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布莱尔》是一部由丹尼尔·麦里克 / 艾德亚多·桑奇兹执导,希瑟·多纳约 / 乔舒华·莱纳德 / 迈克尔·C·威廉姆斯主演的一部恐怖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一):迟来的恐惧
很奇怪,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看的时候其实并没觉得,没有什么恐怖的画面,没有故事描述,就象自家DV拍摄的东西。一个人在家看,甚至觉得很粗糙,因为我是喜欢帅哥靓女,画面精美的那种人,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喜爱,对这个片子。可是恐惧却在几天后来了,那天,又是一个人在家,我是那种闲下来就胡思乱想的人,怎么就忽然想到了看过的这个电影,开始害怕了。
在树林里,明明有指南针,却偏偏找不到停车的地了,接二连三发生的怪事。月影下的树林,身后似隐似现的脚步声,那些不断晃动的画面,恐惧的喘息声在脑海里一遍遍重放,这时的心里的恐惧竟裂变般地开始膨胀,天啊!也许最恐惧的感觉并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发自心底的,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的那种无望、无助,进而歇斯底里的心态!
是一部好片,虽然现在我对她只限于脑海中的重放,实在没有勇气再重看一遍了,在恍然大悟之后。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二):我对结尾有疑问
其实是慕曼森来看的,但看完了也没听到Suicide is painless。
就,这部片子还是戳中我的点了的,纪录片、DV、不清晰的录像、混乱的镜头……总之真实感还是有的。
有人说前面冗长无味晃到睡着,但我觉得这才符合现实,演员的演技还算是不错。
我的疑问:
Mike拿小DV拍是彩色的,他还没倒下就听见女的尖叫(应该是Heather,她当时拿黑白摄影,说明她出事了,但Mike还是边喊Josh边跑,怎么会不管呢?)。
但是Mike倒下后(即小DV的彩色录像已经Over了),还有人继续拿黑白在拍而且已经没旁白了(难道是女巫在拍?),最后黑白摄影拍到一个面壁的人(我看有评论说是自己拍到了自己,但这是谁啊?Heather穿的是牛仔裤不是白裤子啊,说实话我第一反应觉得像是个男人,已经倒下的Mike吗?)。
上面叙述有点混乱,我整理一下:
1、Mike倒下后是谁在拿黑白摄影机在继续拍?本人觉得不像是Heather。(其实好像他倒下后彩色的也还有一段,记不清了。
2、Heather到底是什么时候倒下的?后面都没她出现的镜头了,也没听到她说话。
3、最后镜头里面壁的人是谁?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三):恐怖片讲的就是创意
也许因为之前看过《死亡直播》等类似伪纪录题材,所以再看这个已经不觉得新鲜,而且完全没有《死亡直播》紧张刺激。本来最大的悬念是女巫,可是看到最后连影也没有一个,这不是刷流氓吗?也许在当年(1999)这算惊艳之作,而且有最低成本的噱头(但我觉得不可能才花那么点钱,导演一开始就想着用这个来炒作吧?),才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后面多部模仿这种风格的片子,有些脑洞开得还比较大,但都未能超越它的票房成绩,可见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并不是说片子有多好。 不过恐怖片在北美还挺有市场的,不时有卖上亿票房的作品出现。其实在内地,恐怖片也是有市场的,除了一部分刚需,有质量的恐怖片也能带来话题和上座率,《孤岛惊魂》固然粉丝加持颇大,但也说明了如果故事更牛逼,有明星坐镇,分分钟是爆款。《京城81号》就是话题+明星,和还过得去的制作及故事,成就了至今未被超越的一个高峰。在不能有鬼的限定下,又没有一线明星压阵,国产恐怖片5年内都无法打破这一纪录。除非温子仁来拍一部与中国相关的题材。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四):很奇怪的送死方法
简单说就觉得是仨孩子去玩荒野求生顺便给女巫拍写真,结果遇上了鬼打墙愣是转不出来,最后莫名其妙的集体挂了的故事。 啊我剧透了吗???
真的不是很恐怖的说,而且那个镜头晃得刘仔头直骂娘。
话说这仨孩子除了看上去长得挺壮实外,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的是一塌糊涂,死男人娘娘腔只会抱怨女人,逻辑思维也实在不怎么样。
关于一点小火花:一个老头说女巫杀人时叫两孩子一个背对墙先杀一个,那怎么最后死的是7小孩呢?单数啊~~~ 还有目击者看到一个疑似女巫的样子在树林上空飞,是飞天老太婆吗??!!还有一人说女巫全身长白毛,果然是成了白凶的大粽子啊~~~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五):不是评论
应该说是久违了的一部片子,碟居然放了近两年。终于在一个烦闷的下午把它看完了,不过关键在于碟是问别人借的,有些习惯的确不好,需要反省。《女巫布莱尔》的名声散播了好些年,只是现在看来的兴致远不如当初,毕竟我不是恐怖片的忠实拥护者。当初马甲推荐的《Session 9》看得我差点没睡过去。最后感谢XQ同学在毕业前把它送给了我。
看完后证实了两个地方:
1.来自暴雪WOW里的情景设置,在闪金村附近剥皮师屋子的二楼,站成诡异五角星形状而且面朝墙壁的六个小孩。在阴森的音乐下如果不知情闯入又突然反应过影片结尾来真会被吓一大跳(至于为什么是五角星和六个小孩,可以google去)。于是看到影片结尾反而没有特别感觉,这也是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影片的弊处。
2.香港郑保瑞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结尾是模仿《女巫布莱尔》的,和《山村老尸》模仿《午夜凶铃》等类似。在肯定它们娱乐大众以及加些噱头的基础上,对于电影本身需要的富于创新、锐意进取实在不敢恭维。翻拍总归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并不令人意外。
《女巫布莱尔》的成功之处在于用手提摄像机营造渲染的恐怖气氛,迷路的惶恐、绝望的眼神。有过在森林里迷路经验的人一定小有感触,比如本人。不借助外源光的真实黑暗在之前《POLA X》见过一次,印象特别深刻。而按15岁小表弟的说法,封套上手电光下女孩惊吓过度的面孔更为恐怖。
影片的其他方面成就众人皆知,以几万美元的成本创下了几亿美元的票房等等,这里就不说了。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六):与女巫无关 写实手法非真实
首先对真实失踪的所有旅行者表示惋惜,这些事情总在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与女巫有什么关系?
所以本片的制片和导演似乎在说——观众对“神秘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可以被误导。:)
当然我也不了解“神秘世界”,但影片很明显的提示了那个“杀手”的特征——全身长毛。这是巫师的形象么?野人比较像了。
然后是观众的感觉,一直觉得是四个人,或者多于三个人,我也是这样的感觉,那就对了,因为这不是当时的录影带,而是影片。所以有拍摄者。
人们在野外的夜里容易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即使不是在野外,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也可以听到一些声音。而人的心理容易产生各种联想,胆子小的人会被自己吓坏。
本片的主旨也许是那个自我检讨的镜头。从一开始也感觉到,几个人之间的气氛,当然很真实,不过那个女孩子似乎表现的比较顽固,又不自觉地喜欢争论,抢话头,其实现实中的人们也是这样的。学会尊重他人与聆听,会减少不和谐。
至于其它细节,例如小孩子的叫声,在深山中有许多动物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它们本身的声音。还有一种叫做“魍魉”的力量,也善于模仿小孩子。但魍魉不会像影片那样杀人。而巫师更多的会使用咒语,或者一些不明显的道具来做事,片中那个场景,比较容易让人发现。
因为有一所房子,所以,如果事情发生了,有人被杀了,那么野人比较靠谱,因为不喜欢被人打搅,食人族也存在,就像人吃动物一样(素食者除外),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果是现代人,不会留下他们的背包和摄影器材,录像带,巫师的智商比普通人还要高。
虽然被片头耍了下,不过还是感谢影片。所有的努力付出都值得感谢,哪怕不真实,有漏洞。我们的世界,不也是不真实、有漏洞的么?
只是这样的标题真的容易让人对女巫产生偏见。虽然巫界肯定什么人都有。
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去看待那些探索普通人未知世界的人,那么更多知识会被普及,而了解会让我们更清醒,更安全。打压和惧怕,使他们保持神秘。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七):《创意的胜利》
这部电影其实是杜撰的,但是杜撰出来的背景资料让人信以为真。而整部电影也的确很像是真的出自真实的事件。当然,当我们得知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之后,会大呼一口气,放下心来。电影里几乎没有配乐,一开始的节奏很轻松,但是一进入森林,电影的气氛开始莫名的诡异起来。那深夜帐篷外面的石碓、奇怪的声音、失踪后的男人的呼喊和那个被包起来的人的肉块,都让观众的神经紧张不已。最后两个剩下的人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最后一段会让我想起《恐怖热线:大头怪婴》的结尾部分,可以说,《女巫布莱尔》甚至开创了一种恐怖片的新元素。
end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八):整理一下最后几个镜头
MIKE和HEATHER最后进了那个房子,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架摄像机。
这两个摄像机一个是黑白的,一个是彩色的吧。那个女的拿的黑白的,而MIKE拿的彩色的。彩色的是有声音的,而黑白的是没有声音的,所以我们一直听到的HEATHER的声音是MIKE的摄像机录下来的。
后来MIKE先去找JOSH,这个时候HEATHER的声音越来越小,然后MIKE的镜头倒下,MIKE这时候还没死,应该是在站墙角。(那个传说是女巫喜欢让一个小孩蹲墙角,先把房间里的另一个小孩杀掉,然后再杀那个蹲墙角的小孩。)
然后镜头切换到黑白的摄像机,也就是HEATHER拿的那个,然后HEATHER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她离MIKE的摄像机越来越近,然后看到MIKE在蹲墙角,HEATHER倒下,死掉。
JOSH大概是早就死掉了。然后大概是女巫想把两个人引到房子里杀掉而故弄玄虚吧。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九):此人之肉、他人之鸩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想的却是贞子的音容笑貌,不知道算不算是不道德。
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USA,我们的祖先也不曾生活在奥林匹斯山下。片中着力营造的真实感对于我来说唤起的恰恰不是真实感,却是一种疏离感。
缺少了这种真实感和身历其境的体会,到底是事不关己,看下来就是一个字——闷!
确实,对于恐怖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呈现血肉横飞、肝脑涂地的场面,而是要唤起观众自己心底的恐惧。
要唤起这种恐惧,必须要使用的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符号,并且恰当的“留白”,给观众心中的恐惧以生长的空间。
问题是这部片子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它所使用文化符号几乎是在对牛弹琴。你露的是大腿,但人家偏偏恋足,奈何奈何……
另一个问题是留白留得实在太多,敢情这回是知道人家喜欢白晃晃的大腿了,但是露的实在太少,列为看官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草草收工了。
不过影片拍摄手法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惊世骇俗。从小就听外婆讲女巫故事的的Tom和Jack们看了估计心里也确实会有小鹿乱撞得的感觉,不然也不会有传说中的上亿票房,
但如果因为这样你就告诉我这部片子如何如何牛B如何实验如何哥特如何非主流如何死去活来,打住,我还是去回忆一下和贞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吧。当然如果回忆中还有小狐狸精在场的话贞子小朋友还是要回避一下的,毕竟鬼子的孩子本来就容易学坏;-)
《女巫布莱尔》观后感(十):不是我的恐怖點
偽紀實片,這是看到豆瓣上大家的留言知道的。
紀錄片的一個好處就是真實,有氛圍
而且心理恐怖還真是後勁兒大,
但不知道為啥,可能我的後勁兒還没到。。。就有點不給力的感覺,没覺得特别恐怖
最後結束的有點莫名,後來看了大家說的前後聯系的一些細節才反應過來。
一開始還推斷什麼Mike和喬希聯手,不靠譜不靠譜
但是後來那個鬼叫的男人是誰呢?
Mike為何不反擊呢?
還有一些模糊的畫面也看不清,一些讓主人公很害怕的事件也是讓人雲裏霧裏的。。。
怎麼說呢,還是淺了點吧,没壓出汁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