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阿娘》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阿娘》观后感10篇

  《阿娘》是一部由安相勋执导,宋允儿 / 李栋旭 / 李忠秀主演的一部恐怖 / 悬疑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娘》观后感(一):尸男评鬼片——《阿娘》没文化的文化鬼片(80)

  接连发生两起男子离奇命案,女警A(我记忆力不好)对此抱有疑问,并且发现了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联。并且以此调查出一起九年前的命案以及一个失踪的少女。最后人是一个接一个的死,凡是和九年前那起事件有关的色魔死的死,疯的疯,一起老套的冤鬼复仇故事

  再这里我要发发牢骚,近几年的韩国鬼片我没少看,但基本是情节重复又重复,基本可以用一个八股公式定义所有的剧情内容了。不过话说回来基本亚洲鬼片的题材也不外乎如此,情节已经是其次了,反而是叙述技巧的运用成为创新的主要要素。但韩国人似乎后知后觉,在日本鬼片已经开始尝试新的题材时,还在不停的翻老帐。而所谓的气氛渲染的优势已经被后来居上的泰国人盖过。韩国人剩下的,大概只有优雅了吧~

  狭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个人素养以及程度,我对此片标题所用的文化指的是广义上的。即包括知识信仰法律习俗宗教等的内在复合整体。而韩国鬼片最为缺少的就是内在宗教,习俗,等传统知识的内在底蕴。说得通俗一点,所谓鬼故事不是一天讲成的,即使是都市传说需要有流传的时间来为其补充结构框架。(似乎韩国鬼片最长使用的故事线索就是都市传说)。所以,怨灵也好,鬼怪也好,都是有一个“老”故事,是观众熟悉感到情节的来支持的。当然并不是说这个要素是绝对需要的。但韩国是一个亚洲东方国家,所采用的恐怖形式含蓄的,没有这样一个底蕴的支持实在是站不住脚。

  但为什么我要说《阿娘》是一部没有文化的文化鬼片。首先《阿娘》这个片名,就是来自一个古代的传说,看似文化的气味已经透露出来了。古代一个侍女为了提自己伸冤,于是托梦给一个当时的官吏,说自己被谁谁奸污了,第二天我化作一只蝴蝶,飞到他的肩膀上,他就是犯人。于是青天大老爷为小女子伸冤。最后找到侍女的尸体,发现竟然没有腐烂,但一拔出侍女胸口的刀,就化作了一堆白骨。好,这样一个女鬼伸冤的故事和影片主题是很贴切的。但是,首先这个故事的解说一直到影片结束出现,并没有贯穿在影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其次这个传说无论情节结构都太过于老套。随便翻翻中国的古典文学都一把一把的。所以说这个传说的存在,更本是可有可无

  其实《阿娘》这部影片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它出色地方就是在,情节的张力很强,内容充实,一环紧扣一环,这和以前的一些情节空洞无物,拖拖拉拉只知道不温不和的去渲染气氛的电影比较(比如前几天看的《公寓》),实在是太大的进步与特色了。并且结局也有些出乎意料,几乎可以看成超自然推理片。这也是我给它80分的理由

  《阿娘》观后感(二):阿娘

  编剧灵感,来自一个民间传说,但却映射到了现代。女警小英,少年时被人强奸。所以,喜欢文字的她,最终成为一名侦探,希望能亲手抓到那个让自己连年恶梦的罪犯。

  某天,小英接手了一个蹊跷的案子。几个有着朋友关系的男人,先后莫名其妙地死于同一方式,而她,开始频繁地梦到一个年轻女孩儿几经周折真相浮出水面

  许多年前,还是学生的那几个男人,曾去过女孩所在小镇,并且,打死了女孩儿的男友。当地的刑警,看到几个男孩儿家境优裕,便收下贿金,大包大揽,将此事压成了简单的误伤;为了防止女孩儿上告,还怂恿男孩儿们将她轮奸,拍下录像。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女孩儿竟然怀孕了,她不断地去找那个刑警,声称要四处去讲。结果,近乎疯狂的刑警,将她诱入盐坊,活埋在盐堆下。谁曾想,怨恨,竟然令她经年不腐,甚至产下一个死婴。

  不过,直接杀死那些男人的,并不是女孩儿的鬼魂。而是小英的助手贤基,他,就是那个躲在一角拍下录像的少年,就是曾经暗恋过死去女孩儿却因不得而没有在她危难时伸出援手的人。悔恨了多年的贤基,让那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服了致幻剂、吸了能与体液反应化为毒药香烟。他们心里有鬼,所以,仿佛见鬼而死。最后,贤基也死了。尽管是自杀,却依旧是死在心里的鬼的手下。

  很奇怪地,小英不再恶梦。于是,她离开了警局,专事写作。又是某天,一个男人,在酒店房间内暴毙,以相似的方式,他的手腕上,有道疤痕,和强奸过小英的那个人一模一样。这一次,应该是那个女孩儿做的吧?她,似乎早已成为小英的朋友……

  《阿娘》观后感(三):至少感动了

  这么多年,我看了很多的电影。我从不是一个专业影评的人,这是我第一次写,因为它至少感动了我。

  夜晚如期降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突然间想要写点什么,我甚至不知道这些文字会不会有人看到,这并不是我要关心的。我没有那样的经历,我没有那样的爱,我没杀过人,也没见过鬼。但是当贤基(我甚至忘了他是否叫这个名字)开枪自杀的时候自言自语一句话:人死,真的这么容易么?

  就在这一刻。如果有一把枪,可能我也会扣下扳机,在这之前我会瞄准我的脑袋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想死,但是我的遗言会很简单:我没有勇气活着,但是我有勇气去死,我比很多人强。

  我不想用专业的角度评论这部电影,我知道自己没有那个专业的技巧。我不懂什么才叫一部好电影,就像很多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如何NB,我看过,但是没有感觉。可能我比较低俗。但是我总是觉得,电影,是借助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我看到的,并不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可能我并没有看到。

  说说这部电影吧,当我知道一切都是贤基所为的时候,我全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很感谢他,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感激,可能是他让我找到了宣泄的窗口。

  大家都层有过初恋,什么是初恋?我印象中,我的初恋,是一厢情愿的,我印象中的那个她,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得,那个音乐教室,那个夕阳,照映了她飘逸长发,我从没想过为她做什么,可能是不懂,可能是不屑。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魂,有没有报应,有的时候人们会把人生中一些不如意和不顺心,当做是自己小时候犯的一些错误,认为是报应。自古以来,人们面对未知的X,都会感到无比的恐惧,愿意去 把它们归结于更加未知的神灵以及鬼魂,就像这部电影,我最开始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部鬼片,好像女高怪谈、咒怨等,但是我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不是鬼片,是爱情片,是一个初恋的、青涩的、委婉的,爱情片。

  人生总要赋予其意义,那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台湾是否收复离咱们老百姓太远,那贤基为了自己青涩的初恋,哪怕是一厢情愿的初恋,付出了自己的后半生,这又算作什么?宋允儿说,我要让你慢慢的老去,让你的后代看看你是多么的痛苦。当然,这话是不是想要对贤基说,我不想讨论,但是贤基说:我不要这么的活下去,(他又是不是再回答宋允儿呢?)呵呵...未来那么远,那些青涩的脸,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

  该死的人那么多,但是又有多少真的死了呢?如果真的爱她,就有要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当然,这与她无关。

  这不是影评,是感受,我自己的事,与人无关。

  《阿娘》观后感(四):她是一个弱女子

  韩国的恐怖片和欧美恐怖片相比,大多是冤屈的灵魂无法得到安息,于是用种种非人类手段为自己伸冤,多了很多的说教意味和东方的传统文化,而不像很多好莱坞的恐怖片,就是纯粹的恶灵作祟,坏就坏的一塌糊涂彻头彻尾。

  《阿娘》这部片子,是很让人心痛的片子,片中两个女主角是一明一暗的两条线,串起了两个故事,明线是悲惨遇害的女子冤魂不散,向伤害过她的人报复,暗线是少年时被强奸的女警察,一心想抓到伤害自己的强奸犯而放弃自己的写作爱好投笔从戎。两条线,是两个心结,也是两个弱女子在遭受冤屈与折磨后不甘的抗争。随着故事的发展,女警为女鬼伸冤,自身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解开了心结。她放下了,辞去了警察的工作,成了畅销小说家。两条线交叉了,两个故事融合了,两个女主角也都在各自的世界里得到了解脱。

  影片最后,女鬼杀掉了当年的强奸犯,为女警察报了仇。这样的结尾让片子因果报应的说教意味更加浓厚,很有狗尾续貂的嫌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在这一情节之前的场景: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投进房间,窗帘随风轻轻摆动,解开心结的女子从熟睡中醒来,起身走到窗前,对着阳光伸一个大大的懒腰。气氛宁静温柔、安然且自在

  《阿娘》观后感(五):讲的是人性

  主角,一个被停职的女刑警,被紧急调回侦察一起连环杀人案,当她被急召回来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三起同样的案件了,这三起案件有一个同样的线索,那就是在受害者计算机中出现了同样的网站——一阿娘的盐场

  女主角与她的搭档男主角在不久后发现3个受害者在生前彼此认识,并与网页上的少女阿娘联系,阿娘到底是谁呢?案情再度陷入了迷雾中。为什么在四个受害人的现场都出现了“阿娘”的网页?经过缜密的调查与考证,她们发现这个叫“阿娘”的女孩在10年前就已经失踪,可是她在近段时间却与死者发生过接触,到底是为什么? 女主角与搭档男主角来到了阿娘生活过的小山村,在这个小山村里,发生了让女主角终生难忘的恐怖事件……

  影片给我的感觉,更确切的说不像是恐怖片,而更像是一部唯美的文化悲剧片。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阿娘说话》,一直到今日韩国阴历的4月16的“阿娘节”(丫的记忆力不好,应该是4月16)。片子当中,鬼似乎只是个线索,影片的主题是人性,是人性!这貌似是韩国恐怖片历来不变的风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但是这部片又加入了点泰国恐怖片的元素。其实从《笔仙》开始韩国恐怖片已经慢慢的有了点泰国恐怖片的味道。于是,这部片子不管是从风格还是从内容情节上都给人感与泰国的《鬼影》很似。再加上,宋允儿改变以往的形象,把女主角诠释的非常到位,也是这个影片的看点之一!“我是个懦弱而利己的人。”这句话是最经典台词,也是本片的中心台词。 男主角喜欢上了自己的学姐阿娘。可是却不敢说出口。直到见到阿娘与她的男友,男主角也只是自己默默的流泪。一直到有一天,那几个无耻的男人要男主角拍下他们罪恶画面,当男主角发现,那些男人在强奸自己深爱的阿娘时,他没有勇气继续拍,也没有勇气不拍,他丢下摄象机,逃跑了。他撕心裂肺的哭。男主角是个懦弱自私的人,然而爱是不容许懦弱和自私的。终于,几年后,男主角来向阿娘忏悔了,他要替已死的阿娘报仇。影片出色的地方就是在情节的张力很强,内容充实,一环紧扣一环,这和以前看过的一些情节空洞无物,拖拖拉拉只知道不温不和的去渲染气氛的电影比较,实在是太大的进步与特色了。并且结局也有些出乎意料,几乎可以看成超自然推理片。大多时候,我认为恐怖片都是值得看过后,细细品味和推敲的。但这部片,很容易理解,又不失品味的底蕴,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当真相大白,案子也落幕了之后,女主角(女警察)也放了长假。奇怪的是,缠绕她多年的噩梦终于不再出现,而在梦中,女主角来到阿娘的盐场,她们面对面站着,泛出了从未有过笑容……梦醒后,女主角接到了个电话,在男主角的遗物(男主角是凶手,事情真相大白后。男主角自杀)中找不到那幅母女图……影片最后,一位男人打开电脑,此时MSN中跳出一个框“您有一封邮件”,然后便是“欢迎来到阿娘的盐场……”可以清晰看到的是,那个男人手上有条伤疤……

  女主角和阿娘都是个悲剧的角色。女主角的志愿是当一名作家。可是她在少年时期不幸被强奸了,强奸她的男人手上有一条伤疤。于是,她要当警察,她要亲手抓住那个手上有疤的男人。这两个同是被强奸的可怜女人。在女主角帮助阿娘翻了案,在梦中,阿娘对她的笑,梦醒后在凶手的遗物里并没有找到的图,还有片尾,那个手上有伤疤的男人的死,一切都证实了,鬼是存在的,阿娘是有回来复仇的,并且阿娘在谢谢女主角,也帮她报了多年的仇!片子中还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四个太少,五个太多,所以四步半”强奸阿娘的那4个无耻的男人是该死的,同时男主角见到了阿娘被强奸,他不但没有救阿娘,而且还逃跑了。男主角是有罪的,只是不至于死的地步。故此,四个太少,五个太多。

  影片中这些无耻的罪犯都是道貌岸然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有太多这样的人,想必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暗示和影射,值得我们沉思!

  《阿娘》观后感(六):印象不深

  而且感觉有点似曾相识,和不少的影片都很类似,在城市里发生了事件之后去往乡镇的某处追寻,好像总有一个带有往昔意味的荒僻地点蕴藏着在城市灯红影绿的弥散失焦中所不能透解的答案。再加上这个片名还是追溯到400年前的封建时期,以一个传说的执念来展开这一出在现时代的环绕着伤害与复仇的戏目。

  奥林巴斯在男主角手中的构图步骤,离她四步半,正好对应到在那之后对鬼女主角犯下罪行的那屋里的一干人,再加上那所长的人数,唯一留有犹豫态度的就应该是男主了,所以说四个半。或许是那时在灯塔旁的栈道上沐浴的海风会留有最美好的印象,所以最后的反差让她在绝望中将其变格为所要复仇的具体指标。

  但是因为在之后已经有无辜者被牵涉进去了,女主在听闻金玉彬被吓疯了之后也并无所动,甚至那医生在深夜的惊惶中将妻子捅死也并未触动到男女主角甚至还可能是鬼女主角。当然主轴的进展也并不可能完全没有意外,只是若需要建立起关于女子的尊严的立场的话能照顾得更全面些就好了。

  《阿娘》观后感(七):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没被吓到,也许是白天看的缘故,不过我更倾向于说是电影本身的问题。鬼闹了大半部电影,在我还在奇怪鬼杀人为什么还要发FLASH给被害人的时候,影片却揭示真正的凶手原来是男主人公。用鬼片的手法拍,实际却没有鬼,有点国产片的意思。将一个熟悉的人设置为凶手,也让本片更像一部悬念推理片。而影片最后的一段又似乎成了伦理片,大谈人性的懦弱与欺骗。影片想表现的内容太多,恐怖的成分就没那么深入人心了。跟那些吓死人不偿命的电影想比,本片有人性多了。

  影片的情节类似“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一批人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自以为能逃脱惩罚,最终还是没躲过死神。而用药物引起的幻觉来杀人,让我想起了一部台湾片“双瞳”。本片正应了我国的一句老话“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阿娘》观后感(八):悬疑式的恐怖片

  本人并不喜欢看恐怖片(但是嗜好推理片),几年前看那个经典的《午夜凶铃》,害得我好长时间不敢看电视。唉,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不过,有时越可怕的事情,我却越想尝试一下。之所以看这部显而易见的惊悚片,完全冲着李东旭来的。最近几天又在重复看《我的女孩》了,东旭哥哥在其中好男人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已经是第三次看《my girl》了,可还是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真没办法。太喜欢李东旭了,便想看看他其他的作品。

  《阿娘》并不是那么那么的吓人,不过毕竟是恐怖片,没有那么些披头散发、眼中流血的画面就不刺激了。不过电影音乐不错,透着几分幽怨,更恰当的说是有点悲伤。

  总体说来,两位主角的演技都不错。尤其是接近尾声时,东旭拿枪指着那个老警察的时候的表情,悔恨、悲伤,都深切地表现出来了。可是为什么要自杀呢?不对,为什么他是凶手呢?一开始还指望他和女主角上演一段姐弟恋呢! 再说说宋允儿吧,怎么都觉得脸熟,后来才发现她是《情定大饭店》的主角啊!距看那部韩剧也几年了,还是那么年轻,比李东旭大了8岁看不出来哦!

  影片还是刻画了人性深沉的一面,男主角十年前犯下的错,不就正如他自己所说,自私与懦弱吗?其实,自私更甚于懦弱。因为得不到爱情,就把责任推倒单恋的对象身上,好像在说自己是忠实于她,而她却背叛于他一样,于是让她尝尝“背叛”的滋味。可这不是爱,不是吗?十年后的他,也许因为意识到这点,才选择自杀的。而他已备受心灵上的折磨长达十年了。他不也说过,当法医时,每当看到尸体,就在想,人为什么会杀人呢?他其实又在想,自己不也是个间接的杀人犯吗?

  剧情前半部是叙述,后半部结合悬疑与人性的探讨,边回忆边查找真相,还算发展得自然。 但也有缺陷——当男主角自杀时,我以为只是悬疑片,因为真相大白了;结果最后的画面发现还真有女鬼,所以也算鬼片。一时间把我弄糊涂了,到底有没有鬼,到底是不是男主角杀了那4个人?第3、4个人因为吸他的烟中毒而死,那么第1、2个人是怎么死的呢?还有,那个老头就因为女孩怀孕而杀了他?这也太牵强了。而且,那女孩就傻得站在盐房里等着被盐淹没,而不会逃开吗?(盐又没有灌满整个屋子。)而且,男主角又是怎么知道女孩是那样死的?影片就此没有讲清楚,至少应该留个线索让我们思考嘛。

  片子到了结尾才打出字幕关于阿娘的传说,这才知道为什么名字叫阿娘,恍然大悟啊。或许人鬼同存吧,或许鬼在人心吧!冤魂复仇的故事,传统的东方人观念,正义还在人间。但若真有冤魂,东旭哥哥就死的冤了!

  http://www.mtime.com/my/lanxinwu/blog/926368/

  《阿娘》观后感(九):悲剧酿成的恐惧

  发现在很多恐怖片中,不论是真的有冤鬼存在,还是认为制造出的恐怖氛围,所有一切的起因,都是由于一个弱者的悲剧。而强者似乎不是扮演着欺凌弱小的角色,就是冷漠而又高傲。或许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恐怖片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一种批驳,是想告诉人们善恶终有报的道理吧。

  人们追求公平,倡导公平,而正是由于所谓的公平总是会有所倾斜,才是人们一直渴望追求的。弱者被欺凌,非但不能得到相助,相反最后还要惨遭灭口。而凶手却依旧过着光鲜的生活。但是从服用会产生幻觉的镇定剂来说看,他们同样要遭受心灵上的折磨。所以悲剧酿成的恐惧,吞噬着人内心的宁静,正如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个,还是有夸张的成分的吧⊙﹏⊙b)

  再者,那位警察男主角,心底也是在备受煎熬的吧。自己渴望的爱情得不到,但是却要来面对心上人被欺凌强暴的现实,内心的怯懦、对于得不到东西的之执念,让他做了令自己几乎备受煎熬的事情。影片后半段,流着泪说着“对不起”的9年后的他,说着“不想过着那样生活”的他,让人看到的又是一个悲剧。

  希望生命都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不要再有人罹难,承受任何痛苦。虽然明知道这是奢望,但是还是希望人人怀着美好的心情,做对得起良心的事情。

  另外,小小感叹一下,饰演警察少年时代的那位演员,恩,还不错奥。。。叫林朱焕,貌似不是很红,但是ok。他的座右铭倒是值得回味一下:“今天是昨天死了的人们恳切地期盼的明天。”

  拗口了点o(╯□╰)o

  《阿娘》观后感(十):开头5分钟

  晚上打开我的《看电影合集》,今天该看阿娘了。我隐隐约约的记得,这是一部韩国的恐怖片。

  开场是雨夜,两个女生走在路上,说着话,说老师也太没人性了,就因为出去吃鱼丸,就把她们留到这么晚。

  那是一条看似很偏僻的路,没有路灯,路边有废弃的空房子。

  两个女生说着,这么晚,万一遇到变态怎么办,宁可遇到鬼也不要遇到变态啊。

  这时,女生A看到前面路边,有个人影,她说,看,有个小孩子,就朝那边走过去。

  女生B站在原地没有动,却慢慢地用伞把脸遮住了。

  下一个镜头是女生A朝人影走,完全没有戒备的,那个人影,是白衣长发,背对着她。

  我心里哆嗦了一下,按了暂停。

  我想,后面会怎样呢,无非是人影转过头来,或者是腐烂的脸,或者是贞子那样长发披挂只露出眼白的脸,或者是——没有脸。那个用伞遮住自己的女生B恐怕也要进行某种变化……

  我要不要继续看呢,我攥着遥控器,手指按在暂停/播放键上,进行心理斗争。

  好奇,想看,又怕被吓到,晚上做噩梦,即使不做噩梦,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也受不了,也许没那么可怕,韩国片,不像日本片的,不行,一会儿还要去洗脸,万一抬头看到镜子……

  我本来坐在椅子上,这时候已经缩到被窝里去了。

  最终我还是按了停止,找到下一步片子《新街口》,看了下去。

  为了挽回形象,我决定等哪天白天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时候,继续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阿娘》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