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 第一季》是一部由Peter Whitmore / Sydney Lotterby执导,保罗·爱丁顿 / 奈杰尔·霍桑 / 德里克·福德斯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一):《Yes,Minister》对话整理
转载自SC论坛andyhunter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4&Page=1&UserName=%B5%B0%B5%B0%B4%F3%DF%E4%DF%E4%D0%A1%B5%C4%B9%AB%D6%ED&TopicID=2861124
这几天《Yes,Minister》的讨论比较多,于是复习的时候整理了一些对话,把其中的英国式幽默、冷笑话之类整理在一起。除了笑话之外,还整理了一个公务版本,如何应付上司,应付下属,应付媒体,应付民众,哦,还有应付自己的良心——虽然用得着这个的人不多。不过这个暂时不能放出来,需要个别人拿一套全新的tcg套卡来跟我换。(我想他不会换的)
另外:绝对不要在我的帖子里愤,无论左右,否则我在此先行问候您的母亲身体康健了。
2: 如果这个东西有幸被转载(我想不会),请务必注明,本文内容来自破烂熊字母组制作的字幕,我只是做了整理和少量修改。
以下,J=James Hacker,行政大臣;B=Bernard,大臣的私人秘书;H=Sir.Humphrey,汉弗莱爵士是行政部常务次长。
J:“叫我Jim好了。”
:“如果对您来说都一样的话,我还是更愿意叫你Minister.Minister。”(类似于22条军规中的Major.Major梅捷少校)
H:"简单地说,先生,我是常任国务次官,通常叫做常任秘书.这个伍利(B)是您的首席私人秘书.我也有一个首席私人秘书,他就是常任秘书的首席私人秘书.有十名秘书、八十七名副秘书以及二百十九名助理秘书直接向我负责.普通私人秘书则直接向首席私人秘书负责.首相将任命两名政务次官,你也将任命自己的议会私人秘书.'
J:"他们都会打字冯?"
H:"我们没有一个人会打字,大臣,麦凯太太会打字--她是您的秘书."
“我们总把最难处理的问题放在题目里,比放在文章里要无害多了。你越不想做什么事情,就会不断说这件事。”
H:“不,他们有无知的权力,知识代表着阴谋和罪行,无知到有一定的尊严。如果人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他们就不会知道你做错了什么。”
“看看我们以前的大臣吧,他们之所以没在上任后3个月之内出丑,是因为他们能够坚定不移的保守秘密。”
:“那您有什么建议?”
H:“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
H:“我也能。”
:“其实不用回,大臣。要是不想回就不用回,可以草拟一份官方答复。”
J:“官方答复是什么意思?”
:“就是回复:‘大臣感谢您的来信’,再说些‘正在考虑当中’之类的话。当然您也可以说‘正在积极考虑当中’。”
J:“有什么不同?”
:“‘在考虑当中’意思是文件已经丢了;‘正在积极考虑当中’意思是我们正在找。”
J:“当一个国家正在走下坡路时,要有人坐在驾驶座,把脚放在油门上。”
:“我想您指的是刹车吧,大臣。”
电话接外交部
J:“马丁(外交大臣),布兰达这事怎么办?”
M:“怎么回事?”
J:“那里发生政变了。”
M:“你怎么知道?”
J:“都上电视了,你不知道?你可是外交大臣。”
M:“是啊,可我的电视机坏了。”
J:“电视?你不是有外交部电文么?”
……
……
J:“好吧,有进一步消息就告诉我。”
M:“不,还是你告诉我,你有电视。”
J:“马丁告诉我,布兰达的新总统已经宣布有意于下周访问英国,跟他前任的安排一致。”
:“看来外交部总算得到消息了。”
J:“其实,不完全是。是马丁的司机从汽车收音机里听到的简讯。”
J:“布兰达航空公司,还真行啊。(指电视上大型飞机上的“布兰达航空公司”字样)他们有多少飞机?”
H:“一架都没有。”
J:“那这架呢?”
H:“这架是上周刚从弗雷迪.莱克租来的,特地重新刷过了。实际上,曾经有一架747在一个月内归属于9家不同的非洲航空公司,被誉为‘非洲之神’。”
H:“总体而言,我们有6种选择:
1,听之任之;
3,提出正式抗议;
4,停止援助;
5,断绝外交关系;
6,宣战。”
J:“该选哪个?”
H:“要是听之任之,就等于默认了演讲内容;第二,如果发表声明,我们就会出丑;第三,如果我们提出抗议,他们不会放在眼里;第四,我们没法停止援助,因为我们从来没援助过;第五,要是断绝外交关系,就谈不成钻井合同了;最后,如果向他们宣战,那就显得反应过火了。”
“您能不能把那段话省略掉?”“不。”
“总统阁下,我想是否有办法说服您改变一下措辞,将其重点从具体的事例转移到抽象的概念上去,当然了,无论如何,又不至于削弱演讲主题概念上的完整性。”
“下院议员只有630人,一个党派超过300个席位便组成内阁,这300人中,100人又老又蠢,还有100人又稚又嫩,剩下的大约100名下院议员便填上了政府席位,根本没的选择。”
:“威廉.希基(我觉得大概不是那个美国演员)说您过度兴奋,大臣。”
J:“只是‘过度兴奋’?没有提到醉酒?”
:“只有‘过度兴奋’。”
H:“原话其实是‘像个笨蛋一样过度兴奋’。”
H:“如果我们停止节约运动,关闭监察办公室,那就可以立即发布新闻通告,说您砍掉了800个职位。”
J:“但没人担任过这些职位,还没认命过谁呢。”
J:“这样节约就更为可观,我们还节省了800份裁员费用。”
J:“听着,我要取消明天的行程,明天是我妻子的结婚纪念日。”
J太太:“也是你的。”
J:“对,实际上也是我的,就这样。”
:“同时?”
J:“别傻了。”
J:“我向他们一字一句的交待了三次,每次交来的报告都不知所云,和我要跟他们说的正好相反。”
H:“恕我直言,大臣。如果他们不知所云,您怎么知道刚好相反?”
J:“你去找组织秘书动员后座议员,趁它出世之前消灭掉。”
:“恕我直言,大臣,可是没出世的东西消灭不着。”
J:“外交部应该亲欧洲吧?”
H:“是,也不是。外交部亲欧洲,实际上是为了反欧洲。我们团结在这一理念之下,保证共同市场不能形成。所以我们打进去。英国的外交目标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分而制之。一贯效果很好,为什么要改变?”
J:“这都是老皇历了吧?”
H:“对,也是现行政策。我们得打进去,从内部攻破。我们施加过外力,没有成效。现在可以从里面把它搅成一锅粥了。挑德国反法国,挑法国反意大利,挑意大利反荷兰,外交部高兴坏了,光辉岁月又回来了。”
J:“但我们都忠于大欧州理念吧,不然为什么要增加成员国? ”
H:“一个道理,就像联合国,人越多,嘴越杂,就越发鸡毛蒜皮。”
J:“这也太世故了吧。”
H:“是的,不过我们一般称之为外交,大臣。”
W:“别的国家怎么看(指欧洲身份证)?”
H:“德国人正合意,法国人不在乎,意大利和爱尔兰乱成一团,根本执行不下去——只有英国人受罪。”
W:“拿破仑奖是什么?”
M:“北约颁的,五年一次……颁给对欧洲统一贡献最大的政治家。”
H:“从拿破仑算起,除了希特勒之外。”
环境保护主义者:“人类没有特权,先生,我们不能凌驾于自然至上,我们属于自然。别忘了,人类也是动物。”
H:“我知道,我刚去过下院。”
H:“大臣们还真用不着我们帮。”
J的女儿:“家里可不是白厅,‘是,大臣’,‘都听您的,大臣’,‘能舔您的靴子么,大臣’。”
J太太:“Lucy,这么说不公平,公务员对你爸挺恭敬的没错,不过可没把他放在眼里。”
有四个词能让大臣采纳提案,快捷,简单,时兴,便宜。
要彻底排除被采纳的可能,就得说这决定“有魄力”。“争议”只表示“会失去部分选票”,“魄力”表示“会失掉整个大选”。
W:“你对我的提议怎么看?”
W:“你支持?”
:“今天星期四,大臣。”
H:“可以吧。”
“这么简单的状况,连维尼熊都能理解……哈克的智商能比上维尼么?”
H:“哦,可以的——状态好的话。”
H:“事实上,大臣,贝利学院的确有过人之处。多年来,它使英国监狱人满为患。”
J:“监狱?”
J:“JB?”
H:“‘英国犯人’。甘地(印度) 恩克鲁玛(加纳) 马卡李奥(塞浦路斯)本-古理安(以色列) 肯雅塔(肯尼亚)尼赫鲁(印度) 穆加贝(津巴布韦),各国领导人,无穷无尽,很有几名我们的校友。”(上文各领导人都曾经蹲过英国监狱。)
J:“你不是把政客归为有组织犯罪吧?”
H:“也打击无组织犯罪,当然。”
H:“跟公务员不一样,大臣是随机抽取而来,全凭首相一时兴致,报答他们莫须有的贡献,或者为避免任命真正的贤才。不是说您 大臣 您当然值得信赖,这么说吧 您几乎可以当公务员了。”
J:“是夸我吗?”
H:“是的,大臣,最高的赞赏。”
J:“我们的电话,私人对话,都被录了音转成文本。真丢人。”
J太太:“是有点丢人,军情五处有人知道,你在家也说外头那套话。”
J:“不是这些,是说我们私底下的谈话。”
J太太:“我怎么就没想到‘你带车钥匙了吗?’‘没,我以为你带了’真能让政府垮台。”
……
J:“他们能听到我们……在床上说的。”
J太太:“怎么,你打呼噜用密码吗?”
什么都可能被误解,耶稣的山上宝训也逃不过。确实,如果山上宝训是政府文件,绝对不宜发表。该文件非常不负责任,那套善有善报的说法,有可能严重降低国防预算。
典型欧共体官员什么样? 意大利人的组织能力,德国人的弹性,法国人的谦逊,再加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还有爱尔兰人的智力水平。
J太太:“这个职位怎么样?”(指英国驻欧共体官员)
J:“惨透了。跟英国政治完全隔绝,比领爵位还惨,永世不得翻身,要想回来 除非自己建个党。”
J太太:“这工作具体干什么?”
J:“身处恐怖的欧共体官僚中心,进了保险箱,每年薪水5万磅,报销2万磅,香槟,龙虾,周游列国, 高级酒店,豪华轿车,私人飞机,午休时间,比利时海滩度周末。”
J太太:“我们去看看吧?”
H:“你读今早的金融时报了吗?”
银行家:“我从来不读。”
H:“你是银行家嘛,当然要读金融时报。”
H:“那你买它干嘛?”
J:“驴子啊,你说呢,伯纳?即使太阳报动机纯良,侦探报也会大做文章,‘您和其他驴子’。”
:“是,他们会这么说,大臣。”
J:“或者‘核心内阁会议’。”
J在质询中出卖了H,首相很满意并发来私人信件。
J:“看,还是手写的,你知道值多少钱吗?”
H:“现价好像是30枚银币(犹大出卖耶稣的价钱)。”
J:“再也不接受校报采访了,她问的问题太难了。”
J太太:“只是天真而已,她觉得你凭良心做事。”
J:“当然了。”
J太太:“别傻了。”
J:“我们有大约150位副秘书,多少女性?”
H:“这很难说。”
J:“为什么?”
H:“有很多男人婆婆妈妈的。”
J:“ 这就是公务员的问题,论资排辈,好的人才就要赶快提拔。”
H:“没错,只要轮到他们。”
J:“一派胡言,拿破仑30岁就统治欧洲了,亚历山大20岁征服世界。”
H:“他们做不了副秘书。”
J:“他们没有论资排辈 。”
H:“看看他们的下场。”
H:“您见过他们吗?(指地方政务委员会。)
J:“不得已的时候见过,一半人是好管闲事的自大狂,另一半只想捞点好处。”
H:“也许他们该进下院。”
J:“有时我怀疑我们要核武器干嘛?”
H:“大臣,您不是片面限武派吧?”
J:“这个……我也说不好。”
H:“那您得赶紧辞掉公职。”
J:“啊,没有,还没到那个地步。不过美国会替我们防备俄国的吧?”
H:“俄国?谁提俄国了?”
J:“独立核威慑。”
H:“那是防备法国的。”
J:“法国?真是骇人听闻,他们是盟国,是友邦啊。”
H:“眼下是,可过去900年,他们一直跟我们作对。他们有核弹,我们也得有。”
H:“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动自发撤掉它(指BBC某期不利于J的访谈),只要证明播出节目有悖公众利益。”
J:“当然,有悖我的利益……而我代表公众,所以就有悖公众利益。”
J:“Dr.Cartwright似乎想告诉我什么,我去问问他。”
:“不不,还是别去吧,大臣。”
J:“为什么不?”
:“一般大臣想知道什么,要叫人呈上来,要使他们自己去打听,没准会……”
J:“会真的打听出来?”
:“呃……”
大臣去找Dr.Cartwright被伯纳私下告知Sir.汉弗莱
J:“伯纳,Sir.汉弗莱怎么知道我去找Dr.Cartwright的? ”
:“神的行事高深莫测。”
J:“我们都知道Sir.汉弗莱不是神。”
:“好吧,咱俩谁去告诉他?”
H:作出这件假定的疏忽被归置责任成为我们近来讨论对象的这名官员的身份,并为笼罩在密不透风的层层迷雾之中,大异您基于早先信息作出的推断,一言以蔽之,追根究底,可能会让您吃惊的是,我们讨论的这个人,在您目前的谈话对象提到他时,通常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
J:“我刚才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们跟库郎签的合同是通过贿赂得来的。”
H:“库郎每份合同都是贿赂来的,人人都知道,没事,只要没人知道就行。”
不幸的是,公众对国民交通业的不满已经高调到让政府为难了,你知道,需要有个政策,不能年年秋冬季骂管理层,春夏骂工会。不幸的是,它们汇到了一起,现在一年四季都骂政府。
J:“我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H:“是什么,大臣?”
J:“我得到一份新工作。”
H:“本部门对失去您十分惋惜。”
J:“不,我是说额外工作,要我制订国民综合交通政策,首相指派的。”
H:“知道了,那,好消息是什么?”
J:“公务员不是应该帮助政府施政吗?”
:“这个,只有当政策可行的时候。”
J:“什么意思?”
:“只有公务员认可的时候。”
记者:“报纸和政府可以不一样,我们发表了声明,总得证明它是真的。”
伯纳,你记得几个揪出泄密者的调查?一个都没有。瞧,他们从不报告,如果泄密的是公务员,就出来就不公平,政客会担责任;如果是政客,也不能公开,不然她会揭露其他同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泄密都来自No.10,只有国家这条船是从顶上漏水的。
上校:“您要采取什么措施?”
J:“我会好好考虑你的消息,马上。”
上校:“然后呢?”
J:“然后会考虑许多对策,毫不含糊。“
上校:“您要毫不含糊的采取对策。”
J:“我要毫不含糊的开始考虑对策。”
关于武器出口
H:“官方绝对禁止,有严格安全措施,严密的检查手续,还有仔细的复查。”
J:“那是烟雾弹吧?”
J:“军火卖给恐怖分子是不对的,你不懂吗,汉弗莱?”
H:“不,大臣,军火要么卖要么不卖,卖的话总会落到出钱的人手里。”
J:“恐怖分子不行吧?”
H:“我想我们可以在枪托上贴政府健康警示,‘枪支严重损害健康’。”
J:“你不在乎?”
H:“职责不要求我在乎,那是政客的事,我是执行政策的。”
J:“就算你认为政策不对?”
H:“政府政策几乎都不对——不过执行圆满。”
:“如果我们的工作是执行政策,我们不该相信它们吗?”
H:“真是异想天开,我过去30年服务了11届政府,如果我相信所有那些政策,我会强烈反对加入共同市场,又强烈同意加入共同市场;我会坚信钢铁应该国营,并且私营,并且收归国营;死刑呢,我会热烈支持保留,又强烈要求废止;我会追随凯恩斯主义,弗里曼的主义;主张保留并取消文法学校;狂热于国有化,醉心于私有化——不过总之,我会语无伦次,并且精神分裂。”
J太太:“白厅里出不了好东西,你已经尽力了。”
J:“我跟汉弗莱他们一回事”
J太太:“绝对不是,他已经没有是非观了,你还有,只是不常用罢了。——你就像个酒鬼牧师,犯错的时候至少明知是自己错了。”
H:“(特殊补助金)是给艺术的,给文化的,不是为了人们想要的东西,是为了人们不想要又非得有的东西——他们想要什么,自己会出钱的。”
:“我的字典里定义过从政,煽动,阴谋,操纵,推托,贪赃枉法,蛊惑人心,还是留给各位lords & masters(主公)操心好了,我觉得我没有这些素质。”
:“您的圣诞卡已经分好,只等您签名了,大臣。”
J:“要怎么签?”
:“这些签Jim;这些签Jim Hacker;这些签Jim & Annie;这些签Annie & Jim Hacker;这些签爱你的Annie & Jim。而这些,是印好不用签的,只需要过目一下,检查有没有哪些需要亲笔签Jim或Jim Hacker或Jim & Annie或Annie & Jim Hacker或爱你的Annie & Jim。”
J:“这张能不签么?给欧共体的莫里斯,就是他硬要推行欧洲香肠标准化计划,明年咱们就得跟老英国香肠说再见,被迫引进那些外国垃圾,意大利蒜肠,德国泥肠之类。”
:“他们不能不让我们吃英国香肠啊。”
J:“他们不让我们叫它香肠,该叫‘乳化高脂杂碎筒(emulsified high-fat offal tube)’。”
:“那您就吞下去了?(And you swallowed it?)”
Jim Hacker因为酒后驾车被H叫去训斥。(此时H已经是内阁秘书。)
H:“恐怕内务部长没有您幸运,所以他今天没出席内阁。您也知道,他亲自发起圣诞勿酒后驾车运动,命令警方严惩肇事者,不幸的是,昨晚他也因酒后驾车在他自己的选区被捕,您看旗帜报的头版了吗?”
J:“他的护卫哪去了?”
H:“很显然被他甩掉了,您知道这些酒鬼有多狡猾。”
J:“难道这事用银章都掩饰不过去?”
H:“他的情况特殊,撞翻了一台卡车——里面装满核废料,反弹回来的时候,正中地方报纸编辑的车。”
J:“Oh,no.”
H:“所以,自然就泄露了。”
J:“核废料?”
H:“不,是消息。
首相突然宣布辞职
J:“首相说是便于接班人参选,所以一定不是这个原因。有各种神奇的留言,左翼说他是中情局的密探,右翼说他是KGB的密探。”
:“大臣,我听到的完全不同,说有价值一百万的南非钻石藏在唐宁街的保险箱里。但这只是流言”
J:“真的假的?”
:“是的。”
J:“这么说唐宁街真有钻石。”
:“有吗?”
J:“你说有的。”
:“我没说。”
J:“你说有流言,我问真的假的,你说是真的。”
:“真的有这流言。”
J:“你听说是真的。”
:“真的只是听说。”
J太太:“你真的相信?”
J:“我相信我听说过。钻石吗?不信?”
J太太:“不可能吗?”
J:“不是,不过官方从未否认过,政治定律第一条,只有官方否认的才可信。”
“新首相会是我们伟大的财长,还是卓越的外长呢?”
H:“我正想问你,你觉得应该是谁?”
“不好说,这就像选个疯子管理精神病院。”
:“除非他们挤兑您去外交部,这个工作更惨。”
J:“国外赚不到选票?”
:“正是。外交部善待外国人,国民却希望越狠越好。”
J:“可不是,从世界局势来看,外交部可有可无,我们(指英国)又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个美军导弹基地罢了。”
J:“我发现你们有个官员雇用农民生产过剩粮食,隔壁又有个官员雇人销毁它们。”
欧共体官员:“没那事。”
:“没有?”
欧共体官员:“绝对不是隔壁,根本不在同一个楼层。”
:“大臣觉得有内阁需要有人告诉英国民众。”
欧共体官员:“那怎么行,连意大利人都忍受不了!”
J:“意大利人又不用把自家香肠叫做乳化高脂杂碎筒。”
J:“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人都有优点。”
记者:“除了法国人?”
J:“除……不,甚至包括法国人。”
J:“紧急情况下我能接通苏联主席吗?”
国防部长:“理论上可以,我们跟记者是这么说的。确实接通过一次克林姆林宫,那边是个接线员。”
J:“他能转过去吗?”
国防部长:“不知道,他英语不好。”
J:“这条线多长时间测试一次?”
H:“尽量少测试,否则会给另一端带来不必要的恐慌。考虑到核武器,还是避免恐慌为好。”
:“在德国的美军都嗑药,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哪边的。上次北约演习的时候,美国大兵在树林里解散了,然后和女性士兵一起去野餐。”
J:“那北约其他成员呢?”
:“他们很好,至少在工作日的时候。”
J:“工作日?”
:“对,荷兰,丹麦,比利时军队周末要回家的。”
J:“所以,假定俄国人真要侵略,我们希望他们在周一至周五之间发动进攻?好吧,有多少人知道这事。”
:“既然我都知道了,俄国人肯定知道。克林姆林宫得到北约消息的速度通常比我们唐宁街10号快。”
:“制造商们总在换,他们自己也知道,这就是为什么一枚鱼雷击中了高尔夫球场。”
J:“高尔夫球场?我没在报纸上看到这事。”
:“政府掩盖了事实,只是第二天早上球员们发现第七道旁边多了条沟。”
J:“所以(指之前B关于新式武器原作情况的汇报)鱼雷都不能正常工作了?”
:“不,只是最新式的,其他的都可以,二战时期设计出来的那些。”
国防部长:“太神奇了,总算发现一位稍微有点理智的首相了。”
H:“是吗?哪里?那个幸运的国家?”
国防部长:“征兵?我们是世界级精锐部队,专业,勇敢,有纪律,我们可不要一堆小流氓、怪胎、瘾君子、神经病。25万足球流氓?在陆军基地削土豆皮?”
H:“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国防部长:“会成为普通军队的。”
H:“就像赢了2战那支?”
国防部长:“平等机会纯属胡闹,就像美国一样,士兵到达之前,他们都不知道是男是女。”
H:“有时候到了也不知道。”
H:“问题就在这里,首相。您与(美国)总统会面的议程必须事先议定,您总不能飘洋过海跑那里去东拉西扯。”
J:“为什么不?”
H:“呃……您……您也许会找不到话说。”
H:“如果您一定要提这个话题,原定计划可能会改变,您可能会不能跟总统会面,他们肯定会解释说,总统得了结膜炎,或弄伤了大拇指什么的——或者是睡过头了。”
:“您和(美国)总统的私人会谈,没告诉我结果。”
J:“首先,我给他念了我的摘要,然后他给我念了他的,于是我们决定交换摘要自己读,可能会快点。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骂法国人。”
H:“我们国防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保卫英国。”
H:“不,是为了让人相信英国受到了保卫。”
:“让俄国人?”
H:“不是俄国人,是英国人。俄国人知道没有。”
:“但他是首相。”
H:“是,的确是,Bernard。他有公派车,有伦敦的漂亮房子,有乡间别墅,无尽的宣传,终身养老金,他还想要什么?”
:“我想,他想要管理英国。”
H:“阻止他,Bernard.”
导演:“太棒了,首相,只有一点,您要戴眼镜吗?”
J:“你觉得呢?”
导演:“随您,戴上它,您看上去威严而果断;不戴它,您看上去真诚而坦率。”
J:“我想看上去威严又真诚。”
导演:“您只能选其一。”
J:“我可以先不戴,等开始演讲的时候再戴上。”
导演:“这只能显得您优柔寡断。”
:“单片眼睛怎么样?”
“数据能证实任何事——甚至包括事实。”
J:“汉弗莱,我们在讨论每年10万人的死亡。”(指香烟造成)
:“对,但是烟草税占了公共卫生资金的1/3,我们多挽救了这么多生命,因为烟民自愿为挽救同胞们牺牲自己。”
:“烟民是我们国家的恩人。”
J:“如果他们还活着。”
:“对,首相,但可以跟他说,这一规定的尊崇之道,更倾向于打破而不是照办。”
J:“天,你和汉弗莱说话,非要总是这么拐弯抹角吗?‘尊崇之道更倾向于打破而非照办’,你们非毁了莎士比亚的母语,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吗?”
:“这就是莎士比亚,首相。(哈姆雷特1.4)”
J:“我以为汉弗莱会警告我这个(指经济危机)。”
:“我不认为他懂经济,首相,他念的是古典文学。”
J:“弗兰克爵士呢?他是财政部首脑。”
:“恐怕他更不可能懂经济,他是个经济学家。”
H:“我们的招募已经有困难了,申请者的素质非常低下,很少人拿一等学位,大多数只有二级乙等。”
J:“我拿的三等。”
:“这对首相足够了,汉弗莱爵士说的是公务员。”
:“汉弗莱爵士,我能先说件事吗?”
H:“什么?”
:“起了些变化。”
H:“哪方面?”
:“公务员希望不起变化那方面。”
H:“公务员的总体愿望是,一切方面都不起变化。”
H:“那些(反对)建议是关于经济危机的?”
:“不,汉弗莱爵士,更严重。”
H:“是他愚蠢的核武战略?”
:“还要严重得多。”
H:“不会是公务员加薪吧?”
J:“如果真有利益冲突,公务员站那边?”
:“赢的那边,首相。”
J:“白宫认为(英国)外交部都是些左倾分子和卖国贼。”
:“不是,呃……至少不全是。”
J:“他们不想让红军得到圣乔治岛这样的战略基地,他说要对英国出口征收关税,以引起挤兑英镑的风潮……”
:“您下午要会见外交部长,不能让他解决吗?毕竟他们在我们这边。”
J:“谁?”
:“美国人。”
J:“我还以为你说外交部。”
J:“汉弗莱,难道英国不该支持法律和正义?”
H:“当然,首相,只要不影响外交政策。”
J:“我们应该锄强扶弱。”
H:“那派军队去阿富汗对付苏联阿。”
J:“俄国强过头了。”
:“我来理清问题好吗?您问谁知道那些我不知道您也不知道但是外交部知道并且不让您知道——所以您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他们瞒着我们,而我们需要知道,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的事,对吗?”
J:“还是我来理清吧。除了外交部,还有谁知道外交部的秘密?”
:“很简单,只有苏联人。”
外交旨在存活到下世纪,而政客旨在存活到下周五。
“显然,外交部会给他三个选择,其中两个实际上完全一样,第三个则完全不能接受。比如轰炸华沙或者入侵法国。”
关于某岛内战中的平民
:“我们怎么帮他们?”
H:“什么都不做。”
:“要是他们请求我们呢?”
H:“我们给与他们一切支持,除了帮助。”
外交部应对危机标准处理策略,四阶战术: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是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众所周知,在英国外交部,首相发出的指示,会被外交部长转成请求,国务大臣专程推荐,到大使那里就成了建议——如果它运气足够好能走那么远的话。
媒体的事我不用你教
报纸读者我最熟悉了
quot;镜报"的读者是
自以为在治理国家的人
quot;卫报"的读者是
自以为应该治理国家的人
quot;泰晤士报"的读者是
真的在治理国家的人
quot;每日邮报"的读者是
治理国家的人的夫人
quot;金融时报"的读者是
手里攥着国家的人
quot;晨星报"的读者是想把国家
交给别国治理的人
而"每日电讯报"的读者
觉得我们正被别国治理着
首相 那"太阳报"的读者呢?
quot;太阳报"的读者不在乎谁治理国家
只要她前凸后翘就行”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二):best friend,lover,husband
虽说这部戏的诞生在我出生之前,但是我在破烂熊上发现了这个资源之后,竟然在宿舍每每笑的乐不可支,推荐给同学,也都是皆大欢喜,无疑,这部剧已经超越了娱乐的基本水准,上升到了经典的层面。
三个男人的这台政治剧,有趣有看头,不简单啊。
小小简评一下这三个角色......
Humpy,聪明机警,政治觉悟超高,知识渊博,引经据典,永远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广大女生,最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Best Friend,无论你身处在何种情况之下,他永远能帮你化险为夷。身为Gay的小Humphrey穿着搭配功力也是超一流,喜欢。
Jim,老实说,Jim是三个人里面最有亲和力的一个,因为他们三个人来讲,Jim的聪明劲似乎及不上其他两个。但是,Jim那种风趣幽默的表情和时不时喝喝小酒的人生态度,实在是一个女生dream lover。
ernard,走钢丝第一高手,做事有原则,有良心,大智若愚,Humpy是聪明的让你觉得你追不上他,Bernard则是让你感觉不到他的聪明。绵里藏针的关怀,实在是上上的husband人选啊...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三):哈哈哈哈哈哈!!笑屎我了!!
英剧果然是美剧的干爹。要是豆瓣有六星就好了!!用各种超级令人捧腹的喜剧情节揭露英国政治的内幕、体质的黑暗等等。太可爱了!
1980年!1980年拍的!!好震惊啊!
人英国在我还没出生的年代就已经拍出这么经典的节目啦!!再看看国产剧,倒地啊!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中华名族拥有几千年的璀璨文化,这TM到底是不是真的啊?还是其实就根本是个腐朽的封建主义啊!
英美的文化难道真的比CHINA的文化牛叉吗?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四):无辜可爱的Bernard Woolley
虽然说起YM的最爱,还是Sir Humphrey(心)
不过写起评论来,还是先写的Bernard
ernard是一个慢热的角色,
尽管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TV里,他都是JIM正式遇见的第一人(除开间接提到JIM以前与Humphrey的相遇)
尽管JIM在日记里提到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颇有好感
但是想必一定有很多人象JIM一样,在Sir Humphrey甫一登场,便被小汉(Humphrey)强大的气场抓去了~XD
象我,一开始并没有很在意Bernard,直接就拜倒在Humphrey那华丽的西装裤下了……
可是,在Bernard那宇宙无敌的强气场冷笑话中,
在他总是露出不合适宜却又自娱自乐的微妙笑容里,
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这样一位私人秘书~
喜欢他总是在说漏嘴后,那一脸懊恼又担心的表情,
喜欢他震惊时老发出“Gosh”的声音
喜欢他纠结在Jim跟Humphrey语法错误上XD
他总是小心翼翼,作为私人秘书,他既同情大臣的境遇,经常无条件支持大臣,背着小汉耍耍花招;
可同样作为Civil Servent,为了个人前途以及某些私人的景仰之心,他又不得不帮完大臣又马不停蹄地向Humphrey透漏口风。
可这从来不让人厌烦厌恶,相反,反而很享受看他走钢丝的艰难~好吧,我真不是个厚道的人^-^
他看起来似乎总是缺乏自信,公务员语言有时候跟Humphrey那气贯长虹相比,就显得有些松散破碎,还总陪衬上一个“不是我不是我”的无辜又紧张的表情。
可他那三五不时遛出来的“灵感”,也会让Humphrey一阵手忙脚乱,比如YM第二季第二集里那个“只有削减5%的经费,才能得到贵族头衔”的主意,害得Humphrey被Arnold一顿狠批~
人家好歹也是剑桥的精英啊~
可是他又总是很倒霉,每当他准备坐下来,或者喝口咖啡时
小汉一句:“Thank you, Bernard!”
他就只好利马把位子让给小汉,或者放下手里的咖啡XD
每当Humphrey跟Jim斗嘴的时候(是的,这两人那所谓的斗争就跟小孩子斗嘴似的XD)他总是能自得其乐,并且当我们都快要忘记他的存在时,他总是一句妙语,抓回我们的注意力
他那么纠结于语法,那么在乎语法的纯洁性^-^
即使冒犯了Humphrey,即使总是被Jim和Humphrey两边抽来抽去,也依然故我,义无返顾——好样的,Bernard!!
看似迷糊,可又精明的出人意料的Bernard
总是无辜又可爱的Bernard
怎么可能不喜欢?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五):British humor at its best!!
不过Google发现演Minister和Sir Humphrey的2位演员都已经过世了。一下觉得很伤感。
Wikipedia上说演Minister的Paul Eddington在过世的前5天曾经出现在一个访谈节目里 - On that show, Eddington said, "A journalist once asked me what I would like my epitaph to be and I said I think I would like it to be 'He did very little harm'. And that's not easy. Most people seem to me to do a great deal of harm. If I could be remembered as having done very little, that would suit me."
演员本人是多么善良谦卑阿。。。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六):“世界大同”
外国的月亮没比较圆政治手段都一样。 官场迂回术:尚有许多事物需处理/意图很好,但不是实施的正确方式/出于各种原因现在不是恰当的时机/实施起来困难-技术上行政上法律上/任期近在咫尺你不能确保这项政策通过/适当的时候/等机会来临/万事俱备/条件成熟/所有必要程序走完…官场手段:先招安再封爵后架空。外交目标:分而治之,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亲欧洲是为了反欧洲,保证共同市场不能形成。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挑德国反法国/挑法国反意大利/挑意大利反荷兰。 代表民意选出的大臣和天朝人民代表殊途同归。大臣的职能为各部委的公关员让议会和公众接受部委的行动;为议会代表让部委的立法得以通过;在内阁争取经费好让部委运转,但他们都不该过问审查部委里的工作程序更不该与下属交流。因为如果给他们呈现的不是选项而是事实他们可要自己动脑子了。 政府运作方式和天朝政府运作方式殊途同归。大臣从公务员系统提供的方案中遴选决策,如果大臣掌握了事实他们会看到其它可能性甚至会自己提出方案来而不是从提供的两三个方案里选。由公务员系统编写提案引导大臣做出决策就像三张牌魔术,随便挑一张最后总挑中公务员系统要的那张。快捷简单时兴便宜的提案能让大臣采纳;复杂耗时昂贵争议的提案会让大臣否定;有魄力的提案大臣彻底排除在外,因为“争议”表示会失去部分选票“魄力”表示会失去整个大选。民意代表不能有大作为且看天朝铁道部。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七):总揽全局综合分析统筹兼顾......
是的,大臣!应您的要求,也就是您希望我把这一以现代艺术形式确切的说是电视情景喜剧形式呈现出来的展现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包括常为我们提及的政党制度,当然众所周知是由工党和保守党构成的两党制,以及1832年改革以来所确立的选举制度和英国现行的文官制度等在较高的层次上进行一次详细而能够对因果未来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意义的报告的建议我已再基本上但不能说完全彻底的完成应在某些方面我们不得不在进行一些修改个斟酌但也不能因此而无端的论定这一报告尚未完成已经完成。针对您所提及的有关文官制度在英国现行政治制度中一如其他一切制度一样在管理运行以及涉及财政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难以有效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责并为全体英国公民服务的情况或者简而言之非积极因素,我在全盘考虑和详细计划的前提下慎重而有效地考察了当然我也参考了国内外在因果政治制度研究领域权威学者专家极其重要而富有影响建设性参考价值的著作论文同时包括我在内阁各部门内部包括政治官员以及公务人员之间所做的调查和研究之后,总揽全局综合分析统筹兼顾各方面实际情况以及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的不同意见和分歧我现已在总体上从全局和整体上对上述您提及的情况有了相对成熟的了解,基于以上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以及由此而获得成果我不得不在原则上以个人身份对对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的忧虑。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包括之前我提到的各方面之间在利益诉求问题上存在从一定时期来看尚无法从根本上加以平衡的分歧,我们在目前阶段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考虑到这一此时的将面临的阻力我们也不得不说必然会需要一定得时间在考虑到其他选择已经不能再加以考虑的情况下选择维持目前的稳定的状态。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八):英国政治讽刺喜剧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是粉丝,甚至写了个短篇并客串首相一角。
据说每逢播映时间英国下院就空了,大家都看电视去了。当然从逻辑上讲这不能证明英国官员喜欢这部戏,只说明他们工作的职责包括严密关注媒体。
所以我们会看到剧中的外交大臣在电视机坏了之后,就得请内务大臣看电视通知他国外的政变:)
民众不能怪情报部门不干活或者不会干活,因为“政府从来不承认那个在伦敦拥有十几层的办公高楼的情报部门的存在。”
“英国500年来一贯的外交政策,就是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过去我们和荷兰联手打西班牙,和德国联手打法国,和法国意大利联手打德国,和法国联手打德国意大利。分而治之过去有效,现在也是如此。我们得分裂欧共体,在外面分裂不了,就加入欧共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可以挑德国反法国,挑法国反意大利,挑意大利反荷兰……外交部高兴坏了,老好日子又回来了”
编剧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无法高于生活。比如有一集编剧虚构出获得全国最佳卫生奖的医院有500名行政人员,却没有一个大夫和一个病人。结果播出后编剧才发现英国真有这样的医院,但不是一家而是六家!
这部戏首播已经25年了,今天看来仍然深刻,也许政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白宫群英》描述了一个理想的政府,而现实更像《是,大臣!》。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九):第一季关于獾的存在
如果汉弗莱告诉哈克女儿的话是假的,也就是说獾是存在的,为什么他不会把档案给哈克看?但是很明显汉弗莱告诉哈克女儿的话又不完全是假的,因为这是档案上记载的,所以他说出来如此顺溜。
那么档案上到底是什么?按照汉弗莱德解释是房地产商为和政府争地盖楼而打出的幌子,故意说有獾的存在,而这份报告就是官方为扯掉对方幌子做的。
如果真是这样,汉弗莱也不会不给哈克看了。也就是说可能事实相反,房地产商竞争不过,说明实质真有獾的存在,而政府可能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说没有獾的存在而拿出的官方证明。
也就是这里汉弗莱只是在张冠李戴。而且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房地产商可以用,政府也可以用,为了彼此对立的事情。
《是,大臣 第一季》观后感(十):英国脱欧
01E05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J=Jim Hacker
H=Sir Humphrey
J:外交部应该亲欧洲吧?
H:是,也不是。外交部亲欧洲,实际上是为了反欧洲。我们团结在这一理念之下,保证共同市场不能形成。所以我们打进去。英国的外交目标500年来没有变过:创造一个分裂的欧洲。因此,我们联荷兰制西班牙,联德国制法国,联法国和意大利制德国,联法国制德国和意大利,分而制之。一贯效果很好,为什么要改变?
J:这都是老皇历了吧?
H:对,也是现行政策。我们得打进去,从内部攻破。我们施加过外力,没有成效。现在可以从里面把它搅成一锅粥了。挑德国反法国,挑法国反意大利,挑意大利反荷兰,外交部高兴坏了,光辉岁月又回来了。
J:但我们都忠于大欧州理念吧,不然为什么要增加成员国?
H:一个道理,就像联合国,人越多,嘴越杂,就越发鸡毛蒜皮。
J:这也太世故了吧。
H:是的,不过我们一般称之为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