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鬼之家》是一部由Sopon Sukdapisit执导,萨哈拉·桑卡布理查 / Plyathida Woramueik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怨鬼之家》影评(一):拿什么吓死你,我的房奴
说实在的,泰国近几年的恐怖片质量犹如朝鲜核爆之后的韩国股市一样,呈大盘跌幅之势。鬼片质量下降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吓人场面也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竟是泰国鬼片江郎才尽,还是咱们恐怖片免疫力提高了,恐怕都有关系。他国电影事业的优劣咱不放在心上,只是希望能看到质量不错鬼片。这部11年的《怨鬼之家》拿出来单说,质量上算是这二年相对不错的。
质量不错,不要忘了“相对”二字,矮子中的将军,比起早期的《鬼影》、《人头蛊》、《鬼宿舍》这些还是不如。这片的故事乍一看有些四六不靠,吓人场面很棒,但每个鬼都是没有意义的存在,只是单纯的吓人而已,跟剧情没有关系,这一点是泰国鬼片的通病,就像香港电影中武打场面和剧情脱节一样,恐怕也是各自的专有特色。
而本片真正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借用鬼怪来烘托其中的现实意义,与我国也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房子问题。
电影开场一片欢乐洋溢的气氛,别致典雅的居家,夫妻恩爱,女儿漂亮,儿子可爱,一家四口:
男主人:事业有成,公司给力,几个月就购置了一套清迈小区花园式二层别墅,只是首付,每月还要还房贷。
女主人:出身大家族,但因父母反对婚事而与父母关系冰冷,不与自家来往,只依靠自己屌丝男人。
这是个非常幸福的一家,起码表面上给人这种感觉,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问题出现了:
邻居一家比较暴戾,那家男人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回家没事就打媳妇和儿子,还有一个瘫痪的老母;媳妇在家当裁缝,还四处向邻居借钱。
小区中的一家外国居民失踪已久,在冰箱里发现死亡的缅甸女佣,肢体残缺不全,由此该小区发生闹鬼事件。
这原本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凶宅故事,结合片中的大环境和剧情发展,竟然有了现实房奴的意义。
男主人公司破产,无力偿还房贷,女主人也被迫与之前的爱慕自己的大老板联系,企图让后者帮助解决资金问题,被男主人所怀疑。女儿离家出走,小儿子与邻居家小孩虽然玩的火热,但在大人眼里,与那种邻居扯上关系是很情愿的。最重要的是,死去女佣的鬼魂开始在小区中作祟,这里被认为是阴森之地,其他住户陆陆续续搬走,只剩下主人公和他的邻居。
电影发展到这里,可以看出编导所有表达的内涵,打算强调如《闪灵》里重压下人的脆弱,可导演没有抓住中心思想,便把脆弱之源推到了鬼的身上。男主人没有经济来源,连超市收银员也干不好,加之女儿撞鬼后离家出走,小儿子还被邻居小孩欺负(领到了女佣闹鬼的房子),他所拥有的只有这套房子,苦苦支撑的这个家。
鬼魂作祟:环境的压力
最终的导火索是他们发现邻居早已不堪重负,男人杀了全家后自杀,一直与之相邻的竟然是冤鬼,这让主人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对家庭的幻想,对房子的依赖不曾动摇,但却为时已晚,电影以悲剧收场,意料之中。
这部电影是现实的,其实一直在这样想,假如自己身处男主角的境遇,该如何是好。想起了《一代宗师》中的一句话:“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男主人要的是面子,当妻子不顾家庭反对,放弃不菲的家业,选择与自己生活时,其实他的“面子”在那时已经形成了。顶住重重压力,买了一套洋房,却遭遇如上事件。
电影显得有些刻意,男主人的遭遇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谁能比我惨”那样,工作没了,房贷还得还,为了不让妻儿看不起自己,这座房子成了自己家庭的最后寄托。然而鬼魂的出现成为悲催的助推器,加剧了惨案的发生。这一点有些超现实,让人感觉本片的不真实,男主角也有的死心眼。假如没有鬼魂,就像《闪灵》那样,加重自己的压力导致崩溃,无疑会更好。联系到我国的房奴,或许这样的事情在没有鬼的情况下,也会把人逼到绝路。
电影的故事线不太清晰,节奏比较缓慢,主要强调的鬼魂作祟也是毫无缘由,仿佛一家死了人,鬼魂必须要吓自己那样。但在吓人场面的刻画上还比较出众,电影采用恐怖镜头有些西式,在鬼魂塑造上也不像原本的一个长发女鬼就能吓死一片人。比如那个女佣的鬼魂,脸部残缺不全,腐烂的身躯单薄而猥琐。而邻居一家的鬼魂才是看点,小孩被枪打穿的脸部血肉模糊,老母左眼的大洞,妻子半个下巴牙齿外露,极具视觉冲击力,在邻居屋中见鬼那场戏是高潮,可以已是结尾之处,姗姗来迟。
《怨鬼之家》不是一出好电影,缺点很多,但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假如你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交了首付,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但失业加上周遭闹鬼,你会不会放弃这所房子而搬走呢?面子重要还是生存重要?
《怨鬼之家》影评(二):阴地·温馨小鬼片
阴地·温馨小鬼片
虽然是泰国的恐怖片,却不具有泰国一贯的恐怖片风格--血腥、突兀、极致。反而有点美国恐怖片的风格气息。
阴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温馨的家庭感情、恐怖的诡异事件,在困境中反而看到人性的无奈和光辉。
这部电影还是有它的亮点的,首先是借用的恐怖道具很丰富。
其次,影片镜头运用很出色。有一个很明显的方式。多次使用跳切接入远景空镜头,将主人公一家所居住的小区阴森的映像反应了出来,和电影所反应的社会问题:购房压力、传销、失业压力等等男性所面对的外环境互相衬托。电影所营造出的阴暗氛围便显得深刻而具体了。
不足的地方也有一些,电影音乐略显单调,稍微有偷懒之嫌。电影没有明显的高潮,结局也不了了之,截止在男人自杀之后,妻子的回忆揭开了男人的温馨记忆,令人感动收场,虽然美好,可却美中不足。毕竟高潮不明显,结局也不甚出彩,电影自然只能沦为一般之作。
《怨鬼之家》影评(三):一个中年男子的窘境
这是我在豆瓣的第一个长评。
并不能说这是部优秀的恐怖片,说恐怖的话,在我的耐受度范围内这只能是3星左右。之所以想要写长评,还是因为男主。
在PPS看到很多评论,都是说父亲不好,都觉得他应该早点搬走,甚至有人说“没能力养孩子就别生”。看到这些话,不由为之不平。因此想谈谈我的看法。
辛辛苦苦十四年打拼,终于可以给家里买房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能够给家人提供物质关怀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男人心思不像女人一样细腻,男人平时很少会嘘寒问暖,基本都会选择买礼物来表达爱意或关心。
就好像片中的男主阿提,辛苦打拼了14年,终于在达拉乐园买了房——应该是很高档的别墅区,首付也是不便宜吧。由于并不是很富有,所有的装修布置全是由阿提自己完成,在影片最开始,我还以为阿提是小nan的后爸,以至于那么战战兢兢,在家人搬来前夜还激动紧张地演练“我很高兴,我们终于又一家团聚了。”
阿提并不是个很细腻的男人,他常常做令自己后悔的事。他在冥冥之中感觉到达拉乐园的氛围不对,但他不想疑神疑鬼,他花了14年才买到住房,不想因为这些又都失去了。所以他带着小nan进鬼屋,想证明没有鬼。
很多人都觉得他很过分,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逃避。在阿提心里,他做错了什么,他并不是因为虚荣心才在达拉乐园买房,他细心地布置整个家,都是为了他的家人。面临失业,他已经承受了很大一部分压力,他怕自己会照顾不好家人,因此一直逃避闹鬼的事实,一旦失去了达拉乐园的房子,14年的打拼也就白费了。
但家人并不理解。小nan还在叛逆期,阿提和她存在沟通问题,以至于父女关系恶劣,但阿提依然疼爱女儿,即使她不愿住在家里,但阿提仍然做了四个秋千,想着可以一家人一起玩。被女儿在便利店撞见,女儿直接当他是陌生人,这该有多心寒。后来小nan拣手帕被鬼吓到,小斑大声质问阿提,你就那么爱这房子吗?其实,吓到小nan的是鬼,缠着小纳的也是鬼,只不过阿提很不幸买了闹鬼区的房子,而且买之前也不知道有鬼啊。这能怪阿提么。鬼本来就是莫须有的东西,要因为鬼放弃14年的积蓄,谁都不能很潇洒吧?
在影片的最后阿提误以为开枪打死了儿子,随后拿起枪自杀。看到这里不禁回想起之前阿提在脑海中杀死妻子的一幕。阿提中年失业,自然很怕妻子会因为自己的“无能”而离开自己,因此当他看见妻子的前老板时自然会以为他们有染,而在脑海中杀死妻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心压力的宣泄。
在那么多压力下,阿提每每打开抽屉看到手枪,支持着他活下去的,就是他的家人。阿提问小纳,你喜欢这个家么?他只想有人能够肯定他的付出,他用买房这种笨拙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家人的关爱,他只想得到肯定。
片尾是他们一家四口在玩秋千,阿提心里一直很怀念住在曼谷一家人玩秋千的时光,他在新家的花园里亲手做了秋千,却再没和家人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地玩一次。
男主角是马景涛,真的。
话说这个电影的导演在泰国鬼片届算是比较牛逼的了我也是很期待的,因为他之前的一部电影叫《鬼影》我表示非常欣慰,这样的鬼片才叫鬼片,但是之后的《厉鬼将硬》一直到这一部,明显有点滑坡,所以我只好给了个3星。
男主角还是《鬼影》里的那个苦逼男,对,没错,他就是马景涛,真的。
男主角在演完了这么多鬼片之后不禁黯然神伤:
滚犊子吧!!!!为毛老子总是演鬼片!!!!!!
尼玛我明明长得那么正常为毛每次在鬼片里总是印堂发黑!!!!
我脸上长了什么招鬼的胎记吗吗吗吗吗!!!!!!!!!
男主角的妻子实在是美艳动人,女儿性格乖戾,儿子恶意卖萌,男主角自己则是一个被房价和传统观念中的男人责任压得精神趋于崩溃的泰国苦逼房奴,一家人表面上过的去,内心里却各自有各自的苦逼。
虽然是一部魔幻鬼片,但是却可以看出导演内心中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情怀,对高房价的担忧,对劳苦大众无数人把拥有一套房子作为梦想的百姓们的关怀,对所有买了房子却一生为奴为卑的可怜男人的同情,影片一开始时,那个乖戾小女儿对着苦逼男主的一句:先把房贷还清再拍照吧!
这句话真你妈一语中的,点题了有木有,这你妈根本不是鬼片啊,这尼玛是客观反应泰国楼市紧张人民生活困苦,房价过高人民望房兴叹,男人压力过大无不做牛做马的魔幻现实主义讽喻片啊!
那个被虐待致死的女家政服务员成了凶宅厉鬼,其实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那个房子是外国人的房子,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女佣是被谁所杀,但女佣死后房子就荒凉了,没有说出来的那个暗示就是房子的主人外国人就是凶手,这儿的隐喻就是外国投资者对泰国经济的冲击,造成了泰国许多人民的苦难,买不起房只能给外国人打工最后不得好死,导演也许是个民族主义者吧,泰国政府在前几年曾经为了限制外国资本家的冲击而限制了外国投资者在泰国的权限,不能占有超过50%的股份,也就是任何公司如果有外国股东,他的股份最多也只能49%,这个条例进而延伸到房产上,暨外国人也不能拥有房产权的50%以上,很明显,泰国人对外国资本的厌恶那是相当的,于是这种心理就在影片的第一个鬼怪桥段中体现了出来,不知算是导演的一种无声抵抗还是仅仅是对现实的隐喻。
细心的看客必定可以发现,上述关于外国资本以及泰国经济的凋败情绪贯穿全片,男主空调公司想必也是外资企业,此处外资空调公司的挫败不知是影射导演内心的期望还是对泰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写实,或许二者兼有,而最后最强的BOSS级鬼怪,杰哥一家的情况更是因为经济问题欠债导致,此女子到处为男人借钱的桥段话说我觉得似曾相识。
总的来说,这部魔幻现实注意题材的泰国民生经济电影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地- -
《怨鬼之家》影评(五):《怨鬼之家》VS《婴尸2002》
《怨鬼之家》VS《婴尸2002》两个发行很接近的恐怖片,无法不比较一番。
故事情节《怨》<《婴》看不懂《怨》,一个只有内部矛盾的家庭无缘无故集体见鬼(不包括母亲),故事脉络不清晰,直到看了简介才知道他们居住的原来是闹鬼之地,电影中没有任何交代,《婴》展现的是个完整的故事。
恐怖氛围《怨》>《婴》,《怨》的几次小黑屋冒险音效、气氛、节奏都把握得很到位,甚至导演会很注意细节;《婴》套用别人的一句话,太假了,看的时候很像有恐怖情节的叙事片。
演员演技《怨》>《婴》,《怨》的男主角是泰国著名演员Kong,剧中将一个爱家庭爱妻子爱子女但是却因为长期受到岳母歧视抬不起头自卑心强嫉妒心强精神分裂患者(剧中的他曾经有想打死妻子感觉有精神分裂症)表现得入木三分,尤其在故事小高潮中与邻居争吵要求邻居还债的无赖样,看得十分辛酸但是又有骂人的冲动。值得一提的是,《怨》和《婴》中的小孩都非常可爱,演戏也不错。
精神境界:看个恐怖片还求精神上的超脱,这个就算了吧(当然不排除有些恐怖片是真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共鸣的)。
《怨鬼之家》影评(六):梦一场
”作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和家人住在大房子里
和和睦睦相亲相爱
哪怕前面山高水深房贷重
也可以一往直前
不能被丈母娘再看扁
不能再和女儿这样僵持
不能让妻子再出去抛头露面
难道还不行?
为什么你们都来责怪我
我只是想有一个幸福的家
我只是想证明没有鬼
并不是想让女儿受伤
为什么这样看着仇恨的看着我
我只是被嫉妒蒙蔽的双眼
才会误会妻子和老板有奸情
为什么这样夺门而出
我只是想杀掉那个讨厌的鬼
为什么衣柜里流出的血是儿子的
我杀了我儿子
我毁了我的梦
那么就让我死在梦中吧
我不愿醒来
至少在梦中
我们还依然相亲相爱
我们荡漾在秋千上欢歌笑语
好像一直都是幸福的模样“
全局结束片尾曲响起的时候
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又压抑又感伤
它是恐怖片么?它不是恐怖片的恐怖片。
之前看copen的围脖说要是怀着到底有恐怖的心看恐怕会失望。
放映至一半的时候,甚至在想
导演不如改成叫“中年男人的困境”
失业又失意的男主
一直在想
他做错了什么?战战兢兢工作,努力让家人住上大房子。
却不是个幸运的人
被丈母娘嫌弃也好
和老婆玩玩浪漫也好
希望消除和女儿之间的隔阂也好
又或者哪怕失业跑去做7-11店员
一路坎坷
哪怕到了最后,也就他死去了。。
看到他突然发狠对店长说
“老子不走,走了拿什么买饭吃”
看着都替他心酸
三十多岁男人的压力,简直可以直接让胡彦斌大唱男人KTV
女主说
你就这么爱这房子么?
我想不想这么爱,以男人来说
以物质来证明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家人
这是 他肩上的责任,也是他笨拙的表现。
不如说这房子是他的一个梦
他死命守候着谁也不能破坏,哪怕是他最爱的家人
直到,直到误杀躲在衣柜的儿子
梦开始出现裂缝
不能面对那就沉沦吧
《怨鬼之家》影评(七):我爱我家——用对的方式去爱人
期待已久,终于等到怨鬼之家在香港公映了。作为恐怖片只能得三星,但由故事引发的家庭观令人深思,因此再加一颗~
纵观全片,每个人物都是爱自己家人的,但都弄巧成拙,被爱的人不仅没有感受到爱,反而受到伤害:
男猪阿提:阿提无疑是个模范丈夫,工作兢兢业业,对妻儿安排周到,从片头布置新家的情景,可以充分看出阿提是个细心的好爸爸也是浪漫的好老公。然而他满满的爱意传递到妻子和孩子的心里了吗?女儿小楠说发生凶杀案的屋子闹鬼,为了否定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他怒斥小楠在说谎,还粗暴的拉她进鬼屋以致小楠的手被割伤;妻子想重新工作帮补家计,他却说妻子其实是想回到老板身边。。。
女儿小楠: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小楠对搬到清迈很不满意,因此迁怒于阿提,处处都跟他对着干,然而小楠真的讨厌自己的爸爸吗?
妻子的妈妈:只听其声不见其人的丈母娘其实是个挺关键的角色——如果没有她,阿提就不会想要拼命逃离曼谷、逃离她的不屑,也就不会来到清迈买了这个大房子。阿提在明知有鬼的情况下还坚持住在这里,正是因为这所房子对他太重要了,一砖一瓦都承载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他不能轻易放弃。难道丈母娘真的恨自己的女婿吗?她也只是想用激将法鞭策这个男人吧,希望他能带给女儿、孙儿们更好的生活,才会对阿提冷嘲热讽。
邻居一家:男主人生性暴力,动不动就对妻儿拳打脚踢,其实他是个孝子,也爱自己的儿子,但最后不堪破产压力,枪杀了母亲和妻儿然后自杀,这也是一个爱的悲剧。
这些人,其实都是爱自己家人的,只是不会用对的方式去表达这份爱。作为丈夫、父亲,阿提应该倾听妻儿们的真正需要,她们不在乎房子大或小,一家人在一起就够了;丈母娘应该鼓励女婿而不是一味数落,毕竟当初同意了把女儿嫁给他。邻居男给儿子买昂贵的玩具、不想妻子彻夜缝衣挣钱,这都是在乎家人的表现,但他却经常拳脚相加,令人畏惧并最终酿成悲剧。最后一幕,妻子哭着回忆阿提曾经的话“这是我的家人,我会照顾好他们”,我的眼睛也有些湿润。
阿提已经死了,他无法再对家人说“我爱你”了,但你还有机会。
: 正好快到中秋了,借此机会好好对家人表达你的爱~~~
: 编剧上的两个败笔
1. 毁容女鬼。。。。除了偶尔出来吓吓人外别无他用,请问她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背后的冤情是肿么回事?邻居男一家死光光后她就去别处打酱油了吗?囧。。。
2. 头戴女鬼面具的小偷。。。这个情节设置的意义是神马?刚开始我以为是小楠装扮的,觉得她可能想吓唬爸爸好让一家人搬回曼谷,后来发现完全没下文了。。。仿佛《惊魂记》中消失的4万美元。。。
《怨鬼之家》影评(八):不招丈母娘待见的女婿都不会有好下场
这个剧本无疑是今年看过恐怖片里面最烂的了,明显能感到编剧的一副“毫无诚意”的苦逼脸。当然能把流水账流水到这样一个极致,在平庸中追求一种独一无二也算是牛逼了吧。
音效和镜头切换加上两位主演不错的表现是支撑我看完且没睡着的理由。
这是今年看的第一部泰国恐怖片,无惊无喜,但是不经意间竟看出了几分韩剧的味道。
一部恐怖片拍成了家庭伦理剧,最可怕的是,最后的镜头我被感动的已经鼻酸眼湿喉咙紧了,唉,游荡久了,终归是想家的。
影片的表象就是一栋房子,一栋象征着男性独立,尊严,责任,关爱,勇气,内涵的房子,而为什么需要这份房子呢?因为男主需要这栋房子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尊严,责任,关爱,勇气,内涵。那男主是为了像谁证明自己独立,尊严,责任,关爱,勇气,内涵呢?答案是,丈母娘。
当年的擦枪走火让男主需要这些优良品质证明自己这一枪是大无畏的,是正确的,是代表了事物的终极发展方向的。
可影片结尾的一枪,可恰恰证明了男主非但没有完成这道证明题,却恰恰为了证明那一枪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枪的可悲与可笑。
女主说:大家都说房子闹鬼,你还装作不知道么?男主低头沉思。
女主说:你买这栋房子为了什么?男主低头沉思。
女主说:你为我们就不能放弃这些么?男主低头沉思。
其实,男主没有沉思,他应该是在想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你答对了,丈母娘。
自古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公公勾引儿媳妇,媳妇不爽婆婆,婆婆看不上女婿,女婿喜欢上了嫂嫂,嫂嫂献身了西门大官人...总而言之,这点破事儿,只能一如既往的破下去,你说不清,我也道不明。
男主买了房子是想证明,更是想逃离,逃离的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鼻哼,如果没有足够厚的脸皮,恐怕就会像孙大圣描述唐僧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苍蝇一样,这个梦魇永远没有终结之时了。
自古鬼怪小说多是借玄幻之虚,讲现世之实。但这部电影,有鬼没鬼真的不重要,想必导演拍到最后应该也觉得了,剧本这样写下去,脆弱的男主终归还是会复制邻居一家的灭门惨案的。
最要命的不是鬼怪鹿力啦,是人心。
所以,诸位不招丈母娘的待见的男同胞小心喽,你们不会有好下场滴,木哈哈哈哈哈哈。
《怨鬼之家》影评(九):泰国版吴宗宪
虽然是恐怖片,但并不是那种没头脑、一惊一乍的惊吓片,剧情很好,讲故事的手法非常细腻,很多镜头和细节运用的非常巧妙,比如当你仔细注意,可以看到男主老婆在房里和前老板遇到前后,通过她在橱柜的高度可以看出她的鞋子的不同,另外床单的镜头就比较直接了,很多类似的小镜头,设计很有趣。。。
非常喜欢影片开始的部分,细腻、温暖、柔和,但又让人不禁担心起后面的阴沉、变化起来,中年男人的确在社会上遇到的压力是不可想象的难受。。。
男主完全就是泰国年轻版吴宗宪,几乎一模一样的脸,看到他堆满笑容的脸,真是又好笑又让人心酸。。。
《怨鬼之家》影评(十):城市化时代车轮下的挣扎
在天朝现在这个高速城市化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急剧转型的社会时期,给家人有保障的生活,绝非说一说那么容易,也非靠一厢情愿的自我期许或承担责任。你得问问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要给你什么样的考题。
要的再少些,给予的再多一些。内心的真正安宁来自于付出和给予。可以我们被欲望和恐惧逼促着,很难再坚持自我了,尤其是你想要给你的家人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
想想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民主制度下的人们活得要比在专制制度下的人们幸福。但即使在最民主的制度下,人们有时候仍然感到自己被奴役了——这不是来自任何政府的影响,而是被外来的因素,比如说声望、欲望、责任或是恐惧所胁迫。人们感到生活里充满了不得不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通常不是缺乏意义,就是没有快乐,甚至两者皆无。
物质在这个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焦躁和欲望,并暗示了失去土地纽带的城市人注定的漂泊和无所归依、漫无目标的生活。”《天堂之日》,导演:Terrence Malick
昨晚看了部泰国电影(Sopon Sukdapisit的《怨鬼之家》2011),看的过程中,即感慨又害怕(不是对恐怖片的害怕,是对这个时代物质主义现实生活的害怕)。
“把一个男人的自卑、纠结、死撑、挣扎的内心世界演驿得淋漓尽致……拍出了一个普通人想要求得幸福家庭生活和男人尊严付出的努力,以及最终梦想的破灭……Kongsaharat在电影《冤鬼之家》里把一个男人的自卑、纠结、死撑、挣扎的内心世界演驿得淋漓尽致。”
看的时候就想到了杨德昌的《恐怖分子》,“随着一声枪响,一片血浆溅到了墙上,李立中的警察朋友与周郁芬都从梦中惊醒,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李立中愤而杀人仅仅是一场恶梦,仅仅是导演描述的周郁芬小说的结局而已。这一枪也让沉迷其中的我们猛然惊醒—— 在街上大肆杀人这种事情只能在很多想当然的电影里才能看到。在现实中,一个窝囊本份的中年男人即使事业与感情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即使他与他的上司有着不共戴天的怨恨,与偷他老婆的男人有着势不两立的深仇,他鼓起勇气偷了把手枪,开枪打的依然只能是自己。杨德昌的这一安排合情合理,也彻底完成了对一个安分守己窝囊无比的小男人的性格刻画。”
再说说最近微博上提到的一些事,这个时代焦躁,迷茫,困惑是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伴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边的,你我并不孤独:
“当下的一些“公子”已经成为“公害”。出身名门或者富贵之家,即便出国留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半点“贵族”气质没有,甚至在街头干下种种嚣张、违法的事情。李双江之子的事情还没从公众眼中退去,被称为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烁又现身了----摘自《新京报》文章http://t.cn/adwPni”
“如果从依恋模式分析,家暴的李阳应该属于超脱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依赖自己,对亲密关系没有多大的兴趣,往往表现得冷漠而独立。这种类型的人似乎不适合结婚,就算走入婚姻也比较勉强,像李阳结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研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别。对这样的结婚对象最好还是躲远点儿。”
“李双江的教育方法与药家鑫父亲的教育方法正好是教育的两个极端。一种是娇宠、溺爱,另一种是严厉、苛刻。娇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还不到成年就可能吞下苦果。苛刻给孩子一个不幸的童年,成年后可能更加不幸。”——摘自箫愚的微博:http://weibo.com/xy12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