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是一部由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杰克·布莱克 / 马修·麦康纳 / 雪莉·麦克雷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尼》观后感(一):《伯尼》:好人坏人两难分
这并不是影片的全部,尽管伯尼立刻全盘托出前因后果,接下来对其的法庭辩护却成为影片最大看点。就算伯尼杀了人,但这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被全镇拥护的伯尼得到所有人的求情声援,使得法庭做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把伯尼转入陌生地区的法庭进行审判。法庭上的精彩辩论就成为罕见的一次煽情大辩论。最后,伯尼不出所料的被判刑50年,给观众们留下诸多匪夷所思的思考。一个为所有人做过好事的人,杀了一个令所有人厌恶的人之后,是否该被定罪?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日落之前》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胖男杰克·布莱克领衔,老戏骨雪莉·麦克雷恩饰演老妇。拍摄手法混杂伪纪录形式,加入大量采访回忆,以风趣幽默的桥段把伯尼这个人物全方位的介绍描述一番之后,开始真正剧情的展开,进而留下思考问题。以我之见,对伯尼判刑是对的,尽管他是个无出其右的好人,但杀人总是不对的,更何况,他杀的那个人对于他来讲,并非是个坏人,还是得到他悉心关照的人。至此一点,足以对他的罪名成立。但对于曾经得到过他大量好处的人家来讲,这确实是一次损失。如果对法庭局情有独钟,此片不容错过!
《伯尼》观后感(二):《伯尼》:布莱克的独角戏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杰克·布莱克 雪莉·麦克雷恩 马修·麦康纳
评分:7.5
杰克·布莱克出色的演绎了伯尼的角色,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很少有机会看到杰克·布莱克出演这样的剧情片,在影片中布莱克的表演绝对是最大的亮点,既发挥着他多才多艺的表演天赋,融合了喜剧的表演方式,又很克制的放弃他一贯张扬夸张的表演风格,稳健、沉着的诠释伯尼这个有真实原型的人物。从影片最后的花絮来看,布莱克也和真实的伯尼有过交流,作为职业演员他一定从中吸取了许多的表演灵感,但绝不是简单的模仿,不然所有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就都叫原型去演了。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导演的用心之处,导演在叙事风格上加入真实的元素,将采访的方式直接运用在电影中,从而达到一种伪纪录片的效果,在虚实之间的切换很自然,剧情上与采访内容的融合恰到好处,技巧娴熟不留痕迹,给观众一种很舒服的观影体验,做旧的画面色彩既有美国西部的感觉,也表达了这桩陈年旧事的历史感,导演的想法几乎在成片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看这部电影不会令人感到丝毫的枯燥。
《伯尼》观后感(三):那些拒绝落井下石的美国人
《伯尼》看着象一部纪录片,其实是黑色喜剧。小镇迦太基上的一群普通居民出现在镜头前,用圆润绵长的南方英语讲述他们对伯尼的看法。伯尼(Jack Black扮演)看着有40岁左右,个子不高,小胡子密密麻麻,腰围跟帕瓦罗蒂差不多。他到教堂领唱的时候,角色确实相当于小镇上的帕瓦罗蒂,冲到高音以后仍然轻松自如。伯尼是单身,性取向不明,镇上的小道消息说是同性恋,但电影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来证明或者否认。人们不知道他的来历,他也没有亲戚供大家参考。电影从头到尾他都一直担任镇上殡仪馆的助理馆长,工作态度极为严谨。电影开头由伯尼给学生介绍遗体处理的艺术,他的一丝不苟可以跟化妆师对待电影明星相提并论,“指甲一定要修剪、整形、恢复生命力”,“刮掉那些不需要的毛发非常重要,包括鼻孔中、耳朵里和脸部的”,“完美的嘴唇应该放松、自然、略带微笑”,“头部的位置当然也很重要,要么呈仰望星空状,要么俯视肚脐。位置一定要居中,稍稍侧向右边”。
伯尼对待周围活人的态度同样一丝不苟。他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乐于助人,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剧团的活动,用自己的嗓子为大家服务。他的嗓子不仅用来唱歌,也用来随时表扬周围人的每一项优点,更重要的是用来安慰那些失去伴侣的鳏夫遗孀们。81岁的遗孀玛嘉丽(Shirley MaClaine扮演)在镇上非常有名,不过跟伯尼的得道多助相反,她靠失道寡助出名。镜头前出来说点闲言碎语的居民很多,没有任何一个人给过她任何一句略微带点正面评价的话。在气候温暖的得克萨斯,她的冷若冰霜显得格外突兀,她的尖酸刻薄拒人于千里之外。
融化这块坚冰的是伯尼。40来岁、同性恋倾向的伯尼和80来岁的玛嘉丽之间私下里能发生些什么事情?电影只交待他们住进了纽约中央公园旁边的豪华酒店,但没有表现房间内的情景。经过一连串的头等舱、游轮、美食、按摩等享受之后,伯尼成了玛嘉丽的财产。冲突很快产生并逐渐强化,最后的结果是老太太被迫进了冷藏柜。
伯尼到处做好人好事的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有能力攻克玛嘉丽却无法摆脱被控制的命运?我的问题没有答案。他成功地扩展了玛嘉丽的世界,代价是自己彻底落入她的手掌心。这种靠编剧虚构很难琢磨出来的怪异故事其实来自现实生活,导演Linklater同时使用了专业演员和真正的小镇居民,拍出了这部兼具纪录片和剧情片风格的混合体裁作品。
专业演员表现固然不错,还是那些小镇居民让我格外喜欢。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好像没什么事情需要赶着完成,所以有很多时间聊天。尽管其中包括流言蜚语、打探隐私的成分,但提到伯尼的时候,他们为之辩护的坚定不能不让人感慨。伯尼有过欺骗行为,他是杀人犯,可你看那些父老乡亲们,即使得知案情真相以后,他们也从未跟警察和检察官站到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为伯尼说好话,最后案子被迫移到其他地方审理,因为当地的环境对被告过于友好。如果陪审团成员都是伯尼迷,这案子还怎么个审法?
中国和美国对待罪犯的态度有一致的地方,比如依法惩处。也有很不相同的地方,比如表达对罪犯态度的时候。中国从前习惯的“民愤极大”一词在美国很少使用,伯尼这个案例甚至是另一个极端。他杀人以后不仅没有引起民愤,相反还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热爱。
《伯尼》观后感(四):如果你是陪审团一员,你怎么判?
首先要说,拍摄的手法挺新颖,没什么花俏的技术,很平实。你会很想看下去,跟着主人公的心情,也思考着他的心情。
可以明确一点,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杀死她。就好像那把枪是魔鬼拿起来的,而不是他自己。
可是他也没有去自首。他甚至没有想过万一被人发现了怎么办,因为接下去除了偶尔幻想女主人出现在餐厅和戏剧场,他还是平常度日,开开心心做着使人也使自己开心的事。他很单纯,没想到后果的感觉。
不过谁知到呢,他花她的钱做善事是否是为了抚慰自己的内心?影片也没有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是否孤单哭泣。不过是否还有一种结果,是他最终受不了内心的控告,自己走向法庭?可惜别人比他的良心早了一步,他的良心没有机会。
最高潮的一段是,整个小镇大半的人都为他辩护,认为他应该无罪释放。那也是,因为他杀的是个大家都深恶痛绝的尖端刻薄的女人,他们相信迟早有一天她是会死的,甚至被谋杀,只是没有想到杀手是这个讨全镇喜欢的胖伯尼,他对人那么友善慷慨。
然后就是法庭那一段了。
问题:如果你是陪审团一员,并且你了解了这位好人的为人,也知道他确实杀了人,面对大家释放的呼声,还有你自己内心的声音,你会怎么投票?
我也在问我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他确实待我如同好友,也给过我很多馈赠,我会怎么办?
然后我开始要批判他了,他跟保罗不一样!跟马致远不一样!跟某些牧师传道也不一样啊!
看看吧,这就是我前后的纠结。认为他可以无罪释放,但从属灵上讲,他犯罪了,并不悔改。法律上讲,更是刑事犯罪啊。如果认为他有罪吧,坐牢了,貌似我也不开心。但是呢,如果他真的释放了,我还会像以前那样去对他吗?会不会对他有所提防?我的孩子呢,如果我有孩子,我敢不敢让他们接近他,与他亲密?
看吧,人心的提防也出来了。那么,我作为陪审团一成员,究竟是为了什么去投票:得到过的恩惠而产生的怜悯希望他无罪,还是怕他双重人格再度害人而难受地叛他入狱?
但是如果他不坐牢,还是像以前那么好,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记他做过什么,忘记他的历史。那也很好啊。除了当事人,再过20年,谁记得这事?
于是这个问题会把人也搞出个双重人格来。
最终我们发现,真正的伯尼现在在监狱里安然度日,也传福音,开一赞美诗班。
竟然有点像保罗在狱中一样喜乐。虽然入狱的原因不一样,后者是受迫害。
那么,我们人还需要去评判什么吗?
其实只要是人就会纠结,有罪、无罪。。。。评论,比对。。。。原谅,不原谅。。。。反驳,被反驳。。。。
在上帝那里好像就不一样,看看吧,在监狱里,上帝还是使用他,他的歌声,在那里依旧可以响彻。虽是无期徒刑,在上帝那里,说不定就是件好事。主早就原谅他。他也因此得到喜乐。或许他深深懊悔,但是他最终得到了平安喜乐。
主仍与他同在。
而人的辩论,又有什么影响呢?
纠结的人类啊,原来你受造本不是为了论断人。
而是看造物主,不一样的做法。
《伯尼》观后感(五):Bernie
When talking about true crime movies, several high profile ones come to mind, some of which are gruesome, such as American gangsters, Goodfellas, but most of them have almost fascinating portrayal of the criminals, who are usually charismatic and have somewhat larger than life stories worth telling, like Public enemies,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Catch me if you can. I stumbled upon Bernie over the weekend, and what a small jem it is! I am very glad that I did not miss it!
The movie was based on an article by Skip Hollandsworth,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East Texas”, which appeared on Texas Monthly on January 1998. (http://www.texasmonthly.com/story/midnight-garden-east-texas).
The story happened in Carthage, a small town in eastern Texas. “MARJORIE NUGENT WAS THE RICHEST WIDOW IN AN ECCENTRIC TOWN FULL OF RICH WIDOWS. BERNIE TIEDE WAS AN ASSISTANT FUNERAL HOME DIRECTOR WHO BECAME HER COMPANION. WHEN SHE DISAPPEARED, NOBODY SEEMED ALARMED. WHEN HE CONFESSED TO KILLING HER, NOBODY SEEMED OUTRAGED.”
The opening scenes involved the lesson that Bernie gave to a group of students on the process of caring for the deceased as a funeral home professional.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was superb, and we were instantly absorbed, and I knew right then that this is going to be a great movie. Jack Black WAS Bernie Tiede in this movie, with the right touch of the character and a brilliant performance. Matthew McConaughey plays the local district attorney, Danny Buck Davidson, and he is this handsome southern boy type of figure as usual. I loved the narratives given by the various town folks, and the beginning on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Taxas was so poignantly funny that I can not stop laughing. The director is Richard Linklater, whose most notable films include 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and before midnight. And as I suspected, he was born and raised in Texas.
If one has not seen the movie, just give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sic facts- a 38 year old assistant funeral home director killed his companion, an 81 year old rich widow, then it looked like just another gold digger story. But this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t is about who people are and why they do certain things, and how the community will react. Bernie was so loved by his locals that the DA had to move the case so that he could get convicted by the jury. The contrast between a nice young man and a mean old lady was dramatic, at the end part of you feel that he should be punished for what he did, but as his attorney said in court, he was just not the monster that he was supposed to be.
It is a very weird movie, but in a good way. It was so Texan in its heart and soul, and very proudly being so. The message was not quite clear, but again, as real life goes, it never was. And just as I was googling online, turned out that Bernie Tiede asked the court a month ago to give him lighter penalty.
Another article citing the views from Mrs. Nugent’s nephew, writer Joe Rhodes, was also very telling. “Bernie’s not the first who thought about killing her, he’s just the first one who went through with it.” “There are little things in Bernie that aren’t exactly true, bits of dialogue, a changed name here and there,” Mr Rhodes said.”But the big things, the weirdest things, the things you’d assume would have to be made up, happened exactly as the movie says they did.” “Many thought Mrs. Nugent was the meanest woman in East Texas, ” he said, “and her killer was one of the nicest folks around.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Aunt Marge’s ending up in a freezer that seemed appropriate”, wrote Mr Rhodes, “She’d always been kind of cold hearted”. Well, if these chilling words came from a nephew of the old lady, it really said something about her.
《伯尼》观后感(六):最好的演员就是连自己也骗了。
感觉港版的名字翻译比较切题,礼仪师真假杀人事件。这个故事充斥的真真假假,故意在轻描淡写中扰乱人的判断。我差点也如镇里的人们一般,被引导进Bernie一方。
ernie是个让人觉得新奇的人,他的想法,他的各种观念,都让我这个刻薄看待世界的人觉得不可思议。他能诚心主动地投入一份也许只能说是“特别”的工作。他愿意花费心思与那些喋喋不休又已经糊涂不明的老妇人相处,他总是诚心地对待每一个往生者。希望帮助他们体面地走完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秒。
但是我不愿被这样温情脉脉的开头所引导,我一直在心里想,剧情肯定有转折,他肯定有其不可告人的一面。我总觉得犹如开头描述的,如此温暖的一个人,必定是无法存留于这个世上的。果然,我还是发现了,在看到Bernie每次给那些老人推销各类往生的产品,就如所有的广告大师般,极尽所能地推销可受利最大的产品。不禁窃喜,看吧,哪有不吃腥的猫,人还是贪婪的。
于是在最有钱的老寡妇出现时,我知道Bernie肯定会行动的,他肯定不会放过她。我就那样淡定又不可思议地看着伯尼的表演。淡定的是他果然如我猜想般,对老寡妇大献殷勤,不可思议地则是我即便如此笃定人性贪婪,我还是难以置信这世上竟然还有人真的便为所谓的利益而活。虽然那时候,伯尼在电影里辩解“她并不是那么糟糕,她需要别人的关心。”事实是电影好像静静地拉开了第二序幕,我慢慢被他所感动,他真的就是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包容着善妒专横的老寡妇。即便到了最后忍无可忍,他仍然愿意继续坚持,因此当看到他朝她射了四枪之后,我竟非常坏地希望,是啊就这样让事实被淹没吧。伯尼真的很好人。老寡妇真的很怀。我便如那个镇上的每个人一样,期待伯尼能够无罪。直至审判席上,检察官的质问,我方能清醒过来。是啊,他可是杀了一个人,如果就此轻判甚至逃脱,将会鼓励多少不法之人,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伯尼也并非是因为被逼到忍无可忍,精神错乱方如此。他明明有选择的,即使那个大门被关上了,他无法开车出去,他仍然可以下车爬出去,如果真的愿意逃脱,逃脱其实又何尝是难事。他只是不愿逃脱了,他已经在老寡妇的身边享尽了有钱的魅力,沉迷于所谓的上层社会,不愿逃离了,即使非常地不开心,他仍旧觉得那毕竟是能提供给他各种快乐享受的源头。他的那四枪其实是内心深处所有隐藏至深的黑暗。他委屈地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发狂开枪。我不禁佩服这才是最佳演员,把自己也给骗了。最后的监禁方是正确的判决,人性的贪婪与伪装在那一刻突然显现,大白天下。
也许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是演员,都企图扮演某个角色,企图隐藏某些不愿告人的想法,有些时候,这些想法潜得很深,深到我们会错以为,根本就不存在这些想法。
还是要吐槽这个电影,本应该想尽办法表达它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它本该可以成为一部深刻的电影,而不是隔靴搔痒,戛然而止。
《伯尼》观后感(七):付出与回报
因为片子获得很多的奖项,所以下来看看。
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百般管制,最后他把她杀了。
现实生活中相似的事情总是很多,就是总会有些东西有些感受因为铺天盖地的沉重的压得你受不了了,然后你就会突然意外地爆发了,做出一些超出你平常的举动来,无论这东西是什么,是对你的爱、对你的虐、甚至是对你的平淡!
当你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另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的时候,这个“另一个人”无论怎样百般应承你,他总会有受不了的时候。
剧中的女人把自己的财产和心都给了男人,所以认为可以为所欲为地对待这个男人了。生活中,所有人,当她(他)对别人全身心付出时,她(他)就总认为自己可以对这个人为所欲为了。
不计回报的付出世上是没有的,若仅钱物的付出还好计算回报,其它的就难说了。
所以,一个凡人,最好不要接受别人太多的付出,尤其是心。
《伯尼》观后感(八):真是一部奇怪的黑色喜剧啊
初看以为是《入殓师》的温情片,因为胖子杰克同志很娴熟的各种为死者化妆整容的技巧。
再看以为是搞笑片,因为伪纪录片的形式,采访各色人等让大家露出狐狸尾巴怎么样都有《摩登家庭》的即视感。
又看以为是爱情片,雪莉奶奶扮演的寡妇被伯尼各种安慰各种追求,温言软语,两人出双入对,飞巴黎飞纽约纸醉金迷倒也是一番美好的忘年恋。
再看以为是音乐片,不管情节怎么拖沓节奏缓慢,胖子的歌喉倒是美妙,毕竟是音乐爱好者一枚,在《摇滚校园》和《恋爱假期》里都体现了铁杆音乐爱好者的高尚情操,这里则是南方味道十足的灵歌和眼花缭乱的歌舞剧调调,电影也不吝惜笔墨处处给他唱歌表演的机会。
继续看成了犯罪片,伯尼被压迫许久却贪恋富贵不肯走,终于在一次突然爆发干掉了寡妇奶奶,用了自己掌握的钱各种造福小镇,然后就是终于东窗事发,被捕下狱。
最后却成了伦理片,小镇居民纷纷要求宽恕伯尼,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地方检察官只能把伯尼挪到外地受审。审判当天把伯尼塑造成一个骄奢淫逸的家伙成功赢得了陪审团的支持判了他个无期徒刑。而伯尼竟然也安然接受还在监狱里交朋友做手工接受小镇朋友的慰问。让人一时不知道道德的指南针该往哪偏。最后剧终竟然还出现了真实的主人公和演员杰克布莱克见面的镜头,感觉说不出来啥滋味奇奇怪怪。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和杰克布莱克是老搭档了,这样一部片几乎是杰克一个人的独角戏,表演完成度不错,就是这么个奇怪的角色让人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伯尼》观后感(九):万事皆有因果
偏执骄纵的Marjorie终于让“好人”Bernie受不了。
ernie是个神奇的存在他让几乎迦太基的所有人都为他着迷,就像一群“疯子”,他是个矛盾体,他们之间的关系远不上爱,或许他们在一起只是因为一个寂寞另一个太软弱老好人,于是由开心欢乐变成了悲剧。
影片没有过多反映过Marjorie的骄纵蛮横,有一场她不顾Bernie在排练勒令他回来,因为开出了一个工人而和Bernie大吵一架,像个孩子似的急得又跳又跺脚,眼里含泪嘴里愤愤地“永远不会让你离开的”。
Marjorie,有句话说得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是个可怜的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缺乏安全感多疑的孩子气的老太太,可惜即使是Bernie那个脾气好得不了的人,也无法忍受她,毕竟不是亲人,毕竟没有骨血之缘,连亲人都没有耐心与她交流,何况他。
话又说回来,Marjorie有钱,Bernie陪着她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那些舒适的待遇,不然他完全可以劝诫她开导她而不是一味地随她由她,这个悲剧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不管多好的人总会有弱点,人性使然,他的弱点便是软弱和贪图享受,虽然没有这个词所体现的那么严重,但是这也是他后来在法庭上被丹尼以他贪图享受钱财的证据反驳地无言以对,他或许脑子里从来没有这个概念,但是他的行为多多少少还是体现了这一点
他是有罪的也是无奈的
影片最后Bernie迈着他一如既往优雅的特别的走路步子穿过一道道栅栏,他的余生都将此度过为了他造的业,结尾还放出了真实的Bernie和Marjorie的照片,照片中的老太太看上去并没有那么难接近,是个可爱的老太太
万事皆有因有果
《伯尼》观后感(十):一个好人的坏事
杰克布莱克演绎伯尼真是合适。
外形符合,不是高大帅气,但忠厚老实。
性格合适,善于助人并以此为乐。
气质合适,有点娘炮又不惹人厌烦的尺度把握得刚刚好。
事件本身真的很让人无语。一个被人交口称赞的大好人,做了一件非主观意愿的谋财害命的事,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值得称道的是,电影选择了十分可观的角度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故事,观众知道的只是小镇里的人们对事件两个主人公的评价,你知道大家都认为伯尼特别好,可是你自己并不会觉得他多无辜多可爱至极,当然你也不会觉得他是个有阴谋的坏人;你知道所有人都不喜欢死去的老太太,你也不喜欢她那难以相处的样子,但是你并不觉得她罪该至死,无论如何她死得还是很冤枉;你也不喜欢为了自己事业名声想尽办法将伯尼送进监狱的律师,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在法律上站得住脚。最后观众只能是很纠结,很郁闷。
演员的话,杰克布莱尔的演技不用说了,唱得真的很棒啊,在舞台剧里的表现真的很专业很赞!
马修麦康纳无论怎样都还是马修麦康纳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