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碟中谍3》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碟中谍3》的观后感10篇

  《碟中谍3》是一部由J·J·艾布拉姆斯执导,汤姆·克鲁斯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米歇尔·莫纳汉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碟中谍3》观后感(一):所以说,是这样一个故事???编剧是白痴吗?

  所以说,

  小黑局长派林赛跟踪监视脑白金胖子,小白是行动主管。

  (林赛监听脑白金胖子电话,发现有局内的内奸打电话给脑白金胖子,是局长小黑的电话,所以怀疑局长小黑和脑白金胖子勾结。)

  小白、脑白金胖子勾结,脑白金胖子俘获林赛。

  小黑局长派小白,找阿汤哥回来,执行【柏林废旧工厂救援行动】救回林赛,林赛死。

  小黑责骂行动失败

  高手解密出缴获的笔记本硬盘的电子邮件,发现脑白金胖子会参加梵蒂冈慈善聚会

  阿汤哥一行四人组,【梵蒂冈行动】梵蒂冈绑架脑白金胖子,伪造车辆爆炸,飞机押解回国,下飞机坐车,脑白金胖子被救走。

  阿汤哥怕妻子出事,去医院同时妻子被绑架,脑白金胖子要求阿汤哥按照公文包文件的地址拿来【兔角】来交换妻子。同时,小白举办阿汤哥截下林赛的情报,不上报总部,所以,小黑派人抓捕阿汤哥回总部。

  小白故意假装好人放跑阿汤哥,用唇语提示阿汤哥地址是哪里,让阿汤哥去拿兔角救妻子。

  阿汤哥来上海盗走兔角,联系脑白金胖子,被脑白金胖子绑了。

  因为兔角极其危险,不能打开,为了得知真伪。小白和脑白金胖子假装要杀阿汤哥妻子,以试出这兔角是否真的是阿汤哥偷出来的那个(怕阿汤哥换了个假的)。

  小白出来质问:林赛的微点照片是什么内容?她是怀疑我还是怀疑局长小黑?

  阿汤哥绝地反杀,打晕小白,拿来小白手机,打电话叫局内的朋友帮忙查一下刚才和这部手机通话的手机的地理位置,然后赶过去勇救女主。

  《碟中谍3》观后感(二):防“辱华”于未然

  别着急,慢慢写。

  我这个人看电影一向是赶不上热乎的,今天才算把靓佬汤的《碟中谍3》看了。看完之后没什么太多的感想,就是觉得不如前两部,既无第一部的悬疑,又无第二部的唯美平庸得很。既然没有感想,也就没打算写观后感,如今怎么又打算写了呢?那是因为我对这部影片的感想产生了感想。

  网上评论说,这部电影大陆引进了,但是做了一定的删节。看完电影感觉很纳闷儿,没看到有什么值得删节的地方啊?再看评论,原来把一些诸如脏乱差的胡同弄里,诸如在外面如红旗般招展的外衣内衣臭袜子裤衩子,诸如一簇一簇打麻将人们诸如此类镜头给删掉了。原因是这些镜头影响了上海这个国际都市形象,于是广电总局的剪刀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这些镜头给剪掉了。

  网友们纷纷评论,说人都丢到外面去了,却蒙住自己眼睛,端的是把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发挥的淋漓尽致。广电总局愚蠢至于极点。不过我不想就这样简单的做一个结论就完了,我想探讨一下广电总局为什么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愚蠢,那一定是有其愚蠢理由的,我试分析之。目的在于如李敖所言,我不仅骂你是个王八蛋,我还要证明你是个王八蛋。

  中国政府和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国外批评的承受角度不同的,一般来讲中国政府不能承受的批评侧重于对政府本身的批评上,而老百姓不能承受的是对于中国这个概念以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上,这个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方面都算。而中国老百姓对于这种批评很敏感,一旦发现,不经鉴定就先给盖上一个“辱华”的印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心态开始从大陆思维向岛国思维演变,越发的显得狭隘,敏感和脆弱。我想,这是因为尽管在地理上我们处于大陆位置,但是在意识形态上,我们一直处于一种孤岛的地位,再加上近代史上的耻辱,使得国人产生了一种为保护自卑心理而形成的扭曲的自傲,如果我们从个体的角度来判断,这种因自卑而自傲的心理往往在极度贫穷或者极度丑陋的人身上有所体现[只是客观分析,没有歧视的意思]。而当这种心理以群体出现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种自傲主要体现在对往昔的辉煌疯狂追捧以及听不得任何对于自己文化的批评嘲讽这两个方面,以至于不能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这一点韩国人比我们表现得更为明显。)

  国人好面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好面子,尤其不愿自曝其短,尤其不愿家丑外扬。当年张艺谋一连串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就被国人诟病是用家丑去乞讨荣誉。对自己人尚且如此,对于外人态度就更加敏感,但凡有负面新闻便会以“辱华”之名群起而攻之,有的出师有名,有的却让人啼笑皆非。总之一句话,我们批评可以,你们嘲笑不行

  这一次,“家丑”已经外扬了,依广电总局的意思,就没必要再出口转内销了。否则岂非又“辱华”了?再引起愤青们的不满,叫嚣抵制美货,核平好莱坞什么的,岂不是制造国际纷争,破坏安定团结,影响建设和谐社会?于是乎不如自掩耳目,息事宁人算了。怎奈广电总局到底低估了我国盗版业的力量,低估了网络的力量,终于闹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如今国家加大力度整顿音像市场,推行网络实名制,可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人心生敬意。

  讽刺挖苦的话不多说了,这次我实在是又没看出来这些片断到底哪里“辱华”了(我为什么用“又”字)。电影只不过想展示一个真实的上海,一个真实的中国。那些删减的镜头恰恰是我们所司空见惯的原生态的中国,反倒是那些摩天大厦,可以让我认为是anywhere。却独独让我看不出这里是中国。用随处可见高楼大厦来表现中国,只是为了表现中国的现代化,而忽略真实状态的中国,这才是广电总局愚蠢之所在古语讲:“知耻近乎勇。”而广电总局的剪刀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怯懦,而这种怯懦更是国人的一个普遍心态。

  不敢正视自己,拒绝批评自己,充斥着表扬与自我表扬,所产生的只能是一堆虚假的自我麻痹的产物。虚假的国产大片,虚假的外国大片,虚假的和谐社会。沉浸在一片虚假中,还妄图获得奥斯卡,还妄图获得诺贝尔,还妄图获得尊重?这是痴人说梦,一个虚假的梦。

  《碟中谍3》观后感(三):first

  昨晚在影院观此片,自评如下,满分10分

  情节内容:5.5分—倒仿碟中碟1,但放映中途就可猜出本片内奸

  演员表现:6.0分—大牌演员表演中规中距,但是主要因受情节设置所限

  特级场景:5.5分—虽说号称阿汤哥从影以来动作场面最多的片子,但大场面少,正邪双方对战缺乏新意

  影片配乐:4.0分—除了片头的碟中碟系列那首经典配乐外,看完后我记不住还有什么

  演员台词:7.0分—对于动作片而言,台词不多的情况下,该片台词居然是一看点,特别是阿汤哥的台词设计不错

  纵观又是一部很一般的大片续作,而在影院又不可能清楚,号称史上最牛小广告的,办证电话的所有号码,且胶片画质和DVD画质差别太大。哈哈,幸好是朋友请客,不然我又要可惜我的¥¥ 了。

  《碟中谍3》观后感(四):Something about Mission

  《碟中谍》系列电影,可以说是典型明星电影,优秀导演和演员直接创造了“碟中谍”的神话,应该说一开始《碟中谍》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动作片,把德·帕尔马称作是“碟中谍”之父一点也不为过,《碟中谍》第一集也是充分烙上了帕尔马的个人风格(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修正之后的“希区柯克动作片”)--标准的悬念设置,希区柯克式的画面镜头处理,对于“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在你身边”主题的诠释;到了《碟中谍2》,“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的加盟,使得前作的悬疑气氛大为削弱,而处处显现出香港英雄片的痕迹,虽然电影中常见华语观众似曾相识的桥段,但是对于美国观众而言,一切都还是新鲜的(想想《变脸》中,凯奇和屈伏塔在教堂决斗时,那串飞翔的白鸽是怎么把老外唬得一愣一愣就知道了),而对于已经对吴宇森见怪不怪的东方观众,同样也充满了观影的乐趣--至少我是非常乐意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摆出在港片中常见的造型的,再加上《碟中谍》电影中有了当时(现在也是)如日中天的阿汤哥主演(对于现在的娱乐圈,明星效应简直就是娱乐产业的全部),使得《碟中谍》系列能够在短短几年之间,以短短两集的容量,成为大家心目中比较优秀的动作系列剧。

  但是在《碟中谍3》中,制片商却放弃了继续邀请个性导演的习惯(其实我是非常希望看到类似昆丁或者罗德里格斯指导碟中谍系列的),由于这个片子的导演是电视剧出身,似乎感觉上电影也染上了节奏不明快,场景转换比较拖沓,而且人物形象不突出等诸多的毛病,对于当今的动作片而言,由于不存在资金和特效的限制,于是就变成了考验编导想像力的游戏,对比起前两个电影中颇有闪光点的动作设计和小噱头,虽然阿汤哥在第三集中带领我们转战欧亚两个大陆,又是上墙,又是跳楼,折腾的不亦乐乎,但是无法掩盖其中的平庸特色,无论是在罗马博物馆里绑架黑社会头目的那场调包戏,还是在上海飞越中环大厦,丝毫没有给人惊喜的地方。当一个动作片的动作设计没有保证,或者说没有获得预想的效果,就好像是身体中没有了灵魂,在加上《碟中谍3》本身故事情节存在非常致命的硬伤,虽然电影还没有在中国上映,不过我已经预见到了不太好的前景,不用怀疑,到时候肯定还是骂声一片。

  其实,《碟中谍3》可能会变成《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一个失败作品,但是从这个电影本身上看,似乎制片商在尝试另一种风格的倾向,我觉得如果市场和资金允许,派拉蒙公司会把《碟中谍》系列打造成新世纪的007系列,在伊桑·亨特身上,有太多詹姆斯·邦德的影子(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亨特没有邦德那么花心),亨特在打击坏人拯救世界的同时,也带领观众们进行全球旅行,浮光掠影一般的欣赏各地的风土民情,可能就是以后《碟中谍》系列(如果还有以后的话)最大的特色。

  《碟中谍3》观后感(五):标准的好莱坞剧本

  剧情很紧凑,是个很标准的好莱坞剧本。出字幕之前,Tom Cruise与妻子双双被绑,生死悬于一线的一幕,与后面订婚派对上乐也融融的氛围情感对比强烈,很成功地将观众的神经抓住。

  之后,德国柏林营救琳茜,梵蒂冈抓捕戴云,在解密到琳茜录像的同时犯人被劫,妻子被绑,被迫偷取兔脚与交换妻子的性命,在救妻的过程中,戴云被车撞死,内鬼上司被天才爱妻枪杀,脑内的炸弹也被冒险的一电短路,于是,当护士的妻子做回本行,给触电的丈夫急救,再后来,当然是英雄不死,皆大欢喜

  整部电影,可谓高潮迭起,一张一驰,每一场都紧张有续地叙述。到柏林营救琳茜的那场显然是偏重于动作戏份的,快速的镜头转折炫得目不遐接,直升机什么的都来了。着实说,个人不怎么喜欢这样混乱的枪战。

  梵蒂冈抓捕戴云那场是静的,智取的,最悦目的可算是Maggic Q的身段和她那辆车了。洗手间内的真假戴云也门外的保安,紧张惊险的程度仅次于第一集Tom Cruise从天花上吊下来偷名单的那段。

  再后面,就是大制作的典范了,狠狠的砸钱,断桥,撞飞机,CG效果神乎其神。如果在中国偷免脚那一段不是完全掠过,能处理得细致一点而不是单撞破玻璃跳跳伞就算,如果老外镜头下的中国人不那么呆滞傻气,如果最后两个大反派不死得那么轻易,其中一个更不要滑稽俗套地被主角本来枪都未碰过的妻子几枪毙命,也许这部电影能更好一点。

  《碟中谍3》观后感(六):J.J的敷衍

  也许是我的问题 我总在试图找到ALIAS的影子

  J.J.也没有辜负我的努力

  印象里依森应该是个嗖来嗖去的家伙 不见首也不见尾

  而J.J.的风格却是 要有一个办公室或者会议室 要有一个扯淡组织with一个扯淡名称 要有一个妻子or丈夫而且一定会惨遭不测 要有一个team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无线电通讯代号 还有...要报仇

  这就是他眼里的agents

  如果没有看过alias我会很惊异于风格的迥然 然而可惜

  作为一个导演 如同其他的一切创造性的工作一样

  一旦有了框框

  也就无药可救了

  《碟中谍3》观后感(七):谍中谍3 Mission: Impossible III :铁汉柔情英雄泪

  在丹麦被电影的瘾憋了许久,尽管有很多影片陆续上映了,不过选择的第一个还是汤姆·克鲁斯。一是因为对这个影片本身期待许久,还有就是预告片里他在上海街头的追逐战让我好奇十分。特别是他在快速行驶中的车子俯身下来射击的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车子的牌照:沪AC6727。电影十分出彩,特别是开始的一段,我们的阿汤哥向来是个硬角,不过这里一开始就挂泪了。悬念十足阿…………!

  成龙大哥的新警察故事也是从泪水开始,想来硬汉们开始展示似水的温柔了。汤姆·克鲁斯的眼泪似乎没有白流,电影票房在丹麦就雄踞票房榜首好几周,这似乎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在丹麦票房榜首时间呆得最长的电影。电影悬念迭出,场面火爆,尽管取材自很多熟悉的电影,比如《真实的谎言》,不过似乎看的时候还是能够全身投入。何况,这里上海和西塘的场景还真不少。

  前不久看到BBC报道说电影很难在国内得到放映许可证,觉得还是有点可惜和遗憾。国内看不到了,估计外国观众还是会认识中国的上海和西塘啊。何况,观众只会认为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还是别跟自己较真才好啊!希望国内的朋友有机会再影院欣赏到这部电影,当然,时间长点,自然还有DVD可以解馋阿,呵呵。这也是在国内的好处!!

  《碟中谍3》观后感(八):碟者谍3

  昨晚在永乐华纳看了《谍中谍3》,感觉非常好!虽然好多地方进行删减,但是不影响剧情,整个片子还是非常流畅。此次阿汤哥有回复了《谍中谍1》中的短发,我感觉还是这个造型更加精神更加有杀伤力!《谍中谍2》说实话,我一直感觉那个长发造型是我不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

  《谍中谍3》从动作场面上来说确实挺精彩,但是有些地方也显得有些做作和牵强。桥面被炸了一个缺口,阿汤哥去拿枪的时候知道从旁边跑,可是回来的时候非要从缺口上跳,结果只抓住缺口的边缘,费好半天劲才爬上来,结果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从旁边跑着快。而且为什么要跳过去呢?拿着枪直接开枪就行了。也许仅仅是为了展现一下阿汤哥的动作表演天赋吧。

  在上海拍摄的好多镜头有可能有损上海形象,被删减,但是剧情依然流畅。中银大厦在剧情中是在衡山路56号,剧院观众都笑了。另外,公映前收到的一封转发的主题为“《谍中谍3》中最经典的镜头”仍然清晰可见,观众也对这个镜头回应了笑声。

  永华影城的音效的确不错,如果在家看这片子,我估计至少效果降低50%,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体会不到,当时的紧张气氛,自然也就感觉不好看了。

  最后,建议大家到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然后在家看一遍北美上映的没有删减的,就完美了。

  《碟中谍3》观后感(九):火爆大片

  这样的倒叙我不喜欢,因为失去了一些悬念。Philip Seymour Hoffman数数的声音很有磁性,但其间Tom Cruise毫无创意的搪塞之词,无趣的让我都想扣动扳机。

  对阿汤哥的帅气早就审美疲劳了,再加上负面新闻和……的确是老了。救人质的火爆场面的确不少,但过于靠前导致的信息量不足,令观众只能欣赏特技场面而难以从感情上置身其中。

  喜欢结婚时Julia的笑,你掏出一个猴皮筋她都会笑得如此开心,找个这样的老婆,省钱呀。

  梵蒂冈的戏让我挺惊艳的,一是让我看清了小帅哥原来是Jonathan Rhys Meyers,一是靓汤的进城方式帅呆了,再加上神奇的易容术和变声器,以及美丽的Lamborghini和美丽的Maggie·我会极不专业的泼你一身酒·Q。

  炸桥一段很有视觉冲击力,即使知道那是CG。Tom·我演戏的时候你去给我准备奔驰去·Cruise来到上海后,一切变得搞笑起来,自动发球机吸引了所有保安的注意力,知道为什么大师杯去上海设站了吧。降落伞下降途中惊扰面目搞笑男,那一脸狐疑,可惜被复印纸挡住了脸。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方没有信号,阿汤哥这回领会了中国电信公司的威力了。在上海的一路奔跑让全世界见识了什么叫万国旗,什么叫小广告。最后Tom·最伟大的特工·Cruise和Michelle·我比最伟大特工枪法好·Monaghan携手奔向幸福生活。好中国的结尾呀。

  再帅的脸庞都无法弥补身高的缺失,Tom Cruise每次和女主角共同出镜都让人脸上竖线三条。Philip Seymour Hoffman台词并不多,但不怒自威,再回头想想Truman Capote,这就是演技。Michelle Monaghan基本上就是个花瓶,这样的电影演这样的角色,沦为花瓶也在所难免,而1米7的身高也让她在阿汤哥的身边毫无小鸟依人的感觉。说实话Maggie Q才是全片最亮眼的女性,最矫捷,也最性感,既显示了身手,也显示了身材。而开篇就死掉的Keri Russell也是美女一个,如果不是本片的拍摄一拖再拖的话,这个角色原本是Scarlett Johansson的。

  《碟中谍3》观后感(十):差强人意!

  谍中谍III

  前阵子淘到了个谍中谍III的一区原版碟!画质自是不必说了!比较不错!没汉语字幕!看的英文!好在是动作片!台词不必理解的很透!哈哈....3D菜单做的比较出色!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此片的看法!

  本片为动作片,分几个精彩的段落!下面依次介绍!

  首先是在柏林的废弃工厂之战!CEUISE动作比较凌厉!先安了一堆机枪!后来发现威力极大!估计应该是反坦克的突击步枪!火力之猛,弹洞之大惊世骇俗啊!CRUISE的磁铁炸弹也不错!方便使用!他营救的女特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打完肾上腺素就好使啊!哈哈....最后的对白也比较幽默!她问阿汤哥还有多少子弹,阿汤看后踌躇,蹦出个:ENOUGH!最后一枪毙命敌人!果然是足够!呵呵...接下来就是这一帮人开着黑鹰直升机逃跑!居然来了个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追击!此处是此片的第一个亮点!眼镜蛇瘦俏的身材追笨重的黑鹰不成问题,黑鹰还没有武器系统!力量悬殊啊!本以为眼镜蛇会被突然爆炸的汽车引爆,结果不然,看来我们的编剧还没那么恶俗!才给我们奉献了后边精彩的空战!黑鹰两次被响尾蛇导弹攻击,都化险为夷!最后我们的眼镜蛇被削得粉碎!可惜啊.....中间还穿插了起搏器等环节!拍的紧张,扣人心弦!此处比较精彩!

  第二部分在意大利的罗马梵帝冈处!阿汤与同伴装成DHL快递!阿汤掏出个射钉枪打在城墙顶上,然后我们的蜘蛛侠出现了!哈哈哈.....爬墙走得如此轻松自然!我也想试试!哈哈....最后测了一下距离!又为我们SHOW了一次离地一拳远!哈哈....这时主题音乐响起!简短有力的彰显了任务的顺利!这段拍的很惬意!感觉阿汤哥果然身手不凡!然后阿汤就潜入地下去开锁!开锁在此片中要大书特书!拍的实在有失真实!简直太容易了啊!就像系鞋带一样易如反掌!随便捡个小棍就行!后面的段落阿汤哥仅用一根油笔芯单手变完成了开锁动作!技术之熟练让警察也胆寒吧!呵呵呵...看得我这个不爽啊!以我看片阅历而言,感觉最真实的开锁场面出现在罗伯特·德·尼罗的《午夜狂奔》(Midnight run)中,工具较复杂且过程也较长!这样才能另人信服!哈哈.....阿汤用的PDA不错!就是没看清啥牌子的!看来没赞助啊!呵呵...MAGGIE Q又充当了一次花瓶!这回SHOW了一袭红裙!显得性感十足!裙子比较有特点!她的黄色林保捷尼跑车也不错!我有幸也开过一次(在极品飞车6中)!哈哈哈哈.....人皮面具在第三部中已经发挥到了极至!现场制作啊!现场上色!够专业!第二处亮点要数厕所换人戏!此处拍得张力十足!现实感也比较强烈!吊足了大家胃口!最后阿汤整出个红色喷雾剂实在是不现实!他咋可能随身携带那个呢???另人质疑!

  接下来就到了大桥戏了!接连几枚导弹把桥毁得直帽烟!后来才知那是遥控轰炸机!这个创意十足!非常不错!我们的阿汤哥再次展示了身手的凌厉及百米的速度!一身休闲西服和牛仔裤感觉不是在执行任务!很洒脱!反正比骇客里的史密斯强点?哈哈哈.....坏蛋们喷射了强腐蚀性物质把装甲门敲碎!这个表现的也不错!阿汤钻到车底下一顿淘!我以为能整出个原子弹呢!没想到整出把枪!还被导弹的气流横着掀了出去!把旁边的车窗击的粉碎!这个拍得有质感!个人很欣赏!哈哈哈....还行,没白淘,把飞机干碎了!那个飞机粉碎的视角又找到了珍珠港的感觉!解体的非常眩目!哈哈....最后阿汤哥又眩了一个空中大滑步!这个没有专业练过三级跳的不可能做出来!哈哈....导演尽可能满足了我们的视觉享受需求!哈哈哈....

  接着阿汤妻子被人绑架!阿汤急得飞驰医院!然后就在医院里乱找!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比较傻!很容易错过线索!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在医院门口堵坏人!虽然不知道他用什么途径把人绑走!估计阿汤哥是被感情冲昏了头脑!感觉阿汤的手机貌似NOKIA!通过它的充电口和耳机口!然后阿汤被捕,他上司用唇语一段比较经典!我们堂堂的阿汤哥居然跟沉没的羔羊中食人教授一个待遇!嘴被套个嚼子!哈哈哈.....搞笑之至!

  最后来到我们祖国上海!亲切啊!导演先诠释了一下东方明珠的景色!有人说导演拍了一堆在外面晾晒的衣裤有伤大雅!我却认为导演表现的很真实!一个城市必然有现代化阳光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阴暗污秽,犯罪横行的一面!这是必然!谁也没必要掩饰!后来也SHOW了一下上海的夜景!展示给了全球!还是很璀璨光鲜的!哈哈哈.....然后阿汤成功偷回了杯子!影片没具体交代细节!也对,交代以后不成了偷天陷阱?时间上也不允许啊!最后的上海街头枪战追车戏拍的太一般了!可看性不高!跟《箭鱼行动》简直没法比!(就像我欣赏《十字狂魔》远胜于《七宗罪》!克里斯托夫·兰伯主演的《十字狂魔》非常不出名!我好象从没见到有人提起过!但那影片悬疑场面的把握很是紧张,气势逼人!线索设计的也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丝毫不逊于《七宗罪》,甚至略高一筹!)箭鱼来得疯狂,猛烈!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追逐场面设计的独具匠心!约翰的疯狂,子弹的倾泻,让金钢狼现学开车,SUV的腾空,360转角慢镜拍摄的爆炸场面等,都酣畅淋漓,过目不忘!而这里只学得了个皮毛!在上海这种地方也实在不太可能出现街头追车枪战!哈哈哈....开了辆路虎揽胜还不错!我还是喜欢悍马啊!哈哈....

  最后的抢妻大决战在一个诊所展开!原以为还要用到起搏器!后来意识到小破诊所肯定没有!妻子马上就要拉电闸了,阿汤还还不忘:I LOVE YOU!可谓绞刑架下的幽默!还顺手捡个冰棍杆咬着!哈哈哈....好玩!他妻子的身手居然也不含糊!最后的倒地后仰射击太不简单了!阿汤上司死的这个惊讶啊!你看那表情!哈哈哈....也就是汤妻是医生吧,一般人的人工呼吸也就是图有其表吧!实际作用不大!英雄当然不会死了!要不怎么拿谍中谍IV圈钱啊?呵呵...

  总而言之,谍中谍III完全是一部动作撑起台面的电影!实在没什么表演可言!SHOW一SHOW大牌!也没什么太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动作的桥段也不是很新颖!只能靠地点的转换来吸引眼球(SHOW一下外国的景色和人文),用RABIT FOOT来增加一些噱头!娱乐性还可以!导演的技法也非常之一般!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我都有拍谍中谍IV的冲动了!感觉随便找个好莱坞二流导演都可以拍成这种效果!只要钱砸的够多,我就有想法!呵呵....

  爱之亡灵

  2007年7月8日晚于哈尔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碟中谍3》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