,要热爱生活

  赴死

  有的人求生,有的人却只能赴死。而欢镜听,是一场场赴死宴的旁观者。他曾有过一份特殊的工作,为死刑犯写遗书。

  人在以倒计数的方式走向死亡时,会面临怎样的状况

  欢镜听说,千姿百态——有的人通宵不睡,有的人话痨。到天微亮时,换戒具、赴刑场,大部分人都害怕得无法面对:有人大小便失禁、有人瘫软在地、也有人给自己壮胆,不怕死。

  其中有两人,让他印象深刻——

  一个是英俊白净的21岁青年。临死前,他给母亲留下遗书:妈妈,如果来世还能做你儿子的话,我将会选择走另外一条路。

  接着,他提出死前最后一个要求,吃酸菜鱼。谈犯罪时,他没哭。谈母亲时,他没哭。但吃着酸菜鱼,泪水从眼珠落下。

  “从此以后,吃不了酸菜鱼了。”主持人晓楠说,那是种活着的味道

  另一个,是女死刑犯。

  她从进来到上刑场前,都在唱歌。遗书上只有歌词少女的心啊,秋天的云。多少个忧愁苦闷的夜晚,多少个欢乐愉快的黎明。

  她一边唱,一边哭。遗书上的字,因为滴下的泪而有些晕染。也许,她是在缅怀生命中曾有的某份情感

  在此刻,善恶消弭,欢镜听看到的只有最脆弱、也最真实的人性。它有些柔软、有些光彩

  “判决书只是结束他们生命的犯罪事实,而在他们活生生的生命里面,还有另外一份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那就是人性。敬畏生命,发现人性中有温暖的东西,哪怕他们是死刑犯。”

  欢镜听经历过无数生命的消逝:前几分钟,他们哭泣、唱歌、吃饭,后几分钟,他们的生命行将消失。他学到了,对生命保持敬畏。

  而这,正是这个节目最打动我的地方

  不管是吴玥求生的生命力,还是死刑犯赴死的五味杂陈,《和陌生人说话》既不仰视、亦不俯视。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采访的人物,褪去那些容易引起“猎奇”的标签,还原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说白了即是——

  人生百态

  网红主播大力哥,真名赵金龙,一个农村百姓。他很普通。四十多岁,努力工作,有点积蓄,为家庭打拼。他很特别。坐过牢、出过名,现在的职业是个网红主播,粉丝40万。

  大力哥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里,是因为一起抢劫案。

  出生富裕的大力哥,发过财,享受过“我说上句,别人接下句”的高高在上;后来贪玩喝药,一发不可收拾,散尽家财。那时,别人看自己的眼神,像看一条狗。

  天堂地狱,就是有钱与没钱的区别。有一天,他生了歹意去抢劫。这一抢,改变了往后的人生。

  “万万没想到啊,他不是取钱啊,他是存钱。我这一瞅钱没有了,我合计着抢根烟吧,烟也没给我,这抢劫也太失败了。”

  “我必须败家啊,我不败家,不是埋没了我爹妈挣钱的才华吗?”

  “那我必须得喝药啊,不喝药哪来这勇气和魄力去抢劫,大力出奇迹!”

  大力哥抢劫未遂,在受审时翘着二郎腿,像给朋友唠嗑似的,对着镜头戏谑地说话。

  网友给他一个标签:“蠢贼”。乐呵一会儿,也就忘却。

  刑满出狱,没人愿意给有案底的大力哥一份工作。没办法,他就在广场门口捡烟头。捡着捡着,被现在的经纪人碰见,认出他来,拉着进入了这一行

  能说会道天性,反倒让年近四十的他,有了另一条谋生之路。回想往事,大力哥带着风雨之后的平静感叹:人啊,太现实也太虚伪

  大力哥长得敦厚,谈话总是略带喜感。但采访过程中,唯一让他神情严肃的,是谈及女儿时候

  回忆起女儿上火、拉不出粑粑,自己却无能为力时,大力哥皱着眉、强忍泪,自责道:“我这个当爹的呀。”

  对他而言,大起大落荒诞人生、坐拥几十万粉丝的网红身份,如今似乎都激不起内心的波澜

  只有作为一名父亲时,他才从“大力哥”变成赵金龙,带着对家人的歉疚、对女儿的挚爱,立志成为更优秀的人,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白了,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经过困苦、历过失意,最终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节目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缤纷登场。

  22岁、曾经的“杀马特教父”罗福兴——

  首创“杀马特”一词,曾是二十多个群、上万“杀马特”的精神领袖,如今坐在镜头前的他,却变得很不一样:利落的寸头、干净素颜

  从小没有父母陪伴身边、成为“留守儿童”的他,成长中最想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关注。而杀马特发型,就是这个愿望的外化符号

  令他做出改变的,是2016年的一场变故:父亲去世。临死前,父亲递给他一千块,说:“我什么都没留给你,这是唯一的家产了。”

  从那天开始,罗福兴不再怨恨父亲、怨恨家人。镜头前的他说:父亲死在了这个家里。以后,我不想让我妈也重复这个场景。想让我妈过得好一点。

  他改头换面,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

  采访中,有一段对话令我印象深刻。当主持人问他,你不想出名吗?在这个时代,出名是很赚钱的。罗福兴非常清醒地说: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

  对他而言,“杀马特”是许多年来表达自我的路径。而这种自我,他不愿意拿来被消费、被娱乐。

  一句话,秒杀了多少网红与大V。

  还有颜哥,一个曾因杀人入狱的黑帮恶徒,现在开了待用面馆,帮助需要的人,给黑暗中的人带来一碗面的温度。

  有人问,你不怕来的人是想占便宜吗?

  他回答,宁愿错爱,不要放过。

  桂军民,把妻子遗体低温保存的丈夫,成为中国第一例尝试方法的人。有人说,你有胆第一个尝试,很高尚也很伟大。

  他回答,甭管是第一例还是第一万例。她是亲人我的亲人,只此一例。

  太多人,献上既冷又暖的故事——给盲人放电影的心目影院;和世界记录较劲的倔强老头......陈晓楠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踏踏实实地做出人生常态丰富滋味。

  在我看来,这个节目做到了。

  网红主播的侧面,是为了家庭重新改变的父亲。

  杀马特教父的背后,是边缘群体认可渴望

  待用面馆的诞生,是一个曾误入歧途的人,如今努力向这个世界传达着善意

  它一直坚持初衷,不渲染、不夸大,本真地描摹人性。也因此,每一期采访,都能让我们触动,洒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反观如今的综艺真人秀。哪个鲜花游戏时跌倒又爬起,都能上热搜,被网友直称“好坚强!”一场旅行、一个舞台,就是撕逼大戏的开端。戏精们嘈杂成一团,人设变成张面具,戴久了再也脱不下。

  其实,每个匆匆行走在城市中的人,都有一身故事。

  问题在于,在这个喧闹的时代里,你是愿意看哪个明星整容、撕逼、分手了,还是愿意静下来,聆听一个平凡人的内心。

  (由本人原创,首发于巴塞电影)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四):关于和陌生人说话

  今天看到某微信公众号推荐了这个节目,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就打开手机来看。

  很好看,听里面的陌生人在娓娓道来的时候,其实有时候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但我的情绪还是一直往外翻。

  罗福兴说,只要你们能关注到我就行,哪怕是嘲笑也无所谓,他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别人的注目,而改变他的一切的转折点,是他父亲的去世,那个曾经只给他过过一次生日,可以四五年都不联系的父亲,去世了。他好像跟自己取得了大和解,他说对于他父亲的恨是假恨(装出个恨的样子来),父亲走了,假恨没有了,自己也不再是杀马特教父了。

  为盲人讲电影的大伟,在他讲述自己给那些盲人们讲云水谣的时候,下面的盲人那种替剧中人物着急伤心心情,我都不知道多久没有过了。那些盲人们之所以喜欢听他讲电影,是因为,从那里他们能得到快乐啊!他们听到了另外的世界!他们看到了光!

  人是天生害怕孤独的动物,人是需要交流的动物,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们啊,偶尔也想让这个社会瞥一眼他们的生活啊!就像是上学时候班里那些学习中等,话少又老实同学,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和挣扎,内心也有过雀跃和欣喜。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没有人在意。可能他们不知道努力了多少次,想让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注意到自己。

  可是,没有用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五):和陌生人说话——对人性的宽容

  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推送,让我接触了和陌生人说话这档节目。第一期的“陌生人”就是“蠢贼”大力哥,我本来是抱有一种嬉笑的态度观看的,但他出现在镜头前面时我看到的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主持人陈晓楠是出了名的知性女性,妆容气质都十分符合节目气质。大力哥说:“人性啊,太虚伪也太真实”。我以前总是不太能理解旁人的想法,也总喜欢单独行动,其实人类的通性思想无非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经过那么多事情过后,大力哥现在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糊口,养育自己的女儿,你看他在延续生命,这就很好,他的眼里常含泪水,在此刻他不是”蠢贼”大力哥,而是几经波折后哺育女儿的普通中年人。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六):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随着16年前的同名热播剧成为了现在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

  这样一句话是如何成为很多人的社交常态的呢?

  除了陌生人之间的不互信,大概也有陌生人之间完全没有互相了解的需求。

  但挺荒谬的是,尽管我们把我们的社交模式称为熟人社会,但谁也避免不了和陌生人打交道。

  不过像是和话痨的出租司机的聊天一样,和陌生人聊天有没有可能是一段愉悦的过程呢?

  这档节目或许就在为我们开启一种新思路。

  《和陌生人说话》。

  这档对话类综艺上线至今收获了9.4分的高分。

  节目的主持人陈晓楠的独特气质和言简意赅的主持风格无疑是相当出彩的。

  陈晓楠曾经主持过一档名为《冷暖人生》的纪实题材的综艺节目。

  该节目自03年开播,到现在已有14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史上最长寿的节目之一。

  如此长的播出时间也的确能够说明这档节目的优越性,而《和陌生人说话》可以说是这档节目的继承者了。

  节目当中陈晓楠的确对话了上百个陌生人,既有素人,也有一些具有话题度的人。

  为了节目的曝光度,节目也被剪辑成围绕有话题度的人的模式。

  其中包括曾经的网红“大力哥”,“杀马特教父”罗福兴,也有具有独特经历的为死囚写遗书的欢镜听,给盲人放电影的王伟力,最近还播出了一个戒酒互助组织AA的纪实访谈。

  这档节目给我最大的感触绝对不是普通人有资格来叙述自己的故事了,因为很明显节目还是有偏向的,还是企图以故事和话题吸引人。

  而是这档节目不断给我带来的新的视角,新的认知和新的事实。

  网红“大力哥”先是被曝出打劫ATM存款者不成反被制服的“笨贼”视频,被捕后受审时说出的“大力出奇迹”,“一天不花个五百块,浑身难受”等雷句更是当他迅速走红。

  爆红之时,身在狱中的他却一无所知。要不是陈晓楠的访谈,大力哥于很多人来说都只是一个笑话。

  鲜有人会去想想这个被网络的伟力推到众多网民面前的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对他的过度消费甚至把他作为人的意义给消解了。

  很多网红的走红与受追捧就是这样符号化的,或是外表,或是标志性的动作语言,反正并非由于任何人格上的魅力。

  因此网红产生得快,消失地更快。

  久未被人想起的大力哥出狱后落魄到捡烟头满足烟瘾,被人发现后又入驻某平台开始直播,比起视频里略有发福的大力哥被要求重现当时的雷句,却是怎么也找不回来当时的感觉了。

  比起过气网红大力哥的没落,更让我动容的还是“杀马特教父”罗福兴主动远离舆论中心的做法。

  杀马特于很多非杀人士来说,基本都是一个中性偏贬的词。

  除了诟病他们那种远别于很多人的审美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有一些自己来自大城市或是自己属于正儿八经那种人的优越感。

  在这次对话中,曾经的杀马特教父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也向主持人毫不避讳地谈起了自己身上各种纹身的寓意。

  曾经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他,由于亲情的缺失没有走上一条普通孩子走的道路,也因此开创了杀马特这一着装发型的时尚风潮。

  当然了,我们除了黑或者冷眼旁观,并没有考虑过杀马特是四五线城市很多留守年轻人的精神慰藉寻求同类的一种方式。

  除了联系的纽带不同,可能的功用上和你参加的读书会或是什么健身小团体没什么两样。

  罗福兴最终选择了淡出杀马特的圈子,现在的他更想盖间房子孝养老母。

  陈晓楠问他为什么不选择网络直播等方式出名,并说了一句大实话。

  “这个时代出名是很挣钱的”。

  他的回答是“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

  他不愿意顶着杀马特的名头满足大众的猎奇需求。

  他既知道大众不喜欢杀马特,同时也不愿意毁掉自己开创的杀马特。

  这样子的坚守能让很多明星、艺人感到汗颜,譬如说为毁坏游戏生态的页游代言,又或是顶着大众的厌恶出演某些数周就拍完的综艺电影等等。

  这两次访谈无疑都给我提供了一种重新发现脑中已经形成刻板印象的两位网红的新角度。

  而给盲人放电影的王伟力和给死刑犯写遗书的欢镜听更是向我揭开了大千世界的新的一隅。

  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视力丧失的人也能通过听觉和一些必要的讲解来领略电影之美,也能同视觉正常的人一样感受到电影中传达的感情。

  死刑犯更是一群渺远的人,他们怎样面对死亡更是无从得知。

  看这档节目的收获就是这样,你明知道每一集展示的不过都是普通人,哪怕曾经被网络炒得很红,归根结底在心态上还是很普通的。

  但是它就是能够不断地给你展现新的故事、新的角度。

  陈晓楠那种惜字如金的谈话风格又从来不让人感觉会抢走被访谈者的风头,又从来不会顾及看点提问一些让被访谈者感到难堪的话题。

  尽显一副温如玉、暖如阳的派头,让人心生无限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目是用竖屏拍摄的。起初看来相当的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却会发现这种镜头更加有面对面谈话的感觉,亲切感更强。

  《冷暖人生》随着陈晓楠的出走终于告一段落,但是在《和陌生人说话》中又显现出有同有不同的光彩。

  希望这么好的节目能被更多的人关注,同时也走出另一段十四年的旅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和陌生人说话》观后感(七):为细腻的感知 留下一丝可能

  有个句式,叫做中国人怎么怎么样......

  对,我也不喜欢拿这个说事儿。这个国家落后的东西挺多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还用多废话吗?

  但是,有个话还是不得不说,关于情感的层次,中国人真是缺失太多了。

  当一束阳光照在身上,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在除了热了,烫了,刺眼了,舒服了,睏了之外,说出其他的感受?

  有多少人想到,宁静,安详,柔软,像是被一个熟悉的人在轻轻抚摸。

  我没有别的意思,这里的人都懂,这里之外的人很多不懂。

  矫情,有时候也是为了能把感知多多的分层,毕竟人的感知如果只是来自身体器官,而不是心灵,那世界就变得太无聊了。

  和陌生人说话,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片子,

  但是就是陈晓楠那种细腻到把一种感知掰成八瓣花的细腻,是真实中不曾存在和感受的。

  当今,不缺故事,每天的视觉听觉,都在玩儿命输出各种故事。

  其实也不缺情感,每天的各色人等,都在拼命安利情怀。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就只配那么乏味的在各种乱七八糟的情感和故事里频繁切换而不能坐下来细细咂摸某一种活着的滋味么?

  苦里还有什么?乐里还有什么?五味杂陈这四个字粗鄙到无法描绘我们心里的抽动,和陌生人说话,愿意看故事的,去看看故事。我喜欢里面那细腻到不能再细腻的感知。我害怕到老了,我只会跟我的孩子:这个世界,我爱过,但我未曾细细体会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