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海洋天堂》影评10篇
日期:2018-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海洋天堂》影评10篇

  《海洋天堂》是一部由薛晓路执导,李连杰 / 文章 / 桂纶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洋天堂》影评(一):他是一条鱼却投胎做了人

  片中的这个话一闪而过,却让人印象深刻。联想起那些孤独患者举止表现,还真是切中实际呢。

  他们,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才会和动物自然这么亲近,才会无法和人沟通,无法成为“正常的人”。而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出生在哪里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出生在中国,也许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智障,弱智。

  电影很感人,最后又被感动了。好像我每次看此类题材片子都会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动。综合起来,从记录片到虚构,也看过一些类似题材了。记录片《远山的呼唤》一个小男孩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寻治疗方法;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一个自闭女孩如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专家学者社会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闭罕和美国的泛反恐政策做斗争;和中国《海洋天堂》这个孤独症孩子如何学会自立。

  说实话,从上述所有自闭症的表现来看,文章扮演的自闭症更像是弱智。不过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有点不正常。中国的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天赋,倒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特殊群体专业护理,和社会的救助体系

  演员的表现都还是不错。李连杰和文章都很突破。亲情拿捏的也比较到位。就几本电影折射出来的综合比较,中国孩子其实不输在社会制度,(全世界范围里对自闭症的治疗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是输在家长,或者更正确的说,是输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上。其实片中从海洋馆的领导邻居,从萍水相逢的玲玲到专家,对文章都是伸出了关爱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后学会自立的前提爸爸再也不能照顾他了,所以想了各种办法来教育他自立。

  这里不由得对比起美国的两个电影和印度的电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长们从小就让孩子尽量早的自立,教给他们学习能力,教他们融入社会。不同国家的父母,面对孩子是自闭后,反应大同小异。从无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最成功的起劲为止还是坦普教授妈妈阿姨。鉴于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各地现身说法,为自闭症的治疗研究提供科学数据。虚构的人物罕妈妈,面对儿子的自闭,她选择的是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发觉儿子身上的特长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样虚构的中国自闭症孩子长成怎样了?真让人心惊肉跳,21岁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没有指责片中父母的意思,这个大概代表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让人心惊肉跳,这样的孩子,只是个弱智。

  后来因为爸爸自知没多久的命,所以临死集训了儿子,儿子最后全盘学会了。虽然笨拙却是会的。虽然也许是电影为了安慰观众而设置的,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早干嘛去了?早这么教育了,说不准儿子还能成个材呢!

  哦,对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闭。或者,只是因为投胎在中国又投胎做人,让他从一个应该具有某个特长的自闭者变成了一个弱智。真是悲哀

  《海洋天堂》影评(二):假如爱有来生,我只希望与你一生相伴

  唯一一部让我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的电影,我一直在想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我在电影院里绝非抽抽嗒嗒而是几乎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这部电影看的我很憋屈,非常憋屈,心里面一直有一种想要释放却无论如何也无法释放的情感,直到结尾父亲离去,而大福学会了所有父亲教他的生活技能,我忽然就无法抑制地疯狂决堤。

  在一片纯净地几乎透明的海平面上,在纯蓝色海水与纯蓝色的天空交界的地方,飘着那么一叶孤单小船悠扬音乐伴着干净清脆海浪声,一对父子将要一起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纯美,那么浪漫而不真实,仿佛是一幅优美风景画,或者是一个浪漫的没有结局的亲情故事,却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酸酸地开始疼痛

  然而镜头轻轻一转,居然回到了现实当中,导演开始不厌其烦重复着一条条生活琐碎片段,有时候琐碎地有些无聊,然而,温暖不经意地在那么一条条小小的片段里蔓延开来,晚风一样荡漾在你恍然不觉之间。父亲患了绝症,儿子却是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孤独症患者,看似老套的苦情故事,却在海洋天堂里得到了重生。我想,如果当时导演选择用大量的撕心裂肺的哭喊、眼泪等等来企图赚取观众的眼泪,我想这部电影就再见了。但是海洋天堂没有,电影里的任何一个元素,任何一个情节都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平静,那么的泰然自若。马戏团、海洋馆、这些如梦如幻场景,和一个孤独症患者内心那个美丽的世界就像蓝天和海洋一样无限延伸然后交界。然而在这种平静和泰然自若里面,我们可以真切感觉到父亲的焦虑痛苦和对儿子宽广如海洋般的爱,在每个深夜大福熟睡之后,我们看到戴着眼镜满脸愁容的父亲一个人在昏黄的灯光竭尽全力地想着办法。就是这么安静的情节却让电影真正富有了张力,让每一个情节真正具有了意义力量。在生命即将逝去之际,我们没有看到惯例中的医院生死离别或者云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父亲,一个平凡的父亲,在一段平凡却无奈的时光中,倾尽所有,把他所能给儿子的,耐心地教给他,并且享受着和儿子所能度过的最后的时光。

  当然,如果奇迹之类发生,这部电影也再见了。幸运的是,没有。父亲已然去世了,却把一大片海洋和满世界的美好留在了儿子的想象里,大福已然是孤独症患者,然而他学习到的所有,他内心存在的所有美好,都使父亲生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想,在他的心里,也许父亲从未离开,他就在那里,微笑着拉着自己的手。

  导演薛晓路用一种极其诗意却也平淡手法,把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群特殊的人,孤独症患者的生活,平静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没有怜悯,没有同情,而是充满了尊重。这种坦然自若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电影的表现力,不慌张,不苦情,不造作,每一个小小的情节都互相关联,然后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简单,却很美好,像个泡沫,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导演没有刻意地向观众索取眼泪和同情的态度,无疑是值得尊重的,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尊重和理解才是最大的爱,就如纯净的海水,纯净的蓝天一样。

  《海洋天堂》影评(三):幸运的孩子有天眷顾

  已经是第二次看海洋天堂这部影片了,第一次看时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次看依然忍不住感动地流下眼泪。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在感动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更深一层的感触。首先,对于自闭症,大多数人是不怎么了解的,甚至还对自闭症存在着误解。影片中的主人公大福因患有自闭症而不能与其他人正常交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会做出一些与年龄不相吻合的事情,有的人就会认为自闭症患者就是傻子,甚至觉得自闭症就是精神病。这些对于自闭症的误解,使大多数人从心理上就远离自闭症患者,或是对他们有歧视的心理,这些都会对自闭症患者产生不好的影响。第二点,影片中的父亲肝癌晚期,为了给大福寻找一个适合大福的安身之处而几经周折,终于有一家培训机构愿意收留大福。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对自闭症患者的福利制度相当有欠缺,既没有可以容纳他们的安身之地,又缺少对于自闭症患者的治疗和培训机构,同时法律上也欠缺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相关保护政策,我觉得这些问题是亟需被处理的。第三,我觉得影片中的主人公大福他很幸运。当然,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我觉得他特别不幸,患有自闭症已经和常人不一样不能正常生活了,还很小失去母亲,父亲又患有肝癌晚期最后也离他而去,好在有个能收留他的地方,不至于无家可归。为什么说他幸运呢?他有个疼他爱他的父亲,很负责,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临走前为他寻找住处四处奔波耐心教他生活的种种技能。这是很多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他还幸运地遇见心灵伙伴铃铃,可以快乐地一同玩耍。而在影片以外的现实,大多数正常儿童还是不愿意接触自闭症儿童的。大福的父亲为大福寻找到了安身之处,而且又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怀。最后的大福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也有一个稳定工作场所,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游泳。最重要的一点是,大福可以永远像个孩子一样没有太多顾虑自由自在开心快乐地成长生活。

  《海洋天堂》影评(四):何妨未曾催人泪

  想说一部片。

  那么,直切正题吧。

  前些天看完《海洋天堂》。

  还是老习惯喜欢一无所知的前提下进入一部电影。故事的第一个镜头感就拉开了文艺片的味道,大概事实也是如此吧。纵观整部作品,没有浓烈节奏,人物的语言也不算多。

  故事大概讲的是父与子的故事,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王心诚患了肝癌晚期,但他却还有一个得孤独症的儿子,这让他无法放心地离开。

  文章扮演儿子王大福这个人物,若要叫我打分的话,我并不愿意给他的演技来个爽快的满分。我感觉他的表演还欠了一些,没有达到入木三分境界,让观众信服。他有他固定的示人模式,比如他总要运动手指,想游泳前木讷的迈步路线,似乎只有更多地通过这些表面符号,我的意识才被逐渐强化起来,觉得他是个傻子。这难免让我联想到绝对代表Thomas Hanks诠释的Forrest Gump。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角色对文章来说是意味着进步的。

  唤起我内心的地方在于父亲王心诚。

  从他自身来讲,他的身体命运已经被癌症拦截了。不是什么小病小痛,而是癌症哪!那该是怎样一种恫吓人的绝望恐惧!可影片里,我丝毫没看见他对自己厄运的怜顾,你懂我的意思吗?他连想自己一下都没有!相反,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竭尽一切的努力、智慧为儿子做事,好比模拟下公车的情形,好让大福在没了他的日子里能不迷失路途,这个画面的的确确感动了我;好比告诉大福数多少下就代表着鸡蛋熟了,等等。这些都是一种生死离别式的交代,甚至他发火了,他从来没有发过火,可是,他发火了,他怕再教不会儿子拖地就来不及了呀。所有的爱,甚至得不到憨憨儿子的懂得和回应

  我想,故事出彩的地方就在于王心诚这个点上。对待自己与对待儿子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这个反差让我看到的是父爱的伟大,伟大到在死亡面前毫不绝望。在弱的本位里却是令人震撼的强传达而出。我该为这一切感到酸楚吗?不,渐渐地,我反而为其深深折服。

  故事里的细节设置也在最后发挥了感染观众的效应

  王心诚的死就像一把刀子划剥开了故事,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前后照应,又仿佛一台巧妙的升降机,将故事升华到了某种高处,而至于高处为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迎合;与此同时,又收拢了整个故事,敲响尾声,将我们送出戏外,却又留下了一股浅浅的如茶的余味,不容人决绝转身。

  最后的最后,大福学会不把玩具熊搁在电视机上了;会下公车了;会煮鸡蛋了……而,这,就是父亲的死的价值。天堂的那端,父亲他,看到这一切,就会欣慰地笑了、夹带心酸地哭了吧。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让我想写影评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海洋天堂》影评(五):爱,即便仅是被感知也是一种幸福

  终于在youku.com上找到《海洋天堂》1:36:00完整版,迫不亟待看了一遍。其实,文章的演技并没有多大的突破,虽然之前在《奋斗》和《蜗居》里还是比较出彩,但那纯粹是角色与他自身风格契合度很高带来的效果。整部戏李连杰从一个很能打的功夫大师脱离出来,成为一个艰辛平民父亲的小角色,倒确是一个值得欣赏的看点。

  也许由于媒体在首映之前渲染太多,片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催人泪下。但是仍有两场戏让我过目难忘。一个是大福(文章饰)在玲玲离开后无助地跑到McDonald's门口跟小丑一样的麦大叔塑像靠在一起;另一个就是父亲(李连杰饰)病逝后大福在海洋馆抱着大海龟游泳的场景。尽管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unreciprocated love,但是一个人活在世间倘若真正感受不到最真挚温馨的亲情、友情抑或爱情,就算爱他的人再无私对他再好,他也不过只是行尸走肉。他不会感受到亲人离去的痛苦、也不会感受到师长朋友的欣慰,所有让这个人性世界更加美好的东西都将与他无关... 所以,如果没有这两幕的存在,我会觉得这部戏、这个主人公是可悲的,并非因为病患,而是他区别于人这个群体的真正的孤独...

  《海洋天堂》影评(六):丶影片《海洋天堂》父亲,我好想你

  我是哭着看完《海洋天堂》这部电影的,这是我看过国产的最感人的电影,也正是王牌巨星李连杰看了真实感人剧本后才立刻参与主演的原因吧。

  有位父亲叫王心诚,他带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大福整整21年,父亲四处求医想医治好孩子,却总是失败连连,更不幸的是父亲得了肝癌,在就剩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花尽了所有的精力去教大福自己以后怎样独立生活。

  首先带给我感动的是父亲带大福四处奔波想为大福以后的生活谋个容身的地方,却总碰壁。当海洋馆的表演热闹非凡的时候,父亲却在偏僻的角落里面一次次拨打N个收容机构的电话,询问收不收自闭症的孩子。当大福不听父亲的劝告,私自去游泳时,父亲无意看见插座掉落在水池里,拼了命去救孩子,我才知道他的水性好差,但是却仍然没有放弃这个自闭的孩子,那种爱深深的打动了我。

  电影始终贯穿着一句话“大福,真乖!!”“大福,真聪明!!”面对着一位衣服都脱不了的孩子,他一直采用鼓励教育,当大福自己会打鸡蛋,自己会脱衣裳等的时候,父亲总是去鼓励一下这个孩子。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的鼻子都觉得好酸。

  当大福抢走了玲玲(桂纶镁饰)的球时,马戏团的人怎么也哄骗不过来,父亲来了,从他手中夺回了球,情绪失控的大福狠狠的咬着父亲的后背,王大诚没有推走大福,相反而是把他抱得紧紧的,任凭他怎么发泄,我不知道王大诚会有多疼,但那个场面却我再次落了泪。

  片中最感动我的,定是王大诚在为孩子整理衣服时,突然问了一句。

  “大福,爸爸要是不能陪你了,你会想我吗?”

  自闭症三个字给了我们答案,谁不清楚自闭症的孩子永远活在自己心中那片狭小的空间,一位为儿子付出这么多的父亲,终究得不到孩子的思念,那个镜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份无奈

  “大福,看到海龟的时候就要想到爸爸”这是王大诚为了怕自己离开后,大福会孤单,而亲自戴个乌龟壳前说的,父亲为了让大福信以为真,还亲自做了这个乌龟壳,不顾自身病情的陪大福,为的就是怕他孤单,这也是王大诚在现实里的最后一个场景。

  王大诚就这样带着牵挂走了,片末大福终于按着父亲交给他的所有一步一步走了下去,煮鸡蛋,下公交车,在游泳馆拖地,以及玲玲教会他勇敢的去接电话等,终于让大福能一个人生活下去。和海龟游泳的镜头将本片带入了高 潮,大福绕着海龟快乐的游着,我想他真的把海龟当做他爸爸了吧,也不得不让我承认父爱真的好伟大啊!

  就这样,电影结束了,一首周杰伦为本片所作的《说了再见》,让我再次沉浸在了片中的每一个打动我的场面。我希望大福的病能治好,能走到他父亲的墓前回答父亲问他的问题“大福,爸爸要是不能陪你了,你会想我吗?”

  “父亲,我好想你”

  《海洋天堂》影评(七):有海(家)的地方就是天堂

  计算着年月2010年电影上映时候,我还应该是刚刚初中毕业的青涩小女孩。对于十几年都在农村长大的我,那时似乎对在电影院看电影毫无概念,没学会上网也没有流行的QQ号,就这样对这部催泪影片一无所知…六年后的我已是即将大三的二十出头的姑娘,在这样一个暑假的夜晚里看了这部温暖电影也听到了那大概叫“父爱”的故事。

  由文章出演的大福是位孤独症患者,还有印象中动作片明星的李连杰出演大福父亲王心诚,在电影初即是二人相绑跳海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无疑是个亮点,毕竟电影是“海洋天堂”,美丽的开始也有美丽的结局,虽然父亲离开但大福最终也能成长。命运这样的安排让老王的改变是妻子与世长辞后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教他学习各种事物,即使背负心酸和无奈也并未想重新走入婚姻殿堂分担这份不容易,这就是这位父亲的伟大所在吧…

  我们生命里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呢?自我们出生的那刻就想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最大的欢笑莫过于见到我们的成长和每一次成功。小学升初中,爸爸为我选择的是家庭能力范围最好的私立中学。在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不淡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家庭以务农为主的一家来说,送去那样的学校无疑是种小奢侈,但是父亲选择“奢侈”了。高中三年里只有高二学得最开心,因为刚刚懂得了世代务农家庭出生的孩子考大学的重要性也享受着一步一步往上爬成绩一点一点往上升的成就感。高三一年一度失去自我在成绩、排名的泥淖里无法自拔的我高考落榜。这样的结局对于自认为有努力的我是不甘心,在明白了应对高考时除了重视还有心态平和之后我倾向于在复读名气较大的“高考工厂”里再来一年,父亲二话没说尊重我的决定支持一年的高额费用支出。还好一年后的结果相对满意,不然内心更加愧对一个以体力劳动为生的父亲。就这样我无忧无虑的读了两年大学,医学院里学习的我并不优秀也不出众,此刻的我觉得应该多些努力,在我个人看来人生除了为自己而活,还应该尽能力让爸妈为心目中“最美子女”有好的发展而骄傲,因为我们好他们才好啊…

  一直以来最敬佩的是爸爸,从最贫穷到贫穷到现在的相对够生活,一步一步离不开爸爸不断卖体力动脑筋(当然妈妈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不断改善的生活状态背后是爸爸的一次次尝试和改变,而这凝聚着爸爸毕生的心血。时间也是一只无形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我们渐渐长大,爸妈也逐步白发增生,父母对我们上学时候的每一次目送都是爱与希望,而我们对他们的目送看到的是渐渐老去的身躯和新长出的“银丝”。他们让我们穿着靓丽的衣服鞋子,自己穿的灰头土脸却满不在乎,他们让我们用好的手机怕我们在学校没面子,而自己用的则是几百块就可解决的非智能机。青春是永恒的话题,亲情又何尝不是,爸爸经常用爷爷为他付出巨多而他做的相对不够的例子来说这样一句话“还是老的疼小的是真的,老的对小的的付出永远比小的对老的付出的多得多”这样如此朴素的话,大概是识字不多的父亲最笃定的认知,也是最真实的爱的诠释吧。

  《海洋天堂》影评(八):有关亲情

  看似并没有觉得有何出彩之处,甚至情节过于平淡而毫无高潮可言。故事没有善恶、正邪、美丑的二元对立,没有冲突。王心诚和儿子大福的家庭困难让观众伤痛不已,却找不到一个发泄的口子,所有的悲伤和不满都只能默默地淤积在心,看得难受却因其真实和简单而欲罢不能。爸爸照顾孤独症的儿子,妈妈受不了打击早年自杀。这部电影巧就巧在把爸爸安排在海洋馆工作,把大福的唯一特长设计为游泳,这样一来故事就被浸入了海洋的温情浪漫,隐喻了父亲那海洋般博大的关爱。王心诚去世后大福的进步与成长让这部电影有了让人宽慰的结局,否则真不敢想象大福如何能生存下去。

  好好活着,我们不止一次如此感叹。在自然时而沉默时而率性的脾气面前,人类渺小至极。亲情和爱情不是与生俱来的附属品,而是有幸获得的易碎品。切莫相倾,赶紧珍惜。

  《海洋天堂》影评(九):最后的海龟是泪点?不见得吧……

  只挑泪点这一个部分来说好了。

  我一直都对刻意的情节一点都没好感,就好比有的梗铺的太明显最后一点都不好笑。

  所以到后面的海龟我完全没啥感觉,梗铺的太久完全猜到了。

  可是编剧有几个点挖的神一般,

  在大福被送去抚养机构的时候,老王回家,把电视上的狗放回电视机上,站在椅子上模仿大福的视角。

  以及在海洋馆教大福清洁教不会,发完脾气马上又后悔。

  麦当劳叔叔的部分想的也很妙。

  我对宣传渲染太多的情节泪点反而没什么感觉,导演刻意压住的叙事反而真的不错。

  大制作小成本,竟然没有做太恶俗的宣传,真是有人性啊,果然做公益的人就是有良心。

  《海洋天堂》影评(十):被父亲所感动

  整部电影的叙述都很平缓,平缓到有些乏味的地步,但我就是被这样一部电影感动了。

  剧中李连杰给我感觉很不寻常。过去看惯了他在荧幕上飞檐走壁,天下无敌的形象,突然转变成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父亲,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在看之前我已经知道他现在在作慈善。而且也微微的有些变化,但此前的变化还是以“打”为主,只是“打”之中“情”多了一些。而这一部则完全没有了“打”剩下的只是“情”。其实我不太相信“功夫皇帝”能够以“情”动人。因为腿脚灵活的人,脸部的神态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上不见得也能灵活自如。这话不一定正确,但我已经先入为主的这么认为了。看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没有功夫的李连杰其实也很吸引人。虽然没有把“情”百分百的表达出来,但只少看见了一个很不寻常的李连杰。

  我说他没有把“情”百分百的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也是有道理的。父亲在表达情感方面时总是先天的愚钝,总是没有母亲表达的那样淋漓,所以我发现很多作品多为描写母亲,而描写父亲的则少之又少。虽然描写父亲的作品很少,但能感动我的总是那些描写父亲的作品,不知这是同情与同性的原因?还是因为少所以容易感动人?

  回想很来,那些描写父亲的作品一只手就能数的出来。比如;《背影》、《当幸福来敲门》还有最近的《唐山大地震》(我没有全看完)……除了这几部其它对父亲描写的作品我都记不得了。我还发现这些对父亲描写都有些“过头”了,显得有些像母亲了。如;这部电影中他在台灯下给儿子衣服都缝上标签时的镜头,多像一位母亲啊!《背影》作者的父亲跟他唠唠叨叨、与脚夫讨价还价时的画面,多像一位母亲啊!还有克里斯•加德纳在教堂哄他儿子睡觉;王德清与多年不见的女儿在屋里拉家常,多像一位母亲啊!

  那我到底是被父亲所感动呢?还是被母亲所感动呢?我视乎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但不要紧。这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父亲也好母亲也摆,最终能感动人的还是“情”。本来这个“情”父母都是一样的。只是母亲表达的多一些,而父亲表达的要少一些,时间长了,当看见父亲过多的表达出情感时,也就觉得像母亲了。

  电影快结束时,他说出了妻子离开的原因,同时也回放了妻子一段画面。其实我觉得这一安排有些残酷,这也是我觉得在整部电影平缓过度中,最突兀的一段。也可能是我忍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才这么认为的吧。最后他儿子学会了他生前交给儿子的东西,这多少让人有些欣慰。看着最后一个镜头,儿子扒在父亲背上,鼻子也跟着酸了起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海洋天堂》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