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1-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观后感10篇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是一部由王瑞执导,张延 / 李保田 / 盖克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一):好片子被狗血喷了

  片子用深沉细腻的手法讲出了不得志作家内心痛苦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反复地想:千万别变李安,千万别变李安,千万别变李安,千万别变李安,千万别变李安。。。

  结果作者一炮成名,还真变李安了。

  好吧,我冷静了一下,决定还是可以勉强给四分。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李作家开始讨论爱情与创造力的关系?我脑子出现另外一个想法:千万别Kiss,千万别Kiss,千万别Kiss,千万别Kiss,千万别Kiss,千万别Kiss。。。。。

  结果两个人还真在一起了,本来很好的一部文艺片变成了家庭伦理剧,李作家的原配在老房里砸东西发泄,背景音乐变得沉重又荒诞。

  好好的一部片子被狗血喷了。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二):我是虫子,作茧自缚着……

  这是个被忽视太久了的好电影,于我,于影迷朋友,我想都是这样。

  ——虽然有豆瓣朋友这样看:好故事让俗套的情节给糟蹋了,他(们)大抵是指:一李保田出书了,二李保田和小姨子好上了:我倒觉得,这两样东西的存在,一是让保田同志不至于疯掉,二是让冷飕飕的生活有了些微的温暖,否则……那实在太让人难受了……

  ——我有些怪罪它的片名: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仿佛沾着些灰色喜剧的轻薄,让我怎么也不会轻易去翻动它一下,毕竟时间宝贵,毕竟审美有价……现在我仍然不清楚:这样一个名字后面,到底会有些什么名堂……

  ——但实际上,这是怎样一个琐碎苦涩的故事啊……

  ——落魄的小文人在妻子那里就是个怪诞无用的东西,在邻居那里就是个可以被随时顺手拿来调侃的对象,象一条被打瘸的流浪狗,脏兮兮地在阴影里踟蹰着……

  ——黑暗中燃烧着纸烟,他颓废自己,那撕碎的稿子,如破败的枯叶,散落了一电梯。

  ——我也爬过格子,知道那样生活的寂寞;但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个时代,那些文化金钱贫穷甚至潮流轮奸的日子……看到“坐家”李保田在飘雪的夜晚,独自站立十字街头,指挥想象中的车水马龙,感慨那是怎样的一种卑微的存在。

  ——他如是说:我就是虫子,作茧自缚着……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三):除了名字,很喜欢这部电影。

  千万别指望和理想主义者凑合着过,因为他们的命就像从来没有一辈子那么长一样

  一条虫,变成蝴蝶人生五彩斑斓;变成一只蛾,至少有扑火的勇气

  大多数人没有破茧的勇气,也就成不了什么。

  片名叫《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我觉得其实和婚姻没有太大关系。“一只理想主义的蝴蝶”好像更适合。

  在上个实际八九十年代文学就像如今的歌星一样让很多人着迷。其实,喜欢和适合是人生另外一个大命题,你做好了皆大欢喜不好变会四大皆空。比如北影厂门口的那些飞蛾,比如选秀节目里那些蝴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世界变了,时代变了,没了诗人,没了国王,人人羞于谈“干净” “纯洁” ,人人拼命消费着“理想”“坚持”。这个世界越来越扯淡。

  故事简单,其实就是两个人离婚,因为丈夫是个落魄的作家,妻子不堪生活重负。为了给姐姐“报仇”,结果妹妹把自己搭进去了。

  一部电影,90分钟,其实每个观众看完只记得其中的某个片段。比如这部里“夜间交通岗”段落,的确催人泪下,一刀扎到心坎里去了。即使剪辑有点唐突,但是相信当初那个年代,考虑很多过审的问题

  结尾可以看出,导演当年的还是很“新浪潮”的,颇有点实验性的开放结局:丈夫冲出去在参加婚礼熙熙攘攘人群里寻找着另外一只和他一样的“虫”;老婆在家里打翻所有的东西,企图回归的最初和反抗这些压迫她许久的生活压力;妹妹夺门而出,不是她自己想要的,绝对不会容忍。

  除了名字,很喜欢这部电影。

  完。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四):电影中的现实

  儿时喜欢 看【宰相刘罗锅】,那个时候很小 ,不知道什么叫婚姻。而今10多年过去了,对婚姻的认识也在逐渐增长,由于自己的家已不付存在更加让我对婚姻感受颇深。

  明显爱情和婚姻的结合时少之又少,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即使有也会被现实打得粉碎,这部片子是9几年的片子,不懂什么为爱情,如今看这个片子我理解跟一般人不一样,片子中第一个镜头为一个走廊的长镜头40秒左右,我觉得是表现李和老婆走了很长的一段人生路程,相濡以沫,但是会发现两个人走路的距离比较远,婚姻隔阂一看便知道,我觉得那个镜头从出门到电梯之间就交代了两个人的状态,能在电影中变现两个人的距离,和一种漠然,电梯中那种人人不在意,更增加了一种漠然。之后他们到离婚的地方。那个镜头很有意思,李保田站画面二分之一,另外的二分之一是结婚办事处,阳光从窗外泻下来,桌布是红色的,更显得温暖,而李保田这边窗户应该是关着,故意的一对比,显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头一次看温暖的色彩有点非常悲伤感觉,在这部电影中现实得让人相信,适合自己的女人不一定能长相厮守,不适合自己的女人肯定不能厮守。

  虽然是90年代的电影,我看到我身边的一个人的影子,包括自己的影子,也有婚姻的影子,所以大家得看到这个电影的精髓,婚姻得找到互相了解宽容对方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五):亮眼的青春,放肆的美,张延这样的小姨子给我来一打

  挺俗的片名,但没想到是文艺片。剧情也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柴米油盐酱醋茶,幸亏还有个小姨子。在我这里,只需要一个张延就可以给这部片子打五星了。太美了,这丫头太美了。张延成名较晚,虽然这些年我也看过张延的不少片子,但是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如此青春热情活力四射的张延。我一直都觉得张延是影视圈中最被低估的那种大美女,她的颜值五官都特别出众,身材更是没的说,关键是还有气质,有自己非常独立的气场。这部影片中张延美的明媚动人,青春四射。

  我知道她本身就是学习专业现代舞出身,在粉红女郎里面就经常秀劈叉基本功,不过很少在作品中展示真实的舞技。这也是我第一次欣赏到她的本色出演。当她穿着白色毛衣在迪厅领舞,我的天,真特么美爆了。整个人都在发光,伴随着崔健的音乐,她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她冲着李浩明招手微笑温柔又热情的请他一起加入的时候,作家心里激情的小火苗彻底被点燃了,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是需要源泉的。这个源泉就是美,就是爱,而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觉得这部影片前半段是现实,后半段是幻想。大部分男人都过着前半段的生活,只能拥有一个成天抱怨算计生活的妻子。而后半段的红颜知已,每个人都幻想过,但这也只是幻想而已。能不能拥有,全靠造化。姐姐师慧,她不年轻也不美,她失去了丈夫的爱,我很同情她。因为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代表绝大多数女人的命运,可怜又无奈。没办法,作为男人,相信谁也无法拒绝如此青春靓丽又有精神共鸣的小姨子,甚至巴不得来一打。好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小姨子基本上你别想遇到。就算有,绝大部分也不可能会爱上成名前的李浩明。

  张延这部影片,我要珍藏啊,青春的印记。多么可贵。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六):无关爱情,攸关生活

  因为搜索《一生所爱》这首歌,而找到 了中国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大话西游》,很喜欢,于是试听同一专辑里的其他曲目,《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题名很有趣,但听起来第一印象很一般,就是悲怆怆的。

  但是,后来,又听,再听,感觉就不一样了,好像每一次聆听,都会有东西落在心底,积淀起来,像入秋的杨树叶,随一阵阵秋风,一片片落到地面,直到入冬,地面被厚厚一层落叶覆盖。越听越缠绵,缠绵而沉郁,沉郁却压不住一股昂扬的力量

  我知道,这个有趣的名字一定属于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只是不怎么想去看,可能就是一部曲折往复的庸俗的爱情肥皂剧吧,没责任没担当的男人离开了女主,女主艰难地过生活,也找到了新伴侣,可是后来男主幡然悔悟,抑或逐渐地成熟,终于发现旧爱的美好世间独有,谁也代替不了,又回来找女主了……

  最近,在这段音乐的评论中,看到了网友关于原电影的一些话,才发现与自己原来的臆想完全不一样。

  我心中的李保田,首先是刘罗锅,或者其他现代一点的人物差不多都是干巴巴的老头形象皱纹,张嘴说话,透着股拧劲儿。从来都不知,他还饰演过作家,像扑火的飞蛾,像破茧的彩蝶,执著,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形象。这部叫做《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电影,让我心里有点痒了。

  因为看了网友们的很多剧透,电影没有给人惊异之感,但还是觉得值得一看。

  李保田还是李保田,唯一有文艺范的地方就是他的头发,其他都还是一样,干巴巴的老头形象——虽然年龄应该正当青壮,一脸的皱纹。他饰演的不是理想主义的作家,也不是浪漫追求梦想的人,他饰演的就是一个固执失意作家,别人嘲笑他,他会愤怒到失态。

  电影里的感情故事处理得非常粗略,显然这里不是重点所在。《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无关爱情,攸关生活,建议观影人群:三十岁+。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七):不要奢求和一个理想主义者凑合着过

  片子很好,国产中上流水平,电影非常清晰,我因为想对比情节下了CCTV高清和带英字的版本,三宝的配乐也意外的不错,蹦迪居然用的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不过还真挺适合扭腰的,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剪辑比较传统和生硬,让电影稍显支离.当他们谈论男主文章好看理由那部分时突然被音乐盖过了,所以我特意找了带英文字幕版的来对比,可是并没有看到删减或改动部分,两版区别就是最后演职员表的快慢,可能是导演觉得后面的话多余,只要点到没有真情实感即可.

  还有一个缺点是北京的味道太少了,不像王朔他们编剧的片子,会让人更容易进入.

  整个故事还是讲得很好,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无法体会这个故事,编剧并没有刻意丑化谁,前妻不可谓不可怜,就如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把自己的平凡当作习惯与传统,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错就错在不同类的人若双方都不妥协是无法长久的,她没法像李安的老婆林惠嘉一样养了丈夫六年,她是这样说的:“当时嫁给他时,就应该知道要面对这一切才对。”

  如果没有遇到另一只虫子,男主很可能继续因为缺少爱情而无法写出鲜活的小说.最终幸福的人暂时走到了一起,男主已经破茧飞向了光明,不管那是阳光还是烛火,这是他选择的人生.当然描写出轨后也有佳片,冯小刚王朔的<<一声叹息>>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像豆瓣网友说的,这"灌了迷魂汤似的,明知道不对,还是会往上冲",是不是想到了同样境遇的文章,不同的是他是公众人物,还是一个被强迫成为好丈夫好爸爸的代言人.

  片子看完,感慨过后,回归生活,我依旧行尸走肉,作为一个局内人,无法像男主一样一条路走到黑,只有在妥协中继续浑浑噩噩,这种懦弱,不可怜,相反非常可恨.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八):贴近生活的影片

  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的电影,其实电影本身就没有起点的高与低,真实性,情感故事升华,反映社会层面的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性的另一面。李保田老师刻画的人物真实,表演力强。形象,状态都深入了人物性格里。和张延饰演的人物答道了精神世界中的默契才会最终走到一起。盖克饰演的人物和保田老师饰演的人物本身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三观不一样。她是柴米油盐,又想追求好的生活。保田老师就是为了自己的艺术。张延反而是给他提供了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赋予他灵感的人,感情就是升华的。90年代的电影一直都很喜欢,怀旧的胶片电影色彩,透过那个年代的楼房的结构冬天的北京,洒向张延脸部那黄色的阳光,配以三宝的电影音乐简直就是绝配。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革。经典永远不会褪色。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观后感(九):简评<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在上世纪中国的90年代,国产电影还处在一个非常低迷的时期,没有炫丽夺目、场面宏大的商业大片,没有铺天盖地充满噱头的宣传广告,更没有过百亿的票房记录,而这时却产生出了不少值得品味的文艺电影,《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便是其中一部。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它的名字已足够引起人的好奇,好像是说给某人的一句话,带着一种对断舍的坚定和从低谷重生后释然的情怀。让人不禁去想,这部片子里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先从本片的人物角色说起,片中的两位主人公有着截然不同的角色特点和人物背景。男主人公李皓明(李保田饰),一个又矮又丑的中年男人,不得志的自由作家,一心追求写作却毫无成果,由于一直在家写作没有固定收入而与妻子产生矛盾最后导致离婚。生活窘迫的他离婚后还得赖住在前妻家中。

  女主人公施红(张炎饰),李皓明的前妻施惠的妹妹,年轻漂亮的舞蹈演员,热忠于对舞蹈艺术的追求,有着看似锦绣的前程,追求时尚、享乐的生活方式,拥有高傲端庄的气质,直爽开朗的性格,有一群朋友相拥,有热恋的男友为伴。两位主人公各方面的明显差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剧中他们两人却又住进了同一套单元房,在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不禁让人产生出许多联想。

  施红为了帮姐姐挤走离婚后还赖住在她家里的前夫而跟姐姐换了住房与李皓明在一套单房内毗邻而居。李皓明和施红两人无论在年龄、外表、性格、生活方式还是生活状态上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并且由于家庭内部的一些矛盾二人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的,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必然会存在很多的冲突。刚搬进来的施红对李皓明是百般刁难并且态度上也是尖刻、冷漠,无耐的李皓明也只能以忍受和退避的方式来守留自己最后这一块小小的阵地。然而在影片的后半部两人的关系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们慢慢的相互靠近。这一方面是源于施红在对李皓明渐渐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他的同情和理解,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二人本为一丘之貉。李皓明为了实现自己写作上的追求甚至牺牲了婚姻和家庭,也许在他看来一切都不能高过他的理想并且坚定的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剧中他有句台词说到:“我就是条虫,就是作茧自缚,弄好了变成个蝴蝶飞出来,弄不好就是变个蛾子我也乐意”。他不肯轻易的低头、放弃,他不甘平庸苟且的过完这一生,他要将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希望通过写作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但是施惠对此却无法理解反而是极力的反对,甚至走到了离婚的地步,因为她对李皓明的期待只是想让他成为一个为自己分担家庭重担,教育抚养孩子,并且能够满足她物质生活需求的普通男人。家人的不理解,以及社会的不接纳将李皓明推向了孤独的崖底。影片中有这样一场戏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刚搬进来的施红招集了众多好友在家里开生日PARTY,李皓明被迫只得在外夜,由于是本市身份不被旅店收留他只能来到前妻家中,这时的施惠仍然劝说他放弃写作去过普实平庸的生活,然而李皓明却依然要坚持走他的写作道路,由于话不投机他断然起身离开。深夜里无处可归的李皓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指挥着空无一人的马路,在那凄凉、无耐的情境下仿佛已身处绝境。

  施红的生活看上去要比李皓明优越幸福得多,但那也只是表面现象,在影片的后半部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施红搞砸了男友许宽的商业演出,原因是她无法接受为了给赞助商做广告而身披条幅跳舞,不过这这仅仅他们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对她伤害更大的是许宽在得知了她怀孕之后不但不想承担责任反而表现出那样的冷酷绝情,同时将演出的事情迁怒于她,因为他真正在乎的并不是施红而是他自己的利益,对于他来说施红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一支玩偶,在与自己的利益追求相悖时他的那些虚情假义瞬间去无踪影,暴露出一个市刽小人的真实面目,这使施红在身心上遭受了双重的伤害。她在经历了这些之后失去了所有围绕着她的优越感而这样的经历却使她和李皓明成为了一对难友。他们虽然是看似迥异的两个人,可实际上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对艺术和创作的执着,极强的自尊心,文化人特有的那种孤傲,对原则的坚持,同样也很看重责任和对别人的关心。他们所遭遇的也同样是来自于自己爱人的冷漠与抛弃。李皓明的前妻施惠和施红的男友许宽他们追求的是最世俗的物质需求,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爱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舞蹈艺术的崇敬。可能现在的大部分人认为追求物质与金钱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全人类只信奉唯财富论,活着只是为满足自己物质上的私欲甚至就是为了过着一种看似体面的生活,那文化与艺术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古今中外正是由于许多的艺术家牺牲了个人物质上的追求才使得一些优秀的作品诞生,正是由于许多的人甘愿清贫一生也要保守这块文化阵地才使得一些精典的文化得以传承。但是现今社会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心态和文化上的断层与落没使得文艺不被人重视与理解,也使得一些真正有文艺追求的人落得非常尴尬的境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压迫下生存,而他们自己却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坚定和对创作的执着。

  剧情发展到后半部,与李皓明、施红形成对立的是施惠和许宽,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自私和势利的心态将个人对利益的期待加在了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当对方不能实现自己的期待并有与之相不同的价值观与追求时在他们心中便产生出强烈的不满与抱怨,这使得他们心里不再有爱。施惠不能过着与丈夫同甘共苦的日子,她不能接受李皓明成天呆在家里写作而不出去上班,更不能支持他的追求与理想,在她的眼里李皓明是一个颓废无能,不思上进,对妻子儿女没有责任心,只一心追求自己那荒谬梦想的自私男人。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李皓明虽然一直因为写作而没有固定工作,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做为一个家庭男主人所应尽的责任。离婚后前妻施惠独自扶养正上小学的儿子,由于经济拮据无法承担孩子读书的花费,施惠在夜市摆起了小吃摊,就在她们母子遇到难处的时候李皓明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将自己靠写作所得的一笔积蓄交给了施惠,这时施惠不但没有向李皓明回以感激之情,反而更为愤怒,她认为李皓明在之前一直瞒着自己存私房钱。于是恶语相向:“你是个什么东西”。无耐的李皓明只得转身离开。之后在施红的质问下,李皓明再也按耐不住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向她吐露了心中的所有的委屈、愤慨和那不被人所理解的对于创作的抱负。提到前妻他呜咽的说到:“她根本就不知道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在这场戏里,李保田的表演对人物情绪的表现相当的到位,尺度拿捏得恰如其分,向观众彻底交待了李皓明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那种不被妻子理解的苦楚与无耐。

  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正是由于各自爱人的抛弃和两人之间的互相同情与理解使李皓明与施红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了一起。在施红遭受了情感挫折并且去做人流的时候,李皓明一直默默的守候在她身旁,那些很自然很细微的行为使她感受到一种来自成熟男人的关怀。此时施红也开始慢慢的理解和仰慕身边这位中年作家,她的年轻奔放、充满热情的性格也带给李皓明信心与活力。一种暧昧的气氛逐渐将两人包拢,直至双双坠入爱河。片中用了许多暗示性的元素,比如,李皓明出版的书名,《一个闯入我生活的女人》也许正是暗指着他与施红的邂逅。在电台做节目时他被问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什么?他回答到“是孤独和爱情”。这句话暗示着正是由于他人的嘲笑、拒绝、前妻的埋怨与不理解,使他的生活变得孤独、颓废,又正是由于来自于施红的爱情成就了他创作上的成功。此时的施惠在李皓明功成名就之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向他示好,也许是看到了李皓明今天的成就与改变后希望与他重新合好,而在得知他与施红的关系后她却彻底的崩溃了,将他们二人赶出去后愤怒至极的施惠把李皓明与施红住的房间砸得稀烂。如她自己所说这毕竟是她的房子,的确,这一切的美好本来是她所应该拥有的,可是她自己亲手葬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却成就了自己前夫与自己亲妹妹的爱情。

  结尾,与姐姐闹翻的施红收拾完行李夺门而出,屋内只剩下施惠和李皓明两人对坐不语,此时的李皓明似乎面临着非常尴尬的抉择,但是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选择,他不会再与前妻过从前那种名义夫妻的生活,他现在已经破茧而出,要开始新的生命,追求真正的爱情。于是在片刻的沉默之后他断然起身而出去寻找施红,他穿过街道,又穿过一条正在迎亲的队伍,热闹的人群、豪华的婚车、面带幸福之色的新婚夫妻,喜庆的气氛与表情狞重、神色匆忙的李皓明穿插在一起显得极不和协,然而这似乎又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暗,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诠释。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上映于1996年,看上去也是一部低成本制作的电影,但是它在故事性和表现力以及内容深度上却毫不逊色。尤其是李保田和张炎两位主演,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绪转变,以及两个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表现得恰到好处。片中对李皓明与施红之间情感的表现非常含蓄,也许是出于审查制度的要求也许是创作者有意的安排,但这样的表现手法确一点不乏艺术张力,而这部片子的题材在当时也可以算是非常具有突破性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