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痕》是一部由中西健二执导,北川景子 / 宫尾俊太郎 / 甲本雅裕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痕》影评(一):有一种男人
影片的拍摄很是唯美,没有过多的人物对白、场景布置,一部极少成本的电影,却把人打动到深处……
随着剧情的进展,猜测着后续,佳人配才子,我也不免落入俗套,也许是韩剧看太多了,内敛的男主怕是难有“壮举”,倒是女主,眉目间尽是让人生厌不起的骄傲,只是我猜中了开始却没料到结果。
不一定王子公主般的爱情才被人铭记,以登和江口或许只适合恋爱,或者最多是个臆想的对象,这样的男人,满是才华,却过于严谨,也不得不被“潜规则”,为了所谓的抱负、理想,含冤而死……
而另一个我怎么也想不到的男主,两个男人有着鲜明的对比,以登拉开门的片刻,我真有喷口水的冲动,让人顿感无比的猥琐……整部片子的基调很是平稳,男女尊卑,少有言笑,而这位却笑得无比放肆,食量也巨大无比,偶尔还会有一些不轨的举动……此时,以登颇是无奈,妥协却并未盲从,或许也是给自己和对方更多了解的机会,随着江口的莫名死去,以登、才助开始频繁的接触,当然,一切都是为了江口,而一直一直我未对才助有任何的改观,其貌不扬,市井之流……然而,以登、我,都错了,只是以登更具将士之风,给了这个男人机会,而我会毫不犹豫的放弃。
女人的直觉,以登没有预感错,那个让自己崇拜的江口确是冤死,他决定独自用武士的剑了结一切,才助一直没有出现,我焦急,暗骂这个傻傻的男人,或者是日剧的风格,最终这个眉宇间还颇有英气的女子战胜了邪恶,才助出现,帮以登清理伤口,然后收拾残局……
我以为,以登最后会孤身一人,也不关心才助最后怎样了,他们不合适,而只是有些难过,才助这个憨憨的男人,也不至要死……
直到又是樱花烂漫时,以登闪着异样光芒的脸,不远处熟悉的背影,天,才助,还是在吃着东西,犹如不久前在家的情景,我开始傻笑,以登笑如樱花般美丽,才助看起来这般伟岸,两人一前一后,以登踱着小步紧跟其后,眼里满是幸福,才助还是那招牌式的憨笑,不再生厌,这画面竟是这般美好……
最后的最后我的心头才是一暖,也才懂了才助,告诫自己还有所有姐妹,且不能以貌取人,换句话说,真正能为你撑起一片天的,才是女人真正的好归宿。
《花痕》影评(二):花のあと祭奠12月
曾经看过一部不痛不痒的日剧,叫《花痕》。具体的剧情在脑中只留碎片,只记得铺天盖地的樱花随着以登和江口的缘起缘灭在那个安静而温暖的季节充斥于前。花痕,确是花痕。
江口的死有些突兀,却也在意料之中,看到以登全心全力地为之复仇,每一招每一式,仿佛在为那个落满樱花的相遇娓娓道来她的感激。或许她内心有委屈,他们的际遇,不过是“比试过一次”而已,来不及开始,来不及吵闹,来不及经历,更来不及互诉衷肠,也许正因如此,以登的牵挂来得弥足珍贵。江口和以登知道,一眼万年,万千落英,终是有一片,落进了他们的心底。所以才会默默不语,才会心照不宣,才会在以登帅气的武士服饰隐忍的装扮下看出她的心疼。她的眼神从来凌烈,杀气逼人,就连江口,也未见识她的伤心。而最终拾起她的碎片的,是才助。在以登带伤取了最后一个武士的性命,摇摇欲坠之前,是才助,次序井然地从以登手里卸下匕首,擦干欲滴血迹,笑容温暖而无伤,告诉她,接下来的事交给他处理。安然而可依靠。
或许人生就是如此,你会慢慢失去你一直牵挂的某种感觉,等花期过了,心就慢慢愈合了,才感知,原本以为失去他(她)就会等同于失去灵魂的那种感觉,已然淡忘,仅剩的,是花痕。而心痛的感觉,错落而至,隐隐约约,却不再那般铭心刻骨。
那一年,才助陪以登再次来到樱花河畔,祭奠那场相遇,那场不经意,却也是命中注定。旁白言:从那次以后,他们再也没来过。片尾以登一步不落地跟着才助,笑意斐然。
再也不会重归故土,不是因为抗拒,而是顺其自然让曾经的念念不忘随风灰飞烟灭。他们包括江口,都相信,那铭记于心的眼神已驻扎于心,牢不可破,纵然如此,生活还在继续,人生际遇只一颦一笑,便轻易将你的人生翻来覆去,无可期待,无所祈祷,卑贱又骄傲。或许注定以登等不到江口,江口注定要被陷害致死,才助注定要为以登和江口的感情出手,而剔除命运给予的悲喜,花痕便不再是花痕。轰轰烈烈过后生活终要归于平静,你我安然接受,便是祭奠那段花痕最好的礼物。
《花痕》影评(三):日式绯句一样的花痕
《花痕》一部日本江户时代的恋曲,充满了日式的精致和绯句里诗意的忧伤。
樱花美艳而速凋,从樱花开始到樱花结束,也许只是日式生活图景,也或者是在樱花中隐喻了人生的凋伤。
寺田以登寺田家的独女,剑术精湛,家族世袭有甚卫门的身份。江口孙太郎一个下等武士,同样的剑术精湛,却是寒门幼子,不但没有身份可以承继,连家产都没得继承。片桐才助一个开始时永远在江户求学的人,虽然是郡代的儿子,可是由于是第五个儿子,他也没什么东西可以继承了。
这就是生活在江户时代的三个人。看起来,谁也跟谁不会有什么联系,可是命运或者说故事把他们织到了一起去。
以登和才助是因为家世相当的婚约,而以登和孙太郎则是因为剑术上的相当。
寺田以登和江口孙四郎都是恃才傲物的人,所以对他们来讲,一场不相上下的比试,就足以惺惺相惜,足以心曲暗通。
仅仅是两面之缘,足以让以登平生第一次拔剑出鞘,足以令她不惜手刃四人。
可是才助不是,他随和顺达,以登的好友说“才助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聪明人”。相对于江口永远严正的表情,才助的可爱笑容有点太多了,甚至显得滑稽。
但是孙四郎死了,才助还活着,孙四郎被陷害而死,才助从一个甚卫门升任到了家老。
也许自以为清楚明白活着的以登和孙四郎都没有看透命运的圈套。只有才助在自己看似玩世不恭的笑容下面懂得人活着就像那樱花一样短暂而虚空,看似漫长的一生,其实是转瞬即逝,没有什么好严肃的。所以对他来说喜欢吃,就毫不掩饰的吃,想要知道真相,就跟在人家后面不停地问,全然不理会别人的无理,喜欢以登,就会偷偷地吃以登的豆腐。看似在嬉笑之中,他解决了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所有的挑战。
但是他从此不再看樱花,也许对他来说无论如何笑,也无法回避那抹在底蕴上的哀伤。
喜欢以登的人物形象,因为她像树一样挺拔地活着,以像空气一样成为生活的存在。喜欢《花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诗意的回味。
又到了赏樱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想起《花痕》。
第一次被这部电影吸引,其实并非因为樱花,而是……北川舞剑的样子实在是太美了啊!看那英气逼人的姿态!和那凌厉的小眼神!分分钟被北川妹子俘虏啊有没有!
樱花、美人和剑,有了这三个元素,如果请诸位看官造句,大家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如果你猜的是浪漫爱情故事,那似乎没错,藤泽周平的故事,正是从樱花树下的相遇开始。
寺井以登(北川景子饰)
以登是五百石寺井家的独女,娴静自持,举止端庄。影片中有多次以登开门及关门的镜头描写,都是从容不迫地三步到位,是以登的修养,也是导演的坚持。
不同于其他弱柳扶风的大家闺秀,以登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剑道,在蕃内颇具盛名。但武士们或忌惮于阶级,或拘泥于性别,都无法和以登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剑术交流。
江口孙四郎(宫尾俊太郎饰)
孙四郎是个平蕃士,家中排行第三,不似长子可以继承家业。但他剑术一流,是蕃内数一数二的剑道高手。一场樱花树下的偶遇成了两人日后切磋剑道的契机。
孙四郎精湛的剑术、得体的谈吐令以登十分欣赏,更重要的是,孙四郎并未因父亲的地位而阿谀奉承,也未因自己是女子就刻意谦让。两人如遇知己,惺惺相惜。
寺井甚左卫门(国村隼饰)
以登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一个武士是该从政报效国家,还是纯粹地追求剑道,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崇文的华人语境中,这话即是,知识分子是应该从政报效国家,还是纯粹地追求学问?
从他身居五百石高位,却又教导独女习剑,便不难看出他内心的选择。有趣的是,父亲首次出场的镜头,背后挂着一幅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首落第诗看起来和身居高位的父亲不甚相符,但又何尝不是意味着父亲在取舍之下的壮志未酬。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女儿的爱,是深沉而克制的。女儿出嫁前,他刻意打造了一把象征武士精神的匕首,作为贺礼。女儿谢恩告退后,那一连串眼神的变化,有牵挂,有不舍,亦有欣慰,甚是动人。
更难得的是,父亲的爱,不是居高临下,不是命令与服从,而是倾听,是理解,是宽恕。因此女儿回报以信任,向父亲透露与孙四郎的相遇,并表达了渴望与之切磋剑术的心愿。
父亲如何看不出女儿的小心思,但他也懂得求之不得的遗憾将成为女儿的心结。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帮助女儿实现了切磋剑术的心愿,但也毅然决然地泼了以登一盆冷水。
父亲明理通达且深爱女儿,明知道女儿属意孙四郎,也认可孙四郎的能力,却为何不肯成人之美?这位颇得父亲青睐的未婚夫,又是何许人也?
片桐才助(甲本雅裕饰)
以登的未婚夫名叫才助,他和以登立下婚约后,便到江户求学,一去四五年而未归,几乎让人误以为毕不了业了。闺蜜也不甚看好。
和温文尔雅的孙四郎不同,他的画风是这样的。
初次出场,先来一碗米饭。无事来访,再来一碗米饭。有要事商量,更得来一碗米饭。吃饭皇帝大,饿着肚子怎么能好好战斗?除了爱吃米饭,这位未婚夫还喜欢吃豆腐。
看着一个如此不拘小节、举止轻浮的未婚夫,想着即将临近的婚期,以登的内心可以说是崩溃的。
所有关乎爱情的浪漫想象,到这里戛然而止,似乎即将以悲情告终。但别忘了樱花、美人与剑术,也可能演绎出一场复仇故事。
对以登而言,爱情的起因,是孙四郎。而复仇的起因,也是如此。
孙四郎在江户剖腹的消息传来,以登却不相信所谓殿前失仪、引咎自尽的说辞。但她苦于无法亲自奔走,只得请才助帮忙去打听消息。对于未婚妻的这一请求,才助没有怀疑也没有拒绝,而是认真地搜罗情报、分析形势、推敲方案。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画风突变?看来逗比都是不可小觑的潜力股,认真起来的样子简直吓死人。而对于以登和孙四郎的关系,才助也绝口不提,只在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才举重若轻地提起,又放下。正如闺蜜的评论,他也许并不聪明,但在此处,他却有通达的智慧。
当以登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时候,才助的理性分析、周全布局以及包容理解,都默默地打动着以登。
作为爱情主题的电影,复仇故事只是其中的辅线与点缀。司法是否公正和官场如何腐败显然不是导演想探讨的重点。于是,我们回到了似乎轻松的爱情主题,结局如各位看官所料,才助和以登,共赏樱花,携手余生。
过去以为,岁岁年年不同的,是陪伴在身边的人。如今才发觉,不同的,也是赏花的自己。
曾经以为像孙四郎那样如知己般相互赏识的才叫爱情,才助的市井气难以入目;也曾经以为像才助那样可以倚靠的才叫爱情,孙四郎的清高傲气于世难容。
但其实,孙四郎或者才助,并未有高下之分。企盼“一切有我”,才是真正的自我麻醉。今年花期如是思,明年花期未可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今天的你所以为的爱情又是什么?
推荐观看:
《花痕》,中西健二,2010,改编自藤泽周平同名小说。
“
长按以下二维码,
点击关注,
不定期推送好看的书或剧,
一个人的周末也可以很有趣 : )
”
公众号:风欠酸丁的小栈
《花痕》影评(五):有一种爱情
主人公一直眷恋着一位下级武士,不能称为爱情,只叫做牵挂。在那个时代,能虚心请教一位女士比武,让女主人公觉得很不一样。他为人严谨有礼,不苟言笑。看到他,我总是觉得该把笑容藏起来。只能说命运对于低级武士,就是一个悲剧。
后来真正成为她丈夫的那位,初次见到就有说不尽的猥琐。整部片子中的男人是很少笑的,而这位却笑的憨厚,食量也巨大无比,偶尔还会调戏一下小媳妇儿,可到后来越发觉得这种大智若愚才适合女的去嫁。看到他,就有一种信任感,可以什么都不说,但仿佛一切都在不言中。
片子很唯美,风景也很漂亮。当然女主角不是那种瞬间能秒杀人的尤物,却美的刚刚好。
《花痕》影评(六):古典时代的爱情
这是一场在封建时代的少女爱情,寺井以登是个武士之女,但与其他的同龄女子不同的是,她剑术一流,也因此邂逅了藩内数一数二的高手江口孙四郎,并在对阵后似乎情愫暗生,只是自己已有婚约,而对方也很快成婚了。这一段少女暗恋之曲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
本来以登可能就这样平凡地过完一生,带着对丈夫的“不满”,因为未婚夫显然是个“混吃混喝”之人。只是江口孙四郎突遭陷害被逼自尽。让以登心生暗恨,她求助于未婚夫,查明真相,尔后挺身而出,为孙四郎报仇。这里与其说是为了爱情,还不如说是“报答”对方的武士之情,惺惺相惜之情。而未婚夫也在最后关头出现,帮其处理后事。这也使得两人互通心曲,终于修成正果。
在那个时代,婚姻显然是家庭父亲决定,充满了无奈和利益,孙四郎也死于此。而以登显然也不太满意未婚夫。而少女之情在哪个时代都是无法封闭的。只是在重重规则之下,也只能暗自伤情了。好在得遇良人,即报了爱情之恩,又遂了家庭之意,以登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只是北川景子的古装委实不怎么样。
《花痕》影评(七):花之痕,樱之殇
一个中级武士组头女儿在江户时代的爱与义,一切由赏樱起,又由赏樱终。在那个看似祥和的江户时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仅全民族被划为士农工商,即使是其中的士,即侍(武士)也是分成了三六九等。作为生活在最低层的低级武士,想要出人头地,从政通达,需要与高层武士家族结亲,而高层武士的礼法与约束,却又让低层武士望而却步。
漫天飞樱的季节,女主角结识了一位武士。这个叫做孙四郎的武士在武艺上有着极高的造诣,而他对不分男女对手的尊重更是感动了习武已久的女主。造化弄人,为了提高自身家族的地位,孙四郎被家长安排入赘高级武士的门楣。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孙四郎的夫人与另外的高级武士有染,使得对此有所察觉的孙四郎陷入了那个高级武士布置的礼法陷阱,在幕府高层面前的错误,使得孙四郎被迫切腹自杀。之后女主不遗余力的追查,最终得到了真相,惩罚了罪有应得之人……
樱花盛开的美景,美丽却又短暂。女主与孙四郎的这段缘,孙四郎的生命,都如同樱花般美丽而短暂,留下的只是花痕带来的无尽的思索……
《花痕》影评(八):江户时代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恋爱婚嫁
这部电影与我看过为数不多的日本电影之一《黄昏的清兵卫》一样,如同晨光下幽静山谷里顺势而下的小溪,溪水淙淙,带动香草依依,充满着温馨静谧的味道。
这是关于爱情、婚姻以及复仇的生命故事。江户时代,若干男女,为爱而痴,为爱生恨,在觉悟生命如樱花短暂的同时,绽放绚烂极致,继而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慢慢悠悠地过完一生。
江户时代人好赏樱花,其意不过是欣赏那纷纷繁繁的樱花,享受家庭和美,男人稍带着猎艳的心态,女人们则是与闺蜜相聚,如同喜鹊聚在一块,唧唧咋咋。以登小姐却是一名奇女子,避开热闹繁杂的赏花人群,在河流边,看着河水潺潺,用着一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心态,看着绚烂至极的樱花相继凋零,掉在水中,随着河流飘向远方,她心中或许在发感慨:”生命啊生命.....就像樱花这般,如此短暂,刚刚绽放,却又凋零,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没有理由她不这样抱怨,自己如同樱花这般美丽,虽已订亲,却从未与未婚夫谋面,在与闺蜜的聊天中,猜测未来姑爷很可能是一个智商不高,相貌很差的男人时,幽怨失望由心而生。
这时,一位相貌堂堂的武士走来,提出在某天要与自己比剑,原来是自己在道场那天打遍无敌手的第一高手,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而看低自己的剑术,认真提出要比赛,心生好感。眉来眼去,青春的情愫已在心间。
一个低等武士,与一位藩里的三百石大人的千金之间因为切磋剑术而相遇,产生了相互的爱慕之心,只可惜侯门似海,封建社会的鸿沟在那个时代爱情还是跨不过去的。武士俊朗脱俗,气度非凡,有着藩里第一剑手的美誉,却不过是一个低贱的武士,虽然高攀上了内藤大人的亲金,却不过是让丈夫做摆设,自己仍与人私通的淫荡女子。女的英气却不是妩媚可人,却已经和一位未曾谋面的公子订亲。这位貌似赵传,一脸皱纹,经常咧嘴大笑,有着大饭桶的饭量,猥琐,你会觉得这么漂亮的女子会同这样的男人结婚真是糟蹋了。两人相遇,注定是一场擦肩而过的倾慕。如接着描写二人为爱而不过一切走到一块,这就难免落入俗套,并且不符合日本的实际国情了。
导演功力深厚,镜头一转,主人公遭奸夫陷害,在江户公办因遵循奸夫嘱咐的礼节递交礼书,不循礼节,遭到耻笑,为藩大人蒙羞,更感妻子与人私通,羞愤之下,剖腹自杀。
那位面带猥琐的大叔接任片中的主人公,他貌似大大咧咧,其实心细如发,帮助未婚妻完成嫁为人妇之前的少女羁绊,杀死陷害未婚妻心中的白马王子的藤井大人。
结局处,寺井以登再次来到河边繁茂的樱树下赏花,看着樱花灿烂却要凋零时,不待伤感时,未婚夫已守候在旁边,舔着手指上为净的饭粒,起身打着哈欠,好意相告道:“快四点啦,城里巡逻的男人来了可就让人受不了啦”
大大咧咧,站起转身就走,以登回眸看他的一刹那,嘴角带笑,是幸福的,这时候她已经是从文艺青年心态转化为家庭主妇的平常心态,实用就好,谁说这个想赵传一样的男人给她的不会是一辈子的幸福呢?
《花痕》影评(九):爱情与仰慕不同的情绪
这是一部很平淡的电脑,平淡到男女主角几乎快只靠眼神交流的片子,并且全篇电影里还只有那么一两次。 只是在这样樱花慢慢的季节里发生了这样的情绪,便让人抑制不住的惆怅起来。再没有比这样的更好的邂逅了。 但是这样的情绪真的是爱情么,我不敢确定。年轻的我们似乎总是喜欢把仰慕在脑海里换算成爱情。 于是便发生那一幕又一幕的幼稚与傻逼。 对于少年时代的这种情绪多数的人最终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埋葬。所以片里的以登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埋葬这样的仰慕与遗憾。 一场简单的比武了结了所有的念与恨。 但是我们呢?谁能得到如此简单的解脱?何尝不是在内心里以切骨的姿势埋葬自己。我们的仰慕和我们愚蠢的联想,化作了青春里那抹淡淡的所谓爱情。 影片里女主角的未婚夫那个看似不够帅气,准确说带着点猥琐的男人,最后结局时给出的那种宽广的气场与自信。是很多男人都不具备的,遇到这样的男人真的是一个女人的幸运。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淡淡的微笑。美好的爱情。
《花痕》影评(十):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场!
《花痕》,有暗恋。暗恋就是最简单的东西。用剧中女主角登世的话说就是“比试过一次”。淡如水的东西值得长久的细品。实际上这一点涟漪就是双方尊重自己都尊重的剑道的共鸣。这一点共鸣的余响在生活中是很微弱的。所以,出现了一个能吃两桶饭的未婚夫才助。这就“相形见绌”了。
两个阅历深厚的老者(其中一人是女主角的父亲,一个修行和生活都能两全的人。曾经离家十多年修习武士道,后很好的教育了唯一的女儿。)两者在围棋对弈的闲谈中表明了修道和生活的两难,两个都是高人。最后往往是生活战胜了修道。剧中安排孙四郎死于卫道也是死得其所了。一个志于道的人在生活中是低智商的,不是不知道自己妻子与别人私通,而是不关心。最后被暗算。这就显露了导演中西健二对落寞的武士的安排的必然结局——卫道,尽管是暗算,却也表明了武士的真精神。开始的樱花之赏是表露出导演对美好的东西失落的哀伤,所以取的景是花落、流水。
暗恋、武士道、樱花三者是同样的美这是明线;婚约、才助、生活这是暗线。孙四郎、英俊有才,剑术高超这是明写;之助,能吃两桶米饭的傻人,这是暗写。随着孙四郎的死,才助逐渐由暗转明,调查、处理战场之精明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高人”。最后樱花又开,随着才助一脸的自信的傻笑,登世的脸上也有了灿烂的阳光。注意一个情节,最后的一幕,才助等了十多天,是等花开。
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